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乐杰专利>正文

一种水渠两侧斜坡面夯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8100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建设领域,尤其是一种水渠两侧斜坡面夯实装置,包括车身以及铰接连接于所述车身右侧端壁的摆动架,所述摆动架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摆动腔,所述摆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渠两侧斜坡面夯实装置,能够实现斜坡面的夯实,设备利用摆动板的高频振动对斜坡进行高速击打,从而实现斜坡面的快速夯实,同时摆动板振动同时能够沿斜坡缓慢移动,提高了斜面的夯实效率,设备内能够自动移动,同时能够方便的在纵向移动与横向移动之间切换,大大提高设备的通行效率。

A kind of tamping device for slope on both sides of canal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to a slope ramming device on both sides of a water channel, which comprises a vehicle body and a swing frame hinged to the right end wall of the vehicle body. The right end wall of the swing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liding chamber with an opening to the right, the first sliding chamber which can slide up and down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liding block, and the right end wall of the first sliding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The swinging chamber with right mouth is rotatably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extending forward and backwar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lope compaction device on both sides of the channel, which can realize the compaction of the slope. The device uses th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of the swinging plate to hit the slope at high speed, so as to realize the rapid compaction of the slope. At the same time, the vibration of the swinging plate can move slowly along the slope It improves the tamping efficiency of the slope, can move automatically in the equipment, and can easily switch between the vertical movement and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greatly improving the traffic efficiency of th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渠两侧斜坡面夯实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建设领域,尤其是一种水渠两侧斜坡面夯实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转移显得尤为重要,在水转移过程中需要建造大量的水渠,当人们对水渠两侧斜面进行建造时,需要先对斜面进行夯实,传统的夯实设备作业面小,移动不方便,导致斜坡面的夯实效率过低,影响水渠的建造速度,因此有必要设置一种水渠两侧斜坡面夯实装置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渠两侧斜坡面夯实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渠两侧斜坡面夯实装置,包括车身以及铰接连接于所述车身右侧端壁的摆动架,所述摆动架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摆动腔,所述摆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用于斜面夯实的摆动板,所述摆动板在所述摆动腔内设置的往复装置作用下高频的上下摆动,从而对斜坡上土壤进行夯实,所述摆动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蜗轮腔,所述蜗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设置的上下贯通的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动腔上下端壁固定连接的第一螺纹杆,所述螺纹套在所述蜗轮腔内设置的转动装置作用下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动块沿所述第一螺纹杆移动,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往复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块后侧端壁内设置的齿轮组连接,从而带动所述摆动板在高频摆动的同时缓慢沿斜坡移动,从而实现斜坡的夯实;所述车身下端面四个边角固定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球形腔,所述球形腔内可滚动的设置有球形轮,所述车身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导滑腔,所述导滑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导滑板,所述导滑板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空腔,所述空腔顶壁内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壁上设置有带动所述车身移动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能够在所述空腔前后端壁内设置的转向装置作用下垂直转动四分之一圆周,从而使车辆在横向行驶与纵向行驶之间切换,所述车身右侧端壁内设置的顶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摆动架摆动,所述摆动架摆动同时配合所述车身横向移动从而使所述摆动架与需要夯实的斜坡平行,便于斜坡的快速夯实。进一步地,所述往复装置包括所述摆动腔内可上下滑动设置的滑动架,所述滑动架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的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摆动腔上下端壁内对称设置有连通外部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架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动杆,所述滑动架内设置有前后贯通的通槽,所述通槽左右端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通槽与所述摆动腔后侧端壁内设置的齿轮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通槽内的所述第三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条配合的扇形齿轮,所述齿轮腔内的所述第三转轴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所述蜗轮腔内的所述螺纹套外表面固定设置的第一蜗轮,所述蜗轮腔与所述齿轮腔之间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蜗轮啮合的第一蜗杆,所述蜗轮腔内的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蜗轮腔端壁内固定设置的第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齿轮腔内的所述第一蜗杆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所述固定板底壁上前后对称设置的卡板,前后两个所述卡板之间转动设置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前后对称的驱动轮以及位于前后两个所述驱动轮之间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转轴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花键轴,所述花键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花键轴顶部末端伸入所述导滑腔顶壁内转动设置的花键套内设置的开口向下的花键孔内且与之花键连接,所述花键套末端动力连接有与所述车身机身固定连接的第二电机。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装置包括所述导滑板与所述导滑腔顶壁间左右对称设置的液压杆以及所述导滑腔左侧端壁上固定设置的前后对称的第三齿条,所述空腔前后端壁间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的第二蜗轮啮合的第二蜗杆,所述导滑板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齿条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二蜗杆与前后两个所述第四齿轮之间均设置有具有单向传动特性的棘轮装置。进一步地,所述顶推装置包括所述车身右侧端壁内设置的开口向右的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二滑动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与所述摆动架左侧端壁间铰接连接有铰接杆,所述第二滑动块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第二滑动腔顶壁内固定设置的第三电机动力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渠两侧斜坡面夯实装置,能够实现斜坡面的夯实,设备利用摆动板的高频振动对斜坡进行高速击打,从而实现斜坡面的快速夯实,同时摆动板振动同时能够沿斜坡缓慢移动,提高了斜面的夯实效率,设备内能够自动移动,同时能够方便的在纵向移动与横向移动之间切换,大大提高设备的通行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渠两侧斜坡面夯实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C-C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D-D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5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结合附图1-5所述的一种水渠两侧斜坡面夯实装置,包括车身10以及铰接连接于所述车身10右侧端壁的摆动架28,所述摆动架28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动腔30,所述第一滑动腔30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37,所述第一滑动块37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摆动腔50,所述摆动腔50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轴46,所述第一转轴46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用于斜面夯实的摆动板48,所述摆动板48在所述摆动腔50内设置的往复装置99作用下高频的上下摆动,从而对斜坡上土壤进行夯实,所述摆动腔50左侧端壁内设置有蜗轮腔40,所述蜗轮腔40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螺纹套38,所述螺纹套38内设置的上下贯通的螺纹孔第一螺纹孔41内螺纹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动腔30上下端壁固定连接的第一螺纹杆29,所述螺纹套38在所述蜗轮腔40内设置的转动装置98作用下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动块37沿所述第一螺纹杆29移动,所述转动装置98与所述往复装置99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块37后侧端壁内设置的齿轮组连接,从而带动所述摆动板48在高频摆动的同时缓慢沿斜坡移动,从而实现斜坡的夯实;所述车身10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渠两侧斜坡面夯实装置,包括车身以及铰接连接于所述车身右侧端壁的摆动架,所述摆动架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摆动腔,所述摆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用于斜面夯实的摆动板,所述摆动板在所述摆动腔内设置的往复装置作用下高频的上下摆动,从而对斜坡上土壤进行夯实,所述摆动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蜗轮腔,所述蜗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设置的上下贯通的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动腔上下端壁固定连接的第一螺纹杆,所述螺纹套在所述蜗轮腔内设置的转动装置作用下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动块沿所述第一螺纹杆移动,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往复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块后侧端壁内设置的齿轮组连接,从而带动所述摆动板在高频摆动的同时缓慢沿斜坡移动,从而实现斜坡的夯实;/n所述车身下端面四个边角固定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球形腔,所述球形腔内可滚动的设置有球形轮,所述车身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导滑腔,所述导滑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导滑板,所述导滑板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空腔,所述空腔顶壁内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壁上设置有带动所述车身移动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能够在所述空腔前后端壁内设置的转向装置作用下垂直转动四分之一圆周,从而使车辆在横向行驶与纵向行驶之间切换,所述车身右侧端壁内设置的顶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摆动架摆动,所述摆动架摆动同时配合所述车身横向移动从而使所述摆动架与需要夯实的斜坡平行,便于斜坡的快速夯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渠两侧斜坡面夯实装置,包括车身以及铰接连接于所述车身右侧端壁的摆动架,所述摆动架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内可上下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摆动腔,所述摆动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用于斜面夯实的摆动板,所述摆动板在所述摆动腔内设置的往复装置作用下高频的上下摆动,从而对斜坡上土壤进行夯实,所述摆动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蜗轮腔,所述蜗轮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设置的上下贯通的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动腔上下端壁固定连接的第一螺纹杆,所述螺纹套在所述蜗轮腔内设置的转动装置作用下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动块沿所述第一螺纹杆移动,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往复装置通过所述第一滑动块后侧端壁内设置的齿轮组连接,从而带动所述摆动板在高频摆动的同时缓慢沿斜坡移动,从而实现斜坡的夯实;
所述车身下端面四个边角固定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球形腔,所述球形腔内可滚动的设置有球形轮,所述车身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导滑腔,所述导滑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导滑板,所述导滑板底壁内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空腔,所述空腔顶壁内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壁上设置有带动所述车身移动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能够在所述空腔前后端壁内设置的转向装置作用下垂直转动四分之一圆周,从而使车辆在横向行驶与纵向行驶之间切换,所述车身右侧端壁内设置的顶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摆动架摆动,所述摆动架摆动同时配合所述车身横向移动从而使所述摆动架与需要夯实的斜坡平行,便于斜坡的快速夯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水渠两侧斜坡面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装置包括所述摆动腔内可上下滑动设置的滑动架,所述滑动架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定设置的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摆动腔上下端壁内对称设置有连通外部的第一滑动孔,所述第一滑动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滑动架固定连接的第一滑动杆,所述滑动架内设置有前后贯通的通槽,所述通槽左右端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通槽与所述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杰
申请(专利权)人:乐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