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8066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管材连接的管材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组件本体(10),其特征在于包括: (1)该连接组件本体(10),其内中央的内周面突出形成锁定凸台(12),该连接组件本体(10)的一端部外周面扩展形成凸缘部(11),该端部的内周面则设成端部台阶(14); (2)可完全包覆该连接组件本体(10)凸缘部(11)的卡套,该卡套是由两个卡套段(30、30a)构成的,每个卡套段的外侧两端部的联接凸耳(35)上设有可拧入螺丝(37)的螺栓连接孔(36);该两卡套段(30、30a)的一侧形成插入槽(31),另一侧内周面突出形成由直线部(33b)、倾斜部(33a)和直线部(33c)构成的连接凸台(33); (3)该连接组件本体(10)的端部台阶(14)装设第3密封圈(5); (4)该连接组件本体(10)的锁定凸台(12)上设有第1密封圈(3); (5)第1密封圈(3)外还有加强衬套(20),该加强衬套(20)的端部制成凸缘部(21),而外周面设有两道密封圈槽(22、22a); (6)该加强衬套(20)的密封圈槽(22、22a)内嵌设有第2密封圈(4、4a); (7)可插入连接组件本体(10)和卡套段(30、30a)之间的压缩垫圈(40),其端部外周面扩展形成凸缘部(41); (8)一紧固环(50),其外周面的两侧端部形成倾斜部(51),内周面形成凸起部(52),一侧还设有切缝(53)。(*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管材连接的管材连接组件,更详细而言,是涉及一种将插入所要连接管材的连接组件本体内侧,依次插入第1密封环和第3密封环,以及其外周设置第2密封环的加强衬套之后,以介入压缩第3密封环的压缩垫圈和紧固环的状态,联接2个为一组的卡套,仅用小口径管材通过螺栓联接时所用程度的较小力量,容易联接管材的连接组件,所以操作简便,同时,经3个阶段使管材连接组件和管材连接部分完全密封,即使在管内高压流体的压力下也完全不会发生泄漏的管材连接组件。为了提高连接组件所要求的这类密封性能和作业的容易性,本申请人曾提出管材连接组件已申请了专利(申请号第97-007399号),并被授权。该授权的的管材连接组件如附图说明图1和图2所示,包括在其前后方形成螺纹部64、65,前方侧螺纹部64的前端部形成的内陷突出部69的连接组件本体60和在内周边形成内螺纹部67,在内螺纹部67的前方内周边形成倾斜部66的连接螺帽61和插入于上述内陷突出部69的衬垫70而成,而上述内陷突出部69的前端部的外周边,按一定间隔排列形成的至少3个以上的多个凸起68。如上述构成的现有的管材连接组件,将管材63插入连接组件本体60的前方侧螺纹部64的内侧之后,在上述螺纹部联接连接螺帽61,就可联接连接螺帽61的内螺纹67和连接组件本体60的螺纹64,使连接组件本体60的内陷突出部69的前端上形成的突起68以接触状态紧贴连接螺帽61的倾斜部66,以减少连接螺帽61的倾斜部66和内陷突出部69的凸起68间的接触面积,由此接触抵抗变小,可以用较小的连接力联接连接螺帽61,而且,由连接螺帽61上形成的倾斜部66发生强力的连接力,使贴紧连接螺帽61的倾斜部66的内陷突出部69向内侧弯曲,紧固管材63的全周围,由此管材63牢固地固定在连接组件本体60上。然而,这种管材连接组件,在连接直径小的管材63时,可以依凸起68减少接触抵抗的方法用小的力进行操作,但用于大流量设施的直径大的管材施工作业现场,则上述管材连接组件本体60和连接螺帽61的直径均较大,其操作本身相当消耗力,不仅操作上很费力,而且其连接往往是不完全的,因而存在发生漏水等致命缺点。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1.一种用于管材连接的管材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组件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1)该连接组件本体,其内中央的内周面突出形成锁定凸台,该连接组件本体的一端部外周面扩展形成凸缘部,该端部的内周面则设成端部台阶;(2)可完全包覆该连接组件本体凸缘部的卡套是由两个卡套段构成的,每个卡套段的外侧两端部的联接凸耳上设有可拧入螺丝的螺栓连接孔;该两卡套段的一侧形成插入槽,另一侧内周面突出形成由直线部、倾斜部和直线部构成的连接凸台;(3)该连接组件本体的端部台阶装设第3密封圈;(4)该连接组件本体的锁定凸台上设有第1密封圈;(5)第1密封圈外还有加强衬套,该加强衬套的端部制成凸缘部,而外周面设有两道密封圈槽;(6)该加强衬套的密封圈槽内嵌设有第2密封圈;(7)可插入连接组件本体和卡套之间的压缩垫圈,其端部外周面扩展形成凸缘部;(8)一紧固环,其外周面的两侧端部形成倾斜部,内周面形成凸起部,一侧还设有切缝;所说的卡套的一侧突出形成连接凸台,而另一侧设有插入槽,该插入槽的靠外的内侧壁由直线部、倾斜部和直线部构成;所说的的插入槽上的倾斜部应与管材连接组件本体凸缘部的倾斜部相对应;所说的卡套的连接凸台设有凸起部;所说的卡套可由2个以上卡套段构成,例如2、3、4、5、6、8段构成。图2是已有技术管连接件使用状态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管连接件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管连接件实施例1的卡套连结前部分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管连接件实施例1的卡套完全结合后部分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管连接件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卡套结合前的部分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管连接件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卡套完全结合后的部分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管连接件实施例2的连接组件本体的凸缘部制成倾斜部的剖面图。图9是本技术管连接件实施例2的卡套的连接凸台制成凸起部的剖面图。图中1-管材连接组件 2-管材3-第1密封圈4、4a-第2密封圈5-第3密封圈10-连接组件本体11-凸缘部 12-锁定凸台13-倾斜部 14-端部台阶20-加强衬套21-凸缘部22、22a-密封圈槽 30、30a-卡套段31-插入槽 32-倾斜部33-连接凸台33a-倾斜部33b、33c-直线部34-凸起部35-联接凸耳36-螺栓连接孔37-连接螺栓38、39-直线部40-压缩垫圈41-凸缘部50-紧固环 51-倾斜部52-凸起部 53-切缝本技术管材连接组件的组装过程如下先将上述连接组件本体10的端部台阶14上设置第3密封圈5,连接组件本体10内侧形成的锁定凸台12上衬以第1密封圈3;在加强衬套20的外周面的密封圈槽22、22a上嵌入第2密封圈4、4a,并使端部的凸缘部21与上述第1密封圈3接近;插入设置后,将压缩垫圈40和紧固环50按顺序套在将要连接的管材2上,再插在连接组件本体10和加强衬套20之间,然后,在上述连接组件本体10的凸缘部11将两个卡套段30、30a的插入槽31各自套入,使紧固环50的倾斜部51接近在卡套段30、30a联接凸台33的倾斜部33a后,卡套段30、30a两侧制成的联接凸耳35的螺栓连接孔36用连接螺栓37紧固,组装就结束了。本技术实施例1的作用说明如下上述连接组件本体10内插入加强衬套20端部形成的凸缘部21,即使是插入在连接组件本体10内的管材2的端部是倾斜的,插入设置在连接组件本体10的锁定凸台12与第1密封圈3的整个接触面施加均匀的压缩力来防止漏水现象,而且在加强衬套20的外周面嵌入的两个第2密封圈4、4a在管材2的内周面和加强衬套20的外周面之间被挤压而形成牢固地密封,以此防止管材2与凸缘部21的接触面发生漏水。然后,上述卡套段30、30a内侧的插入槽31垂直地套在连接组件本体10的凸缘部11,所以卡套段30、30a与连接组件本体10的凸缘部11结合的位置固定,初始安装也很容易。上述卡套段30、30a的连接凸台33内侧形成的倾斜部33a将紧固卡套段30、30a的连接螺栓37的紧固力分为垂直分力和水平分力,所以当用力将上述卡套段30、30a往倾斜部33a的倾斜方向徐徐地推移时,由于连接螺栓37形成的垂直分力,由卡套段30、30a的内侧面将上述紧固环50沿垂直方向压缩,紧固环50的内周面形成的突起部52扎在插入管材2的外周面,牢固地固定管材2的同时,上述水平分力使卡套段30、30a的连接凸台33上形成的倾斜部33a逐步接近上述紧固环50上端部制成的倾斜部51,并沿水平方向推动,使紧固环50沿水平方向移动。由于上述紧固环50的移动,才可使与紧固环50侧面相邻的压缩垫圈40移动,该压缩垫圈40将插入在连接组件本体10的端部台阶14的第3密封圈5沿水平方向压缩,使上述连接组件本体10和管材2之间被压缩的第3密封圈5牢固地密封。上述连接组件本体10和管材2在牢固连结的状态下,即使受到震动或冲击,由于连接凸台33倾斜部33a和直线部33b、33c的紧固力的作用,使卡套段30、30a不容易分离。本技术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室相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天星水暖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