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清法专利>正文

微喷雾的快速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806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微喷雾的快速接头,包括本体、二个o型环以及二个连接座,本体内设有阶梯状通孔,该二个o型环分别置于本体的两端的通孔内,并固结于本体内的止环孔的尽头,该二个连接座分别嵌入本体两端的通孔内,该连接座前端设有嵌凸块,该嵌凸块被该通孔内设的止挡凸缘所嵌固;连接管路嵌插于该连接座的孔洞内,且穿过O型环而止于设在本体的通孔内的斜面;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外缘中央处固设有一呈多角形的座体,该座体上的至少一端面上设有一螺固平台,该螺固平台中央设有与该通孔相通的带阴螺纹的喷水孔。(*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以形成喷雾的微喷雾的快速接头
技术介绍
一般传统的微喷雾快速接头(请参阅图1、图2所示),其是由本体(1)、二个o型环(2)以及二个连接座(3)等所组装而成,组装时,(请再参阅图3A、图3B以及图4A所示),是先将二个o型环(2)分别置入本体(1)的两端的通孔(101)内,并固结于本体(1)内的止环孔(106)的尽头(如图4所示),随后再将两个连接座(3)分别经由本体(1)的两通孔(101)嵌入,由于该连接座(3)的嵌入端是呈斜面的设计,故嵌入后即会于本体(1)的通孔(101)内嵌固住并呈可做微量前后移动,又因连接座(3)其前端具有一嵌凸块(304),故当连接座(3)向后移动时则因本体(1)内的止挡凸缘(107)以及连接管路(4)的外径在连接座(3)向后移动的同时迫使连接座(3)具有斜面的片体(305)向外撑开产生相对迫紧作用等而可防止连接座(3)向外脱落;当两个连接座(3)各自组装好,再将连接管路(4)嵌插于连接座(3)的孔洞(302)内,并穿过o型环(2)而止于斜面(109),即可完成连接管路(4)的组装固定,但,由于连接管路(4)插入连接座(3)的孔洞(302)中后,因连接管路(4)的外径较连接座(3)具有呈斜面设计的孔洞(302)内径略大,而可将片体(305)撑开而可夹固连接管路(4),再因各片体(305)的端面内各具有一嵌凸缘(303)的缘故,故当连接管路(4)强力插入连接座(3)的孔洞(302)内时,则各片体(305)上的嵌凸缘(303)会咬入连接管路(4)的外径上,而可将连接管路(4)完成组装与固结,此时,只需将喷水头(6)穿过o型环(5)螺固于本体(1)螺固平台(103)的喷水孔(102)内即可组装完成,再请参阅图4A、4B所示,故当水流(7)经由连接管路(4)流入时,则水流(7)会自动再由喷水头(6)的喷嘴孔(602)喷出呈雾化的水气。请参阅图5A及图5B所示,习用快速接头零组件中,于本体(1)具有呈180度设计时相对应具有二个喷水孔(102)的设计型态,当习用的本体(1)开设二个喷水孔(102)时,因于本体(1)是呈圆柱形,所以欲螺固喷水头(6)时,则必须于本体(1)上车制一螺固平台(103)方可螺固喷水头(6),但由于需车制一螺固平台(103),所以,其壁厚(108)会变薄,且因一般水流(7)流通时均需由马达带动泵加压来产生具有250磅左右的压力的水流(7),故当壁厚(108)变薄后会造成壁厚(108)产生裂痕,进而造成漏水现象或因龟裂所生的裂痕造成水流(7)压力不足,致使喷水头(6)无法有足够的压力使其产生雾化的水气,所以,习用的本体(1)结构无法于单一本体(1)上设置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喷水头(102),所以于连接整体管路时,于一管路上欲产生不同方向喷洒水雾时,则需组装多数个快速接头组,始可完成不同方向喷洒的目的,因此,习知微喷雾的快速接头结构无法快速完成单一零组件具有多方向多角度喷洒水雾气的特性,且因需大量零组件而无法有效降低成本,而造成经济效益甚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喷雾的快速接头,可针对所需而设置呈多角度的多数个喷水孔,使得在整体连接的管路中只用单一的微喷雾的快速接头即可快速组装多数个可向不同角度方向喷洒的喷水头,进而可降低整体连接管路中快速接头的需求量,从而降低成本,又可缩短施工组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喷雾的快速接头,包括本体、二个o型环以及二个连接座,本体内设有阶梯状通孔,该二个o型环分别置于本体的两端的通孔内,并固结于本体内的止环孔的尽头,该二个连接座分别嵌入本体两端的通孔内,该连接座前端设有嵌凸块,该嵌凸块被该通孔内设的止挡凸缘所嵌固;连接管路嵌插于该连接座的孔洞内,且穿过o型环而止于设在本体的通孔内的斜面;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外缘中央处设有一呈多角形的座体,该座体上的至少一端面上设有一螺固平台,该螺固平台中央设有带阴螺纹的喷水孔。该喷水孔是用于将喷水头螺接在喷水孔上。因此,该座体可设置多数个喷水孔,除了可增加其壁厚而不会产生壁薄现象外,还可防止因水压太大而造成管壁产生裂痕。所述的微喷雾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多角形的座体可为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座体。所述的微喷雾的快速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上的三个端面上可分别设有螺固平台,该螺固平台中央分别设有与该通孔相通的带阴螺纹的喷水孔,该三个喷水孔的轴线的夹角为120度。本技术的微喷雾的快速接头,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可针对所需而设置呈各种角度的多数个喷水孔,使得在整体连接的管路中只用单一的微喷雾的快速接头即可快速组装多数个可向不同角度方向喷洒的喷水头,进而可降低整体连接管路中快速接头的需求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的微喷雾的快速接头立体分解图。图2是习用的微喷雾的快速接头立体组合图。图3A是习用的微喷雾的快速接头本体剖视图。图3B是图3A的a-a线剖视图。图4A是习用的微喷雾的快速接头实际使用状态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4B是图4A的A向视图。图5A是习用另一微喷雾的快速接头具有二个喷水孔时的本体剖视图。图5B是图5A的b-b线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8A是本技术的本体剖视图。图8B是图8A的c-c线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际使用状态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10A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呈180度角具有二个喷水孔时的本体剖视图。图10B是图10A的b-b线剖视图。图11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呈90度角具有二个喷水孔时的端面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呈120度角具有三个喷水孔时的端面剖视图。图1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呈90度角具有四个喷水孔时的端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配合参阅图6、图7所示,本技术的微喷雾的快速接头,主要是由一本体(8)、二个o型环(2)以及二个连接座(3)所组合而成;本体(8)内设有阶梯状通孔(801),该二个o型环(2)分别置于本体(8)的两端的通孔(801)内,并固结于本体(8)内的止环孔(806)的尽头,该二个连接座(3)分别嵌入本体(8)两端的通孔(801)内,该连接座(3)前端设有嵌凸块(304),该嵌凸块(304)被该通孔(801)内设的止挡凸缘(809)所嵌固;连接管路(4)嵌插于该连接座(3)的孔洞内,且穿过o型环(2)而止于设在本体(8)的通孔(801)内的斜面(8010);该本体(8)外缘中央处固设有一呈八角形的座体(807),该座体(807)上的至少一端面上设有一螺固平台(803),该螺固平台(803)中央设有与该通孔(801)相通的带阴螺纹的喷水孔(802)。组装时(请再参阅图8A和图9所示),先将二个o型环(2)分别置入本体(8)的两端的通孔(801)内,并向内置入于止环孔(806)的尽头,随后再将二个连接座(3)分别嵌插入本体(8)的两通孔(801)内,由于该连接座(3)的嵌入端是呈斜面的设计,故嵌入后即会于本体(8)的通孔(801)内嵌固住并呈可做微量前后活动,且因该连接座(3)其前端具有一嵌凸块(304),故当连接座(3)向后移动时,则会因本体(8)内的止挡凸缘(809)而可防止连接座(3)脱落;当二个连接座(3)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法
申请(专利权)人:李清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