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及使用该起重机的重物的起重搬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792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起重机及使用该起重机的起重搬运方法,其不论机械室附近的台阶、落差的形状如何都能够从下层侧向上层侧起重·搬运重物。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起重机是从下层侧向上层侧搬运重物的机构,具备设置于上述下层侧的大致水平的第一轨道、支撑该第一轨道的一端的第一支撑工具、设置于上述上层侧的大致水平的第二轨道、支撑该第二轨道的一端的第二支撑工具、支撑上述第一轨道的另一端和上述第二轨道的另一端的门型第三支撑工具、能在上述第一轨道上移动地设置的第一载重滑车、能在上述第二轨道上移动地设置的第二载重滑车,上述第一支撑工具的下端与第二支撑工具的下端的高度不同。

Lifting and handling method of crane and heavy objects using the cran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rane and a lifting and carrying method using the crane, which can lift and carry heavy objects from the lower layer side to the upper layer side regardless of the shape of steps and drop near the mechanical room.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 the crane of the invention is a mechanism for carrying heavy objects from the lower layer side to the upper layer side,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horizontal rail arranged on the lower layer side, a first supporting tool supporting one end of the first rail, a second horizontal rail arranged on the upper layer side, a second supporting tool supporting one end of the second rail, and a first rail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tool is different from the lower end of the second supporting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机及使用该起重机的重物的起重搬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下层向上层起吊重物的起重机及使用该起重机的重物的起重搬运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电梯改造工程时,需要将新的卷扬机、动力源等的重物搬运·搬入至机械室并与旧的卷扬机、动力源等进行交换。此时,到机械室的通路上存在台阶、落差的情况下,需要在抬起重物越过台阶、落差之后起重·搬运至机械室。作为越过落差搬送搬送物的搬送装置已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在该文献的说明书摘要中关于在搬送路径中存在落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搬送被搬送物”的搬送装置,记载了“具备支撑被搬送物的多个搬送物支撑部、在各个搬送物支撑部以在中间夹持搬送物支撑部而配置于两侧并支撑搬送物支撑部的能行走的一对台车单元。各台车单元具备车轮部与能伸缩的支柱部。一对台车单元中的连结一对支柱部的上端的直线以从垂直方向观察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即,通过使用专利文献1中的搬送装置,如该文献的图4等所示,在具有与起重机的形状吻合的突出的情况下,能将重物临时放置于突出部附近,用人力移动设置吊起重物的起重机的同时慢慢越过台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01417号公报可是,设置于电梯的机械室附近的台阶、落差的形状并不限于适于专利文献1中的搬送装置的突出部状,另外,在改造工程时由于机械室周边的第三者的往来也多,因此仅为了重物的搬送未必能够形成适于专利文献1中的搬送装置的假设的突出部,在电梯改造工程时的重物起重中难以采用专利文献1的搬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论机械室附近的台阶、落差的形状如何都能够从下层侧向上层侧起重·搬运重物的起重机以及使用该起重机的起重搬运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起重机是从下层侧向上层侧搬运重物的机构,具备设置于上述下层侧的大致水平的第一轨道、支撑该第一轨道的一端的第一支撑工具、设置于上述上层侧的大致水平的第二轨道、支撑该第二轨道的一端的第二支撑工具、支撑上述第一轨道的另一端和上述第二轨道的另一端的门型的第三支撑工具、能在上述第一轨道上移地设置的第一载重滑车、能在上述第二轨道上移动地设置的第二载重滑车,上述第一支撑工具的下端与上述第二支撑工具的下端的高度不同。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起重机、或起重方法,由于不论台阶、落差的形状如何都能够从下层侧向上层侧起重重物,因此例如如果将该起重机、或起重方法使用于电梯的改造工程中,相比较于现在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改造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一实施例的重物的起重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一实施例的重物的起重方法的第一步骤的侧视图。图3是一实施例的重物的起重方法的第二步骤的侧视图。图4是一实施例的重物的起重方法的第三步骤的侧视图。图5是一实施例的重物的起重方法的第四步骤的侧视图。图6是一实施例的重物的起重方法的第五步骤的侧视图。图7是一实施例的重物的起重方法的第六步骤的侧视图。图8是一实施例的重物的起重方法的第七步骤的侧视图。图中:1—起重机,10—主起重机,11—轨道,12、13—门型构造体,12a、13a—支柱,12b、13b—梁,12c、13c—脚轮,14—载重滑车,15—链滑车,16—链条,20—追加起重机,21—追加轨道,22—追加门型构造体,22a—追加支柱,22b—追加梁,22c—追加脚轮,23—连接板,24—追加载重滑车,25—追加链滑车,26—追加链条,30—重物,40—下层,41—上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起重机及使用该起重机的重物的起重方法。图1是表示从台阶的下层40侧向上层41侧移动重物30时所使用的、本专利技术的起重机1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起重机1由设置于台阶的下层40侧的主起重机10、设置于台阶的上层41侧的追加起重机20构成。并且,重物30例如是电梯改造工程时更新的卷扬机、控制盘、液压式动力单元等的设备,在以下,说明重物30是箱状的新制液压式动力单元的例子。如图1所示,主起重机10具有由H型钢材或I型钢材构成的大致水平的轨道11、作为该轨道11的一端的支撑工具的门型构造体12、作为另一端的支撑工具的门型构造体13、设置于轨道11上的载重滑车14、连结于该载重滑车14并将重物30提起的链滑车15。在此,门型构造体12由大致垂直的一对支柱12a、在一对支柱12a的顶部上用螺栓等固定的大致水平的梁12b、设置于各支柱的下部的脚轮12c构成。同样,门型构造体13也由大致垂直的一对支柱13a、在一对支柱13a的顶部上用螺栓等固定的大致水平的梁13b、设置于各支柱的下部的脚轮13c构成。通过在以梁彼此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这些门型构造体12、13之后,在梁12b与梁13b各自的中点上用螺栓或夹子固定轨道11的两端,构成将轨道11、门型构造体12、13一体化的主起重机10。另一方面,追加起重机20具有由H型钢材或I型钢材构成的大致水平的追加轨道21、作为该追加轨道21一端的支撑工具的追加门型构造体22、设置于轨道11上且作为追加轨道21的另一端的支撑工具的连接板23、设置于追加轨道21上的追加载重滑车24、连结于该追加载重滑车24并提起重物30的追加链滑车25。在此,追加门型构造体22由大致垂直的一对追加支柱22a、在一对追加支柱22a的顶部上用螺栓等固定的大致水平的追加梁22b、设置于各支柱的下部的追加脚轮22c构成。并且,通过在以追加梁22b与梁13b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这样的追加门型构造体22之后,在追加梁22b的中点与连接板23上用螺栓或夹子固定追加轨道21的两端,构成将追加轨道21、追加门型构造体22、连接板23一体化的追加起重机20。并且,图1所示的各门型构造体的支柱12a、13a、追加支柱22a是利用钢管支柱等的可伸缩的结构。另外,在梁12b、13b、追加梁22b中使用角钢,但只要能够确保所期望的强度,也可以使用如H型钢材、I型钢材的其他形状的钢材,也可以使用铝那样的材料。并且,规定本实施例的起重机1具备的六根支柱的间隔、配置、各轨道的长度、连接板23的安装位置等、起重机1的形状的参数考虑重物30的尺寸、通路的形状、台阶的形状等进行设定。例如,如图1,在台阶的下层40侧与上层41侧直线状地配置的情况下,为了将轨道11与追加轨道21直线状地配置容易,只要大致平行地配置各门型构造体即可,在为夹着台阶下层40侧与上层41侧弯曲的配置的情况下,只要在适当地调整与轨道11所呈的角度之后将追加轨道21固定于连接板23即可。其次,使用图2至图8,说明使用本实施例的起重机1的重物30的起重·搬运方法。该起重·搬运方法包括设置主起重机10的第一步骤、将重物30吊起的第二步骤、使主起重机10向台阶侧移动的第三步骤、设置追加起重机20的第四步骤、使重物从主起重机10向追加起重机20移动30的第五步骤、使重物3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第六步骤、使重物30下降的第七步骤。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重机,其将重物从下层侧向上层侧搬运,该起重机的特征在于,/n具备:/n设置于上述下层侧的大致水平的第一轨道;/n支撑该第一轨道的一端的第一支撑工具;/n设置于上述上层侧的大致水平的第二轨道;/n支撑该第二轨道的一端的第二支撑工具;/n支撑上述第一轨道的另一端和上述第二轨道的另一端的门型的第三支撑工具;/n能在上述第一轨道上移动地设置的第一载重滑车;以及/n能在上述第二轨道上移动地设置的第二载重滑车,/n上述第一支撑工具的下端与上述第二支撑工具的下端的高度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30 JP 2018-1029951.一种起重机,其将重物从下层侧向上层侧搬运,该起重机的特征在于,
具备:
设置于上述下层侧的大致水平的第一轨道;
支撑该第一轨道的一端的第一支撑工具;
设置于上述上层侧的大致水平的第二轨道;
支撑该第二轨道的一端的第二支撑工具;
支撑上述第一轨道的另一端和上述第二轨道的另一端的门型的第三支撑工具;
能在上述第一轨道上移动地设置的第一载重滑车;以及
能在上述第二轨道上移动地设置的第二载重滑车,
上述第一支撑工具的下端与上述第二支撑工具的下端的高度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支撑工具的下端与上述第一支撑工具的下端或上述第二支撑工具的下端高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
分别在上述第一支撑工具、上述第二支撑工具及上述第三支撑工具的下端设置脚轮。


4.一种起重机,其将重物从下层向上层、或从上层向下层搬运,该起重机的特征在于,
具备:
主起重机,其具有在下部具备脚轮的两个门型构造体、通过该两个门型构造体支撑两端的轨道、在该轨道上移动的载重滑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根淳纪安井启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