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780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和方法,属于光学元件夹持领域,左夹持臂的末端夹持面和右夹持臂的末端夹持面均对应设有大直径柱面和小直径柱面;大直径柱面和小直径柱面平行,且大直径柱面比小直径柱面更靠近端部,使夹紧光学元件时,大直径柱面比小直径柱面先接触光学元件两侧的非光通区平行平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和方法,能够稳定夹持小尺寸光学元件,不会造成光学元件的破坏。

An optical element clamp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optical element clamping device and method,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optical element clamping, wherein the end clamping surface of the left clamping arm and the end clamping surface of the right clamping arm are correspondingly provided with a large diameter cylinder and a small diameter cylinder; the large diameter cylinder and the small diameter cylinder are parallel, and the large diameter cylinder is closer to the end than the small diameter cylinder, so that when the optical element is clamped, the large diameter cylinder ratio The small diameter cylinder first contacts the parallel plane of the non luminous area on both sides of the optical elem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optical element clamping device and method, which can stably clamp small-sized optical elements without damaging the optical el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元件夹持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在半导体激光光束变换时需要使用小尺寸光学元件,而对于光学元件的精确定位首先需要对光学元件进行夹持。现有光学元件夹持方式是采用双向平行可移动夹持臂实现,但是由于双向平行可移动夹持臂为平行平面并非理想刚体,具有弹性,因此夹持臂在闭合时受到阻力作用会发生形变而形成张角,不能与光学元件形成有效接触,造成夹持不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和方法,采用非平面结构夹持臂,弥补了原有平面结构夹持臂在闭合时产生的弹性变形,非平面结构夹持臂在闭合时可与光学元件表面形成有效接触,增加了摩擦力和扭矩,从而实现对光学元件的稳定夹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包括气爪、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所述气爪包括左移动臂和右移动臂;所述左夹持臂固定在左移动臂上;所述右夹持臂固定在右移动臂上;所述左移动臂和右移动臂可水平相对靠近或远离,使左夹持臂的末端夹持面和右夹持臂的末端夹持面共同夹持或松开光学元件两侧的非光通区平行平面;所述左夹持臂的末端夹持面和右夹持臂的末端夹持面均对应设有大直径柱面和小直径柱面;所述大直径柱面和小直径柱面平行,且大直径柱面比小直径柱面更靠近端部,使夹紧光学元件时,大直径柱面比小直径柱面先接触光学元件两侧的非光通区平行平面。由上述结构可知,气爪主要作用是使左移动臂和右移动臂双向平行可移动,或一个不动,另一个平行移动,从而使左夹持臂的末端夹持面和右夹持臂的末端夹持面共同夹持或松开光学元件两侧的非光通区平行平面;气爪使左移动臂和右移动臂水平相对靠近或远离的动力源可以为气动,液动或电动等;小尺寸光学元件的非通光区通常是对称的平行平面,成为光学元件固定时的夹持部位;左夹持臂的末端夹持面上设有大直径柱面和小直径柱面;右夹持臂的末端夹持面上也对应设有大直径柱面和小直径柱面;大直径柱面和小直径柱面平行,且大直径柱面比小直径柱面更靠近端部,使夹紧光学元件时,大直径柱面比小直径柱面先接触光学元件两侧的非光通区平行平面;这样就不需要担心夹持臂在闭合时受到阻力作用会发生形变而形成张角,不能与光学元件形成有效接触,造成夹持不稳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左夹持臂通过紧固螺栓一和紧固螺栓二固定在左移动臂上。由上述结构可知,两个紧固螺栓使左夹持臂固定在左移动臂上更牢靠。进一步的,所述右夹持臂通过紧固螺栓三和紧固螺栓四固定在右移动臂上。由上述结构可知,两个紧固螺栓使右夹持臂固定在右移动臂上更牢靠。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螺栓三穿过右夹持臂和右移动臂;所述紧固螺栓三上旋有压力调节块;所述压力调节块用于限制左移动臂和右移动臂靠近的距离。由上述结构可知,通过压力调节块旋在紧固螺栓三末端,控制左移动臂和右移动臂靠近的最小距离,从而避免左夹持臂的末端夹持面和右夹持臂的末端夹持面过于靠近造成光学元件的破坏。一种光学元件夹持方法,采用上述所述的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具体为: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之间保持一定间隙,将光学元件置于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之间,气爪控制左移动臂和右移动臂水平相对靠近,带动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末端夹持面的大直径柱面线接触在光学元件两侧的非光通区平行平面上;气爪继续控制左移动臂和右移动臂水平相对靠近,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产生形变,末端夹持面的小直径柱面线接触在光学元件两侧的非光通区平行平面上,四条接触线使光学元件被稳定夹持。由上述结构可知,本专利技术中的夹持方法是把左夹持臂的末端夹持面和右夹持臂的末端夹持面中与光学元件的接触区做成两组柱面,这两组柱面的直径大小不同;在夹持臂闭合时,大直径柱面先与光学元件接触,形成两条线接触区域,当夹持臂继续靠近光学元件直至小直径柱面与光学元件接触并形成一定压力,此时夹持臂与光学元件的夹持部位形成四条接触线,每条接触线均对光学元件施加弹性压力,从而实现光学元件的稳定夹持。本专利技术的保护点是采用两组直径不同柱面形成四条接触线,四条接触线均与被夹持光学元件产生压力,在夹持臂一定形变量范围内均可实现有效接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有效地增加了对小光学元件的夹持力,提高了光学元件夹持的稳定度,有效降低了光学元件在后续工艺过程中的自由位移。此外,该专利技术还可以降低原有平面结构夹持臂对光学元件棱边造成损坏的几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装配图;图2是夹持臂张开位置关系图;图3是夹持臂闭合位置关系图;图4是大小直径柱面位置示意图。附图中:1-紧固螺栓一、2-紧固螺栓二、3-紧固螺栓三、4-紧固螺栓四、5-左夹持臂、6-右夹持臂、7-压力调节块、8-左移动臂、9-右移动臂、10-气爪、11-光学元件、51-大直径柱面、52-小直径柱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一:见附图1~4。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包括气爪10、左夹持臂5和右夹持臂6;所述气爪10包括左移动臂8和右移动臂9;所述左夹持臂5固定在左移动臂8上;所述右夹持臂6固定在右移动臂9上;所述左移动臂8和右移动臂9可水平相对靠近或远离,使左夹持臂5的末端夹持面和右夹持臂6的末端夹持面共同夹持或松开光学元件11两侧的非光通区平行平面;所述左夹持臂5的末端夹持面和右夹持臂6的末端夹持面均对应设有大直径柱面51和小直径柱面52;所述大直径柱面51和小直径柱面52平行,且大直径柱面51比小直径柱面52更靠近端部,使夹紧光学元件11时,大直径柱面51比小直径柱面52先接触光学元件11两侧的非光通区平行平面。由上述结构可知,气爪10主要作用是使左移动臂8和右移动臂9双向平行可移动,或一个不动,另一个平行移动,从而使左夹持臂5的末端夹持面和右夹持臂6的末端夹持面共同夹持或松开光学元件11两侧的非光通区平行平面;气爪10使左移动臂8和右移动臂9水平相对靠近或远离的动力源可以为气动,液动或电动等;小尺寸光学元件的非通光区通常是对称的平行平面,成为光学元件固定时的夹持部位;左夹持臂5的末端夹持面上设有大直径柱面51和小直径柱面52;右夹持臂6的末端夹持面上也对应设有大直径柱面51和小直径柱面52;大直径柱面51和小直径柱面52平行,且大直径柱面51比小直径柱面52更靠近端部,使夹紧光学元件11时,大直径柱面51比小直径柱面52先接触光学元件11两侧的非光通区平行平面;这样就不需要担心夹持臂在闭合时受到阻力作用会发生形变而形成张角,不能与光学元件形成有效接触,造成夹持不稳的问题。实施例二:见附图1~4。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包括气爪10、左夹持臂5和右夹持臂6;所述气爪10包括左移动臂8和右移动臂9;所述左夹持臂5固定在左移动臂8上;所述右夹持臂6固定在右移动臂9上;所述左移动臂8和右移动臂9可水平相对靠近或远离,使左夹持臂5的末端夹持面和右夹持臂6的末端夹持面共同夹持或松开光学元件11两侧的非光通区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爪(10)、左夹持臂(5)和右夹持臂(6);所述气爪(10)包括左移动臂(8)和右移动臂(9);所述左夹持臂(5)固定在左移动臂(8)上;所述右夹持臂(6)固定在右移动臂(9)上;所述左移动臂(8)和右移动臂(9)可水平相对靠近或远离,使左夹持臂(5)的末端夹持面和右夹持臂(6)的末端夹持面共同夹持或松开光学元件(11)两侧的非光通区平行平面;所述左夹持臂(5)的末端夹持面和右夹持臂(6)的末端夹持面均对应设有大直径柱面(51)和小直径柱面(52);所述大直径柱面(51)和小直径柱面(52)平行,且大直径柱面(51)比小直径柱面(52)更靠近端部,使夹紧光学元件(11)时,大直径柱面(51)比小直径柱面(52)先接触光学元件(11)两侧的非光通区平行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爪(10)、左夹持臂(5)和右夹持臂(6);所述气爪(10)包括左移动臂(8)和右移动臂(9);所述左夹持臂(5)固定在左移动臂(8)上;所述右夹持臂(6)固定在右移动臂(9)上;所述左移动臂(8)和右移动臂(9)可水平相对靠近或远离,使左夹持臂(5)的末端夹持面和右夹持臂(6)的末端夹持面共同夹持或松开光学元件(11)两侧的非光通区平行平面;所述左夹持臂(5)的末端夹持面和右夹持臂(6)的末端夹持面均对应设有大直径柱面(51)和小直径柱面(52);所述大直径柱面(51)和小直径柱面(52)平行,且大直径柱面(51)比小直径柱面(52)更靠近端部,使夹紧光学元件(11)时,大直径柱面(51)比小直径柱面(52)先接触光学元件(11)两侧的非光通区平行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持臂(5)通过紧固螺栓一(1)和紧固螺栓二(2)固定在左移动臂(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元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文强雷军唐淳高松信谢鹏飞郭林辉王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