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及其柔性屏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730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11: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柔性屏组件,该柔性屏组件包括:柔性屏;粘接层,与柔性屏层叠设置,粘接层包括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第二粘接部设置于第一粘接部外围,且第二粘接部与第一粘接部间隔设置以在第二粘接部与第一粘接部之间形成第一排气通道。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柔性屏组件的电子装置。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避免柔性屏组件与载体贴合时产生气泡,且可以防止杂质和水汽入侵。

Electronic device and flexible screen assembly

The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flexible screen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a flexible screen; a bonding layer, which is arranged in layers with the flexible screen; the bonding layer comprises a first bonding part and a second bonding part, the second bond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first bonding part, and the second bonding part and the first bonding part are arranged in intervals to form a first exhaust channel between the second bonding part and the first bonding part. The application also discloses a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flexible screen assembly. By the above method, the application can avoid bubbles when the flexible screen component is attached to the carrier, and can prevent the invasion of impurities and water vap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装置及其柔性屏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柔性屏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等电子装置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柔性屏的制造技术的逐渐成熟,各种采用柔性屏的电子装置层出不穷。在柔性屏与电子装置进行贴合时,柔性屏与电子装置之间容易产生气泡,贴合不牢固,且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柔性屏组件,该柔性屏组件包括:柔性屏;粘接层,与柔性屏层叠设置,粘接层包括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第二粘接部设置于第一粘接部外围,且第二粘接部与第一粘接部间隔设置以在第二粘接部与第一粘接部之间形成第一排气通道。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设置于装置主体上的柔性屏组件,柔性屏组件包括:柔性屏;粘接层,与柔性屏层叠设置,粘接层包括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第二粘接部设置于第一粘接部外围,且第二粘接部与第一粘接部间隔设置以在第二粘接部与第一粘接部之间形成第一排气通道;其中,柔性屏通过粘接层与装置主体粘接。本申请通过设置柔性屏组件包括:柔性屏;粘接层,与柔性屏层叠设置,粘接层包括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第二粘接部设置于第一粘接部外围,且第二粘接部与第一粘接部间隔设置以在第二粘接部与第一粘接部之间形成第一排气通道,在柔性屏通过粘接层与装置主体贴合时,气体可以通过第一排气通道排出,不会产生气泡,并且由于第二粘接部位于第一粘接部的外围,可以防止灰尘和水汽进入到粘接层中,保证粘接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柔性屏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柔性屏组件在柔性屏与粘接层部分剥离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粘接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第二粘接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柔性屏组件在粘接层与柔性屏处于半剥离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柔性屏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柔性屏组件在柔性屏与粘接层部分剥离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在柔性屏与粘接层部分剥离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在柔性屏与粘接层部分剥离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柔性屏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柔性屏组件在柔性屏与粘接层部分剥离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屏组件包括柔性屏11和粘接层12。柔性屏11可以大致呈矩形,例如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在矩形柔性屏11的角落处形成有倒角,例如倒圆角或者倒直角,避免出现尖锐的棱角,以免影响用户的使用手感,另外可以使柔性屏11更加美观。柔性屏11可包括柔性基层和设置于柔性基层的显示单元和驱动线路。柔性屏11可自由弯曲折叠。显示单元和驱动线路嵌设于柔性基层中,或者显示单元和驱动线路设置于柔性基层表面然后由柔性封装薄膜进行封装。柔性基层采用柔性材质。例如,柔性基层的材料为PI(PolyimideFilm,聚酰亚胺薄膜)。粘接层12设置于柔性屏11的非出光面一侧,粘接层12与柔性屏12层叠设置。柔性屏11具有出光面和与出光面相背离的非出光面。出光面是柔性屏11出光显示的一面。粘接层12包括第一粘接部121和第二粘接部122。第二粘接部122设置于第一粘接部121外围,且第二粘接部122与第一粘接部121间隔设置以在第二粘接部122与第一粘接部121之间形成第一排气通道p1。第一粘接部121覆盖于柔性屏11的边缘区域。粘接层12用于柔性屏11与载体贴合形成平整显示表面或者可折叠的显示表面。该载体可以是电子装置的装置主体,由装置主体提供显示信号给柔性屏11进行显示,该载体还可以是任意的用来承载柔性屏11的物体,例如支撑板、墙体等,这种情况下,载体不需要为柔性屏11提供显示信号,而从另一装置获取显示信号。通过上述方式,在柔性屏11通过粘接层12与装置主体(或者其他载体)贴合时,气体可以通过第一粘接部121和第二粘接部122之间的第一排气通道p1排出,不会产生气泡;并且由于第二粘接部122位于第一粘接部121的外围,可以防止灰尘和水汽进入到粘接层12中,保证粘接强度。可选地,第二粘接部122围成封闭形状。例如,第二粘接部122围成矩形,第二粘接部122与柔性屏11的矩形边缘区域对应粘接。当然,第二粘接部122也可以是其他的封闭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通过上述方式,将第二粘接部122设置为封闭形状,可以提升粘接层12的防水汽和防灰尘的效果。可选地,第一粘接部121包括至少两个子粘接部121a,相邻两个子粘接部121a之间间隔设置以在相邻两个子粘接部121a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排气通道p2,第二排气通道p2与第一排气通道p1连通。可选地,第一粘接部121与第二粘接部122之间的间距D1的范围为1-15mm,也即,第一排气通道p1的宽度范围为1-15mm。例如,第一粘接部121与第二粘接部122之间的间距D1为1mm、7.5mm或者15mm。相邻的两个子粘接部之间的间距D2的范围为1-15mm,也即第二排气通道p2的宽度范围为1-15mm。例如,相邻的两个子粘接部之间的间距D2为1mm、7.5mm或者15mm。第二粘接部的宽度D3范围为0.5-25mm。例如,第二粘接部的宽度D3为0.5mm、12mm或者25mm。子粘接部的宽度D4的范围为3-35mm。例如,子粘接部的宽度D4为3mm、19mm或者35mm。通过上述尺寸的设置,可以在保证排气性能的同时,避免柔性屏11在被用户手指按压时发生形变。请结合参阅图3、图4和图5,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粘接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第二粘接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柔性屏组件在粘接层与柔性屏处于半剥离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粘接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组件包括:/n柔性屏;/n粘接层,与所述柔性屏层叠设置,所述粘接层包括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二粘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粘接部外围,且所述第二粘接部与所述第一粘接部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二粘接部与所述第一粘接部之间形成第一排气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组件包括:
柔性屏;
粘接层,与所述柔性屏层叠设置,所述粘接层包括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所述第二粘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粘接部外围,且所述第二粘接部与所述第一粘接部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二粘接部与所述第一粘接部之间形成第一排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部包括至少两个子粘接部,相邻两个所述子粘接部之间间隔设置以在相邻两个所述子粘接部之间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为长方形,所述子粘接部呈长条状设置且沿平行于所述柔性屏的长边边缘的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为长方形,所述子粘接部呈长条状设置且沿平行于所述柔性屏的短边边缘的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部与所述第二粘接部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15mm;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粘接部之间的间距范围为1-1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接部的宽度范围为0.5-25mm;所述子粘接部的宽度范围为3-35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伟德
申请(专利权)人: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