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大星专利>正文

压紧式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08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两极密封效果的耐高压的压紧式管接头,它包括联接体、锥面密封圈、带有开口的管夹、内壁设置有锥面和螺纹的背帽,所述密封圈与管夹凸台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背帽连接后顶住管夹,所述管夹的凸台顶住密封圈的凸台,所述密封圈的凸台顶住联接体端部内壁上的肩台,使得密封良好;如果被联接管子采用塑性材料制成,为了达到更可靠的联接,所述密封圈和管夹之间设置有紧箍圈,所述紧箍圈内表面设置有突起;所述紧箍圈突起的顶部为倒刺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压紧式管接头适用于管路工作压力高,或由各种材料制成的管子的管路中。(*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接头,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附加密封的管接头。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工程上常用的管接头,种类多种多样,有固定接头、活动接头,有的用螺纹联接,有的用活动套接。不论什么类型,其共同的目的是将两端的管子联接牢固、密封性能好、耐流体压力的强烈冲击,同时还要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由本人直接参与和制造,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是CN2030275U,授权公告日是1989年1月4日,专利技术名称是“筒夹式管接头”的一项专利产品,它主要是由背帽、接头、筒夹、管体和密封圈等组成,采用滑动联接方式,其技术方案在当时是比较完善的,集有密封性能良好、维修简便及安全可靠的优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经过大量的实践与不断的总结和摸索,感觉上述技术方案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例如,由于其联接处采用的是背帽与接头的滑动联接,所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联接处容易产生松动,若工作环境振动较大,其松动更为明显;此外,联接处的接触面积小,背帽与筒夹之间挤压不紧,希望在筒夹上增加接触面积;另外,上述结构中的筒夹和橡胶密封圈联接处还设置一个保护垫圈,这样一来,使其结构繁琐,在装配时稍一疏忽就很容易丢失小垫圈。根据实践需要,本人又专利技术了一项专利产品,其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是CN2434513Y,授权公告日是2001年6月13日,专利技术名称是锥面管夹式管接头,它主要由联接体、锥面橡胶密封圈、管夹和外背帽等组成,采用的是螺纹联接方式,联接体与密封圈的接触面设计为锥面接触,管夹端部能顶住位于联接体端部内壁凹槽中的锥面橡胶密封圈,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密封效果,克服了上述“筒夹式管接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锁不紧的现象,且简化了结构使装配更加简便。但所述的“锥面管夹式管接头”在用于联接管路压力较大或振动大的工作环境下时,也会出现联接不可靠的情况,如管路的联接处有时出现松动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联接紧密、密封性能好和承受压力高,使管路联接更加可靠的压紧式管接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它包括联接体、锥面密封圈、带有开口的管夹、内壁设置有锥面和螺纹的背帽,所述密封圈与管夹凸台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背帽连接后顶住管夹,所述管夹的凸台顶住密封圈的凸台,所述密封圈的凸台顶住联接体端部内壁上的肩台,使得密封良好;如果被联接管子采用塑性材料制成,为了达到更可靠的联接,所述密封圈和管夹之间设置有紧箍圈,所述紧箍圈内表面设置有突起。所述紧箍圈内表面上突起的布局为间断均匀分布,所述突起的数量为三至八个;所述紧箍圈内表面上的突起的顶部采用倒刺状结构,所述倒刺卡紧被联接管子的外壁;所述紧箍圈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压紧式管接头中的密封圈采用了突台结构,管接头安装后,密封圈圈体的外回转表面和密封圈突台与相邻部件的接触挤压面均可起到密封作用,达到了两级密封的功能效果,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管路联接中的密封质量。另外,若被联接管路的管子由塑性材料制成,则采用紧箍圈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管接头在管路压力高的工作状态下,容易出现管接头联接处松动的现象,使得塑性管子被联接后,只能破坏性拆卸,这样保证了管路联接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压紧式管接头的局部剖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管接头的左视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A-A剖视图;图4是图1中所示的B-B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压紧式管接头中紧箍圈的端向视图;图6是本技术压紧式管接头中密封圈的半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压紧式管接头中管夹的剖视主视图;图8是图7所示管夹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压紧式管接头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至图4示出了本技术压紧式管接头,它包括联接体1、锥面密封圈2、带有开口和凸台的管夹3、内壁设置有锥面和螺纹的背帽5,所述锥面密封圈2与管夹凸台9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凸台7,所述背帽5与联接体1采用螺纹连接,锁紧背帽5后,背帽5内壁的锥面顶住管夹的外锥面10,所述管夹的凸台9顶住锥面密封圈2的凸台7,所述锥面密封圈2的凸台7顶住联接体1端部内壁上的肩台11,管接头安装后,锥面密封圈2圈体的外回转锥面10与背帽5内壁锥面挤压接触,另外,锥面密封圈凸台7与相邻管夹凸台的挤压接触,均起到了密封作用,达到了两级密封的效果,使得被联接管路的密封性更好。如果被联接管子采用塑性材料制成,例如,采用塑料、尼龙等类似塑性材料制成,为了达到更可靠的联接,在所述锥面密封圈2和所述管夹3之间设置有紧箍圈3,所述紧箍圈3采用强度较高、刚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紧箍圈3内表面设置有突起8,所述突起8的顶部采用倒刺状结构,当所述紧箍圈3套装在管子6外壁上时,所述倒刺卡紧被联接管子6的外壁,使得管接头与管子联接后,只能破坏性拆卸,这样一来,当管路的工作压力较高时,也能保证管路联接的可靠性。当管路工作压力高时,所述锥面密封圈2最好采用耐高压橡胶制成,另外,所述紧箍圈内表面上的倒刺状突起的数量,可根据被联接管子的直径尺寸及管路的工作压力来确定,例如,可采用三至八个,最好是均匀分布的6个。本技术压紧式管接头适用于管路工作压力高,或由各种材料制成的管子的管路中。权利要求1.一种压紧式管接头,包括联接体、锥面密封圈、带有开口的管夹和内壁设置有锥面和螺纹的背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与管夹凸台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背帽顶住管夹,所述管夹的凸台顶住密封圈的凸台,所述密封圈的凸台顶住联接体端部内壁上的肩台,使得密封良好。2.一种压紧式管接头,包括联接体、锥面密封圈、带有开口的管夹、内壁设置有锥面和螺纹的背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与管夹凸台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背帽连接后顶住管夹,所述管夹的凸台顶住密封圈的凸台,所述密封圈的凸台顶住联接体端部内壁上的肩台,使得密封良好;被联接管子采用塑性材料制成,所述密封圈和管夹之间设置有紧箍圈,所述紧箍圈内表面设置有至少三个突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紧式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紧箍圈内表面上的突起的布局为间断均匀分布,所述突起的数量为三至八个。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紧式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紧箍圈内表面上突起的顶部采用倒刺状结构,所述倒刺卡紧被联接管子的外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紧式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紧箍圈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两极密封效果的耐高压的压紧式管接头,它包括联接体、锥面密封圈、带有开口的管夹、内壁设置有锥面和螺纹的背帽,所述密封圈与管夹凸台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背帽连接后顶住管夹,所述管夹的凸台顶住密封圈的凸台,所述密封圈的凸台顶住联接体端部内壁上的肩台,使得密封良好;如果被联接管子采用塑性材料制成,为了达到更可靠的联接,所述密封圈和管夹之间设置有紧箍圈,所述紧箍圈内表面设置有突起;所述紧箍圈突起的顶部为倒刺状结构。本技术压紧式管接头适用于管路工作压力高,或由各种材料制成的管子的管路中。文档编号F16L21/00GK2526638SQ0220881公开日2002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1日专利技术者崔大星 申请人:崔大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紧式管接头,包括联接体、锥面密封圈、带有开口的管夹和内壁设置有锥面和螺纹的背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与管夹凸台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凸台,所述背帽顶住管夹,所述管夹的凸台顶住密封圈的凸台,所述密封圈的凸台顶住联接体端部内壁上的肩台,使得密封良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大星
申请(专利权)人:崔大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