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殿鳌专利>正文

组合框架式电缆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011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组合框架式电缆夹,由两块横板和两块立板组装成框架式结构。横板向一侧延伸形成两块相互平行且分开的连接板,连接板内各嵌一金属板,两块金属板向相对侧延伸并接合成一整体金属板。横板的横向两端各设一半圆形沉孔,沉孔底部有一垂直通孔,在沉孔底部从通孔向沉孔圆周延伸形成一狭长通槽。立板正中的垂直通孔内装有可转动连接杆,连接杆两端穿过通槽置于沉孔内以将横板和立板相互连接固定。可将多个电缆夹顺序连接组成链状,将电缆和水管固定在电缆夹的框架内。本电缆夹可在拖缆槽中对电缆和水管实行全方位有效保护免受损伤,在采煤机工作时随机移动,电缆本身不受外力,运行平稳,导向效果好,机械强度大大高于H型电缆夹,使用寿命延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夹,具体是一种组合框架式电缆夹,它属于煤矿机械化生产中采煤机所用的一种电缆与水管的拖移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煤矿井下采煤机使用的橡套电缆为千伏级以上电缆。由于采场工作环境恶劣,电缆的机械强度有限,电缆在随采煤机采煤时的频繁移动中容易损伤,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和造成安全事故隐患。现有的电缆夹多数是以铸钢或铸铁为原料制作而成,也有采用尼龙制作的。目前,在我国许多煤矿正在广泛使用一种H型电缆夹,用于对采煤机的电缆进行保护。例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90205780.4公开了一种电缆夹,如图1所示,它由夹体1、弹簧卡2、销轴3和开口销4组成,夹体1的H型上板10和下板11内侧各开有一个导向槽5,在两导向槽5的两端共开有上下对应的4个方形孔6,夹体1的前面是两个并列的内嵌金属板的联接板7,夹体1的后面还有一个内嵌金属板的联接板8,在联接板7、8上都开有相同孔径的圆孔9,通过将销轴3插入圆孔9而将多个电缆夹顺序连接在一起组成链式结构。但是,这种H型电缆夹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1.机械强度低,易断裂;2.两侧面没有有效的保护,电缆随电缆夹在拖缆槽中运行时易受槽内矸石、煤块的磨损和挤伤;3.由于单向牵引,导向效果不理想,易挂易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框架式电缆夹,可以有效地克服现有电缆夹的上述不足,本电缆夹不仅强度高,经久耐用,而且能够有效保护电缆和水管而免受磨损挤伤,连接和拆装更加方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合框架式电缆夹,由上、下两块横板和左、右两块立板相插接而拼装构成一个方形框架式结构。每块横板向一侧延伸形成两块相互平行且分开的连接板,连接板内各镶嵌有一块金属板,两块金属板向相对侧纵向延伸并接合在一起形成一块整体金属板。连接板内的两块内、外金属板上分别设有同轴线的螺纹孔和圆孔。整体金属板的外端部设有圆孔。所述横板的横向两端各设有一个半圆形沉孔,沉孔底部设有一个向横板内侧延伸的垂直通孔。在沉孔的底部,从通孔向沉孔的一侧圆周延伸形成一个狭长的通槽。每块立板沿纵向正中均设有一个垂直贯通的通孔,通孔内设有一根可转动的金属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同向垂直弯制的平行弯头。电缆夹还包括圆柱形螺栓,螺栓一端带外螺纹,另一端带有内六角孔。组装后,横板上的所述通孔与立板上的所述通孔轴线相同且相通。最好是,所述横板上的连接板与横板主体呈圆弧形过渡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H型电缆夹的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电缆夹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电缆夹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电缆夹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组装电缆夹时使用的扳手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缆夹组装成链状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2至6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一种组合框架式电缆夹,由上、下两块横板20和左、右两块立板30相插接而拼装构成一个方形框架式结构,如图3所示。如图2和4所示,每块横板20向一侧(图中为左侧)延伸形成两块相互平行且分开的连接板21,连接板内各镶嵌有一块金属板22,两块金属板22向相对侧(图中为右侧)纵向延伸并接合在一起形成一块整体的金属板23。连接板21内的两块内、外金属板22上分别设有同轴线的螺纹孔24和圆孔25。金属板23的外端部也设有圆孔26。所述横板20的横向两端各设有一个半圆形的沉孔27,沉孔27底部设有一个向横板20内侧延伸的垂直通孔28。在沉孔27的底部,从通孔28向沉孔27的一侧圆周延伸形成一个狭长的通槽29。每块立板30沿纵向正中均设有一个垂直贯通的通孔31,通孔31内设有一根可转动的金属连接杆32,连接杆32的两端分别设有同向垂直弯制的平行弯头33。组装后,横板20上的所述通孔28与立板30上的所述通孔31轴线相同且相通。如图4所示,所述横板20上的连接板21与横板主体呈圆弧形过渡连接。如图2和4所示,电缆夹还包括圆柱形螺栓40,螺栓40的一端带外螺纹41,另一端带有内六角孔42。本技术还提供一个专用工具扳手50。如图5所示,扳手50呈杆状,直杆或者弯杆均可,其一端带有外六角端头51,另一端带有径向槽52,径向槽52的直径与连接杆32的直径相适应,最好是前者比后者稍大。组装单件电缆夹时,将两块横板20同向分别放置在两块立板30的两端,使立板30上的连接杆32的两端弯头33穿过横板20上的通槽29,再同时将扳手50的径向槽52卡合在连接杆32的弯头33上,旋转90°角,弯头33即从实线位置转移到虚线位置,如图4所示。这样,就组装成一件电缆夹。参见图2-4。除了金属板22、金属板23、连接杆32和扳手50为金属材质之外,电缆夹的主要材质为工程塑料。电缆夹的横板20和立板30的宽度和高度可以随电缆和水管规格的不同而相应地变化。但是,螺纹孔24,圆孔25、26,螺栓40等连接件和连接部位的几何尺寸保持不变。为了应用在采煤机上,需要将多件电缆夹连接在一起形成链式结构。组装时,先将前一电缆夹的金属板23插入后一电缆夹的横板20上的连接板21之间,再将带螺纹的螺栓40插入圆孔25内并拧紧到螺纹孔24内。如此连接所需个数的电缆夹,形成链式结构。然后,将电缆和水管(在图3中用两个虚线圆表示)依次放置在各个电缆夹的框架内,再如上所述,安装各个电缆夹的另一块横板20以将电缆和水管固定在电缆夹的框架内,如图6所示。本技术的电缆夹充分考虑了采煤机电缆长期工作在恶劣环境中并针对电缆常见的拉、折、挂、砸、挤等几种损伤原因均能全方位地起到保护作用,使电缆免受损伤。研制开发和试验期间,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其机械强度及弯曲曲率半径均符合国家标准,拆卸方便,经久耐用,可与各种进口及国产采煤机和运输机相配套使用,可适用于各种地质构造复杂的采煤工作面。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组合框架式电缆夹可在拖缆槽中对电缆及水管实行全方位的保护,在采煤机工作时随机来回移动,而电缆本身不受外力,有效地保护电缆免受损伤。组合框架式电缆夹可以克服现有H型电缆夹的上述全部缺点,既运行平稳,导向效果又好,可对电缆和水管实行全方位保护。其机械强度大大高于H型电缆夹,使用寿命是H型电缆夹的4倍以上。虽然,上文已经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和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求,对本技术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变型。这些修改和变型都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框架式电缆夹,包括两块横板(20)和两块立板(30),两块横板(20)分别插接在两块立板(30)的两端而拼装成框架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20)向一侧延伸形成两块相互平行且分开的连接板(21),连接板(21)内各嵌有一块金属板(22),两块金属板(22)向相对侧延伸并接合在一起组成一块整体金属板(23);所述横板(20)的横向两端各设有一个半圆形沉孔(27),沉孔(27)底部设有一个向横板(20)内侧延伸的垂直通孔(28),在沉孔(27)底部从通孔(28)向沉孔(27)的圆周延伸形成一个狭长通槽(29);所述立板(30)正中设有一个垂直通孔(31),通孔(31)内装有一根可转动的连接杆(32),连接杆(32)的两端穿过通槽(29)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框架式电缆夹,包括两块横板(20)和两块立板(30),两块横板(20)分别插接在两块立板(30)的两端而拼装成框架式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板(20)向一侧延伸形成两块相互平行且分开的连接板(21),连接板(21)内各嵌有一块金属板(22),两块金属板(22)向相对侧延伸并接合在一起组成一块整体金属板(23);    所述横板(20)的横向两端各设有一个半圆形沉孔(27),沉孔(27)底部设有一个向横板(20)内侧延伸的垂直通孔(28),在沉孔(27)底部从通孔(28)向沉孔(27)的圆周延伸形成一个狭长通槽(29);    所述立板(30)正中设有一个垂直通孔(31),通孔(31)内装有一根可转动的连接杆(32),连接杆(32)的两端穿过通槽(29)置于沉孔(27)内,将横板(20)与立板(30)相互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殿鳌
申请(专利权)人:徐殿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