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6609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固定设备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电机、第一轴承座以及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为环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安装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之间设置有放卷筒,所述放卷筒的一端穿过第一轴承座并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放卷筒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传动轴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扭力传感器,进而便于控制调节电机的动作;通过在放卷筒上嵌设多个均匀排列的锁紧块,通过气囊充气膨胀实现锁紧,结构简单,有效避免物料卷筒与放卷筒之间的打滑,保证包装过程的正常进行。

A unwinding device to prevent slipp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unwinding device for preventing slipping, which includes a mounting plate for installing fixed equipment. The top of the mounting plate is successively provided with a motor, a first bearing seat and a second bearing seat from left to right. The first bearing seat is of a ring structure, and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bearing seat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mounting plate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ng piece. The first bearing seat and the A winding dru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bearing pedestal, one end of the winding drum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bearing pedestal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driv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winding drum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bearing pedestal. In the utility model, a torque senso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ransmission shaf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ece to facilitate the control and regulation of the action of the motor; a plurality of evenly arranged locking blocks are embedded on the winding drum, and the locking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inflation and expansion of the air bag,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slip between the material winding drum and the winding drum is effectively avoided, and the normal packaging process is ensur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
本技术涉及包装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
技术介绍
包装机械是指能完成全部或部分产品和商品包装过程的机械,包装过程包括充填、裹包、封口等主要工序,以及与其相关的前后工序,如清洗、堆码和拆卸等,包装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包装盒裹包有塑料薄膜,需要放卷装置放卷塑料薄膜以配合流水线进行工作,目前放卷装置中物料卷筒与放卷筒之间会打滑,影响包装过程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固定设备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电机、第一轴承座以及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为环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安装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之间设置有放卷筒,所述放卷筒的一端穿过第一轴承座并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放卷筒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座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放卷筒的为中空结构,所述放卷筒的内侧中部设置有撑筒,所述撑筒与放卷筒之间设置有筒形结构的气囊,所述气囊的外壁与均匀嵌设与放卷筒外壁上的锁紧块的内壁粘连,所述锁紧块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撑筒与放卷筒之间的间距小于限位块的厚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放卷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放卷筒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嵌设有气阀,所述气阀与气囊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电机上传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部啮合,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与第一轴承座的内壁卡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底部与安装板焊接,所述第二轴承座为分体式结构,构成所述第二轴承座的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所述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的另一侧通过螺栓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与第二轴承座的内壁卡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放卷筒和锁紧块的外侧均设置有波浪形结构的防滑纹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传动轴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还设置有扭力传感器,所述扭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外部的控制系统连接。本技术中,通过在传动轴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设置扭力传感器,进而便于控制调节电机的动作;通过在放卷筒上嵌设多个均匀排列的锁紧块,通过气囊充气膨胀实现锁紧,结构简单,并将气囊设置为筒形结构,内部的撑筒不仅起到支撑作用同时还能提高放卷筒的整体结构强度,而且质量更轻,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简单,同时实现与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实用,分体式的第二轴承座使得放卷筒的拆卸安装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中放卷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中第一轴承座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中第二轴承座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中第一连接部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中第二连接部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中第二连接件的侧视图。图例说明:1、安装板;2、电机;3、第一轴承座;4、第二轴承座;401、上轴承座;402、下轴承座;5、第一连接件;6、放卷筒;7、撑筒;8、气囊;9、锁紧块;10、限位块;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气阀;14、传动轴;15、第二连接件;16、扭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7,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固定设备的安装板1,安装板1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电机2、第一轴承座3以及第二轴承座4,第一轴承座3为环状结构,且第一轴承座3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件5与安装板1活动连接,第一轴承座3与第二轴承座4之间设置有放卷筒6,放卷筒6的一端穿过第一轴承座3并与电机2传动连接,放卷筒6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座4固定连接。此外,放卷筒6的为中空结构,放卷筒6的内侧中部设置有撑筒7,撑筒7与放卷筒6之间设置有筒形结构的气囊8,气囊8的外壁与均匀嵌设与放卷筒6外壁上的锁紧块9的内壁粘连,锁紧块9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10,撑筒7与放卷筒6之间的间距小于限位块10的厚度,对气囊8中充入高压气体,使得气囊8对锁紧块9产生作用,使其向放卷筒6的外侧移动,由于限位块10的限制使得锁紧块9的行程受控,又因为撑筒7与放卷筒6之间的间隙较小,不会影响锁紧块9的运动;放卷筒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放卷筒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2,且第二连接部12上嵌设有气阀13,气阀13与气囊8连通,使得放卷筒6在固定后保持牢固放置打滑,气阀13的存在便于气囊8中气体的充入或排除,并且放卷筒6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部11以及第二连接部12的直径;电机2上传动轴1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5,第二连接件15与第一连接部11啮合,第一连接部11的外侧与第一轴承座3的内壁卡接使得第一连接部11既能与第一轴承座3保持连接稳定,又同时能够与第二连接件15连接,进而顺利传动动能;第二轴承座4的底部与安装板1焊接,第二轴承座4为分体式结构,构成第二轴承座4的上轴承座401和下轴承座402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上轴承座401和下轴承座402的另一侧通过螺栓连接,通过打开螺栓后即可拆下放卷筒6,从而方便放卷筒6的安装和拆卸;第二连接部12的侧壁与第二轴承座4的内壁卡接,连接更加稳定,不会出现打滑现象;放卷筒6和锁紧块9的外侧均设置有波浪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固定设备的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电机(2)、第一轴承座(3)以及第二轴承座(4),所述第一轴承座(3)为环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轴承座(3)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件(5)与安装板(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3)与第二轴承座(4)之间设置有放卷筒(6),所述放卷筒(6)的一端穿过第一轴承座(3)并与电机(2)传动连接,所述放卷筒(6)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座(4)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固定设备的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电机(2)、第一轴承座(3)以及第二轴承座(4),所述第一轴承座(3)为环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轴承座(3)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件(5)与安装板(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3)与第二轴承座(4)之间设置有放卷筒(6),所述放卷筒(6)的一端穿过第一轴承座(3)并与电机(2)传动连接,所述放卷筒(6)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座(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筒(6)的为中空结构,所述放卷筒(6)的内侧中部设置有撑筒(7),所述撑筒(7)与放卷筒(6)之间设置有筒形结构的气囊(8),所述气囊(8)的外壁与均匀嵌设与放卷筒(6)外壁上的锁紧块(9)的内壁粘连,所述锁紧块(9)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块(10),所述撑筒(7)与放卷筒(6)之间的间距小于限位块(10)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打滑的放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卷筒(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所述放卷筒(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2),且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上嵌设有气阀(13),所述气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益恩圣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