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温区智能冷链配送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65530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温区智能冷链配送车,包括车体、厢体、内嵌式自动梯、折叠式移动门、第一通风系统、第二通风系统。通过在厢体上设置折叠式移动门,以及制冷模块、冷风区、第一通风系统、第二通风系统协同形成的循环冷气氛围,将冷藏车厢分为两个个容积可变的冷藏储存空间,同时可通过数控风扇控制两个冷藏储存空间的温度;通过侧门或后门下面设置内嵌式自动梯,上下厢体也更加方便和安全。

An intelligent cold chain distribution vehicle with multi temperature zo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 temperature area intelligent cold chain distribution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vehicle body, a car body, an embedded automatic ladder, a folding movable door, a first ventilation system and a second ventilation system. The refrigerated car is divided into two refrigerated storage spaces with variable volume by setting a folding mobile door on the car body and the circulating air atmosphere formed by the refrigeration module, the cold air area, the first ventilation system and the second ventilation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two refrigerated storage spaces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numerical control fan. The embedded automatic ladder is set up and down through the side door or the lower part of the rear door The car body is also more convenient and sa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温区智能冷链配送车
本技术属于冷链配送车
,具体涉及一种多温区智能冷链配送车。
技术介绍
随着生鲜电商的快速兴起,冷链配送车需求增幅明显,但就目前而言,由于冷链运输车的设计及设备较为落后,运输时冷藏的效果不好,易造成冷藏物品的腐败浪费。而冷链运输车的最终要部分是其多温区的温度控制系统及车厢部分的集成设计,现有的冷链运输车存在以下局限:1、由于多温区的温度控制系统制冷不均匀导致车厢整体的制冷效果均匀到位,货物得不到预期制冷的效果。2、车厢内装好货物时,多温区隔门不能收起,无法穿过多温区作业。3、另外侧门或后门没有楼梯,装卸货较为不便,搬货师傅在侧门或后门上下车厢困难,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温区智能冷链配送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次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温区智能冷链配送车,包括车体、厢体、第一通风系统、第二通风系统、内嵌式自动梯、折叠式移动门。车体,为具有载物平台的货车,载物平台下方嵌入连接有驱动电机组;厢体,设置在车体的载物平台上,所述厢体在其一长侧面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侧门,在其后侧面设置有后门;所述厢体在靠近车体前部的一侧上部开设通风开口,通风开口的外沿封闭连接有制冷模块;所述厢体内腔的顶部及底部均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风系统、第二通风系统,所述厢体的内腔在前部设置有挡风隔板,所述挡风隔板覆盖封闭厢体的内腔并与第一通风系统、第二通风系统接触衔接为一体,挡风隔板与通风开口之间形成的空间为冷风区;第一通风系统,由若干个风管组成,所述风管平行于厢体长边等距排布在厢体的内腔顶部,每个风管的前后两端面向下方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风管前端的通风口连接有数控风扇,所述风管的中部还开设有前出风口和后出风口;第二通风系统,由若干个与风管对应平行排布在厢体内腔低部的回流管组成,所述回流管的前后两端面向上方开设有通风口;内嵌式自动梯,嵌入设置在所述车体的载物平台下部、厢体侧门的正下方,其由限位板、推出杆、推出旋转轴、推杆座和踏板梯组成,所述载物平台开设有放置内嵌式自动梯的空腔,所述推出杆的一端固定在空腔的底部,所述踏板梯的底端后部通过推出旋转轴与空腔的底部外侧连接,所述推出杆的另一端通过推杆座与踏板梯连接为一体,所述踏板梯的底端连接有限位板;折叠式移动门,设置在厢体内部的中央处,覆盖封闭厢体的内腔并与第一通风系统、第二通风系统接触衔接为一体,使厢体内部隔绝为第一冷冻区和第二冷冻区,所述折叠式移动门由移动门导向座、平移导轮、平移推杆、旋转推杆、垂直推杆、折叠门和垂直导轮组成,所述移动门导向座设置在厢体内腔顶部,所述平移推杆通过平移导轮与移动门导向座嵌入连接,所述移动门导向座的底面通过转轴与折叠门连接为一体,所述折叠门上部通过旋转推杆与平移推杆连接为一体,所述折叠门由三块折叠板与衔接折叠板的垂直导轮构成,所述折叠门在旋转推杆连接处的下方连接有垂直推杆。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厢体由六个板体拼接而成,每个板体均为三明治夹心结构板。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制冷模块由压缩机和冷凝器等组成,其形成的冷气通过通风开口进入厢体的第一通风系统、第二通风系统中。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前出风口设置在第一冷冻区的前部,所述后出风口设置在第二冷冻区的前部。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厢体边端两侧的一对风管、回流管后部延伸至后门前,所述厢体中部的若干对风管、回流管后部延伸至折叠式移动门前,所述风管、回流管前端的通风口均设置在冷风区内。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平移推杆、推出杆均为电动气缸杆。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厢体在第一冷冻区、第二冷冻区的顶部均连接设置有照明灯和温湿度传感器。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内嵌式自动梯、折叠式移动门、制冷模块、数控风扇、照明灯、温湿度传感器均由驱动电机组供电驱动,所述内嵌式自动梯、折叠式移动门、制冷模块、数控风扇、照明灯、温湿度传感器均通过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GPS/GPRS等无线通信技术与上位机连接并由上位机软件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厢体上设置折叠式移动门,以及制冷模块、冷风区、第一通风系统、第二通风系统协同形成的循环冷气氛围,将冷藏车厢分为两个个容积可变的冷藏储存空间,同时可通过数控风扇控制两个冷藏储存空间的温度;通过侧门或后门下面设置内嵌式自动梯,上下厢体也更加方便和安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厢体的内部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厢体内部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内嵌式自动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折叠式移动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车体;101、载物平台;102、驱动电机组;2、厢体;201、侧门;202、后门;203、制冷模块;204、挡风隔板;3、第一通风系统;301、风管;302、前出风口;303、后出风口;4、第二通风系统;5、内嵌式自动梯;501、限位板;502、推出杆;503、推出旋转轴;504、推杆座;505、踏板梯;6、折叠式移动门;601、移动门导向座;602、平移导轮;603、平移推杆;604、旋转推杆;605、垂直推杆;606、折叠门;607、垂直导轮;7、冷风区;8、数控风扇;9、第一冷冻区;10、第二冷冻区;11、照明灯;12、温湿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温区智能冷链配送车,由车体1、厢体2、第一通风系统3、第二通风系统4、内嵌式自动梯5、折叠式移动门6构成。车体1为具有载物平台101的货车,载物平台101下方嵌入连接有驱动电机组102;厢体2由六个板体拼接而成,每个板体均为三明治夹心结构板,不仅起对厢体2内各个部件的支撑作用,而且能够降低厢体2内外的热传递,保证厢体2内的冷动效果,厢体2设置在车体1的载物平台101上,厢体2在其一长侧面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侧门201,在其后侧面设置有后门202;厢体2在靠近车体1前部的一侧上部开设通风开口,通风开口的外沿封闭连接有制冷模块203,制冷模块203由压缩机和冷凝器等组成,其形成的冷气通过通风开口进入厢体2的第一通风系统3、第二通风系统4中;厢体2内腔的顶部及底部均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风系统3、第二通风系统4,厢体2的内腔在前部设置有挡风隔板204,挡风隔板204覆盖封闭厢体2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温区智能冷链配送车,包括车体(1)、厢体(2)、第一通风系统(3)、第二通风系统(4)、内嵌式自动梯(5)、折叠式移动门(6),其特征在于:/n车体(1),为具有载物平台(101)的货车,载物平台(101)下方嵌入连接有驱动电机组(102);/n厢体(2),设置在车体(1)的载物平台(101)上,所述厢体(2)在其一长侧面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侧门(201),在其后侧面设置有后门(202);所述厢体(2)在靠近车体(1)前部的一侧上部开设通风开口,通风开口的外沿封闭连接有制冷模块(203);所述厢体(2)内腔的顶部及底部均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风系统(3)、第二通风系统(4),所述厢体(2)的内腔在前部设置有挡风隔板(204),所述挡风隔板(204)覆盖封闭厢体(2)的内腔并与第一通风系统(3)、第二通风系统(4)接触衔接为一体,挡风隔板(204)与通风开口之间形成的空间为冷风区(7);/n第一通风系统(3),由若干个风管(301)组成,所述风管(301)平行于厢体(2)长边等距排布在厢体(2)的内腔顶部,每个风管(301)的前后两端面向下方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风管(301)前端的通风口连接有数控风扇(8),所述风管(301)的中部还开设有前出风口(302)和后出风口(303);/n第二通风系统(4),由若干个与风管(301)对应平行排布在厢体(2)内腔低部的回流管组成,所述回流管的前后两端面向上方开设有通风口;/n内嵌式自动梯(5),嵌入设置在所述车体(1)的载物平台下部、厢体(2)侧门的正下方,其由限位板(501)、推出杆(502)、推出旋转轴(503)、推杆座(504)和踏板梯(505)组成,所述载物平台(101)开设有放置内嵌式自动梯(5)的空腔,所述推出杆(502)的一端固定在空腔的底部,所述踏板梯(505)的底端后部通过推出旋转轴(503)与空腔的底部外侧连接,所述推出杆(502)的另一端通过推杆座(504)与踏板梯(505)连接为一体,所述踏板梯(505)的底端连接有限位板(501);/n折叠式移动门(6),设置在厢体(2)内部的中央处,覆盖封闭厢体(2)的内腔并与第一通风系统(3)、第二通风系统(4)接触衔接为一体,使厢体(2)内部隔绝为第一冷冻区(9)和第二冷冻区(10),所述折叠式移动门(6)由移动门导向座(601)、平移导轮(602)、平移推杆(603)、旋转推杆(604)、垂直推杆(605)、折叠门(606)和垂直导轮(607)组成,所述移动门导向座(601)设置在厢体(2)内腔顶部,所述平移推杆(603)通过平移导轮(602)与移动门导向座(601)嵌入连接,所述移动门导向座(601)的底面通过转轴与折叠门(606)连接为一体,所述折叠门(606)上部通过旋转推杆(604)与平移推杆(603)连接为一体,所述折叠门(606)由三块折叠板与衔接折叠板的垂直导轮(607)构成,所述折叠门(606)在旋转推杆(604)连接处的下方连接有垂直推杆(6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温区智能冷链配送车,包括车体(1)、厢体(2)、第一通风系统(3)、第二通风系统(4)、内嵌式自动梯(5)、折叠式移动门(6),其特征在于:
车体(1),为具有载物平台(101)的货车,载物平台(101)下方嵌入连接有驱动电机组(102);
厢体(2),设置在车体(1)的载物平台(101)上,所述厢体(2)在其一长侧面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侧门(201),在其后侧面设置有后门(202);所述厢体(2)在靠近车体(1)前部的一侧上部开设通风开口,通风开口的外沿封闭连接有制冷模块(203);所述厢体(2)内腔的顶部及底部均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风系统(3)、第二通风系统(4),所述厢体(2)的内腔在前部设置有挡风隔板(204),所述挡风隔板(204)覆盖封闭厢体(2)的内腔并与第一通风系统(3)、第二通风系统(4)接触衔接为一体,挡风隔板(204)与通风开口之间形成的空间为冷风区(7);
第一通风系统(3),由若干个风管(301)组成,所述风管(301)平行于厢体(2)长边等距排布在厢体(2)的内腔顶部,每个风管(301)的前后两端面向下方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风管(301)前端的通风口连接有数控风扇(8),所述风管(301)的中部还开设有前出风口(302)和后出风口(303);
第二通风系统(4),由若干个与风管(301)对应平行排布在厢体(2)内腔低部的回流管组成,所述回流管的前后两端面向上方开设有通风口;
内嵌式自动梯(5),嵌入设置在所述车体(1)的载物平台下部、厢体(2)侧门的正下方,其由限位板(501)、推出杆(502)、推出旋转轴(503)、推杆座(504)和踏板梯(505)组成,所述载物平台(101)开设有放置内嵌式自动梯(5)的空腔,所述推出杆(502)的一端固定在空腔的底部,所述踏板梯(505)的底端后部通过推出旋转轴(503)与空腔的底部外侧连接,所述推出杆(502)的另一端通过推杆座(504)与踏板梯(505)连接为一体,所述踏板梯(505)的底端连接有限位板(501);
折叠式移动门(6),设置在厢体(2)内部的中央处,覆盖封闭厢体(2)的内腔并与第一通风系统(3)、第二通风系统(4)接触衔接为一体,使厢体(2)内部隔绝为第一冷冻区(9)和第二冷冻区(10),所述折叠式移动门(6)由移动门导向座(601)、平移导轮(602)、平移推杆(603)、旋转推杆(604)、垂直推杆(605)、折叠门(6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光权黄炎平谈正坤沈谭旺杨燕郭裕东龙神德李迪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信源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