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5367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透气性的挠性软管,它在卷绕成螺旋状的软质树脂制的窄带构成的软管长度方向上先行的窄带端缘部与后续的端缘部之间,设置有透气性窄带,它们卷绕成一体。此外,透气性窄带形成螺旋状的卷绕,特别是将带有透气性的挠性软管用作双重管的外管,能够适用于排气循环式的吸尘器的软管。另外,通过在外管的内周面或内管的外周面上附与润滑性,还可防止因相互摩擦引起的磨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透气性结构的具备适度挠性和强度的软管,特别是吸尘器中连接吸气嘴一侧与吸尘器主体之间的适于用作吸气软管的挠性软管。在吸、排气用的鼓风机导管等中使用的挠性软管中,会出现必须将通过软管内的一部分空气在软管的中途排出到外部或从外部吸入的情况。例如,在软管内穿有电气传导线,通过将冷却用空气通入该软管内,可以抑制电气传导线的发热,这时,通过从软管的纵向各部分由外部导入新鲜气体,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或者,在温室用风扇加热器的暖风出口上紧临设置软管的入口,朝该软管内导入上述暖风,从中途的透气部将暖风吹出,从而可用于清洗物的干燥,通过在透气部上放置湿布可用作加湿器。然而,在这种挠性软管中,由于设置了透气口,所以会出现容易使软管强度降低、形状保持性变劣的缺陷。另外,在业务用或者家用吸尘器中,一般内装吸气发动机和过滤器等的吸尘器主体与带有吸气口的吸气嘴一侧是由挠性软管连接,从吸气嘴吸入的尘埃从该过滤器送入到吸尘器主体内集尘,通过吸尘器主体内的过滤器的空气从主体后部的排出口排出到外部。而一旦这样将空气从主体排出,就会出现由于其排气的压力而将尚未吸尘的地面的尘埃卷起,而产生不好闻的气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近,作为吸尘器软管的双重结构,开发出了一种不将通过过滤器的空气照原样排出,而是从吸尘器软管一侧的管路到吸气嘴一侧循环流动,同时将从该吸气嘴部分引出的空气再作为吸气用的空气从吸入口中吸出,这样一种带循环电路结构的产品。然而,如果将这样一次吸入的空气不完全排出,而将其全量朝吸气嘴一侧循环流动,由于到该吸气嘴的管路的阻力,吸气发动机的负载就会非常大,从而使发热量变大,为了防止这一点,而将发动机的容量增大,就会带来整体大型化且价格变高的缺点。另外,将吸尘器软管形成双重管,由于内管与外管之间没有比它大的间隙,因此软管弯曲时形成相互磨擦,如此反复就会磨损软管,会有壁厚变薄而破损的问题。特别是内管与外管的一方上内部包有连接吸尘器主体与吸气嘴一侧开关等的电线时,会有因上述磨损而使电线露出的问题。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透气性的并且具备充分强度的挠性软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将树脂制的窄带与透气性窄带形成螺旋形卷绕,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将从短到非常长的产品进行任意制作的挠性软管。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将软质树脂制成的树脂制窄带由加强芯材加强,其结果是提供一种具备更为适度的挠性和强度,最适合于反复弯曲用途的软管产品。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目的是通过将用加强芯加强的透气性窄带形成螺旋形卷绕构成挠性软管,其结果是既可以确保软管整体有充分的透气性,同时还能够保持软管整体的强度和适度的挠性。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在将循环流动到吸气嘴一侧的热的空气一部分排出去用的吸尘器软管中,提供一种既具有透气性,又具备吸尘器软管的适度挠性和强度的产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在将软质树脂制成的窄带卷绕成螺旋状而得到的软管中,通过在其窄带的软管纵向端缘部之间夹着透气性窄带而一体卷绕,提供一种通过该软质窄带的形状保持性和挠性,能够既具有透气性,又能保持软管整体的强度和适度的挠性,这样一种作为双重构造的吸尘器软管的外管用的最适宜的产品。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带有从外管的透气性窄带部分循环流动到吸气嘴一侧带有热量的一部分空气排出去,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吸尘器主体过热,由此提供一种提高了发动机的耐久性的吸尘器用挠性软管。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通过变更相互螺旋形卷绕的透气性窄带与树脂制的窄带宽度的比例,提供一种可容易地获得任意透气量的用作吸尘器软管的挠性软管。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将透气性窄带形成织物与非纺织物制成的双重构造,由非纺织物来防止将软管内的尘埃与带有热量的排气一同排出,而织物的特别是在软管纵向的纺织材料抵抗软管弯曲时等纵向的拉伸力,其结果是提供一种强度高的用作吸尘器软管的挠性软管。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通过将织物卷绕在软管的外侧,以及非纺织物的过滤效果,不会出现从外侧织物的间隙中看到尘埃的问题,能够长期地维持透气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在透气性窄带与树脂制的窄带融接的情况下,通过树脂制的窄带与树脂制的加强芯相融接,从而能够通过加强芯的大热容量进行高强度的融接,以提供一种减少该部分出现剥离的吸尘器用挠性软管。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在由内管和外管制成的双重管构造软管中,有相互磨擦之嫌的内管外周或外管内周的至少一方上,通过润滑剂附与其润滑,对于频繁弯曲的吸尘器软管能够降低其反复磨擦引起的磨损。本专利技术上述以外的目的或者本专利技术的特征通过参照附图对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会变得更为明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挠性软管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挠性软管卷绕方法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挠性软管的一个使用方法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挠性软管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由透气性窄带构成的挠性软管卷绕方法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其使用例的剖视图;图8是作为吸尘器软管用的本专利技术挠性软管的剖视图;图9是图8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挠性软管卷绕方法的立体图;图11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吸尘器软管的吸尘器整体侧视图;图12是图11中从本专利技术吸尘器软管部分纵向剖开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吸尘器软管的剖视图;图14是图1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15是透气窄带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6是透气窄带中使用的织物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在图1至图3中,1是本专利技术的软质树脂制的窄带,例如采用了聚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等的脱氯乙烯系树脂或者氯乙烯系树脂。该树脂制的窄带1,将其宽度方向上间隔的两处通过朝外方形成半圆形突出,在形成软管外周面的外侧部分上沿着窄带的纵向方向形成两根突条2、2,在形成内周面的内侧部分上同样沿着窄带的纵向形成两道凹槽3、3。上述凹槽3、3上分别埋入固定着线状的加强芯材4、4,由此在窄带1上附与了适度的挠性和强度。对于这些加强芯材4、4的材质,例如采用聚丙烯等的硬质树脂或者金属线等。5是本专利技术的透气性窄带,对其原材料采用了非纺织物或者织物,但是如果具有透气性且有适度的挠性,则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材料。上述树脂制成的窄带1和透气性窄带5一并通过螺旋形的卷绕形成软管6,这时,螺旋形卷绕的树脂制的窄带1的软管长度方向上先行的窄带端缘部与后续的窄带端缘部之间设有间隔,由透气性窄带5埋入到该间隔中,形成一体进行螺旋形卷绕,由此形成了相对于软管的纵向带有部分透气部的挠性软管6。在这种情况下,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特别如图2所示,将透气性的窄带5一侧的端缘重叠在相互面对的树脂制窄带1一侧的端缘内侧,将该透气性窄带5另一方的端缘重叠在树脂制的窄带1的另一侧端缘的内侧,相互通过粘合剂7粘合,或通过融接相互形成一体化。这时,透气性窄带5也可使其端缘部与树脂制的窄带1的外侧重叠粘合或者融接。在上述挠性软管6中,具有让空气或其它气体或液体以风速及流速没有或者接近0限制的方式由透气性软管5大量吸入、排出的透气性,而从软管整体上看又确保了强度高的树脂制软管1整体形状的保持性,即使用于在反复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其优异的形状保持性和强度。对于该挠性软管6的用途,可以考虑例如作为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挠性软管,它由软质树脂制成的窄带卷绕成螺旋状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树脂制的窄带构成的软管长度方向上先行的窄带端缘部与后续的窄带端缘部之间设置有透气性窄带,它们形成一体进行螺旋形卷绕。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井弘毅桝井宏之中西俊博栗本勋大挂昌彦
申请(专利权)人:东拓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