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郭祥专利>正文

枢转装置及使用该枢转装置的旋转接头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5233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枢转装置及使用该枢转装置的旋转接头,于枢转装置的第一构件上设一母接合段,另于第二构件上设一公接合段,沿母接合段内部壁面至少凹设一滚珠卡槽,该公接合段上至少凹设一滚珠容槽,该滚珠容槽内至少设有一弹性垫体;当公接合段施力插入至母接合段内时,滚珠可完全缩入滚珠容槽内并压缩弹性垫体,待滚珠插入至滚珠卡槽处时,则由弹性垫体作用而可一部分弹入滚珠卡槽内,如此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结合并可相对自由顺畅地转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接头,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枢转装置的旋转接头。在气动工具、气体管路或其它众多的领域中,一构件与另一构件相互以公母接合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是常见的情形,通常一构件的公接合段插入另一构件的母接合段后,会以插梢件插入、穿结的方式来使两构件不会分离,如要使两构件依公母接合的方式结合后仍可以在同一轴线上相对旋转的话,则以插梢件穿结的方式显然不可行,这时候则将具有轴承作用的滚珠考虑进去,以广泛用于气动工具的旋转接头。参阅附图说明图1,其揭示了一种“低阻抗防漏旋转接头”的断面结构,这种习用旋转接头主要由管节件10、密封环11、系列滚珠12、及插塞件13所构成,管节件10一端设有外螺纹以螺接于气动工具,而插塞件13一端形成管接端以插套于风源的快速接头,由于插塞件13(一构件)与管节件10(另一构件)之间设有系列滚珠12,使得两者可360度地相对转动且不会分离,如此,气动工具于使用时将可不受管路(送风管)的妨碍而有利于操作。前述的习用旋转接头装置,组装时是先将密封环11放入管节件10内,之后将插塞件13的公接合端插入管节件10的母接合端内,再将系列滚珠12由预设于管节件10上的孔洞101倒入,然后再将孔洞101以封盖102密封,通过系列滚珠12而使插塞件13与管节件10无法分离且可相互转动,这样的设计,固然可达到结构简化的目的,但是,它的适用范围却受到很大的限制。举例而言,当它固设于锤击式气动工具的进气端时,就很容易发生问题,这是因为锤击式气动工具于工作时,其内部活塞将随着进气、排气的频繁交替而反复梭动,而每一次的进气、排气,都会使其内部风压随之变化,因此,当风压瞬间变大时会使管节件10与插塞件13产生对拉现象(此时会发生撞击)而呈现拉紧状,当风压瞬间变小时将使管节件10与插塞件13相对靠拢(此时也会发生撞击)而呈现松弛状,如此,一紧一松地变换,将使得管节件10与插塞件13频繁地对撞而产生频繁的振动,受此振动现象的影响,容易使封盖102退脱于孔洞101,进而导致杂物侵入或滚珠脱离的情形,而使得整个旋转接头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这种旋转接头仅较适用于诸如风枪之类的工具,因为这种工具通常只在送风、断风的瞬间才会使接头内部的风压发生变化。为了改善上述封盖102因振动而退脱的问题,申请人提出了诸如台湾公告第235705号专利案所揭示的旋转接头,如图2所示,这种旋转接头首先提出了以铆接的方式来组合管节件20与插塞件21,虽因其未使用上述的封盖102而可确实改善上述的问题点,然而,为了使管节件20的铆合端21易于冲压铆弯以包住系列滚珠23,致使管节件20不能使用高硬度材料或进行热处理,换言之,管节件20的铆合端21并不是很坚硬,在长期的转动之下,该铆合处容易受到系列滚珠22磨损而导致漏气,为此,申请人随后又追加提出了台湾公告第266751号专利案,如图3所示,该专利案除了具备台湾公告第235705号专利案的结构外,还增设了一个具有高硬度的环圈30,以作为系列滚珠的轴承,由此来防止铆合端的磨损,以提高其使用寿命。然而,图2、3所示的旋转接头虽然有优点,但仍然无法长期使用于锤击式气动工具,因为这种工具会使旋转接头内部风压频繁地急速变化,这种风压的频繁变动将使管节件与插塞件沿轴线发生剧烈的相对碰撞,而长期碰撞的结果将使管节件的铆合端渐渐还原而由曲转直,最后导致管节件与插塞件分离而使得整个旋转接头形同解体,因此,它仍然仅较适用于非锤击式的气动工具(风枪、喷漆枪)。虽然上面揭示的各种旋转接头并不足以长期运用于锤击式气动工具,但是,它不但被大量应用于风枪、喷漆枪,还被大量使用于管路连接结构,例如台湾公告第389292号的可防止水龙头内管扭形回位的结构专利案,显然完全沿用了图1所揭示的习用结构,可见,上面所揭示的各种旋转接头所显示出来的枢转构造,确实可运用于不同的领域,既使其较不适用于锤击式气动工具。上面所揭示的图2和图3所显示的设计,虽有其优点而被沿用至今,但是,它的结构并不如其它如图1所示的旋转接头精简,组装上也较为费事,这些都将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另外,它们均不适用于锤击式气动工具的问题,也需要改善。另外,图1至图3的设计,均可将一构件与另一构件以公母接合的方式组合,且都必须利用到滚珠,在图1中,滚珠是在两构件组合后由预留的孔洞填入,而图2、3中,滚珠则是在组合时一起组装起来,相较而言,图1的组装方式看起来是较麻烦一点,但实际上,因为图2、3结构较为复杂,所以,两者组装速度其实是差不多的,另外,它们各有其缺点,而且都可能在气动工具的应用范围中,使两构件相对分离,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化、成本低、组装容易快速且坚固耐用、适合长期运用于锤击式气动工具的枢转装置及使用该枢转装置的旋转接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枢转装置,包括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于第一构件上设一内部为中空的母接合段,另于第二构件上设一恰可插入第一构件上母接合段内的公接合段,其特征在于沿母接合段内部壁面至少凹设一滚珠卡槽,并于该公接合段上至少凹设一滚珠容槽,该滚珠容槽及滚珠卡槽各具有一定的深度,且该滚珠容槽内至少设有一弹性垫体,而滚珠是压贴于该弹性垫体并凸出于滚珠容槽;当公接合段施力插入至母接合段内时,滚珠受母接合段壁面压迫而完全缩入滚珠容槽内并压缩弹性垫体,待滚珠插入至滚珠卡槽处,滚珠即由弹性垫体作用而一部份弹入滚珠卡槽内,以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可相对自由转动地结合。所述的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滚珠容槽及滚珠卡槽分别为环状。所述的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母接合段相对于公接合段的端面环设一斜向内部的斜导面。所述的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滚珠卡槽为方形凹槽、或是恰可包住且大于半个滚珠面的弧形凹槽。所述的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滚珠容槽的一侧槽面为垂直槽面、另一侧较靠近公接合段插入端的槽面具有一段向外斜且位于槽口处的斜槽面,而底侧槽面则为水平槽面。所述的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滚珠容槽的底侧槽面由一段定位斜面及一段水平槽面所构成,而所述的弹性垫体则设于该水平槽面处之段并受该定位斜面限制。所述的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垫体为一种具有一定直径及弹性的、用以套设于滚珠容槽底侧水平槽面的O形环。所述的枢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垫体为一种具有一定直径及弹性的中空扁环状的弹性体,且该弹性体外缘设有若干向内凹的弧形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枢转装置的旋转接头,其至少包括可至工具的第一构件、可结合于风管接头的第二构件、排布于该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周围接面的系列滚珠、以及设于该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插合处的密封垫圈,且该第一构件内部为中空管道,及该第一构件相对于第二构件处还形成一母接合段,该母接合段内部形成一较大的插合槽,而所述的第二构件的内部也为中空管道,且该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构件处还形成一用以插入第一构件的插合槽内的公接合段,其特征在于该母接合段内部插合槽的槽壁一定位置处,沿壁面环设一道滚珠卡槽;又所述的公接合段相对于滚珠卡槽处,还凹设有一道环绕的滚珠容槽,且该滚珠容槽内套设有一呈环形的弹性垫体。所述的使用枢转装置的旋转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垫体为一种具有一定直径及弹性的、用以套设于滚珠容槽底侧水平槽面的O形环。所述的使用枢转装置的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转装置,包括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于第一构件上设一内部为中空的母接合段,另于第二构件上设一恰可插入第一构件上母接合段内的公接合段,其特征在于: 沿母接合段内部壁面至少凹设一滚珠卡槽,并于该公接合段上至少凹设一滚珠容槽,该滚珠容槽及滚珠卡槽各具有一定的深度,且该滚珠容槽内至少设有一弹性垫体,而滚珠是压贴于该弹性垫体并凸出于滚珠容槽;当公接合段施力插入至母接合段内时,滚珠受母接合段壁面压迫而完全缩入滚珠容槽内并压缩弹性垫体,待滚珠插入至滚珠卡槽处,滚珠即由弹性垫体作用而一部份弹入滚珠卡槽内,以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可相对自由转动地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郭祥江淑玲
申请(专利权)人:林郭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