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动汽车提供基准电流的恒流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802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控制或调节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提供基准电流的恒流源。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提供基准电流的恒流源,包括第一输出模块(1),第一输出模块(1)通过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二输出模块(2)、第三输出模块(3)、第四输出模块(4)、主输出模块(5)和电流输出模块(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效率高,精度高,反应迅速。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for reference current of electric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onversion and control or regulation between AC and DC, in particular to a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for providing reference current for electric vehicles. A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for providing reference current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includes a first output module (1) which outputs direct current through an output terminal,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also includes a second output module (2), a third output module (3), a fourth output module (4), a main output module (5) and a current output module (6).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high precision and quick respon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动汽车提供基准电流的恒流源
本技术涉及交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控制或调节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提供基准电流的恒流源。
技术介绍
恒流源是一种宽频谱、高精度的稳流电源,具有响应速度快,恒流精度高、能长期稳定工作,适合各种性质负载(阻性、感性、容性)等优点。主要用于检测热继电器、塑壳断路器、小型短路器及需要设定额定电流、动作电流、短路保护电流等生产场合。目前,新能源车正得到日益推广普及,新能源车普遍采用电驱动,需要恒流源提供稳定的电流以供驱动、控制等操作。但是,目前的恒流源设备,还存在着响应速度慢、电流精度低、转换效率低的缺点,影响了新能源车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效率高、精度高、反应迅速的电流转换设备,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提供基准电流的恒流源。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提供基准电流的恒流源,包括第一输出模块,第一输出模块通过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二输出模块、第三输出模块、第四输出模块、主输出模块和电流输出模块,第二输出模块包括条形连接器、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条形连接器的高电位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感的一端和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第三电容的一端,条形连接器的低电位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感的一端和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二电感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五电容的一端和第六电容的一端,条形连接器的中电位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三电感的一端,第三电感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第一电感、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这三者的连接端作为第二输出模块的正极输出端,第二电感、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这三者的连接端作为第二输出模块的负极输出端,第三电感、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这五者的连接端作为第二输出模块的接地端;第三输出模块包括主运算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第一输出模块的正极输出端依次串联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后连接主运算放大器的第一同相输入端,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这两者互相并联后的一端连接主运算放大器的第一同相输入端另一端作为第三输出模块的接地端,主运算放大器的第一反相输入端依次串联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后作为第三输出模块的接地端,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这两者互相并联后分别连接主运算放大器的第一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二输出模块的正极输出端连接主运算放大器的第二同相输入端,第二输出模块的负极输出端连接主运算放大器的第二反相输入端,主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作为第三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第四输出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接触器、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一二极管,光电耦合器中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采用光敏三极管作为受光器,第三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串联了第九电阻后连接光电耦合器中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光电耦合器中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作为第四输出模块的接地端,光电耦合器中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十电阻的一端和第十一电阻的一端,第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二电阻的一端,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和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后再连接第二输出模块的正极输出端,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接触器线圈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接触器线圈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后作为第四输出模块的接地端,接触器动合触点的两端作为第四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主输出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四运算放大器、第五运算放大器、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和第二三极管,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一同相输入端作为主输出模块的高电位输入端,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一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第十三电阻的一端和第十四电阻的一端,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十五电阻的一端,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六电阻的一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一同相输入端,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作为主输出模块的接地端,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七电阻的一端和第三运算放大器的第一反相输入端,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十八电阻的一端,第三运算放大器的第一正相输入端作为主输出模块的低电位输入端,第十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一反相输入端和第十九电阻的一端,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二十电阻的一端,第二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的第一反相输入端、第七电容的一端和第八电容的一端,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七电容的另一端、第八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一电阻的一端,第二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五运算放大器的第一同相输入端,第五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串联了第二十二电阻后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五运算放大器的第二同相输入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二十三电阻的一端和第二十四电阻的一端,第二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作为主输出模块的接地端,第二十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五运算放大器的第一反相输入端并作为主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第二输出模块的正极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四运算放大器和第五运算放大器这五者的第二同相输入端,第二输出模块的负极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和第三运算放大器这三者的第二反相输入端,第四运算放大器和第五运算放大器这两者的第二反相输入端都作为接地端;电流输出模块包括分流单元、第二十六电阻和第二十七电阻,电流输出模块共有两个电流输出端,分流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分流三极管和至少两个分流电阻,各个分流三极管的发射极互相连接,各个分流三极管的集电极互相连接并作为电流输出模块的一个电流输出端,各个分流电阻的一端互相连接并作为电流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各个分流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个分流三极管的基极,第二十六电阻和第二十七电阻互相并联,第二十六电阻和第二十七电阻的一个公共连接端作为电流输出模块的低电位输出端和另一个电流输出端,第二十六电阻和第二十七电阻的另一个公共连接端连接各个分流三极管的发射极公共连接端并作为电流输出模块的高电位输出端,电流输出模块的低电位输出端连接主输出模块的低电位输入端,电流输出模块的高电位输出端连接主输出模块的高电位输入端,主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流输出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的用于电动汽车提供基准电流的恒流源,其特征是:第一输出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二十五电阻和第二稳压管,电源管理芯片的直流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十五电阻的一端、第二稳压管的负极和第九电容的一端,第二十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外部直流电源,第九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提供基准电流的恒流源,包括第一输出模块(1),第一输出模块(1)通过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二输出模块(2)、第三输出模块(3)、第四输出模块(4)、主输出模块(5)和电流输出模块(6),/n第二输出模块(2)包括条形连接器(21)、第一电感(201)、第二电感(202)、第三电感(203)、第一电容(301)、第二电容(302)、第三电容(303)、第四电容(304)、第五电容(305)和第六电容(306),/n条形连接器(21)的高电位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感(201)的一端和第一电容(301)的一端,第一电感(20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302)的一端和第三电容(303)的一端,/n条形连接器(21)的低电位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感(202)的一端和第四电容(304)的一端,第二电感(20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五电容(305)的一端和第六电容(306)的一端,/n条形连接器(21)的中电位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301)的另一端、第四电容(304)的另一端和第三电感(203)的一端,第三电感(20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30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303)的另一端、第五电容(305)的另一端和第六电容(306)的另一端,/n第一电感(201)、第二电容(302)和第三电容(303)这三者的连接端作为第二输出模块(2)的正极输出端,第二电感(202)、第五电容(305)和第六电容(306)这三者的连接端作为第二输出模块(2)的负极输出端,第三电感(203)、第二电容(302)、第三电容(303)、第五电容(305)和第六电容(306)这五者的连接端作为第二输出模块(2)的接地端;/n第三输出模块(3)包括主运算放大器(31)、第一电阻(401)、第二电阻(402)、第三电阻(403)、第四电阻(404)、第五电阻(405)、第六电阻(406)、第七电阻(407)和第八电阻(408),/n第一输出模块(1)的正极输出端依次串联第一电阻(401)和第二电阻(402)后连接主运算放大器(31)的第一同相输入端,第三电阻(403)和第四电阻(404)这两者互相并联后的一端连接主运算放大器(31)的第一同相输入端另一端作为第三输出模块(3)的接地端,主运算放大器(31)的第一反相输入端依次串联第五电阻(405)和第六电阻(406)后作为第三输出模块(3)的接地端,第七电阻(407)和第八电阻(408)这两者互相并联后分别连接主运算放大器(31)的第一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n第二输出模块(2)的正极输出端连接主运算放大器(31)的第二同相输入端,第二输出模块(2)的负极输出端连接主运算放大器(31)的第二反相输入端,主运算放大器(31)的输出端作为第三输出模块(3)的输出端;/n第四输出模块(4)包括光电耦合器(41)、接触器(42)、第九电阻(409)、第十电阻(410)、第十一电阻(411)、第十二电阻(412)、第一三极管(501)和第一二极管(601),/n光电耦合器(41)中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采用光敏三极管作为受光器,第三输出模块(3)的输出端串联了第九电阻(409)后连接光电耦合器(41)中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光电耦合器(41)中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作为第四输出模块(4)的接地端,光电耦合器(41)中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十电阻(410)的一端和第十一电阻(411)的一端,第十电阻(4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50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501)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二电阻(412)的一端,第十一电阻(411)的另一端和第十二电阻(412)的另一端连接后再连接第二输出模块(2)的正极输出端,第一三极管(50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接触器(42)线圈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601)的负极,接触器(42)线圈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601)的正极连接后作为第四输出模块(4)的接地端,接触器(42)动合触点的两端作为第四输出模块(4)的输出端;/n主输出模块(5)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51)、第二运算放大器(52)、第三运算放大器(53)、第四运算放大器(54)、第五运算放大器(55)、第七电容(307)、第八电容(308)、第十三电阻(413)、第十四电阻(414)、第十五电阻(415)、第十六电阻(416)、第十七电阻(417)、第十八电阻(418)、第十九电阻(419)、第二十电阻(420)、第二十一电阻(421)、第二十二电阻(422)、第二十三电阻(423)、第二十四电阻(424)和第二三极管(502),/n第一运算放大器(51)的第一同相输入端作为主输出模块(5)的高电位输入端,第一运算放大器(51)的第一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第十三电阻(413)的一端和第十四电阻(414)的一端,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提供基准电流的恒流源,包括第一输出模块(1),第一输出模块(1)通过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二输出模块(2)、第三输出模块(3)、第四输出模块(4)、主输出模块(5)和电流输出模块(6),
第二输出模块(2)包括条形连接器(21)、第一电感(201)、第二电感(202)、第三电感(203)、第一电容(301)、第二电容(302)、第三电容(303)、第四电容(304)、第五电容(305)和第六电容(306),
条形连接器(21)的高电位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感(201)的一端和第一电容(301)的一端,第一电感(20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302)的一端和第三电容(303)的一端,
条形连接器(21)的低电位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感(202)的一端和第四电容(304)的一端,第二电感(20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五电容(305)的一端和第六电容(306)的一端,
条形连接器(21)的中电位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301)的另一端、第四电容(304)的另一端和第三电感(203)的一端,第三电感(20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30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303)的另一端、第五电容(305)的另一端和第六电容(306)的另一端,
第一电感(201)、第二电容(302)和第三电容(303)这三者的连接端作为第二输出模块(2)的正极输出端,第二电感(202)、第五电容(305)和第六电容(306)这三者的连接端作为第二输出模块(2)的负极输出端,第三电感(203)、第二电容(302)、第三电容(303)、第五电容(305)和第六电容(306)这五者的连接端作为第二输出模块(2)的接地端;
第三输出模块(3)包括主运算放大器(31)、第一电阻(401)、第二电阻(402)、第三电阻(403)、第四电阻(404)、第五电阻(405)、第六电阻(406)、第七电阻(407)和第八电阻(408),
第一输出模块(1)的正极输出端依次串联第一电阻(401)和第二电阻(402)后连接主运算放大器(31)的第一同相输入端,第三电阻(403)和第四电阻(404)这两者互相并联后的一端连接主运算放大器(31)的第一同相输入端另一端作为第三输出模块(3)的接地端,主运算放大器(31)的第一反相输入端依次串联第五电阻(405)和第六电阻(406)后作为第三输出模块(3)的接地端,第七电阻(407)和第八电阻(408)这两者互相并联后分别连接主运算放大器(31)的第一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
第二输出模块(2)的正极输出端连接主运算放大器(31)的第二同相输入端,第二输出模块(2)的负极输出端连接主运算放大器(31)的第二反相输入端,主运算放大器(31)的输出端作为第三输出模块(3)的输出端;
第四输出模块(4)包括光电耦合器(41)、接触器(42)、第九电阻(409)、第十电阻(410)、第十一电阻(411)、第十二电阻(412)、第一三极管(501)和第一二极管(601),
光电耦合器(41)中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采用光敏三极管作为受光器,第三输出模块(3)的输出端串联了第九电阻(409)后连接光电耦合器(41)中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光电耦合器(41)中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作为第四输出模块(4)的接地端,光电耦合器(41)中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十电阻(410)的一端和第十一电阻(411)的一端,第十电阻(4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50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501)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二电阻(412)的一端,第十一电阻(411)的另一端和第十二电阻(412)的另一端连接后再连接第二输出模块(2)的正极输出端,第一三极管(50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接触器(42)线圈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601)的负极,接触器(42)线圈的另一端和第一二极管(601)的正极连接后作为第四输出模块(4)的接地端,接触器(42)动合触点的两端作为第四输出模块(4)的输出端;
主输出模块(5)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51)、第二运算放大器(52)、第三运算放大器(53)、第四运算放大器(54)、第五运算放大器(55)、第七电容(307)、第八电容(308)、第十三电阻(413)、第十四电阻(414)、第十五电阻(415)、第十六电阻(416)、第十七电阻(417)、第十八电阻(418)、第十九电阻(419)、第二十电阻(420)、第二十一电阻(421)、第二十二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庆林茂峰
申请(专利权)人:格至控智能动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