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刚性管与柔性管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3870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刚性管(12)连接到柔性管(14)上的装置(10),在该种连接装置中,刚性管(12)的一个上游端部分(12a)同轴插入柔性管(14)的互补的下游端部分(14a),该种类型的连接装置还包括一个围绕柔性管(14)的下游端部分(14a)同轴延伸并且在柔性管(14)上径向弯边的管套(16),以通过径向夹紧将刚性管(12)固定到柔性管(14)上,其特征在于管套(16)和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至少部分弯曲并具有大约相同的曲率半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刚性管和柔性管的装置。尤其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刚性管和柔性管的装置,在该种类型的连接装置中,刚性管的上游端部同轴地插入柔性管的一个互补的下游端部,该种类型的连接装置包括一个围绕柔性管下游端部同轴延伸并且在柔性管上径向弯边的管套,以通过径向夹紧将柔性管和刚性管固定。连接到柔性管上的刚性管尤其应用在汽车制造中,用于生产将汽车制动器连接到主缸上的制动回路。刚性管通过弯曲形成以适应车辆的不同形式并且以便于制动回路不会阻止在底盘内车辆的其他部件的安装。
技术介绍
使用柔性管可以使制动回路变形,这样就简化了制动回路在车辆上的装配,并允许安装到车体上的一个部件,例如主缸,被连接到可以相对于车体移动的一个部件上,例如安装在车轮上的制动器卡钳(brakke caliper)。文献GB-A-2336636公开了一种包括通过柔性管连接的两个刚性管的制动回路,和一种将刚性管上游端部连接到柔性管的互补的下游端部的装置。然而,采用这种装置,刚性管的上游端部分,柔性管互补的下游端部分和管套都是直线形的。另外,在该回路中柔性管是弯曲的。为了限制柔性管的变形,曾经建议在位于装置下游的刚性管的安装区域内弯曲刚性管。另外,刚性管的弯曲位于离开装置一定距离处,该距离特别依赖于形成该弯曲的方法。所以,刚性管的直线段部分和在柔性管和弯曲之间直线延伸的装置,增加了装置附近的回路的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刚性管连接到柔性管上的装置,对该装置而言刚性管上的弯曲靠近柔性管。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上文所描述的该种类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套和刚性管的上游端部分至少部分被弯曲,并且具有大约相同的曲率半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管套和刚性管的上游端部分在装配前通过弯曲形成;-刚性管的上游端部分包括至少一个直线段部分和一个彼此连续(runon)的曲线段部分,该管套包括一个与刚性管的上游端部分的直线段设置一致的直线段部分,其径向变形以夹紧该管套;-刚性管的上游端部分包括通过曲线部分连接的两个直线式的上游端和下游端,管套包括两个直线式的上游端和下游端部分,每一个均与刚性管的上游端部分相关联的直线段部分设置一致;-管套的下游端包括一个内部径向凸缘,该凸缘在下游端方向上与刚性管上游端部分的下游端上的突起邻接;-刚性管的上游端部分的上游端有一个径向突起;-该曲率半径为管套直径的两倍;-该曲率半径为管套直径的三倍;-在同轴插入柔性管的下游端部分之前,刚性管的上游端部分可同轴插入管套中。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很显然,通过参考附图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装置的轴向剖面图;图3为与图2相似的附图,其中在固定柔性管之前固定刚性管和管套。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相似的或类似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附图描述了用于将刚性管12连接到柔性管14上的装置10,其中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被同轴推入柔性管14的下游端部分14a中。装置10还包括一个围绕柔性管14的下游端部分14a同轴延伸的管套16,因此同轴围绕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并且其被径向弯边到柔性管14的下游端部分14a上以将刚性管12固定到柔性管14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管套16包括包括两个上游端和下游端部分18,其通过实现将柔性管14的下游端部分14a的两个相关部分20卷曲到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的两部分22上而被径向变形。将管套16弯曲也允许该连接成为密封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和如图3中更多细节所看到的一样,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和管套16部分地弯曲,如果制动回路有一个设置在柔性管14的下游端部分14a区域的弯头,那么这将可能减少装置10需要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和管套16被弯直角。然而,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于该装置的实施例并且弯曲角度可以是其他的任何角度。如图3中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弯曲的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包括通过弯曲部分24连接的两段上游端和下游端直线部分22。所述上游端和下游端直线部分22的每一段在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的各自上游端或下游端区域内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管套16自身也是弯曲的,其包括两个直线段部分18和一个连接直线段的弯曲段部分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和管套16以大约相同的曲率半径弯曲。这样允许刚性管12的上游端12a与管套16有效同轴。在这种情况下,管套16的直线段部分18是管套16的上游端和下游端部分,其径向变形以夹紧管套16。因此,管套16的每一直线段部分18以与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的直线段部分22成直线设置。这将使在管套16的直线段18与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的直线段部分22之间均匀夹紧末端部分的部分22成为可能。另外,为了提高部件的同轴性,管套16的弯曲部分26与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的弯曲部分24设置成一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其可能简化装置10的生产方法,在组装前,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和管套1通过弯曲单独形成。这是因为,管件的弯曲,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刚性管12和管套16的弯曲需要专用的工具以避免扭折将要弯曲的部分。因此,同时弯曲刚性管12的下游端部分12a和管套16将需要使非常昂贵的专用工具。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和管套16的曲率半径作为一个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的直线段部分22的尺寸的函数被确定,这样以允许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的整个部分被同轴引入管套16中。曲率半径特别地作为一个刚性管12的上游端12a的直线段部分22的长度“I”的函数和管套16内径“d”的函数被确定。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该曲率半径为管套16的直径的两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曲率半径等于管套16的直径的三倍。如图3中所示,管套16沿着其主轴线相对于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的定位是通过管套16的下游端部分16a的一个内部径向凸缘28来实现的,该凸缘与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的下游末端的一个径向突起30邻接。参考图3,在这种情况下,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通过从下游端向上游端的运动插入管套16中。因此,凸缘28在下游端方向上紧靠突起30。一旦管套16围绕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固定,那么柔性管14的下游端部分14a围绕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推入。柔性管14的柔性允许柔性管14的下游端14a采用与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和管套16的相同的曲率。柔性管14的下游端部分14a围绕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推入,直至其下游端与管套16的凸缘28邻接,同时在柔性管14的下游端部分14a的下游端与刚性管12的径向突起30之间固定管套16。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的上游端12b还包括另一个外部径向突起32,该突起引起柔性管14的下游端部分14a的局部径向变形,以相对于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在适当的位置将柔性管14的下游端部分14a夹持住。其次,在装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10的最后一个步骤中,管套16的直线段部分18在柔性管14的下游端部分14a上径向弯边,以将柔性管14的下游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刚性管(12)连接到柔性管(14)上的装置(10),在该种连接装置中,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被同轴推入柔性管(14)的互补的下游端部分(14a)中,该种连接装置包括一个围绕柔性管(14)的下游端部分(14a) 同轴延伸并且径向弯曲到柔性管(14)上的管套(16),以通过径向夹紧将刚性管(12)固定在柔性管(14)上,其特征在于,管套(16)和刚性管(12)的上游端部分(12a)至少部分弯曲并且具有大约相同的曲率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克洛L尚普隆
申请(专利权)人:ITT制造企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