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高频处置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267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用高频处置仪,在刀部设置于圈套的前端部的处置仪中,能够稳定地固定刀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仪具备:护套(5);线状物,其配置在护套(5)内;导电性线(2),其沿护套(5)的远近方向分别延伸的第一线部(2A)以及第二线部(2B)的近端端部固定于线状物;导电性前端刀片(1),其分别与第一线部(2A)的远端端部和第二线部(2B)的远端端部连结;以及导电性连接件,其将线状物、第一线部(2A)和第二线部(2B)相连,护套(5)的内壁的一部分具有实施了表面处理的部分(7),导电性连接件、第一线部(2A)、第二线部(2B)以及导电性前端刀片(1)中的至少一方和护套(5)的内壁的实施了表面处理的部分(7)接触。

High frequency disposer for endoscop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igh frequency disposal instrument for endoscope, in which the knife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disposal instrument of the front end part of the snare, and the knife part can be stably fixed. The high frequency disposal instrument for endoscope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sheath (5); linear object, which is arranged in the sheath (5); conductive wire (2), which is fixed on the linear object along the near and far directions of the sheath (5) by the near end of the first line part (2a) and the second line part (2b); conductive front-end blade (1), which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ar end of the first line part (2a) and the far end of the second line part (2b); And a conductive connector which connects a line, a first line part (2a) and a second line part (2b), a part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ath (5) has a surface treated part (7), a conductive connector, a first line part (2a), a second line part (2B),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conductive front end blade (1) contacts the surface treated part (7)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ath (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用高频处置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经由内窥镜被导入到生物体内的高频处置仪。更详细而言,涉及在内窥镜用高频处置仪中具备线状的切断部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仪。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一种内窥镜,其插入人体内,在前端具备物镜、照明透镜,用于在体腔内进行观察,并且经由从手边侧通向前端侧的处置仪插通通道而导入在体腔内进行处置的处置仪。作为使用这样的内窥镜的处置,公知有ESD(内窥镜的粘膜下层剥离术)、EMR(内窥镜的粘膜切除术)。在通过内窥镜所使用的处置仪中具有刀、圈套。刀用于切开体腔表面。为了进行精细的切除作业,需要将刀稳定地固定于护套,可靠地传递手边侧的操作部进行的操作。圈套具备环状的线,用于用环包围体腔表面的隆起部,并缩小环径勒紧隆起部的根部进行切除。对于圈套的环线而言,为了能够将病变部的根部拉紧进行勒束,并使环线能够从护套进出,环线需要由能够弹性变形的线构成。任何处置仪均作为从手边侧供电,产生电流将体腔表面切除并烧灼等的高频处置仪来使用。作为通过内窥镜所使用的刀,存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高频处置仪。该刀具备护套、和设置为能够从护套内部突出并且在前端外加高频电流的针状电极。该刀为了限制由针状电极构成的刀的突出量并且确保进行切开处置的刀的部位的稳定性,在护套内设置有具有比刀的外径大的孔径的硬质筒体,并在刀的手边侧的部位设置有多个限位突起。通过硬质筒体和限位突起进行面接触,能够限制刀从护套的前端面的突出长度,从而将刀稳定地保持在护套的长轴中心上。作为通过内窥镜所使用的圈套,存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高频圈套。该圈套具备护套和在护套内插通配置为能够进退的导电性的环线。该圈套为了将病变部的根部通过高频电流不出血且可靠地烧灼到中心部分并勒断,在护套前端设置有前端电极。另外,该圈套为了缩小应力向环线前端的弯曲返回部分集中的程度,使前端刀片在环线的前端通过。刀用于ESD(内窥镜的粘膜下层剥离术)。ESD具有在通过内窥镜逐渐剥离消化道的病变部的手术操作中,能够精细地切除病变部的优点。然而另一方面,处置花费时间,对外科医生的技术也有要求。圈套用于EMR(内窥镜的粘膜切除术)。EMR在通过内窥镜而用环包围病变部并拉紧而进行切除的手术操作中,能够在宽范围容易地进行切除。但是,仅准确地切除目标部位是困难的,还受限于能够使用EMR的病变部的形状。因此,研究了以下方法,即,首先,使用刀切开目标病变部的周围将其少量剥离,在暂时将刀从内窥镜拔出后更换为圈套,通过将圈套的环放在用刀剥离出的部位并拉紧病变部,由此维持病变部的切除精度并且实现手术操作时间的缩短。作为用于这样的手术操作的处置仪,提出了在圈套的环线的前端设置有尖头部的处置仪。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用高频圈套,具备护套和在被导入到护套内时进行弹性变形而缩窄的圈套环。对于该圈套,在该圈套环的前端部分以线的前端部分贯通的状态固定地安装电绝缘性的前端刀片,使线从前端刀片向前方突出,使该突出部分成为棒状前端电极。该圈套的棒状前端电极能够作为刀使用。在作为刀使用的情况下,留下前端部分将圈套环导入护套内,仅使前端部分从护套突出作为切开用刀来使用。在使用刀进行ESD时,为了精细地切除病变部,需要刀前端在手术操作中不晃动的构造。另外,为了将手边的操作部的动作可靠地传递至前端的操作部,需要将刀的前端部稳定地固定于护套前端部。另一方面,希望除处置时以外,无论是通电、非通电,处置部均保持在护套内,处置时能够从护套前端突出,能够沿护套长轴移动,以免在将处置仪输送至病变部期间,无意中使内窥镜的处置仪插通通道内、体腔内受伤。另外,在将刀部设置于圈套的前端的处置仪作为刀使用时,刀部的手边侧是由能够弹性变形的线构成的圈套,在用刀部切开后,展开圈套环勒束病变部,考虑上述情况,需要将刀部固定于护套前端部。作为将刀部固定于护套的构造,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在护套内配置摩擦阻力施加部件的构造。通过成为利用护套内周面和与刀部相连的操作线的外周面将摩擦阻力施加部件压扁的构造,成为产生基于摩擦阻力的负荷而使用刀时的刀部固定构造。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4439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4704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31100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319424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高频刀中,为了将刀固定于护套前端,在护套设置有硬质筒体,并在刀上设置有限位突起。通过硬质筒体和限位器的面接触而固定刀。在为这样的结构时,处置仪的部件个数增加。另外,由于刀通过硬质筒体和限位器的面接触完全被固定,所以在从护套前端面突出规定长度之后,无法使刀突出得更长。由于专利文献2所示的高频圈套未预定将前端电极作为刀使用,所以对于前端电极的固定机构未公开。在专利文献3所示的高频圈套中,前端刀部通过前端刀片和护套前端的接触被固定。电绝缘性的前端刀片设置于比护套前端面靠前端侧的圈套环。因此,在使用前端刀部在体腔内进行处置时,由于护套前端面和前端刀片接触,所以刀部不会被导入护套内部,能够使刀位置稳定。但是,在将本处置仪插通于内窥镜的处置仪插通通道时,在处置仪位于体腔内的非处置部时,刀部始终从护套露出,因此即便在非通电时也有可能伤到周围。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用处置仪,具有弹性的弹力的摩擦阻力施加部件通过护套的内周面和操作线的外周面被压扁而以弹性变形了的状态被压入配置在护套的前端附近内。在该处置仪中,能够以摩擦阻力在操作线、弹力的摩擦阻力施加部件与挠性护套的相互间作用的方式,将前端处置片从护套的前端的突出长度稳定地调整、维持为任意长度。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为了增加和护套的摩擦阻力,对摩擦阻力施加部件的不和操作线接触的区域实施表面处理。在专利文献4所示的刀固定方法中,产生如下不便,即,不仅在使用刀时,而且在所有的一系列操作中,例如使刀向护套外突出、收纳刀,手柄操作变重。另外,部件个数也会增加,并且还需要固定摩擦阻力施加部件的方法或用于防止摩擦阻力施加部件向护套外伸出的机构。然而,在使用处置仪实际进行手术操作时,在为了切开而将刀部插入到组织内进行埋入的情况下,若护套在长度方向外观始终相同,则难以判断被埋入到组织哪种程度。因此,过于将处置仪按压于组织,结果有可能导致组织穿孔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高频处置仪,在刀部设置于圈套的前端部的处置仪中,具备能够稳定地固定刀部的构造。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仪具备以下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仪的特征在于,具备:护套;线状物,其配置在该护套内;导电性线,其具有沿护套的远近方向分别延伸的第一线部以及第二线部,第一线部的近端端部和第二线部的近端端部固定于线状物;导电性前端刀片,其分别与第一线部的远端端部和第二线部的远端端部连结;以及导电性连接件,其将上述线状物、第一线部和第二线部相连,护套的内壁的一部分具有实施了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部分,导电性连接件、第一线部、第二线部以及导电性前端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用高频处置仪,其中,具备:/n护套;/n线状物,其配置在该护套内;/n导电性线,其具有沿所述护套的远近方向分别延伸的第一线部以及第二线部,所述第一线部的近端端部和所述第二线部的近端端部固定于所述线状物;/n导电性前端刀片,其分别与所述第一线部的远端端部和所述第二线部的远端端部连结;以及/n导电性连接件,其将所述线状物、所述第一线部和所述第二线部相连,/n所述护套的内壁的一部分具有实施了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部分,/n在所述导电性前端刀片的至少远端配置于比所述护套的远端靠远端侧的位置并且所述导电性前端刀片的近端侧配置于所述护套的内部的状态下,所述导电性连接件、所述第一线部、所述第二线部以及所述导电性前端刀片中的至少一方和所述表面处理部分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19 JP 2017-1398811.一种内窥镜用高频处置仪,其中,具备:
护套;
线状物,其配置在该护套内;
导电性线,其具有沿所述护套的远近方向分别延伸的第一线部以及第二线部,所述第一线部的近端端部和所述第二线部的近端端部固定于所述线状物;
导电性前端刀片,其分别与所述第一线部的远端端部和所述第二线部的远端端部连结;以及
导电性连接件,其将所述线状物、所述第一线部和所述第二线部相连,
所述护套的内壁的一部分具有实施了表面处理的表面处理部分,
在所述导电性前端刀片的至少远端配置于比所述护套的远端靠远端侧的位置并且所述导电性前端刀片的近端侧配置于所述护套的内部的状态下,所述导电性连接件、所述第一线部、所述第二线部以及所述导电性前端刀片中的至少一方和所述表面处理部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仪,其中,
所述表面处理部分具有和非处理部分不同的外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仪,其中,
所述表面处理部分的摩擦阻力比非处理部分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镰仓大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钟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