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刻度标记的射频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9614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刻度标记的射频穿刺针,包括穿刺针和手柄,所述穿刺针的外壁左端过盈配合有手柄,所述手柄的内腔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手柄的内腔插接有插板,且插板的顶端延伸出手柄的内腔,所述插板的前后两侧底端均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腔内侧卡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卡接有圆球,且圆球的外侧贯穿第一空腔延伸至弧形槽的内腔,所述手柄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空腔。该有刻度标记的射频穿刺针,不仅可对穿刺针穿刺的深浅进行控制调节,避免给患者带来伤害,减少医生的工作难度,而且可将插杆从手柄的内腔中拆卸下来,便于后续对穿刺针的清洗消毒或更换,有利于广泛推广。

A radiofrequency puncture needle with scale mar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adio frequency puncture needle with a scale mark, which comprises a puncture needle and a handle. The left end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puncture needle is interference fitted with a handle. The front and rear sides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handle are provided with arc grooves.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handle is inserted with a inserting plate, and the top end of the inserting plate extends out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handle. The bottom ends of the front and rear sides of the inserting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cavity, The inner side of the first cavity is clamped with one end of the first spring,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spring is clamped with a ball,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ball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cavity and extends to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arc groove, and the front and rear sides of the handle are both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avity. The radiofrequency puncture needle with scale mark can not only control and adjust the depth of the puncture needle, avoid the injury to the patient and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the doctor's work, but also remove the inserting rod from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handl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subsequen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r replacement of the puncture needle, and is conducive to wide promo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刻度标记的射频穿刺针
本技术涉及射频穿刺针
,具体为一种有刻度标记的射频穿刺针。
技术介绍
射频穿刺针是用于神经和肌肉等组织的射频热凝治疗时的穿刺,与射频控温热凝器配套使用,但现有射频用的穿刺针都是没有刻度的,医生在穿刺的时候不知道深浅,难以把控,容易给患者带来伤害,增加医生的工作难度,不利于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刻度标记的射频穿刺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刻度标记的射频穿刺针,包括穿刺针和手柄,所述穿刺针的外壁左端过盈配合有手柄,所述手柄的内腔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手柄的内腔插接有插板,且插板的顶端延伸出手柄的内腔,所述插板的前后两侧底端均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腔内侧卡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卡接有圆球,且圆球的外侧贯穿第一空腔延伸至弧形槽的内腔,所述手柄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内腔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内侧贯穿手柄延伸至弧形槽的内腔,所述插杆的外侧延伸出手柄焊接有圆柄,所述插杆的外壁过盈配合有挡块,所述插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手柄和挡块相卡接,所述插板的右侧顶端插接有刻度尺,所述刻度尺的左侧延伸出插板螺钉连接有卡块,所述刻度尺的右侧螺钉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插板的右侧外壁开设有左右贯通的通孔,所述连接块的左侧顶端焊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左端延伸至通孔的内腔,所述螺杆的外壁螺接有螺纹筒。优选的,所述插杆的外侧延伸出手柄的长度大于插杆的内侧延伸出弧形槽的长度。优选的,所述刻度尺的刻度零点与插板的右端相对齐。优选的,所述螺纹筒的外壁与刻度尺之间存在缝隙,且缝隙大小为0.5mm。优选的,所述穿刺针的右侧与连接块的右侧相对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有刻度标记的射频穿刺针,1、转动螺纹筒,通过螺杆与螺纹筒的配合,可使螺纹筒沿着螺杆的外壁向左或向右进行移动进行调节插板与螺纹筒之间的间距,通过螺纹筒底端的刻度尺可显示出插板与螺纹筒之间的间距,进而可显示出穿刺针进针的深度,通过推动手柄,可使手柄带动穿刺针进行移动对患者进行穿刺,当插板与螺纹筒相接触时,可说明穿刺针已插入到患者身体内的所需深度的位置,从而可对穿刺针穿刺的深浅进行控制调节,避免给患者带来伤害,减少医生的工作难度,有利于广泛推广;2、通过向内侧按动插杆外侧的圆柄,可使插杆带动挡块向内侧移动,挡块对第二弹簧进行挤压,使第二弹簧受力变形,插杆向内侧移动对圆球进行挤压,可将圆球推动至第一空腔的内腔中与弧形槽分离,从而可将插杆从手柄的内腔中拆卸下来,便于后续对穿刺针的清洗消毒或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手柄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穿刺针,2、手柄,3、弧形槽,4、插板,5、第一空腔,6、第一弹簧,7、圆球,8、刻度尺,9、卡块,10、连接块,11、通孔,12、螺杆,13、螺纹筒,14、第二空腔,15、插杆,16、挡块,17、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有刻度标记的射频穿刺针,包括穿刺针1和手柄2,穿刺针1的外壁左端过盈配合有手柄2,手柄2的内腔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3,手柄2的内腔插接有插板4,且插板4的顶端延伸出手柄2的内腔,插板4的前后两侧底端均开设有第一空腔5,第一空腔5的内腔内侧卡接有第一弹簧6的一端,第一弹簧6为压缩弹簧,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为18N/CM,弹簧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第一弹簧6的另一端卡接有圆球7,且圆球7的外侧贯穿第一空腔5延伸至弧形槽3的内腔,通过圆球7可弧形槽3的配合,可将插板4固定在手柄2的内腔,手柄2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空腔14,第二空腔14的内腔插接有插杆15,插杆15的内侧贯穿手柄2延伸至弧形槽3的内腔,插杆15的外侧延伸出手柄2焊接有圆柄,插杆15的外壁过盈配合有挡块16,插杆15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弹簧17,且第二弹簧17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手柄2和挡块16相卡接,第二弹簧17为压缩弹簧,第二弹簧17的弹性系数为18N/CM,第二弹簧17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插板4的右侧顶端插接有刻度尺8,刻度尺8的左侧延伸出插板4螺钉连接有卡块9,通过卡块9可避免插板4与刻度尺8发生脱落,刻度尺8的右侧螺钉连接有连接块10,插板4的右侧外壁开设有左右贯通的通孔11,通过通孔11可便于插板4在螺杆12上的移动,连接块10的左侧顶端焊接有螺杆12,螺杆12的左端延伸至通孔11的内腔,螺杆12的外壁螺接有螺纹筒13,通过螺杆12与螺纹筒13的螺接配合,可方便螺纹筒13在螺杆12的外壁上向左或向右进行移动。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插杆15的外侧延伸出手柄2的长度大于插杆15的内侧延伸出弧形槽3的长度,确保插杆15能够将圆球7从弧形槽3的内腔推出。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刻度尺8的刻度零点与插板4的右端相对齐,可便于显示出插板4与螺纹筒13之间的距离。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螺纹筒13的外壁与刻度尺8之间存在缝隙,且缝隙大小为0.5mm,可便于螺纹筒13的转动,同时可方便观察与螺纹筒13左侧相对应刻度尺8上的刻度。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穿刺针1的右侧与连接块10的右侧相对齐,可使穿刺针1进入患者身体的深度精度更加准确。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当需要使用该装置时,首先顺时针转动螺纹筒13,在螺杆12与螺纹筒13的螺接配合下,可使螺纹筒13向右侧进行移动调节插板4与螺纹筒13之间的间距,通过刻度尺8可显示出插板4与螺纹筒13之间的间距,进而可显示出穿刺针1进针的深度,根据所需进针的深度将螺纹筒13调节到适当位置,然后医生手持手柄2,同时拇指按住卡块9,使连接块10与穿刺针1的右侧始终保持对齐状态,然后将连接块10与穿刺针1的右侧贴在在患者需要治疗的位置,然后松动卡块9,向右侧推动手柄2,手柄2带动穿刺针1向右侧移动对患者进行穿刺,手柄2带动插板4在刻度尺8的外壁上向右侧移动,当插板4与螺纹筒13相接触时,可说明穿刺针1已插入到患者身体内的所需深度的位置,当该装置使用结束后,将穿刺针1从患者的身体中拔出,向内侧按动插杆15外侧的圆柄,使插杆15带动挡块16向内侧移动,挡块16对第二弹簧17进行挤压,使第二弹簧17受力变形,插杆15向内侧移动与圆球7相接触,并对圆球7向内侧推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刻度标记的射频穿刺针,包括穿刺针(1)和手柄(2),所述穿刺针(1)的外壁左端过盈配合有手柄(2),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的内腔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3),所述手柄(2)的内腔插接有插板(4),且插板(4)的顶端延伸出手柄(2)的内腔,所述插板(4)的前后两侧底端均开设有第一空腔(5),所述第一空腔(5)的内腔内侧卡接有第一弹簧(6)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6)的另一端卡接有圆球(7),且圆球(7)的外侧贯穿第一空腔(5)延伸至弧形槽(3)的内腔,所述手柄(2)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空腔(14),所述第二空腔(14)的内腔插接有插杆(15),所述插杆(15)的内侧贯穿手柄(2)延伸至弧形槽(3)的内腔,所述插杆(15)的外侧延伸出手柄(2)焊接有圆柄,所述插杆(15)的外壁过盈配合有挡块(16),所述插杆(15)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弹簧(17),且第二弹簧(17)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手柄(2)和挡块(16)相卡接,所述插板(4)的右侧顶端插接有刻度尺(8),所述刻度尺(8)的左侧延伸出插板(4)螺钉连接有卡块(9),所述刻度尺(8)的右侧螺钉连接有连接块(10),所述插板(4)的右侧外壁开设有左右贯通的通孔(11),所述连接块(10)的左侧顶端焊接有螺杆(12),所述螺杆(12)的左端延伸至通孔(11)的内腔,所述螺杆(12)的外壁螺接有螺纹筒(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刻度标记的射频穿刺针,包括穿刺针(1)和手柄(2),所述穿刺针(1)的外壁左端过盈配合有手柄(2),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的内腔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3),所述手柄(2)的内腔插接有插板(4),且插板(4)的顶端延伸出手柄(2)的内腔,所述插板(4)的前后两侧底端均开设有第一空腔(5),所述第一空腔(5)的内腔内侧卡接有第一弹簧(6)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6)的另一端卡接有圆球(7),且圆球(7)的外侧贯穿第一空腔(5)延伸至弧形槽(3)的内腔,所述手柄(2)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空腔(14),所述第二空腔(14)的内腔插接有插杆(15),所述插杆(15)的内侧贯穿手柄(2)延伸至弧形槽(3)的内腔,所述插杆(15)的外侧延伸出手柄(2)焊接有圆柄,所述插杆(15)的外壁过盈配合有挡块(16),所述插杆(15)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弹簧(17),且第二弹簧(17)的内外两侧分别与手柄(2)和挡块(16)相卡接,所述插板(4)的右侧顶端插接有刻度尺(8),所述刻度尺(8)的左侧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道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