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2596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复合管由内层胚管(1)、缠绕带增强体(2)和外层管(3)复合而成,缠绕带增强体(2)是由多层缠绕带在内层胚管上作交叉缠绕而形成的缠绕带增强体结构,缠绕带(2.1)有n层,n为≥2的自然数。所述方法包括预制缠绕带和制备复合管,制备复合管包括:先挤出一层塑料内层胚管,然后将预制好的缠绕带交叉缠绕在内层胚管上,接着通过一个高频加热圈加热缠绕带增强体,最后再挤出一层塑料包覆在缠绕带增强体之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钢丝缠绕由于本身应力和加工外层塑料管导致的分布不均匀,提高了复合管的安全性,大大增强了复合管内层胚管、缠绕带增强体和外层管的复合强度,提高了复合管的承压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丝网塑料复合管,特别涉及的是一种缠绕带增强结 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属管材管件
技术背景塑料管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塑料管以其耐腐蚀、 耐磨损、卫生性好、流通性好、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但同时塑料管的不耐老化、强度低、使用温度不高、热稳定性差以及易环 境应力开裂等弱点往往限制了其使用领域和范围。因此近年来对塑料管性 能和结构的改进得到了业界人士的重视,大量钢塑复合管道不断涌现,其 中钢丝网增强复合管最为典型。目前钢丝网增强复合管以增强体的结构分有钢丝经纬焊接和钢丝交叉缠绕两种。由于钢丝网增强复合管耐压强度的设计预期60% 80%是由增 强体结构贡献,因此增强体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将决定复合管的耐压可 靠性和稳定性。而目前应用的两种钢丝网增强复合管在增强结构上或多或 少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钢丝经纬焊接结构的钢丝网增强复合管增强结 构比较合理,耐压性能比较优越,但是由于钢丝经纬焊接工艺使得其整个 增强体结构上存在无数个焊接点,每个焊接点的焊接强度都将直接影响增强体的强度。因此从技术上分析其工艺风险比较大,往往一个焊接点虚焊 或者漏焊将可能导致整个复合管的整体失效。钢丝交叉缠绕结构的钢丝网 增强复合管工艺比较简单,但是钢丝缠绕会受到缠绕钢丝本身的应力以及 外层塑料管壁复合时候模头的推力的影响,使得钢丝缠绕排布局部不均匀,钢丝分布密度最小的地方为增强体的最薄弱点,如图1中的A区域。这大 大降低了增强体的整体强度。钢丝缠绕的不均匀也将可能导致整个复合管 的整体失效。因此上述两种钢丝网增强复合管仅仅起到了结构增强作用, 增强体的增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体没有和复合管整体结构融为 一体,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复合管。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发生的一些 问题也反映了以上的事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钢丝缠绕分布 均匀、增强体结构更为合理的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及其制 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 管,所述复合管由内层胚管、缠绕带增强体和外层管自内至外复合而成,所述缠绕带增强体是由多层缠绕带在内层胚管上作左、右旋交叉缠绕 而形成的缠绕带增强体结构,所述缠绕带有n层,n为》2的自然数,所述缠绕带是通过预先包覆粘接剂或粘接剂与塑料的共混物的多根钢 丝或钢丝编制带形成的增强带。本专利技术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 艺步骤步骤一、预制缠绕带将多根钢丝或钢丝编制带通过共挤复合一层粘接剂或者粘接剂与塑料 的共混物而形成缠绕带; 步骤二、制备复合管首先通过挤出成型机挤出一层塑料内层胚管,然后将预制好的缠绕带 按照一定的螺距通过左、右旋交叉缠绕在内层胚管上,形成缠绕带增强体, 接着通过一个高频加热圈加热缠绕在内层胚管上的缠绕带增强体,使包覆 钢丝或钢丝编制带的粘接剂或者粘接剂与塑料的共混物达到粘流状态,最 后再通过挤出成型机挤出一层塑料包覆在缠绕带增强体之上,形成外层管 壁,最终复合形成完全融为一体的复合管。本专利技术结构和工艺避免了钢丝缠绕由于本身应力和加工外层塑料管导 致的分布不均匀,提高了复合管的安全性,大大增强了复合管内层胚管、 缠绕带增强体和外层管的复合强度,提高了复合管的承压能力。通过缠绕 带的多层缠绕还可以制造出承压能力更大的复合管。附图说明图1为以往钢丝交叉缠绕结构的钢丝网增强复合管中的钢丝网排布示 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钢丝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钢丝缠绕带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剖示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钢丝编制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纵截面 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钢丝编制缠绕带正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C-C剖示图。图9(a)(b)(c)(d)(e)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流程图。图中A区域、内层胚管l、缠绕带增强体2、外层管3、高频加热圈 4、缠绕带2.1、粘接剂或粘接剂与塑料的共混物2丄1、钢丝2丄2和钢丝 编制带2.1.3。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由内 层胚管l、缠绕带增强体2和外层管3自内至外复合而成。所述缠绕带增 强体2是由多层缠绕带2.1在内层胚管1上作交叉缠绕而形成的缠绕带增 强体结构,所述缠绕带有n层,n为》2的自然数。所述缠绕带2.1是通过预先包覆粘接剂或粘接剂与塑料的共混物2丄1 的多根钢丝2丄2的增强带,如图3、 4和5。所述缠绕带2.1也可以是通过预先包覆粘接剂或粘接剂与塑料的共混 物2丄1的钢丝编制带2丄3的增强带,如图6、 7和8。包覆钢丝或钢丝编制带的粘接剂或粘接剂与塑料的共混物使缠绕带增强体与内外层塑料管完全复合为一体,如图2。制备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一、 预制缠绕带将多根钢丝或钢丝编制带通过共挤复合一层粘接剂或者粘接剂与塑料的共混物而形成缠绕带,如图4或7。二、 制备复合管首先通过挤出成型机挤出一层塑料内层胚管,如图9(a);然后将预制 好的缠绕带按照一定的螺距通过左、右旋交叉缠绕在内层胚管上,形成缠 绕带增强体,如图9(b)、图9(c);接着通过一个高频加热圈加热缠绕在内层胚管上的缠绕带增强体,使包覆钢丝或钢丝编制带的粘接剂或者粘接剂与塑料的共混物达到粘流状态,如图9(d);最后再通过挤出成型机挤出一层塑料包覆在缠绕带增强体之上,形成外层管壁,最终复合形成完全融为一体的复合管,如图9(e)。权利要求1、一种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管由内层胚管(1)、缠绕带增强体(2)和外层管(3)自内至外复合而成,所述缠绕带增强体(2)是由多层缠绕带(2.1)在内层胚管(1)上作左、右旋交叉缠绕而形成的缠绕带增强体结构,所述缠绕带有n层,n为≥2的自然数,所述缠绕带(2.1)是通过预先包覆粘接剂或粘接剂与塑料的共混物(2.1.1)的多根钢丝(2.1.2)或钢丝编制带(2.1.3)形成的增强带。2、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的制备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步骤一、预制缠绕带将多根钢丝或钢丝编制带通过共挤复合一层粘接剂或者粘接剂与塑料 的共混物而形成缠绕带; 步骤二、制备复合管首先通过挤出成型机挤出一层塑料内层胚管,然后将预制好的缠绕带 按照一定的螺距通过左、右旋交叉缠绕在内层胚管上,形成缠绕带增强体, 接着通过一个高频加热圈加热缠绕在内层胚管上的缠绕带增强体,使包覆 钢丝或钢丝编制带的粘接剂或者粘接剂与塑料的共混物达到粘流状态,最 后再通过挤出成型机挤出一层塑料包覆在缠绕带增强体之上,形成外层管 壁,最终复合形成完全融为一体的复合管。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管由内层胚管(1)、缠绕带增强体(2)和外层管(3)复合而成,缠绕带增强体(2)是由多层缠绕带在内层胚管上作交叉缠绕而形成的缠绕带增强体结构,缠绕带(2.1)有n层,n为≥2的自然数。所述方法包括预制缠绕带和制备复合管,制备复合管包括先挤出一层塑料内层胚管,然后将预制好的缠绕带交叉缠绕在内层胚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管由内层胚管(1)、缠绕带增强体(2)和外层管(3)自内至外复合而成,所述缠绕带增强体(2)是由多层缠绕带(2.1)在内层胚管(1)上作左、右旋交叉缠绕而形成的缠绕带增强体结构 ,所述缠绕带有n层,n为≥2的自然数,所述缠绕带(2.1)是通过预先包覆粘接剂或粘接剂与塑料的共混物(2.1.1)的多根钢丝(2.1.2)或钢丝编制带(2.1.3)形成的增强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陈品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法尔胜新型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