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衬材及管路内衬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2465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使具有多个大弯曲的部位的管路也可以容易顺利插入的内衬材以及使用该内衬材的管路内衬方法。附有带的内衬材9是,相对于将浸渍热固化性树脂后的挠性管状内衬材1折叠用胶带4扎紧以减小宽度,以将其夹持的方式将2条钢带6插穿于穿带孔5可拆卸地安装。管路的内衬材施工是首先将附有带的内衬材9从主管10插入到支管11的管路内。之后,从内衬材1卸下钢带6,将内衬材1留滞在管路内而将钢带6从管路抽出后,将内衬材从内侧加压使其膨胀,在使其压接在管路的管内周面的状态下,加热内衬材1使其热固化性树脂固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为修补老化管路而对管路进行内衬中使用的内衬材,以 及使用该内衬材的管路内衬方法。
技术介绍
埋设在地下的通讯管、瓦斯管、下水道管、水管、电线管等管路老化时, 作为不需挖开管路的管而进行维修用的管路内衬方法,已提出并实施了将浸渍 热固化性树脂的管状内衬材通过塞入或抽拉而插入到管路中,以利用空气压等 使之膨胀且压接在管路的管内周面的状态下,将内衬材加热使内衬材的热固化 性树脂固化而内衬于管路的方法。另外,作为将内衬材压入管路的方法采用了 通过空气压一边使内衬材的表里反转而塞入进行的方法(例如参阅下述专利文献1) o日本专利特开2006-123547号公报但是,利用以往内衬材的插入方法,插入至具有以直角和接近直角的角度 弯曲的部位的管路是非常困难。即,不能利用一边反转一边塞入的方法在直角 和接近直角的弯曲部进行反转。另外,抽拉的方法中,如果弯曲部之处增加, 则内衬材的接触阻力将增加,变的沉重而不能抽拉。如果勉强持续地抽拉,则 会导致内衬材的延伸或损伤,使内衬材的品质明显劣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提供即使对于具有大量以直角或接近直角的弯曲的 部位的管路,也可以容易顺利插入的内衬材及使用该内衬材的管路内衬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内衬材是浸渍热固化性树脂的挠性的管状内衬材,其特征在于, 可拆卸地安装有具有弹性及刚性的带状构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管路内衬方法的特征在于,实行通过抽拉或塞入将本发 明的内衬材插入管路的第1工序;该第1工序后从内衬材卸下上述带状构件, 将内衬材留滞在管路内而从管路抽出带状构件的第2工序;及该第2工序后从 内侧对内衬材加压使其膨胀,在使其压接于管路的管内周面的状态下,将内衬 材加热使内衬材的热固化树脂固化的第3工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衬材,可通过带状构件赋予弹性与刚性,增强其硬度。因 此,即使具有多个以直角或接近直角的角度弯曲的部位的管路,也可以容易顺利进行内衬材的插入,可以防止因勉强插入导致内衬材的延伸及损伤。另外, 由于插入时因带状构件可以保持内衬材这一点也可以防止内衬材的损伤。另 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路内衬方法,由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附带状构件的内衬材,因 此可容易顺利将内衬材插入管路,可以防止内衬材的延伸或损伤的同时,可縮 短内衬施工中耗费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以往管路内衬方法中直接插入管路内的内衬材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显示将图1的内衬材折叠成H字型,以胶带扎紧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再将钢带安装在内衬材所构成附有带的内衬材的剖视图。图4是附有带的内衬材的安装钢带侧的侧视图。图5是附有带的内衬材前端部的侧视图。图6是显示将附有带的内衬材从主管插入到支管的管路的状态的说明图。符号说明 1内衬材2管3树脂吸收材 4带5穿带孔 6钢带 7, 8线9附有带的内衬材 10主管 11支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来说明实施本专利技术用的最佳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实施例图1是表示管路维修用的内衬材。内衬材1是以聚乙烯等所构成的软管2 包覆由无纺布等形成的挠性圆筒状的树脂吸收材3的外围面所构成的挠性管状 物。树脂吸收材3浸渍有液状未固化的热固化性树脂。以往的管路内衬方法中,内衬材l仅直接以其本身插入至管路内,但是本 实施例为了减小宽度,将内衬材折叠扎紧,在其上制作可自由拆卸地安装如图 3 图5表示的钢带6的附钢带的内衬材(以下,称附钢带的内衬材)9,将其插 入管路内。钢带6具有弹性及刚性,对内衬材l赋予弹性及刚性,增强内衬材l的硬 度,同时部份覆盖内衬材l起到保护作用,可以由钢薄板构成,也可以将钢线 扎紧成带状再用橡胶包覆而构成。此外,在图5显示的钢带6的前端部形成孔6a。该孔6a是以在抽拉附带 的内衬材9将其插入管路时,作为与牵引附带的内衬材9的钢索等结合之用。附钢的带内衬材9的制作中,首先如图2所示,将内衬材l折叠使其剖面 形成H字型。之后如图2及图4所示,以玻璃纸等的胶带4在内衬材1的长边 方向以例如数十厘米左右的适当间隔巻绕在内衬材l的宽度方向扎紧内衬材l。 也可以绳等的构件代替胶带4来扎紧。另外,内衬材1的折叠形状不仅限于H字型,只要减小内衬材l的宽度, 随后将内衬材1插入管路之后加压使之膨胀呈圆筒形时可容易扩张的形状即 可。接着,如图3及图4所示,在经折叠的内衬材1的剖面的沿长边方向的两 侧面分别,例如以胶带4的间隔2倍左右的适当间隔在内衬材1的长边方向安 装穿带孔5。穿带孔5在将内衬材插入到管路时,以具有稍微的余裕引导钢带 6不致从内衬材1产生大的偏移,它由聚乙烯等膜形成为带状,通过焊接等将 长边方向两端部5a固定在内衬材1的外面(管2的外面)而以沿着内衬材1的宽度方向的方向安装。接着,如图3 图5表示,在内衬材1剖面的沿长边方向的两侧面分别安装2条钢带6以夹持内衬材1。因而使得钢带6分别插穿各穿带孔5的内侧。 另外,如图5所示,钢带6的各前端较内衬材1的前端la向前露出适当长度 Ll(例如30公分左右)地使内衬材1之间的前端部重叠并以结实的线7扎紧彼 此固定。并将从钢带6的前端与长度Ll的部份相连接的适当长度L2(例如30 公分左右)的部份(从内衬材1的前端la夹持长度L2的部份),用结实的线7 缠绕扎紧加以固定。也可以绳等其它构件代替线7及8。如此完成附有带的内 衬材9。附由带的内衬材9中,裁断线7及8卸开钢带6之间的前端部的固定以及 钢带6与内衬材1的前端部的固定,拉扯钢带6的各前端部时,可以从各穿带 孔5抽出钢带6将其自内衬材1卸下。另外,对于穿带孔5的于内衬材1的安装,也可以在进行钢带6前端部的 固定以及内衬材1前端部的固定之后,从钢带6的上方进行。管路的内衬施工是将如上述制得的附有带的内衬材9如图6所示从前端部 推入管路内,或者抽拉后插入。抽拉时是牵拉通过钢缆等与钢带6的前端部的 孔6a相结合的附有带的内衬材9。图6显示了将附有带的内衬材9从管路的主管IO插入到弯曲的支管11的 管路的状态。附有钢带的内衬材9与内衬材单体的情况向比较,通过钢带6被 赋予了弹性与刚性,形成高硬度。并且宽度较原来的内衬材1的宽度小。另外, 从钢带6的前端开始长度Ll的部份并未夹持着内衬材1,自由而其弹力及挠性 高,即使在管路以直角或接近直角的角度弯曲的部份,也可以容易地追随该部 份的弯曲而弯曲,起到引导后续部份的作用。因此,即使支管11的管路中具有多个以直角或接近直角的角度弯曲的部 位时,可降低附有带的内衬材9的接触阻力,可以容易顺利地插入附有带的内 衬材9,可以縮短内衬施工耗费的时间。另外,由于接触阻力降低以及钢带6 保护内衬材l,可以防止内衬材1的延伸与损伤。如果附有带的内衬材9的至管路的插入结束,则裁断附有带的内衬材9的前端部的线7及8,卸开钢带6之间的前端部的固定以及钢带6与内衬材1的 前端部的固定。再拉拉2条钢带6的前端部,使钢带6相对于管路内的内衬材 1滑动从而从内衬材1卸下,同时在管路内留滞内衬材1并将钢带6从管路内 拔出。随后,通过空气压等从内侧加压使留滞在管路内的内衬材l膨胀。此时, 预先设定胶带4的强度以使能够以加压的压力裁断胶带4。藉此,以加压的压 力裁断胶带4,使现在为止所折叠的被胶带4扎紧的内衬材1扩张膨胀成圆筒 形,使其接在管路的管内周面。在此状态下通过内衬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衬材,它是浸渍热固化性树脂的挠性管状的内衬材,其特征在于,可拆卸地安装有具有弹性及刚性的带状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文教藤井谦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树脂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