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7227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属于换热器管板设计技术领域,更详细地说是一种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当量单管板换热器,计算外管板的厚度δ

Design method of a connected double tubesheet heat exchanger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ube sheet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more particularly a design method of a connected double tube sheet heat exchanger,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calculating the thickness \u03b4 of the outer tube sheet according to the equivalent single tube sheet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管板设计
,更详细地说是一种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是在不同介质之间进行热量传递的设备,当管壳式热交换器管程、壳程介质严格禁止混合时,宜采用双管板结构。双管板是一种复杂的管壳式换热器,与单管板相比,换热器每个管板端都设置两个管板,来阻断管壳程介质混合。双管板主要分为整体式双管板,连接式双管板、分离式双管板;其中连接式双管板最为常用。由于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结构复杂,目前没有完善的计算方法,给工程设计造成困难。由于目前尚未发现连接式双管板全模型解析解理论推导和计算,对于精确计算,需要有限元,但有限元法设计成本高,费时费力,工程适用性不强。对于近似计算,参照标准基本原则进行,由于标准没有设计必须的完整要求,限制了工程实用性,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对连接式双管板,目前只有美国TEAM标准和中国GB/T151标准给出基本计算思路和原则。两个标准的思路基本趋同,都是基于当量单管板计算方法进行交叉近似计算。现有技术中,还常将双管板认为作为单管板进行计算,对管板厚度来讲一般会出现较大保守结果,材料浪费严重;还会造成换热管和筒体轴向应力计算错误。现有技术中虽然有限元法能够准确计算连接式双管板的设计参数,但是有限元计算技术门槛高,从人员和设备上配置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以单管板板壳理论解析解计算为基本计算基础,考虑各相关元件的协调和相互影响,提出合理的当量参数和当量方法,明确了计算步骤。本专利技术通过完整的计算方法和步骤,解决连接式双管板计算过程中的困惑,防范现有标准不完善带来的设计安全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当量单管板换热器,计算外管板的厚度δ1;步骤二,按当量单管板换热器,计算内管板的厚度δ2;步骤三,将内管板,外管板和隔离腔内的换热管构成的整体框架结构,视为一整体管板;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当量管板厚度δ:式中,δ为内外管板组合后的当量厚度;ν为内外管板材料的泊松比;Db为内外管板组合后的当量弯曲刚度;EP为内外管板材料的弹性模量;步骤四,按单管板计算方法,计算出换热管有效长度Le区间换热管的轴向应力和壳侧筒体的轴向应力;步骤五,计算并设计内管板与外管板之间的最小间距g应满足如下公式:其中,式中,d为换热管的外径;Δr为内、外管板之间径向热膨胀差;Et为换热管在其平均金属温度下的弹性模量;为换热管在其平均金属温度下的屈服强度;Dt为管板布管区当量直径,按GB/T151-20147.4.8.3计算;α1为外管板在其平均金属温度下的线膨胀系数;α2为内管板在其平均金属温度下的线膨胀系数;ΔT1为外管板平均金属温度与制造环境温度差;ΔT2为内管板平均金属温度与制造环境温度差;步骤六,用标准GB/T151-2014要求评估隔离腔内换热管的弯曲应力水平;步骤七,如果满足步骤一至步骤六所有要求,计算完成;如果步骤一至步骤六中存在任何项不满足,则通过修改结构、压力、材料参数,重新核算,直到满足步骤一至步骤六所有要求。上述的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方法中,步骤一中,所述按当量单管板换热器,计算外管板的厚度δ1;该当量单管板换热器的计算外管板厚度δ1参数如下:管程压力为双管板换热器的管程压力Pt;壳程压力为双管板换热器的隔离腔压力Pg;将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连接元件作为换热器壳程,换热器壳程的长度为2g,厚度为连接元件的厚度,其他几何参数不变;换热管有效长度L1为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隔离腔长度的加和,为2g,换热管尺寸规格不变。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单管板换热器计算外管板厚度δ1的计算模型可以选用GB/T151-2014中相应单管板厚度的计算方法。上述的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方法中,步骤二中,所述按当量单管板换热器,计算内管板的厚度δ2;该当量单管板换热器的计算内管板的厚度δ2的参数如下:管程压力为双管板换热器的隔离腔压力Pg;壳程压力为双管板换热器的壳程压力Ps;换热器壳程参数不变;换热管有效长度为Le,换热管尺寸规格不变。上述的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方法中,步骤一中,当K>12时,换热管有效长度为L可以按如下公式进行修正:其中,式中,Di为换热器计算内直径;δ为内外管板组合后的当量厚度;Et为换热管在其平均金属温度下的弹性模量,MPa;n为换热管根数;a为单根换热管横截面面积;EP为内外管板材料的弹性模量;Le为换热管有效长度;η为管板刚度削弱系数,除非另有指定,一般η=0.4。上述的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方法中,步骤三中,内外管板组合后的当量弯曲刚度其中,选取如下计算参数:管程压力为双管板换热器的管程压力Pt,壳程压力为双管板换热器的隔离腔压力Ps,换热管有效长度为Le,换热管尺寸规格不变;式中,Lg为内外管板间距,Lg=g。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法提出了连接式双管板各个参数的计算方法,基于单管板板壳理论解析解,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本专利技术对当量单管板换热器,明确了管程压力、壳程压力、以及换热管长度等参数的选取;本专利技术对内、外管板和隔离腔构成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当量处理,提出当量弯曲刚度和当量厚度,并给出了计算公式;本专利技术通过当量厚度进行双管板换热管轴向应力和壳程轴向应力计算和评估;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计算外管板厚度、内管板厚度、换热管轴向应力、壳程筒体轴向应力计算。同时,本专利技术基于现行方法计算隔离腔内换热管应力和连接元件应力计算和评估,与本专利技术创新点一起形成完整的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典型结构;图2是外管板厚度计算时的当量单管板换热器结构;图3是内管板厚度计算时的当量单管板换热器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当量单管板换热器,计算外管板的厚度δ1;其中,如图1所示是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典型结构,在图1中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按当量单管板换热器,计算外管板的厚度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当量单管板换热器,计算外管板的厚度δ1;
步骤二,按当量单管板换热器,计算内管板的厚度δ2;
步骤三,将内管板,外管板和隔离腔内的换热管构成的整体框架结构,视为一整体管板;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当量管板厚度δ:



式中,δ为内外管板组合后的当量厚度;ν为内外管板材料的泊松比;Db为内外管板组合后的当量弯曲刚度;EP为内外管板材料的弹性模量;
步骤四,按单管板计算方法,计算出换热管有效长度Le区间换热管的轴向应力和壳侧筒体的轴向应力;
步骤五,计算并设计内管板与外管板之间的最小间距g应满足如下公式:



其中,
式中,d为换热管的外径;Δr为内、外管板之间径向热膨胀差;Et为换热管在其平均金属温度下的弹性模量;为换热管在其平均金属温度下的屈服强度;Dt为管板布管区当量直径,按GB/T151-20147.4.8.3计算;α1为外管板在其平均金属温度下的线膨胀系数;α2为内管板在其平均金属温度下的线膨胀系数;ΔT1为外管板平均金属温度与制造时环境温度差;ΔT2为内管板平均金属温度与制造时环境温度差;
步骤六,用标准GB/T151-2014要求评估隔离腔内换热管的弯曲应力水平;
步骤七,如果满足步骤一至步骤六所有要求,计算完成;如果步骤一至步骤六中存在任何项不满足,则通过修改结构、压力、材料参数,重新核算,直到满足步骤一至步骤六所有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式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中,所述按当量单管板换热器,计算外管板的厚度δ1;该当量单管板换热器的计算外管板厚度δ1参数如下:
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栋谢铁军谢国山寿比南钱才富史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