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71654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将污水从系统进水口依次进入亏氧曝气区、曝气区、沉淀区进行处理,污水处理后得到排放水,排放水经沉淀区的系统出水口排出;沉淀区的污泥排入至污泥区,将污泥区内的污泥回流至亏氧曝气区;对亏氧曝气区及曝气区进行曝气,亏氧曝气区的溶解氧含量为0~0.3mg/L,曝气区溶解氧含量为1~2mg/L。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向亏氧曝气区水体中通入空气,使供氧量小于需氧量,创造一个氧亏环境,促进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的发生。

A method and system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biolog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of sewage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and dephosphorization system for treating sewage, which successively enters the oxygen deficient aeration area, aeration area and sedimentation area from the system water inlet for treatment, after sewage treatment, the discharge water is obtained, and the discharge water is discharged through the system water outlet of the sedimentation area; the sludge in the sedimentation area is discharged into the sludge area, and the sludge in the sludge area is returned to the oxygen deficient aeration area; and The oxygen aeration area and aeration area are aerated.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in the oxygen deficient aeration area is 0 ~ 0.3mg/l, and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in the aeration area is 1 ~ 2mg / L.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sewage biolog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system. The water body in the oxygen deficient aeration area is provided with air to make the oxygen supply less than the oxygen demand, create an oxygen deficient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occurrence of short cut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re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总氮和总磷都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各种废水中,总氮和总磷都需要处理到一个比较低的浓度才能排放。总氮是指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包括NO3-、NO2-和NH4+等无机氮和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胺等有机氮;总磷是指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和有机团结合的磷酸盐等形式的总称。近几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不断提高,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提升到一级A,现在已有一些地区要求提标到地方标准或准四类;其中的总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从20mg/L到15mg/L,再到10mg/L;总磷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从1mg/L到0.5mg/L,再到0.3mg/L。污水中氮和磷的排放指标一直是污水处理中重点关注的项目,是任何处理工艺的设计基础。目前国内外对于废水的脱氮除磷方法可分为物化法和生物法,由于物化法设备费和日常运转费较高,要比生物处理法消耗较多的能源和物料,还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等,优先选用生物法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目前废水处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具有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等特点。生物脱氮是指在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氮及氨氮经过氨化作用、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最后转化为氮气的过程;其具有经济、有效、易操作、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被公认为具有发展前途的脱氮处理方法。生物除磷是指利用除磷菌分别在厌氧条件下放磷和好氧条件下吸磷的作用,最终通过排泥作用将磷除去的过程;利用上述脱氮除磷原理的主要处理工艺是A2O、氧化沟、SBR等生物反应工艺。在开放的生物脱氮系统中,菌群主要由异养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菌种组成。在缺氧、好氧的交替环境中,依靠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实现生物脱氮。在实际运行中,处理系统中还包括内回流系统和外回流系统,内回流是好氧池末端的硝化液回流到缺氧池,为缺氧池提供硝态氮源以助于缺氧池反硝化作用的进行,从而达到总氮去除的目的;外回流则是污泥的回流,是从二沉池回流至厌氧池以补充整个系统的污泥浓度。然而,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进水碳源浓度普遍较低,碳源问题一直对城镇污水生物处理中的脱氮过程起着制约作用;另外,常规污水处理系统中,将好氧池末端的硝化液回流到缺氧池的回流比大约是100%-400%,需要较大的能耗。多数污水处理厂预处理工艺段都设有沉淀和沉砂系统,但是一些比重较大的泥砂等无机物还是会与污水一同进入生物处理系统。现有生物处理系统生化池出水多是末端出水堰出水,虽然池内不断曝气,但是这些比重较大的泥砂等无机物并不能很好地随出水排出,在池内集聚越来越多;另外,系统外回流污泥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泥砂分离,回流回来的污泥还会将生化池排出的泥砂等无机物又重新带回系统,最终导致生化池运行一段时间积泥严重,影响生化池有机性固体物质的浓度(MLVSS)含量,还会影响有效池容,需要停运清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在于对亏氧曝气区进行亏氧曝气,亏氧曝气即使池体内的氧气处于氧亏状态,使亏氧曝气区内的供氧量仅为需氧量的70-80%,创造一个氧亏环境,有利于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和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的进行,在减少碳源需求量的情况下,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直接转化为氮气,使得污水中的总氮在亏氧曝气区内得以脱除。现有常规污水生物脱氮技术是通过设置缺氧区和好氧区来实现脱氮,首先是污水中的氨氮在好氧区进行硝化反应转化为亚硝盐,再氧化为硝酸盐,然后通过大量的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区实现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实现脱氮。本方案中直接在亏氧曝气区进行曝气,控制供氧量小于需氧量,创造一亏氧环境,有助于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在总曝气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混合液回流这一步骤,节约了能耗,同时减少了外加碳源的投加。供氧量亏氧环境下微生物能迅速捕捉空气中的氧分子,减少了氧的逃逸数量,氧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第一亏氧曝气区溶解氧含量小于第二亏氧曝气区的溶解氧含量的原因是污水在进入第一亏氧曝气区时,回流污泥由于内源呼吸和搅拌的作用比较松散,微生物能够跟污水和氧气充分接触,反应一段时间后进入第二亏氧曝气区后,由于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黏液会使得污水中的污泥颗粒增大,需要增大曝气量使得溶解氧能够进入污泥颗粒内部;为了满足除磷菌好氧吸磷和好氧微生物的有机物降解需求,污水从亏氧曝气区进入曝气区,第一曝气区溶解氧含量小于第二曝气区的溶解氧含量的的原因是溶解氧1mg/L时既可以满足好氧吸磷和其他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需求,但是多数污水处理后要排入水体,2mg/L的溶解氧主要是为了避免与自然水体中的溶解氧产生竞争,同时也能进一步强化吸磷和污染物降解的效果。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将污水从系统进水口依次进入亏氧曝气区、曝气区、沉淀区进行处理,污水处理后得到排放水,排放水经沉淀区的系统出水口排出;沉淀区的污泥排入至污泥区,将污泥区内的污泥回流至亏氧曝气区;对亏氧曝气区及曝气区进行曝气,亏氧曝气区的溶解氧含量为0~0.3mg/L,曝气区溶解氧含量为1~2mg/L。亏氧曝气区供氧量小于需氧量,形成了一氧亏环境,有助于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在总曝气量不变的情况下省去了混合液回流这一步骤,节约了能耗,减少了外加碳源投加。且亏氧曝气区在供氧量小于需氧量的情况下氧传递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了氧逃逸的数量,氧利用率大大提高。进一步地,所述亏氧曝气区分为第一亏氧曝气区、第二亏氧曝气区,所述曝气区分为第一曝气区、第二曝气区,第一亏氧曝气区的溶解氧含量小于第二亏氧曝气区溶解氧含量,第一曝气区的溶解氧含量小于第二曝气区溶解氧含量。第一亏氧曝气区溶解氧含量小于第二亏氧曝气区的溶解氧含量的原因是污水在进入第一亏氧曝气区时,回流污泥由于内源呼吸和搅拌的作用比较松散,微生物能够跟污水和氧气充分接触,反应一段时间后进入第二亏氧曝气区后,由于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黏液会使得污水中的污泥颗粒增大,需要增大曝气量使得溶解氧能够进入污泥颗粒内部;为了满足除磷菌好氧吸磷和好氧微生物的有机物降解需求,污水从亏氧曝气区进入曝气区,第一曝气区溶解氧含量小于第二曝气区的溶解氧含量的的原因是溶解氧1mg/L时既可以满足好氧吸磷和其他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需求,但是多数污水处理后要排入水体,2mg/L的溶解氧主要是为了避免与自然水体中的溶解氧产生竞争,同时也能进一步强化吸磷和污染物降解的效果。进一步地,在污泥区内将污泥分离,将重组分的污泥排放,将轻组分的污泥回流至第一亏氧曝气区。污泥区主要实现回流污泥的厌氧释放磷的作用,同时兼有污泥回流和污泥排放的功能;将污泥轻重组分分开,从而增加回流污泥的MLVSS含量。一种污水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将污水从系统进水口依次进入亏氧曝气区、曝气区、沉淀区进行处理,污水处理后得到排放水,排放水经沉淀区的系统出水口排出;沉淀区的污泥排入至污泥区,将污泥区内的污泥回流至亏氧曝气区;其特征在于,对亏氧曝气区及曝气区进行曝气,亏氧曝气区的溶解氧含量为0~0.3mg/L,曝气区溶解氧含量为1~2mg/L。/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将污水从系统进水口依次进入亏氧曝气区、曝气区、沉淀区进行处理,污水处理后得到排放水,排放水经沉淀区的系统出水口排出;沉淀区的污泥排入至污泥区,将污泥区内的污泥回流至亏氧曝气区;其特征在于,对亏氧曝气区及曝气区进行曝气,亏氧曝气区的溶解氧含量为0~0.3mg/L,曝气区溶解氧含量为1~2m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亏氧曝气区分为第一亏氧曝气区、第二亏氧曝气区,所述曝气区分为第一曝气区、第二曝气区,第一亏氧曝气区的溶解氧含量小于第二亏氧曝气区溶解氧含量,第一曝气区的溶解氧含量小于第二曝气区溶解氧含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污泥区内将污泥分离,将重组分的污泥排放,将轻组分的污泥回流至第一亏氧曝气区。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包括池体,池体内设有分隔板将池体分隔为亏氧曝气区、曝气区、沉淀区、污泥区,亏氧曝气区处设有系统进水口,沉淀区处设有系统出水口,亏氧曝气区、曝气区、沉淀区依次水连通,沉淀区和污泥区通过排泥孔洞连通,污泥区设有污泥回流管道和亏氧曝气区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亏氧曝气区、曝气区内均设有曝气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亏氧曝气区和曝气区的容积比为1~1.2:1,亏氧曝气区又被分隔板分隔为第一亏氧曝气区、第二亏氧曝气区,所述曝气区又被分隔板分隔为第一曝气区和第二曝气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为方形池体,第一亏氧曝气区、第二亏氧曝气区、第一曝气区、第二曝气区均为长方形池体,第一亏氧曝气区、第二亏氧曝气区分别位于方形池体相邻的两长边处形成L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波王鹏鹞周国亚李贺
申请(专利权)人:鹏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