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7165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特点是包括厌氧处理区、低溶氧曝气处理区、高溶氧曝气处理区、沉淀区、出水渠和污泥回流区,厌氧处理区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厌氧处理区与低溶氧曝气处理区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道相连通,低溶氧曝气处理区与所述的高溶氧曝气处理区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道相连通,高溶氧曝气处理区与沉淀区之间通过污水通道相连通,沉淀区的底部与污泥回流区的底部相连通,污泥回流区的侧部通过第三连接管道与厌氧处理区相连通,污泥回流区的底部与低溶氧曝气处理区相连通,沉淀区与出水渠之间通过出水管相连通,出水渠上设置有出水口。优点是处理流程简单、运行成本较低、污水处理效果好且脱氮除磷效果理想。

A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includes an anaerobic treatment area, a low dissolved oxygen aeration treatment area, a high dissolved oxygen aeration treatment area, a sedimentation area, a water outlet channel and a sludge return area, the anaerobic treatment area is provided with a sewage inlet, the anaerobic treatment area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 dissolved oxygen aeration treatment area through a first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low dissolved oxygen aeration treatment area is connected with the high dissolved oxygen treatment area The aeration treatment area is connected through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pe, the high dissolved oxygen aeration treatment area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dimentation area through the sewage channel, the bottom of the sedimentation area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sludge return area, the side of the sludge return area is connected with the anaerobic treatment area through the third connecting pipe, the bottom of the sludge return area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 dissolved oxygen aeration treatment area, and the sedimentation area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channel They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the water outlet pipe, and the water outlet is arranged on the water outlet channel. The advantages are simple treatment process, low operation cost, good sewage treatment effect and ide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排除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居民建筑和公共建筑,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等)和大量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和肠道传染病等)。生活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出会导致水体污染,引发黑臭;污水中的细菌和病原体会利用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繁殖,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人体疾病;另外,污水中带有的磷和氮直接排入到水体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因此,为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洁净和健康,生活污水在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目前用于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传统方法有SBR工艺、氧化沟工艺、A2/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等。由于污水处理对脱氮除磷的要求逐步提高,具备脱氮除磷的A2/O工艺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例如改良倒置A2/O工艺、多级AO工艺等,但这些改进工艺仍然需要混合液回流(即好氧池污水回流至缺氧池)脱氮及污泥回流(即沉淀池污泥回流至厌氧池)除磷,为了提高脱氮除磷的效率就必须加大回流比,这就导致了处理流程复杂、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大,而且污水处理的效果并不好,处理效率低,同时脱氮除磷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处理流程简单、运行成本较低、污水处理效果好且脱氮除磷效果理想的污水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厌氧处理区、低溶氧曝气处理区、高溶氧曝气处理区、沉淀区、出水渠和污泥回流区,所述的厌氧处理区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所述的厌氧处理区与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与所述的高溶氧曝气处理区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的高溶氧曝气处理区与所述的沉淀区之间通过污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的沉淀区的底部与所述的污泥回流区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的污泥回流区的侧部通过第三连接管道与所述的厌氧处理区相连通,所述的污泥回流区的底部与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相连通,所述的沉淀区与所述的出水渠之间通过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的出水渠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的高溶氧曝气处理区与所述的污水通道之间连通设置有大流量汽提区,所述的大流量汽提区内设置有大流量汽提装置。在高溶氧曝气处理区的末端设置大流量汽提区,通过设置在大流量汽提区内的大流量汽提装置将高溶氧曝气处理区的泥水混合物以原水水量10—20倍以上提升至后续的污水通道中,污水沿污水通道自流进入到沉淀区,使系统内的泥水混合物在两个曝气处理区和沉淀区实现大比例内循环,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脱氮和降解COD的效率。所述的污泥回流区内设置有一回流区隔板,所述的回流区隔板将所述的污泥回流区分隔为自前向后并列设置的污泥自流回流区和污泥汽提回流区,所述的污泥自流回流区和所述的污泥汽提回流区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的污泥汽提回流区内设置有汽提装置,所述的污泥汽提回流区的侧部通过所述的第三连接管道与所述的厌氧处理区相连通,所述的污泥自流回流区的底部与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相连通。污泥回流区中间设置的回流区隔板将污泥回流区分为污泥汽提回流区和污泥自流回流区,通过设置在污泥汽提回流区的汽提装置将流到污泥回流区中的沉淀污泥提升回流至厌氧处理区与进水管的来水进行混合,再进行厌氧反应及磷的释放,实现回流的污水进行厌氧区——低溶氧区——高溶氧区——沉淀区——回流至厌氧区的持续循环;污泥自流回流区的污泥则通过底部的连接通道自流至低溶氧处理区进行有机物生物降解和脱氮处理,并实现泥水混合物在低溶氧区——高溶氧区——沉淀区——回流至低溶氧区的持续大倍数的循环,以维持系统较高的污泥浓度。所述的污水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的厌氧处理区的右侧部,所述的厌氧处理区的右侧与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的左侧之间通过所述的第一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的右侧与所述的高溶氧曝气处理区的左侧之间通过所述的第二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的高溶氧曝气处理区的左侧与所述的沉淀区的左侧通过所述的污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的沉淀区设置在所述的高溶氧曝气处理区和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的后方,所述的出水渠设置在所述的沉淀区的后方,所述的污泥回流区设置在所述的沉淀区与所述的厌氧处理区之间且所述的污泥汽提回流区的右侧与所述的厌氧处理区的左侧通过所述的第三连接管道相连通。上述各个区域的位置布置,使得整个系统结构紧凑,节省占地空间和占地面积。所述的污泥自流回流区的底部设置有斜坡,所述的斜坡的高度随着水流向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的方向渐小直至高度为0。污泥自流回流区的污泥可通过该斜坡较为快速地自流至低溶氧处理区进行有机物生物降解和脱氮处理。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与所述的高溶氧曝气处理区的容积比大于4。增加低溶氧曝气区的容积减少高溶氧曝气区的容积,通过合理控制两个区域的溶解氧浓度,可以很好地对原水碳氮比进行调节和适应,强化微生物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减少甚至避免全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根据工程实践,当低溶氧曝气处理区与高溶氧曝气处理区的容积比大于4时,系统内的同步硝化反硝化速率最高,而全程硝化反硝化速率也可以得到有效地抑制,可以很好地实现同步硝化与反硝化,提高污水中的氮去除效率并简化系统的处理流程。所述的厌氧处理区内设置有一竖向的隔墙,所述的隔墙将所述的厌氧处理区分隔为左右两个并列而设的腔室,所述的隔墙的前端与所述的厌氧处理区的前侧内壁、所述的隔墙的后端与所述的厌氧处理区的后侧内壁之间分别设置有供污水流动的过流通道。厌氧处理区内设置隔墙,同时进水管与第三连接管道逆向设置,使进水与回流污泥充分混合,迅速消耗掉混合污水中的溶解氧,并在水流的作用下使厌氧处理区内的污水沿隔墙进行循环流动,厌氧处理区内的污泥浓度和溶解氧保持稳定,使有机物发生水解、酸化和甲烷化,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所述的沉淀区自上而下分为上部的泥水分离区和下部的沉淀污泥区,所述的泥水分离区内左右并列贴合设置有至少2个独立的上下贯通的泥水分离室,每个所述的泥水分离室内填充设置有沉淀填料,所述的泥水分离室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的用于支撑所述的沉淀填料的支撑架,所述的沉淀填料搁置安装在所述的支撑架上,所述的支撑架包括矩形的外框体,所述的外框体内自左向右并列间隔设置有多根搁置管,每个所述的泥水分离室与所述的出水渠之间通过一根所述的出水管相连通。泥水混合物进入沉淀区后通过泥水分离室内设置的沉淀填料进行泥水分离,沉淀区内设置有多个独立的泥水分离室,泥水混合物首先进入到位于最左侧的第一个泥水分离室中,通过第一个泥水分离室中设置的沉淀填料进行泥水分离处理,分离下来的污泥沿着沉淀填料的内部通道回流至下部的沉淀污泥区,分离后的出水上升至出水液面通过出水管排入到出水渠中,再通过出水口从整个系统排出;另外在大流量汽提装置提推水流的作用下,一部分经过泥水分离的水可进入相邻的下一个泥水分离室进行进一步的泥水分离处理,同样的沉淀污泥沿着该泥水分离室内的沉淀填料的内部通道回流至下部的沉淀污泥区,分离后的出水上升至出水液面通过出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处理区、低溶氧曝气处理区、高溶氧曝气处理区、沉淀区、出水渠和污泥回流区,所述的厌氧处理区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所述的厌氧处理区与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与所述的高溶氧曝气处理区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的高溶氧曝气处理区与所述的沉淀区之间通过污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的沉淀区的底部与所述的污泥回流区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的污泥回流区的侧部通过第三连接管道与所述的厌氧处理区相连通,所述的污泥回流区的底部与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相连通,所述的沉淀区与所述的出水渠之间通过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的出水渠上设置有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处理区、低溶氧曝气处理区、高溶氧曝气处理区、沉淀区、出水渠和污泥回流区,所述的厌氧处理区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所述的厌氧处理区与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与所述的高溶氧曝气处理区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的高溶氧曝气处理区与所述的沉淀区之间通过污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的沉淀区的底部与所述的污泥回流区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的污泥回流区的侧部通过第三连接管道与所述的厌氧处理区相连通,所述的污泥回流区的底部与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相连通,所述的沉淀区与所述的出水渠之间通过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的出水渠上设置有出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溶氧曝气处理区与所述的污水通道之间连通设置有大流量汽提区,所述的大流量汽提区内设置有大流量汽提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回流区内设置有一回流区隔板,所述的回流区隔板将所述的污泥回流区分隔为自前向后并列设置的污泥自流回流区和污泥汽提回流区,所述的污泥自流回流区和所述的污泥汽提回流区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的污泥汽提回流区内设置有汽提装置,所述的污泥汽提回流区的侧部通过所述的第三连接管道与所述的厌氧处理区相连通,所述的污泥自流回流区的底部与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的厌氧处理区的右侧部,所述的厌氧处理区的右侧与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的左侧之间通过所述的第一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的右侧与所述的高溶氧曝气处理区的左侧之间通过所述的第二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的高溶氧曝气处理区的左侧与所述的沉淀区的左侧通过所述的污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的沉淀区设置在所述的高溶氧曝气处理区和所述的低溶氧曝气处理区的后方,所述的出水渠设置在所述的沉淀区的后方,所述的污泥回流区设置在所述的沉淀区与所述的厌氧处理区之间且所述的污泥汽提回流区的右侧与所述的厌氧处理区的左侧通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裕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陈永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