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及其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165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及其一体化装置,可同步处理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高效去除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COD、氨氮和硝酸盐氮,使出水水质达到回用或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一体化装置包括一体化恒温装置和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一体化恒温装置用于对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进行恒温控制;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合区、厌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沉淀区和清水区;一体化恒温装置包括保温层外壳、发热器、PLC控制器、保温水入口和保温水出口;一体化恒温装置在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的外侧,对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包裹。

A coordinated treatment process of desulfurization wastewater and domestic wastewater and its integrated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ordinated treatment process of desulfurization wastewater and domestic sewage and an integrated device thereof, which can synchronously treat desulfurization wastewater and domestic sewage, efficiently remove COD, ammonia nitrogen and nitrate nitrogen in desulfurization wastewater and domestic sewage, and make the effluent water qualit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euse or comprehensive sewage discharge standards. The integrated device includes integrated constant temperature device and integrated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which is used for constant temperature control of integrated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integrated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includes mixing area, anaerobic reaction area, aerobic reaction area, anoxic reaction area, sedimentation area and clean water area; integrated constant temperature device includes insulation shell, heater, PLC controller Heat preservation water inlet and heat preservation water outlet; the integrated constant temperature device wraps the integrated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on the outside of the integrated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及其一体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及其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具有脱硫效率高、运行可靠性高、适用煤种范围广、吸收剂利用率高、设备运转率高和吸收剂价廉易得等诸多优点,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SO2脱除技术,约占已安装FGD机组容量的90%。湿法脱硫在运行中产生的脱硫废水,因其pH值低、悬浮物含量高、重金属离子种类多、含盐量高、水质不稳定等特点,成为火电厂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目前脱硫废水常规处理一般采用化学沉淀法,主要是通过中和、絮凝、沉淀和过滤处理工艺去处脱硫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难以去除废水中含有的大量的COD、氨氮和硝酸盐氮,出水水质难以达到要求,因此需要采用生化法进行处理。现阶段,利用生化法处理脱硫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硫酸盐还原、氧化和反硝化等,如申请号为201810093468.8的中国专利申请了一种烟气脱硫废水与氨氮废水低耗协调处理的方法,申请号为201410089657.X的中国专利申请了一种烟气脱硫废水的物化与生化组合处理工艺及其装置。但尚未有专利涉及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的协同处理工艺及其一体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及其一体化装置,可同步处理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高效去除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COD、氨氮和硝酸盐氮,使出水水质达到回用或GB8978-199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经过三联箱处理后的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分别通过脱硫废水入口和生活污水入口进入一体化装置内,在混合区进行混合,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一体化装置内的废水水温控制在一定的恒温范围内;步骤2,在混合区中通过搅拌器进行搅拌,使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充分混合;通过酸碱注入口注入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将废水的pH值调节到协调处理要求的范围内;步骤3,混合废水后续依次经过厌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沉淀区,之后进入清水区,处理后的清水回用或达标排放;具体过程如下:①混合区进行处理后的混合废水进入厌氧反应区进行厌氧氧化反应,厌氧反应区为密闭、避光条件,不进行曝气处理;②进行厌氧处理的废水进入好氧反应区,通过异养微生物对COD进行有机降解;好氧反应区通过曝气管对废水进行曝气处理,好氧反应区上部设置通风口进行排气;③经过好氧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缺氧反应区,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完成生化转化;④进过缺氧反应处理的废水进入沉淀区,沉淀区设置斜板澄清器,对废水进行沉淀澄清处理,将活性污泥沉淀至底部沉泥斗;沉泥斗的污泥通过排泥泵回流至好氧反应区,以保证好氧反应区的微生物量,多余的活性污泥经污泥脱水处理;⑤经沉淀处理后的澄清水进入清水区,清水回用或达标排放。在步骤1中,所述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其中脱硫废水的投加比例控制在40%-50%。在步骤1中,所述一体化装置内废水水温控制在20-30℃,且通过自动温控装置进行温度控制。在步骤2中,所述稀盐酸的浓度为20wt%-30wt%,稀NaOH溶液的浓度为10wt%-15wt%;将所述废水的pH值调节到8.0-9.0。废水在厌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和沉淀区的反应时间为1:10:5:2。实现上述工艺的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体化恒温装置和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所述一体化恒温装置设置在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的外部,用于对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进行恒温控制;所述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合区、厌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沉淀区和清水区;所述混合区、厌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沉淀区和清水区的外部设置有装置外壳,且混合区、厌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沉淀区和清水区从左到右顺次布置;所述混合区的底部设置有脱硫废水入口和生活污水入口,所述混合区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混合区的顶部设置有酸碱注入口;所述厌氧反应区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好氧反应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所述好氧反应区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所述缺氧反应区的内部设置有搅拌器,所述缺氧反应区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所述沉淀区的中部设置有斜板澄清器,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有沉泥斗;所述清水区的下部设置有清水出口,所述清水区的底部设置有沉泥斗;所述沉泥斗上的活性污泥排放口分别由管道连接汇合再与排泥泵连接;所述排泥泵的出口管道分两路,一路与好氧反应区的顶部连接,另一路与污泥脱水装置连接;所述一体化恒温装置包括保温层外壳、发热器、PLC控制器、保温水入口和保温水出口;所述保温层外壳设置在装置外壳的外部,且保温层外壳与装置外壳之间形成空腔,用于盛装保温水;所述发热器设置在保温层外壳与装置外壳之间的空腔内,用于对保温水进行恒温加热;所述PLC控制器设置在保温层外壳上,用于对一体化恒温装置进行控制;所述保温水入口设置在保温层外壳的上部,所述保温水出口设置在保温层外壳的下部。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区、厌氧反应区和好氧反应区之间采用双层隔板进行隔离,实行各区域的有效分离,各区域的有效容积大小不一,所述厌氧反应区、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沉淀区的容积比例为1:10:5:2,从而实现不同区域废水处理时间比例的控制。进一步的,所述沉泥斗的活性污泥排放口和排泥泵的两路出口管道均设置有电动阀门。进一步的,保温水采用除盐水,由保温水入口注入,检修等特殊情况下,可由保温水出口排出。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专利技术创新性地提出了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协同处理的工艺,公开了一套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同处理的一体化装置,实现两种废水的协同、全自动处理,出水水质满足排放要求或回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体化恒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混合区1、厌氧反应区2、好氧反应区3、缺氧反应区4、沉淀区5、清水区6、搅拌器7、酸碱注入口8、沉泥斗9、电动阀门10、排泥泵11、保温水入口12、脱硫废水入口13、生活污水入口14、清水出口15、通风口16、斜板澄清器17、曝气管18、保温水出口19、发热器20、PLC控制器21、保温层外壳22、装置外壳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经过三联箱处理后的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分别通过脱硫废水入口13和生活污水入口14进入一体化装置内,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脱硫废水的投加比例控制在40%-50%。在混合区1进行充分混合,一体化装置内废水水温控制在2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将经过三联箱处理后的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分别通过脱硫废水入口(13)和生活污水入口(14)进入一体化装置内,在混合区(1)进行混合,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一体化装置内的废水水温控制在一定的恒温范围内;/n步骤2,在混合区(1)中通过搅拌器(7)进行搅拌,使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充分混合;通过酸碱注入口(8)注入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将废水的pH值调节到协调处理要求的范围内;/n步骤3,混合废水后续依次经过厌氧反应区(2)、好氧反应区(3)、缺氧反应区(4)和沉淀区(5),之后进入清水区(6),处理后的清水回用或达标排放;具体过程如下:/n①混合区(1)进行处理后的混合废水进入厌氧反应区(2)进行厌氧氧化反应,厌氧反应区(2)为密闭、避光条件,不进行曝气处理;/n②进行厌氧处理的废水进入好氧反应区(3),通过异养微生物对COD进行有机降解;好氧反应区(3)通过曝气管(18)对废水进行曝气处理,好氧反应区(3)上部设置通风口(16)进行排气;/n③经过好氧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缺氧反应区(4),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完成生化转化;/n④进过缺氧反应处理的废水进入沉淀区(5),沉淀区(5)设置斜板澄清器(17),对废水进行沉淀澄清处理,将活性污泥沉淀至底部沉泥斗(9);沉泥斗(9)的污泥通过排泥泵(11)回流至好氧反应区(3),以保证好氧反应区(3)的微生物量,多余的活性污泥经污泥脱水处理;/n⑤经沉淀处理后的澄清水进入清水区(6),清水回用或达标排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经过三联箱处理后的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分别通过脱硫废水入口(13)和生活污水入口(14)进入一体化装置内,在混合区(1)进行混合,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一体化装置内的废水水温控制在一定的恒温范围内;
步骤2,在混合区(1)中通过搅拌器(7)进行搅拌,使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充分混合;通过酸碱注入口(8)注入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将废水的pH值调节到协调处理要求的范围内;
步骤3,混合废水后续依次经过厌氧反应区(2)、好氧反应区(3)、缺氧反应区(4)和沉淀区(5),之后进入清水区(6),处理后的清水回用或达标排放;具体过程如下:
①混合区(1)进行处理后的混合废水进入厌氧反应区(2)进行厌氧氧化反应,厌氧反应区(2)为密闭、避光条件,不进行曝气处理;
②进行厌氧处理的废水进入好氧反应区(3),通过异养微生物对COD进行有机降解;好氧反应区(3)通过曝气管(18)对废水进行曝气处理,好氧反应区(3)上部设置通风口(16)进行排气;
③经过好氧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缺氧反应区(4),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完成生化转化;
④进过缺氧反应处理的废水进入沉淀区(5),沉淀区(5)设置斜板澄清器(17),对废水进行沉淀澄清处理,将活性污泥沉淀至底部沉泥斗(9);沉泥斗(9)的污泥通过排泥泵(11)回流至好氧反应区(3),以保证好氧反应区(3)的微生物量,多余的活性污泥经污泥脱水处理;
⑤经沉淀处理后的澄清水进入清水区(6),清水回用或达标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在步骤1中,所述脱硫废水和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其中脱硫废水的投加比例控制在4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在步骤1中,所述一体化装置内废水水温控制在20-30℃,且通过自动温控装置进行温度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在步骤2中,所述稀盐酸的浓度为20wt%-30wt%,稀NaOH溶液的浓度为10wt%-15wt%;将所述废水的pH值调节到8.0-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其特征是,废水在厌氧反应区(2)、好氧反应区(3)、缺氧反应区(4)和沉淀区(5)的反应时间为1:10:5:2。


6.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调处理工艺的脱硫废水与生活污水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山山晋银佳王丰吉尤良洲唐国瑞衡世权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