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沉井施工的吊装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1623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沉井施工的吊装安全装置,包括:限位块,顶板,螺纹杆,旋转件,伸缩杆,侧板,移动槽,限位槽,嵌入头,移动块和固定带;所述旋转件的内侧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前挡件外端的旋转槽内部,且旋转件的内部设有螺纹槽;所述侧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侧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的两侧,且嵌入头为T形结构,且嵌入槽的内端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固定带的两端相连接,此处的下落件起到了在下落的时候,若是遇到短距离牵引绳断裂的话,下落件失去牵引绳的牵引力,从而下落件被外撑弹簧推动,从而使得下落件从主体的内部脱离,从而使限位块弹出卡住,使得在本装置与地面接触的时候,冲击力可以被橡胶垫缓冲。

A hoisting safety device for open caisson construc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oisting safety device for caisson construction, which includes: limit block, top plate, threaded rod, rotating part, expansion rod, side plate, moving groove, limit groove, embedded head, moving block and fixing belt; the inner side of the rotating part is embedded in the rotating groove at the outer end of the front stop,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rota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threaded groove; the side plate is rectangular plate And the side plate is installed on both sides of the main body by welding, and the embedded head is T-shaped structure, and the inner end of the embedded groove is connected with both ends of the fixed belt by fixed connection. The falling part here loses the traction of the traction rope when falling, if the traction rope is broken in a short distance, so the falling part is pushed by the external support spring, Thus, the falling part is separated from the interior of the main body, and the limit block is ejected and stuck, so that when the device contacts the ground, the impact force can be buffered by the rubber p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沉井施工的吊装安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吊装安全装置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用于沉井施工的吊装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沉井施工作业中,通常需要吊装装置将工作人员移动到需要施工的井中,从而进行相应的操作。基于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现有的吊装安全装置在应对绳索断落方面应对的结构不完善,没有加大防护人体的结构,且现有的吊装安全装置在调节固定保护方面不够完善,应对短距离掉落防护的结构不够全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沉井施工的吊装安全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吊装安全装置在应对绳索断落方面应对的结构不完善,没有加大防护人体的结构,且现有的吊装安全装置在调节固定保护方面不够完善,应对短距离掉落防护的结构不够全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沉井施工的吊装安全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用于沉井施工的吊装安全装置,包括主体,嵌入槽,穿过孔,牵引绳,限位件,前挡件,凹槽,顶块,插入边,进入槽,外撑板,外撑弹簧,内仓,翻转板,缓冲垫,翻转轴,下落件,橡胶垫,限位块,顶板,螺纹杆,旋转件,伸缩杆,侧板,移动槽,限位槽,嵌入头,移动块和固定带;所述主体为L形结构,且主体的上方中间位置设有穿过孔,且牵引绳贯穿穿过孔,且主体的中间位置设有倾斜状结构的凹槽;所述顶块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限位件的底部,且插入边通过插入的方式安装在嵌入槽的内部,且进入槽与嵌入孔相连接;所述外撑板的顶端设有穿过孔,且牵引绳从穿过孔内穿过,且外撑板的底端内侧与牵引绳相连接;所述翻转板的内侧底端中间位置与牵引绳相连接;所述下落件安装在主体底端的安装槽内部,且下落件的顶端通过外撑弹簧与安装槽内部顶端相连接;所述旋转件的内侧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前挡件外端的旋转槽内部,且旋转件的内部设有螺纹槽;所述侧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侧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的两侧,且嵌入头为T形结构,且嵌入槽的内端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固定带的两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顶端穿过孔两侧设有矩形长条状结构的嵌入槽,且主体的前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矩形内部中空结构的前挡件,且牵引绳的上方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圆形板状结构的限位件。进一步的,所述顶块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且顶块的顶端两侧设有矩形长条状结构的插入边,且顶块的中间位置设有嵌入孔,且顶块的前端中间位置设有进入槽。进一步的,所述外撑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外撑板的外侧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有橡胶材质的缓冲垫,且外撑板的外侧顶端中间位置设有矩形结构的内仓,且外撑板的内侧通过外撑弹簧与主体的背部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翻转板的外侧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有硅胶材质的缓冲垫,且翻转板的顶端通过翻转轴与外撑板的顶端相连接,且翻转板的内侧通过扭簧与内仓内部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落件为矩形板状结构,且下落件的底端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有橡胶材质的橡胶垫,且下落件的两侧设有安装仓,且限位块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安装仓的内部,且限位块的内端通过弹簧与安装仓内部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顶板的外端两侧通过伸缩杆与前挡件的内部相连接,且顶板的外端中间位置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贯穿前挡件穿过旋转件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侧板的内侧上方设有T形结构的移动槽,且移动槽的上方设有限位槽,且嵌入头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侧板内侧的移动槽的内部,且嵌入头的内部嵌入安装有移动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装置中,设置了下落件与顶板,此处的下落件起到了在下落的时候,若是遇到短距离牵引绳断裂的话,下落件失去牵引绳的牵引力,从而下落件被外撑弹簧推动,从而使得下落件从主体的内部脱离,从而使限位块弹出卡住,使得在本装置与地面接触的时候,冲击力可以被橡胶垫缓冲,尽量减少对工作者的损害,而下落件起到了带动橡胶垫的作用,而橡胶垫则是起到了直接与地面接触,从而缓冲下落的力度,而限位块则是起到了弹出之后挡住下落件,防止下落件内缩,从而使橡胶垫可以有效的缓冲冲击力,而顶板则是起到了与工作者的腿部膝盖位置接触的作用,从而将工作的腿部进行有效的防护,顶板的内侧粘接有橡胶材质与硅胶材质的缓冲垫,是为了可以在与腿部接触的时候,不会是腿部出现压迫力,且可以将工作者的腿部进行固定,即使遇到掉落时,也可以缓冲冲击力,而螺纹杆只是起到了与旋转件的内部接触,从而使得在旋转件旋转的时候,可以控制螺纹杆与顶板移动,而伸缩杆则是起到了使顶板可以按照固定的方向的作用,解决了在应对绳索断落方面应对的结构不完善,没有加大防护人体的结构,且现有的吊装安全装置在调节固定保护方面不够完善,应对短距离掉落防护的结构不够全面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由图1引出的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顶块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外撑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由图4引出的B部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底部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前挡件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嵌入头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主体1,嵌入槽101,穿过孔102,牵引绳103,限位件104,前挡件105,凹槽106,顶块2,插入边201,进入槽202,外撑板3,外撑弹簧301,内仓302,翻转板4,缓冲垫401,翻转轴402,下落件5,橡胶垫501,限位块502,顶板6,螺纹杆601,旋转件602,伸缩杆603,侧板7,移动槽701,限位槽702,嵌入头703,移动块704,固定带70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沉井施工的吊装安全装置,包括有:主体1,嵌入槽101,穿过孔102,牵引绳103,限位件104,前挡件105,凹槽106,顶块2,插入边201,进入槽202,外撑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沉井施工的吊装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于沉井施工的吊装安全装置包括:主体(1),嵌入槽(101),穿过孔(102),牵引绳(103),限位件(104),前挡件(105),凹槽(106),顶块(2),插入边(201),进入槽(202),外撑板(3),外撑弹簧(301),内仓(302),翻转板(4),缓冲垫(401),翻转轴(402),下落件(5),橡胶垫(501),限位块(502),顶板(6),螺纹杆(601),旋转件(602),伸缩杆(603),侧板(7),移动槽(701),限位槽(702),嵌入头(703),移动块(704)和固定带(705);所述主体(1)为L形结构,且主体(1)的上方中间位置设有穿过孔(102),且牵引绳(103)贯穿穿过孔(102),且主体(1)的中间位置设有倾斜状结构的凹槽(106);所述顶块(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限位件(104)的底部,且插入边(201)通过插入的方式安装在嵌入槽(101)的内部,且进入槽(202)与嵌入孔相连接;所述外撑板(3)的顶端设有穿过孔,且牵引绳(103)从穿过孔内穿过,且外撑板(3)的底端内侧与牵引绳(103)相连接;所述翻转板(4)的内侧底端中间位置与牵引绳(103)相连接;所述下落件(5)安装在主体(1)底端的安装槽内部,且下落件(5)的顶端通过外撑弹簧与安装槽内部顶端相连接;所述旋转件(602)的内侧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前挡件(105)外端的旋转槽内部,且旋转件(602)的内部设有螺纹槽;所述侧板(7)为矩形板状结构,且侧板(7)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两侧,且嵌入头(703)为T形结构,且嵌入槽(703)的内端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固定带(705)的两端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沉井施工的吊装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用于沉井施工的吊装安全装置包括:主体(1),嵌入槽(101),穿过孔(102),牵引绳(103),限位件(104),前挡件(105),凹槽(106),顶块(2),插入边(201),进入槽(202),外撑板(3),外撑弹簧(301),内仓(302),翻转板(4),缓冲垫(401),翻转轴(402),下落件(5),橡胶垫(501),限位块(502),顶板(6),螺纹杆(601),旋转件(602),伸缩杆(603),侧板(7),移动槽(701),限位槽(702),嵌入头(703),移动块(704)和固定带(705);所述主体(1)为L形结构,且主体(1)的上方中间位置设有穿过孔(102),且牵引绳(103)贯穿穿过孔(102),且主体(1)的中间位置设有倾斜状结构的凹槽(106);所述顶块(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限位件(104)的底部,且插入边(201)通过插入的方式安装在嵌入槽(101)的内部,且进入槽(202)与嵌入孔相连接;所述外撑板(3)的顶端设有穿过孔,且牵引绳(103)从穿过孔内穿过,且外撑板(3)的底端内侧与牵引绳(103)相连接;所述翻转板(4)的内侧底端中间位置与牵引绳(103)相连接;所述下落件(5)安装在主体(1)底端的安装槽内部,且下落件(5)的顶端通过外撑弹簧与安装槽内部顶端相连接;所述旋转件(602)的内侧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前挡件(105)外端的旋转槽内部,且旋转件(602)的内部设有螺纹槽;所述侧板(7)为矩形板状结构,且侧板(7)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的两侧,且嵌入头(703)为T形结构,且嵌入槽(703)的内端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固定带(705)的两端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沉井施工的吊装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端穿过孔(102)两侧设有矩形长条状结构的嵌入槽(101),且主体(1)的前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有矩形内部中空结构的前挡件(105),且牵引绳(103)的上方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圆形板状结构的限位件(10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嵇旭辉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焕宏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