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建军专利>正文

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1164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00:30
一种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利用湿喷机施工,在原有干喷植被混凝土配方的基础上,加入草纤维和土壤粘合剂(兼作保水剂)改善了基材的整体性和在坡面上的附着性,通过在基材中加入长效普通复合肥代替部分普通普通复合肥,以改善湿喷基材后期营养状况;开发新型的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以替代原有添加剂,改善了基材的施工性能、pH值、以及微生物和营养状况。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材料常见,施工效率高,施工对环境友好,适用于建筑、矿山、水利、交通等各类工程边坡生态防护和生态修复,具有广泛推广应用前景。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technology of wet spraying vegetation concrete

A wet spraying vegetation concrete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technology, using wet spraying machine constru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dry spraying vegetation concrete formula, adding grass fiber and soil adhesive (also as water retaining agent) to improve the integrity of the base material and the adhesion on the slope surface, by adding long-term common compound fertilizer to the base material instead of some common compound fertilizer, to improve the nutrition of the base material in the later stage of wet spraying Development of a new type of wet spraying vegetation concrete additives to replace the original additives,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ubstrate, pH value, as well as microbial and nutritional status. The materials used in the invention are common,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s high, and the construction is environment-friendly. The invention is applicable to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slopes of various projects such as buildings, mines, water conservancy, transportation, etc., and has a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边坡生态修复(也称边坡绿化)和边坡生态防护(又称生态护坡或边坡护坡绿化)领域,具体涉及到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
技术介绍
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是将水泥、壤土、有机质、植物种子、肥料和植被混凝土添加剂按照合适比例混合得到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基材(简称基材,下同),再用喷射机喷射到需要生态修复或生态防护的边坡上(主要用于陡坡),随后洒水养护的技术。在多数边坡上,在喷射前往往先施工锚杆和挂网,以增强基材喷层整体性和稳定性。该技术自2000年前后问世以来,一直采用干喷工艺(即使用干式喷锚机械设备),已大规模推广应用在各种水利、矿山、建筑、道路边坡生态修复和生态防护工程中。通过大量工程实践,发现该技术具有使用的机械设备简单;基材喷层具备良好的护坡性能和抗冲刷能力等优点。但也存在基材板结、pH值较高,某些植物发芽率不高的问题。虽然在过去的10多年间陆续开发出一系列的专利技术(如改进型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制备方法ZL201110380711.2,一种植被混凝土改良型微生物菌剂极其制备方法ZL201611021143.6等)对原有技术加以升级改造,但干式喷射施工(简称干喷)效率低(每台套设备每天很难突破300m2的工作量)、粉尘污染大,喷枪手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的缺点一直没有克服。虽然湿喷工艺具有无粉尘污染,工作效率高(每台套设备每天超过500m2的工作量)的优点。但采用湿喷工艺时,为了达到喷射距离要求,拌合物流动性较大,用于陡坡时容易流淌。正是这个问题的存在,造成湿喷工艺并未在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领域被采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良好的附着于陡坡的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以克服现有的植被混凝土干喷施工工艺的效率低、粉尘污染大、喷射施工危险性高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在坡面上有平面网及锚杆,平面网埋在新喷植被混凝土基材喷层中;所述新喷植被混凝土基材喷层包括壤土、水泥、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有机质、长效肥、普通复合肥和土壤粘合剂;新喷植被混凝土基材喷层采用湿喷工艺施工,即上述基材组成材料加水搅拌成泥浆后利用湿喷机喷射到坡面上形成基材喷层;所述基材喷层包括基层和面层,面层还含有植物种子。所述基层包括壤土、水泥、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有机质、长效肥、普通复合肥和土壤粘合剂,基层的施工配比为(每立方新拌基材)及配制方法为:壤土0.2-0.6m3、有机质0.1-0.15m3、水泥20-50kg、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15-40kg、长效肥0.4-0.8kg、普通复合肥0.3-0.7kg、土壤粘合剂0.1-0.3kg;其中,有机质中草纤维的体积占40%-50%,腐烂的稻壳或酒糟的体积占50%-60%;草纤维采用长度为20-80mm的碎稻草或碎麦草;配制基材时,先加入水,再加入壤土、有机质、水泥、长效肥、普通复合肥,充分拌合并使拌合物体积为1m3,最后加入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和土壤粘合剂,拌合均匀后待喷。所述面层包括壤土、水泥、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普通复合肥、长效肥、土壤粘合剂、有机质和植物种子,面层的施工配比为(每立方新拌基材)及配制方法为:壤土0.2-0.6m3、有机质0.1-0.2m3、水泥0-30kg、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0-25kg、普通复合肥0.5-0.8kg、长效肥0.4-1.2kg、土壤粘合剂0.2-0.3kg、植物种子100-200g;其中,植物种子中草本与灌木的颗粒数比例为2-3:1-2;有机质中草纤维的体积占20%-40%,腐烂的稻壳或酒糟的体积占60%-80%;草纤维采用长度为20-80mm的碎稻草或碎麦草;配制基材时,先加入水,再加入壤土、有机质、水泥、长效肥、普通复合肥,充分拌合并使拌合物体积为1m3,最后加入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土壤粘合剂和植物种子,拌合均匀后待喷。所述壤土选用表土,取土深度小于3m,并去除粒径大于0.75cm的砂粒。所述土壤粘合剂选用聚丙烯酰胺,兼作保水剂。所述长效肥采用长效复合肥,其中氮磷钾含量比例为3-4:4-5:1-2;普通复合肥中氮磷钾含量比例为2-3:1-2:1-2。所述基层厚度为5-10cm,面层厚度为1-2cm。所述的平面网也可采用三维网+平面网替代;当采用三维网+平面网时,下层为三维网,上层为平面网。所述的湿喷机可选择离心泵或柱塞泵型湿喷机;使用柱塞泵喷播机时,一般联合使用压风输送。所用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由以下步骤制备:(1)制备复合细菌粉末A(简称粉末A):以重量份计,将原料菌种巨大芽孢杆菌解磷公主岭变种5-8份、荧光假单胞菌2-4份、邻单胞菌5-10份、胶质芽孢杆菌40-70份混合后,放入浓度为2%的蔗糖水溶液中室温下培养24小时,再干燥得到富含细菌的粉末B;将紫穗槐中慢生根瘤菌和莫雷兰中华根瘤菌10-20份放入蔗糖浓度为2%、尿素浓度为0.5%的水溶液中室温下培养72小时,再干燥得到含细菌的粉末C;最后将粉末B和粉末C拌合得到粉末A;所述的两种原料菌紫穗槐中慢生根瘤菌和莫雷兰中华根瘤菌以任意比例加入;(2)制备复合细菌粉末D(简称粉末D):以重量份计,将原料菌种绿色木霉20-30份、米曲霉10-15份、酿酒酵母15-20份,放入含淀粉8%、葡萄糖2%、琼脂1%的水溶液中室温下培养24小时,干燥后得到含细菌的粉末D;(3)制备混合物E:以重量份计,将石膏粉8-15份、磷矿粉40-45份、铁矿粉10-15份混合,干燥后得到混合物E;(4)制备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以重量份计,将粉末A1-2份、粉末D1-2份、混合物E80-90份,充分拌合得到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所用的铁矿粉、磷矿粉粒径为40-60目;石膏粉粒径为100-200目;所述的粉末A、粉末D和混合物E含水率小于8%;所述的石膏粉为β型半水石膏粉;所用的原料菌种有效活菌数(cfu)大于0.20亿/g。上述的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坡面布网:在坡面上铺设平面网并用锚杆固定,锚杆按照一定的的间距插入坡面,并外露;2)植被混凝土基材配制;3)采用湿喷工艺喷射植被混凝土基材,分别施工基层和面层,采用多次分层喷射的施工方式达到设计喷层厚度。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湿喷工艺,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粉尘污染;使用离心泵湿喷机还能降低喷射施工的危险性和劳动强度;使用柱塞泵湿喷机能喷射较稠基材,适应范围广,生产效率高。(2)改进了配方,引入草纤维替代部分有机质,以增加湿喷基材的整体性;引入具有粘结作用的土壤粘合剂(兼作保水剂),通过其吸水和产生的胶体,降低湿喷基材流动性和提高其附着性;扩大了湿喷工艺的使用范围。(3)引入长效普通复合肥代替部分普通普通复合肥,以改善湿喷基材后期营养状况。(4)本专利技术所用材料常见,大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包括在坡面上有平面网(1)及锚杆(2),其特征在于:平面网(1)埋设在新喷植被混凝土基材喷层中;所述新喷植被混凝土基材喷层主要由壤土、水泥、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有机质、长效肥、普通复合肥、土壤粘合剂组成;新喷植被混凝土基材喷层采用湿喷工艺施工,即上述基材组成材料加水搅拌成泥浆后利用湿喷机喷射到坡面上形成基材喷层;所述基材喷层包括基层(3)和面层(4),面层(4)还含有植物种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包括在坡面上有平面网(1)及锚杆(2),其特征在于:平面网(1)埋设在新喷植被混凝土基材喷层中;所述新喷植被混凝土基材喷层主要由壤土、水泥、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有机质、长效肥、普通复合肥、土壤粘合剂组成;新喷植被混凝土基材喷层采用湿喷工艺施工,即上述基材组成材料加水搅拌成泥浆后利用湿喷机喷射到坡面上形成基材喷层;所述基材喷层包括基层(3)和面层(4),面层(4)还含有植物种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3)包括壤土、水泥、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有机质、长效肥、普通复合肥、土壤粘合剂,基层的施工配比为(每立方新拌基材)及配制方法为:壤土0.2-0.6m3、有机质0.1-0.15m3、水泥20-50kg、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15-40kg、长效肥0.4-0.8kg、普通复合肥0.3-0.7kg、土壤粘合剂0.1-0.3kg;其中,有机质中草纤维的体积占40%-50%,腐烂的稻壳或酒糟的体积占50%-60%;草纤维采用长度为20-80mm的碎稻草或碎麦草;配制基材时,先加入水,再加入壤土、有机质、水泥、长效肥、普通复合肥,充分拌合并使拌合物体积为1m3,最后加入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和土壤粘合剂,拌合均匀后待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4)包括壤土、水泥、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普通复合肥、长效肥、土壤粘合剂、有机质、植物种子组成,面层的施工配比为(每立方新拌基材)及配制方法为:壤土0.2-0.6m3、有机质0.1-0.2m3、水泥0-30kg、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0-25kg、普通复合肥0.5-0.8kg、长效肥0.4-1.2kg、土壤粘合剂0.2-0.3kg、植物种子100-200g;其中,植物种子中草本与灌木的颗粒数比例为2-3:1-2;有机质中草纤维的体积占20%-40%,腐烂的稻壳或酒糟的体积占60%-80%;草纤维采用长度为20-80mm的碎稻草或碎麦草;配制基材时,先加入水,再加入壤土、有机质、水泥、长效肥、普通复合肥,充分拌合并使拌合物体积为1m3,最后加入湿喷植被混凝土添加剂、土壤粘合剂和植物种子,拌合均匀后待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壤土选用表土,取土深度小于3m,并去除粒径大于0.75cm的砂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粘合剂选用聚丙烯酰胺,兼作保水剂。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军陈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叶建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