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换流站端子箱的防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1023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换流站端子箱的防风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底座和第二固定底座,所述第一固定底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底座通过连接杆相连接;该防风装置能够有效的固定端子箱门,防止风刮箱门对换流站运行人员操作产生危害。

A wind proof device for terminal box of converter s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indproof device for the terminal box of the converter station,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fixed base and a second fixed base, the first fixed base and the second fixed base are connected by a connecting rod; the windproof device can effectively fix the terminal box door, and prevent the door of the windproof box from harm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operators of the converter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换流站端子箱的防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换流站端子箱的防风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蓬勃的发展,大量高压设备投入运行。高压设备由一次传动机构和二次控制机构组成,端子箱就是装设二次控制机构的地方,端子箱内安装有各种开关、继电器、连接导线等电气元件。正因有这些大量的电气元件存在,换流站运行人员会频繁的开关端子箱箱门来处理故障和投切开关。在打开端子箱门的时候,因为没有箱门固定装置,一阵风随时可能把箱门刮关上,如果此时换流站运行人员真正端子箱内进行重要操作,突如其来的关箱门,势必会对换流站运行人员产生干扰,从而影响安全生产,进一步影响电网的稳定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换流站端子箱的防风装置,能将开关端子箱箱门打开后,处于固定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换流站端子箱的防风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底座和第二固定底座,所述第一固定底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底座通过连接杆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底座包括第一圆柱形底座,所述第一圆柱形底座一面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二圆柱形底座,所述第一圆柱形底座另一面与第一磁性固定座的一面相连接,所述第一磁性固定座的另一面与第二磁性固定座相吸。进一步,所述第二圆柱形底座与所述第一圆柱形底座相离一面的中心处设有第一孔洞,所述第一孔洞贯穿所述第二圆柱形底座、第一圆柱形底座、第一磁性固定座和所述第二磁性固定座。进一步,所述第二圆柱形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孔洞从所述第二圆柱形底座的一侧贯穿到所述第二圆柱形底座的另一侧。进一步,所述第一孔洞和所述第二孔洞的内壁上设有螺纹。进一步,所述连接杆的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连接杆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固定底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底座活动相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磁性固定座、所述第二磁性固定座和所述第一圆柱形底座的直径相同。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底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底座的结构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防风装置能够有效的固定端子箱门,防止风刮箱门对换流站运行人员操作产生危害;1)第一磁性固定座和第二磁性固定座能够对箱门和侧壁进行固定,通过连接杆对第一固定底座和第二固定底座的固定,当箱门处于开的状态时,使箱门处于固定的状态;2)当使用结束后,将第一固定底座和第二固定底座的磁性固定座相吸引,从而使得第一固定底座和第二固定底座从竖直方向相固定,连接杆插入第一固定底座和第二固定底座中,从而完成收纳,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换流站端子箱的防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换流站端子箱的防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换流站端子箱的防风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用于换流站端子箱的防风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底座1和第二固定底座2,所述第一固定底座1和所述第二固定底座2通过连接杆5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底座1包括第一圆柱形底座101,所述第一圆柱形底座101一面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二圆柱形底座102,所述第一圆柱形底座101另一面与第一磁性固定座103的一面相连接,所述第一磁性固定座103的另一面与第二磁性固定座104相吸。其中,第一磁性固定座103与第一圆柱形底座101固定相连接,由于第一磁性固定座103和第二磁性固定座104均为磁性材料,故第一磁性固定座103和第二磁性固定座104相吸。所述第二圆柱形底座102与所述第一圆柱形底座101相离一面的中心处设有第一孔洞3,所述第一孔洞3贯穿所述第二圆柱形底座102、第一圆柱形底座101、第一磁性固定座103和所述第二磁性固定座104。所述第二圆柱形底座102的一侧设有第二孔洞4,所述第二孔洞4从所述第二圆柱形底座102的一侧贯穿到所述第二圆柱形底座102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孔洞3和所述第二孔洞4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连接杆5的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连接杆5通过螺纹与所述第一固定底座1和所述第二固定底座2活动相连接。当第一固定底座1和第二固定底座2在同一水平面上时,连接杆5穿过第一固定底座1上的第二孔洞4和第二固定底座2上的第二孔洞4,将第一固定底座1和第二固定底座2相连接;又由于连接杆5和第二孔洞4的表面均设有螺纹,能够使得连接杆5与第一固定底座1和第二固定底座2活动相连接。当第一固定底座1和第二固定底座2在同一竖直面上时,连接杆5穿过第一固定座1的第一孔洞3和第二固定底座2的第一孔洞3,将第一固定座1和第二固定座2在竖直方向相连接,由于连接杆5和第一孔洞3的表面均设有螺纹,能够使连接杆5与第一固定底座1和第二固定底座2活动相连接。所述第一磁性固定座103、所述第二磁性固定座104和所述第一圆柱形底座101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固定底座1和所述第二固定底座2的结构相同。一种用于换流站端子箱的防风装置的使用方法:请参阅图1至图3,1)打开换流站端子箱,并将箱门与侧壁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当箱门与侧壁为铁材质时,将第一固定底座1的第二磁性固定座104与箱门相吸,将第二固定底座2的第二磁性固定座104与侧壁相吸,连接杆5旋转穿过第二孔洞4,将第一固定底座1和第二固定底座2相固定,从而将箱门固定;当箱门与侧壁为不锈钢材质时,将第一固定底座1的第一磁性固定座103在箱门的一侧固定,将第二磁性固定座104在箱门的另一侧固定,从而使得第一磁性固定座103和第二磁性固定座104相吸,从而将第一固定底座1与箱门相固定;第二固定底座2与侧壁的固定方式与第一固定底座1与箱门的固定方式相同。2)当需要关门时,取下第一固定底座1和第二固定底座2,并使第一固定底座1的第二磁性固定座104和第二固定底座2的第二磁性固定座104相吸,连接杆5穿过第一孔洞3,使第一固定底座1和第二固定底座2与连接杆5相固定,从而完成该防风装置的收纳;方便、且实用性强。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换流站端子箱的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底座(1)和第二固定底座(2),所述第一固定底座(1)和所述第二固定底座(2)通过连接杆(5)相连接;/n所述第一固定底座(1)包括第一圆柱形底座(101),所述第一圆柱形底座(101)一面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二圆柱形底座(102),所述第一圆柱形底座(101)另一面与第一磁性固定座(103)的一面相连接,所述第一磁性固定座(103)的另一面与第二磁性固定座(104)相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换流站端子箱的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底座(1)和第二固定底座(2),所述第一固定底座(1)和所述第二固定底座(2)通过连接杆(5)相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底座(1)包括第一圆柱形底座(101),所述第一圆柱形底座(101)一面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二圆柱形底座(102),所述第一圆柱形底座(101)另一面与第一磁性固定座(103)的一面相连接,所述第一磁性固定座(103)的另一面与第二磁性固定座(104)相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换流站端子箱的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柱形底座(102)与所述第一圆柱形底座(101)相离一面的中心处设有第一孔洞(3),所述第一孔洞(3)贯穿所述第二圆柱形底座(102)、第一圆柱形底座(101)、第一磁性固定座(103)和所述第二磁性固定座(1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换流站端子箱的防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颖郭晓川侯莎张昕饶洪林郭帅肖旭光柯晶陈娟马磊何欣刘建国王凌飞吴方刘南林开敏范可张明万笛曹礼南陈康肖伊李静怡吴昊璟鲍继伟宛子煜梁泽宇汪昊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