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线圈反向电动势干扰触点的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967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防止线圈反向电动势干扰触点的电磁继电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的电磁铁、第一静端子、动端子,设置于动端子的衔铁;还包括二极管、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二极管与电磁铁的电磁线圈反接并联设置,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均具有两个弹性夹臂,两个弹性夹臂夹持导通二极管的导脚;当电磁线圈失电后,二极管为电磁线圈产生的反向电动势提供通路,避免电磁线圈的反向电动势干扰动端子与第一静端子之间的正常使用。在二极管与端子导接的过程中,利用两个弹性夹臂夹持住二极管的导脚,无需二极管的导脚焊接在端子上,降低导接成本,提升导接效率。

Electromagnetic relay to prevent coil back EMF from interfering with contact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elay, in particular to an electromagnetic relay for preventing the coil reverse electromotive force from interfering with a contact, which comprises an insulating body, an electromagnet arranged on the insulating body, a first static terminal, a moving terminal, an armature arranged on the moving terminal, a diode, a positive terminal and a negative terminal, a terminal arranged on the insulating body, an electromagnet of the diode and the electromagnet The coil is reversely connected in parallel. The positive terminal and the negative terminal are equipped with two elastic clamping arms, which hold the lead pin of the conducting diode. When the electromagnetic coil loses power, the diode provides a path for the reverse electromotive force generated by the electromagnetic coil, so as to prevent the reverse electromotive force of the electromagnetic coil from interfering with the normal use of the moving terminal and the first static terminal. In the process of diode and terminal connection, two elastic clamping arms are used to clamp the diode's pin, which is unnecessary to be welded on the terminal, so as to reduce the connection cost and improve the conne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线圈反向电动势干扰触点的电磁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继电器
,尤其公开了防止线圈反向电动势干扰触点的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各种设备常用的自动开关之一,继电器的种类繁多,电磁继电器即为常用的继电器的一种,电磁继电器主要利用线圈得电产生的磁性力驱动触点导通或断开,当线圈失电时,会产生反向电动势,反向电动势会干扰触点的正常导通或断开,造成电磁继电器的使用性能降低,严重者导致电磁继电器无法正常使用。此外,电磁继电器的多个导电元件之间的导接均会用到焊接,焊接工艺繁琐,会造成导接效率低下,同时焊接工艺会造成导接的成本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线圈反向电动势干扰触点的电磁继电器,当电磁线圈失电后,二极管为电磁线圈产生的反向电动势提供通路,避免电磁线圈的反向电动势干扰动端子与第一静端子之间的正常使用。在二极管与端子导接的过程中,利用两个弹性夹臂夹持住二极管的导脚,无需二极管的导脚焊接在端子上,降低导接成本,提升导接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防止线圈反向电动势干扰触点的电磁继电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的电磁铁及第一静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或/和电磁铁的动端子,设置于动端子的衔铁,电磁铁经由吸引衔铁驱动衔铁移动,移动的衔铁驱动动端子移动,移动的动端子实现与第一静端子的导通或断开;还包括二极管、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电磁铁具有电磁线圈,二极管与电磁线圈并联设置,电磁线圈的两端分别导通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均具有两个弹性夹臂,二极管具有正极导脚与负极导脚,正极端子的两个弹性夹臂夹持住负极导脚,负极端子的两个弹性夹臂夹持住正极导脚。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夹臂具有用于容设正极导脚或负极导脚的凹槽,凹槽的槽壁用于挡止抵触正极导脚或负极导脚,凹槽自同一端子的两个弹性夹臂彼此靠近的一侧凹设而成。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设置于绝缘本体的绝缘骨架,电磁线圈螺旋绕设于绝缘骨架外侧,绝缘骨架设置有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电磁线圈的两端分别导通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均具有弹性臂,第一端子的弹性臂用于抵触导通正极端子,第二端子的弹性臂用于抵触导通负极端子。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均具有延伸臂及与延伸臂连接的凸肋,延伸臂贯穿绝缘骨架,凸肋自延伸臂的外表面突设而成,弹性臂用于抵触凸肋。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为矩形平板,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均具有焊脚部及过渡臂,正极端子的焊脚部、负极端子的焊脚部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两端的两个对角位置,过渡臂与焊脚部连接,正极端子的过渡臂与负极端子的过渡臂平行,过渡臂自绝缘本体的端部延伸至绝缘本体的中部,同一端子的两个弹性夹臂设于过渡臂的自由端,二极管位于绝缘本体的中部。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具有用于容设过渡臂的夹持槽,过渡臂、焊脚部均具有凹孔,绝缘本体具有多个突柱,多个突柱分别突伸入过渡臂的凹孔中及焊脚部的凹孔中,凹孔的孔壁用于挡止抵触突柱。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铁具有轭铁及第一焊脚,第一静端子具有第二焊脚,动端子设置于轭铁的一端并与轭铁导通,第一焊脚设置于轭铁的另一端并与轭铁导通,第一焊脚、第二焊脚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两端的另外两个对角位置。进一步地,所述轭铁设有卡柱,第一焊脚具有容置盲槽及位于容置盲槽内的卡孔,卡孔贯穿第一焊脚,卡柱容设于卡孔内,卡柱具有位于容置盲槽内的环形盲槽,环形盲槽自卡柱的外表面凹设而成,环形盲槽环绕卡柱的中心轴线设置,容置盲槽用于容设焊锡,容置盲槽容设的焊锡突伸入环形盲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继电器具有第二静端子,动端子位于第一静端子与第二静端子之间,动端子用于导通第一静端子或第二静端子,第二静端子具有第三焊脚,第三焊脚呈L型,第三焊脚包括水平部及自水平部弯折的竖直部,水平部自绝缘本体的端部朝绝缘本体的中部延伸而成,竖直部位于绝缘本体的中部,绝缘本体具有用于容设水平部的限位槽。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与绝缘本体可拆卸连接的塑胶壳,电磁铁、衔铁、第一静端子、二极管、动端子均位于塑胶壳内;第一静端子、动端子、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均具有显露出绝缘本体的锥铆部,锥铆部的中部具有锥铆槽,外界的铆头突伸入锥铆槽内以使得锥铆部的侧壁膨胀抵触干涉在绝缘本体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当电磁线圈失电后,二极管为电磁线圈产生的反向电动势提供通路,避免电磁线圈的反向电动势干扰动端子与第一静端子之间的正常使用。在二极管与端子导接的过程中,利用两个弹性夹臂夹持住二极管的导脚,无需二极管的导脚焊接在端子上,降低导接成本,提升导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轭铁及第一焊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二极管、整机端子、负极端子及第二静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绝缘本体2—电磁铁3—第一静端子4—动端子5—衔铁6—二极管7—正极端子8—负极端子9—电磁线圈11—弹性夹臂12—正极导脚13—负极导脚14—凹槽15—绝缘骨架16—第一端子17—第二端子18—延伸臂19—凸肋21—焊脚部22—过渡臂23—夹持槽24—凹孔25—轭铁26—第一焊脚27—第二焊脚28—卡柱29—容置盲槽31—卡孔32—环形盲槽33—第二静端子34—第三焊脚35—水平部36—竖直部37—塑胶壳38—锥铆部39—锥铆槽111—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所示,本技术的防止线圈反向电动势干扰触点的电磁继电器,包括绝缘本体1,设置在绝缘本体1在的电磁铁2及第一静端子3,设置在绝缘本体1上或/和电磁铁2上的动端子4,设置在动端子4上的衔铁5,电磁铁2经由吸引衔铁5驱动衔铁5移动,移动的衔铁5驱动动端子4移动,移动的动端子4实现与第一静端子3的导通或断开。还包括二极管6、正极端子7及负极端子8,正极端子7、负极端子8分别设置在绝缘本体1上,电磁铁2具有电磁线圈9,二极管6与电磁线圈9反接并联设置,电磁线圈9的两端分别导通正极端子7及负极端子8,正极端子7、负极端子8均具有两个弹性夹臂11,二极管6具有正极导脚12与负极导脚13,正极端子7的两个弹性夹臂11夹持住负极导脚13,负极端子8的两个弹性夹臂11夹持住正极导脚12。当电磁线圈9失电后,二极管6为电磁线圈9产生的反向电动势提供通路,避免电磁线圈9的反向电动势干扰动端子4与第一静端子3之间的正常使用。在二极管6与端子导接的过程中,利用两个弹性夹臂11夹持住二极管6的导脚,实现二极管6与端子的快速导接,无需二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止线圈反向电动势干扰触点的电磁继电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的电磁铁及第一静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或/和电磁铁的动端子,设置于动端子的衔铁,电磁铁经由吸引衔铁驱动衔铁移动,移动的衔铁驱动动端子移动,移动的动端子实现与第一静端子的导通或断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极管、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电磁铁具有电磁线圈,二极管与电磁线圈并联设置,电磁线圈的两端分别导通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均具有两个弹性夹臂,二极管具有正极导脚与负极导脚,正极端子的两个弹性夹臂夹持住负极导脚,负极端子的两个弹性夹臂夹持住正极导脚。/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止线圈反向电动势干扰触点的电磁继电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的电磁铁及第一静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或/和电磁铁的动端子,设置于动端子的衔铁,电磁铁经由吸引衔铁驱动衔铁移动,移动的衔铁驱动动端子移动,移动的动端子实现与第一静端子的导通或断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极管、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电磁铁具有电磁线圈,二极管与电磁线圈并联设置,电磁线圈的两端分别导通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均具有两个弹性夹臂,二极管具有正极导脚与负极导脚,正极端子的两个弹性夹臂夹持住负极导脚,负极端子的两个弹性夹臂夹持住正极导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线圈反向电动势干扰触点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臂具有用于容设正极导脚或负极导脚的凹槽,凹槽的槽壁用于挡止抵触正极导脚或负极导脚,凹槽自同一端子的两个弹性夹臂彼此靠近的一侧凹设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线圈反向电动势干扰触点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继电器还包括设置于绝缘本体的绝缘骨架,电磁线圈螺旋绕设于绝缘骨架外侧,绝缘骨架设置有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电磁线圈的两端分别导通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均具有弹性臂,第一端子的弹性臂用于抵触导通正极端子,第二端子的弹性臂用于抵触导通负极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线圈反向电动势干扰触点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均具有延伸臂及与延伸臂连接的凸肋,延伸臂贯穿绝缘骨架,凸肋自延伸臂的外表面突设而成,弹性臂用于抵触凸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线圈反向电动势干扰触点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为矩形平板,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均具有焊脚部及过渡臂,正极端子的焊脚部、负极端子的焊脚部分别设置于绝缘本体两端的两个对角位置,过渡臂与焊脚部连接,正极端子的过渡臂与负极端子的过渡臂平行,过渡臂自绝缘本体的端部延伸至绝缘本体的中部,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伟
申请(专利权)人:三友联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