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口转换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85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口转换适配器,包括壳体,包括中间的固定板以及位于其两侧面上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内具有第一限位套,所述固定板上具有纵向通透的插口,所述插口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套的两侧;以及,滑动组件,包括滑块、固定于所述滑块内侧面上并与所述插口对应的卡钩以及固定于所述滑块外侧面上的第二限位套;所述卡钩穿过插口并钩在其边缘处,使得所述第一限位套与第二限位套的内部互相正对并连通,形成组合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滑动组件上设置的卡钩和拉钩一体成型,壳体也是一体成型,因此不会把适配器拉开。

An interface adap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rface conversion adapte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fixing plate in the middle, a first connecting end and a second connecting end on two sides of the shell, the first connecting en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limit sleeve, the fix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longitudinal and transparent socket, the socket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limit sleeve, and a sliding component, which includes a sliding component A block, a hook fix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slider and corresponding to the socket, and a second limit sleeve fix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slider; the hook passes through the socket and hooks at its edge, so that the first limit sleeve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second limit sleeve are facing each other and communicated, forming a combined channel. The hook and the pull hook set on the sliding compon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integrally formed, and the shell is integrally formed, so the adapter will not be pulled a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口转换适配器
本技术涉及光纤通信系统的维护
,特别是一种接口转换适配器。
技术介绍
光纤接头的对接主要通过适配器完成,适配器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光信号的安全,传统的适配器分三种,一种是塑料箱盖组合形成腔体来容纳对接套管,另一种是一对塑料零件(光纤适配器整体分为两瓣式)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腔体来容纳对接套管,还有一种是一对塑料零件四个角通过齿条啮合在一起。实际生产中,塑料箱盖组合的适配器由于零件多,材料成本和制作成本均很高,成品搬运过程容易松散;超声波焊接的塑料适配器在焊接组装时,其内部安装的陶瓷套管容易震碎,而焊接电流、气压、以及设备性能不同,导致产品生产存在焊接不牢的现象,而此种现象不能通过外观检查来检查,也无法采用昂贵的的探伤设备检查。在实际的光纤适配器连接应用中,两个光纤接头通过适配器的拉钩进行结合,并通过陶瓷套管进行校准耦合,由于受到光纤接头中弹簧的作用,互相对接的两个光纤接头具有彼此挤压并互相顶开的趋势,保证了连接的低损耗。根据力的反作用,两个光纤接头之间的弹性挤压能够反作用在光纤适配器上,造成两个塑料零件始终受到顶脱力的作用,而这个顶脱力造成焊接适配器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开焊现象(或者造成啮合适配器在使用过程中被拉开、中间位置出现分离的现象),带来光纤线路短路风险;同时也造成四角齿条啮合适配器的中间未啮合部分出现缝隙,造成光纤接头耦合力不足,同时也造成光纤连接点裸露在外面,灰尘侵入的概率大大增加,给光纤连接点带来污染隐患,对后期使用造成极大遗患,给光纤网络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光纤适配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口转换适配器,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分体连接的适配器在两端插接光纤接头时,由于中间承受顶撑作用而出现分离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接口转换适配器,其包括,壳体,包括中间的固定板以及位于其两侧面上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内具有第一限位套,所述固定板上具有纵向通透的插口,所述插口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套的两侧;以及,滑动组件,包括滑块、固定于所述滑块内侧面上并与所述插口对应的卡钩以及固定于所述滑块外侧面上的第二限位套;所述卡钩穿过插口并钩在其边缘处,使得所述第一限位套与第二限位套的内部互相正对并连通,形成组合通道。作为本技术所述接口转换适配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块的内侧面与所述固定板的内侧面接触时,所述所述卡钩穿过插口并钩在其边缘处。作为本技术所述接口转换适配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板上还设置有镂空结构,使得所述镂空结构与所述插口之间形成弹力筋,所述卡钩穿过插口并钩在所述弹力筋上。作为本技术所述接口转换适配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弹力筋的内侧边缘设置有导向面。作为本技术所述接口转换适配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滑动组件还包括拉钩;所述拉钩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套的两侧。作为本技术所述接口转换适配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块的外缘轮廓配合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内侧壁,且所述滑块能够沿着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纵向在第二连接端的内部滑动。作为本技术所述接口转换适配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的内经相同,且两者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的外端口处分别具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限位套的内径,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限位套的内径。作为本技术所述接口转换适配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陶瓷套管;所述陶瓷套管的两端分别插在所述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的内部,并通过所述卡钩与插口的连接封装在所述组合通道的内部,所述陶瓷套管的外径配合于所述组合通道的内径。作为本技术所述接口转换适配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为FC光纤适配器的接口。作为本技术所述接口转换适配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端为SC光纤适配器的接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滑动组件上设置的卡钩和拉钩一体成型,壳体也是一体成型,因此不会把适配器拉开;适配器零件少,制造成本低廉;组装工艺简单,只需简单推入、卡接即可;陶瓷套管在适配器生产过程中,受到妥帖保护,减少废品产生;适配器外壳和滑动组件都可注塑成型,可实现多模腔注塑,提高产出量,适合大批量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接口转换适配器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壳体与滑动组件的对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端的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接口转换适配器侧视图及其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端的内部结构图及其局部结构详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接口转换适配器的内部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中的接口转换适配器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图1~3,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转换适配器。由图2可知,所述接口转换适配器包括外部的壳体100以及位于壳体100其中一端的内部的滑动组件200。具体的,壳体100包括中间的固定板101以及位于其两侧面上的第一连接端102和第二连接端103,第一连接端102和第二连接端103用于外接光纤接头,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连接端102和第二连接端103的接口结构不同,且能够分别连接不同型号的两个光纤接头,实现不同型号光纤接头之间的插芯对接(如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102为FC适配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口转换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00),包括中间的固定板(101)以及位于其两侧面上的第一连接端(102)和第二连接端(103),所述第一连接端(102)内具有第一限位套(102a),所述固定板(101)上具有纵向通透的插口(101a),所述插口(101a)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套(102a)的两侧;以及,/n滑动组件(200),包括滑块(201)、固定于所述滑块(201)内侧面上并与所述插口(101a)对应的卡钩(202)以及固定于所述滑块(201)外侧面上的第二限位套(203);所述卡钩(202)穿过插口(101a)并钩在其边缘处,使得所述第一限位套(102a)与第二限位套(203)的内部互相正对并连通,形成组合通道(T)。/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口转换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包括中间的固定板(101)以及位于其两侧面上的第一连接端(102)和第二连接端(103),所述第一连接端(102)内具有第一限位套(102a),所述固定板(101)上具有纵向通透的插口(101a),所述插口(101a)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套(102a)的两侧;以及,
滑动组件(200),包括滑块(201)、固定于所述滑块(201)内侧面上并与所述插口(101a)对应的卡钩(202)以及固定于所述滑块(201)外侧面上的第二限位套(203);所述卡钩(202)穿过插口(101a)并钩在其边缘处,使得所述第一限位套(102a)与第二限位套(203)的内部互相正对并连通,形成组合通道(T)。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转换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01)的内侧面与所述固定板的内侧面接触时,所述卡钩(202)穿过插口(101a)并钩在其边缘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口转换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01)上还设置有镂空结构(101b),使得所述镂空结构(101b)与所述插口(101a)之间形成弹力筋(101c),所述卡钩(202)穿过插口(101a)并钩在所述弹力筋(101c)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口转换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筋(101c)的内侧边缘设置有导向面(101c-1)。


5.如权利要求1、2或4任一所述的接口转换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滑动组件(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根良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