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800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包括插针,该插针尾部固定在尾部套管内,该尾部套管外沿轴向套设有用于固定装配在光纤连接器绝缘壳体上的外壳体,该外壳体前端向内翻折形成与法兰盘前端面挡止限位的收缩口,所述尾部套管前端的法兰盘外周面上设有多个与外壳体内的键槽配合的小键;所述外壳体的外周面上还设有用于实现接触件与光线连接器绝缘壳体防转的主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接触件法尾部套管兰盘上若干小键与接触件外壳体内侧凹槽的配合实现尾部套管与接触件外壳体的限位,通过法兰盘外壳体上的主键的设置实现接触件与连接器壳体的限位,同时可通过尾部套管与接触件壳体的相对转动光纤的横向偏移限定到指定的区域,降低插入损耗。

Adjustable core optical fiber contac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djustable core optical fiber contact piece, which includes a pin, the pin tail is fixed in the tail sleeve, the outer edge of the tail sleeve is axially sleeved with a shell body for fixing and assembling on the insulating shell of the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the front end of the shell body is turned inward to form a shrinkage port with a stop limit of the front end face of the flange plate,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lange plate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tail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A plurality of small keys matched with the keyways in the shell body; the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shell bod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primary key for realizing the anti rotation of the contact piece and the insulating shell of the light connector.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limit of the tail sleeve and the contact shell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of several small keys on the tail sleeve flange plate and the side grooves in the contact shell body of the contact part method, and the limit of the contact part and the connector shell through the setting of the main key on the flange shell body,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be limited to the designated area through the transverse offset of the relative rotation optical fiber between the tail sleeve and the contact shell , reduce insertion lo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芯光纤接触件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光纤接触件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芯光纤接触件。
技术介绍
很多圆形和矩形连接器中使用的符合ARINC801标准的接触件,这种接触件装入连接器后插入损耗≤0.5dB,但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对插入损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产品尾部套管的法兰盘上有一个主键,连接器壳体上有一个与之相配合的槽,如图1-2所示,因此接触件的安装方向是确定的。接触件本身只有一个键槽配合,在插针装入尾部套管,光纤点胶固化后,外壳体收口前,无法再调整插针相对于主键的位置。而光纤相对陶瓷插针的横向偏移是随机的,如图3所示,在2根光纤的偏移方向相反时,对接引起的插入损耗最大,同时这种随机会导致批次间产品的一致性和互换性难以保证,插入损耗的差异可达0.3dB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可调芯光纤接触件,使其通过接触件法尾部套管兰盘上若干小键与接触件外壳体内侧凹槽的配合实现尾部套管与接触件外壳体的限位,通过法兰盘外壳体上的主键的设置实现接触件与连接器壳体的限位,同时可通过尾部套管与接触件壳体的相对转动光纤的横向偏移限定到指定的区域,降低插入损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包括插针1,该插针1尾部固定在尾部套管2内,该尾部套管2外沿轴向套设有用于固定装配在光纤连接器绝缘壳体上的外壳体4,该外壳体4前端向内翻折形成与法兰盘21前端面挡止限位的收缩口,所述尾部套管2前端的法兰盘21外周面上设有多个与外壳体4内的键槽10配合的小键9;所述外壳体4的外周面上还设有用于实现接触件与光线连接器绝缘壳体防转的主键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其中所述的键槽10为前端开口的通槽,小键9位于键槽10内且不突出外壳体4外周面。前述的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其中所述的键槽沿外壳体轴向延伸的深度大于小键10在尾部套管轴向在的厚度。前述的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其中所述法兰盘21后端面与外壳体内台阶面之间设有弹簧3,所述尾部套管2上设有用于防止尾部套管由外壳体4前端收缩口处脱离的挡止件。前述的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其中所述的挡止件为滑动套设在尾部套管2位于外壳体内台阶面前的环形槽11上的卡圈5;弹簧3将该卡圈5压紧在环形槽11后侧面上,且该卡圈5与外壳体4之间有防止卡圈将弹簧压力传递给外壳体的间隙。前述的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其中所述环形槽11沿尾部套管2轴向延伸的长度还需要满足尾部套管随插针二次回退时相对外壳体的移动距离不大于卡圈可在该环形槽上的最大移动距离的要求。前述的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其中所述的挡止件为固定在尾部套管后部且前端挡止在外壳体后端面上的固定套51。前述的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其中所述的尾部套管2后部开设有环形槽11,后端面抵在环形槽11后侧面与尾部套管形成的定位台阶12上,前端面与外壳体后端面相抵的固定套51压接在该环形槽11上。前述的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其中所述的挡止件为固定在外壳体后端面上的固定套51,且该固定套51的内径大于环形槽11的外径且小于尾部套管2的外径,其后端面挡止在环形槽11后侧面与尾部套管形成的向前的定位台阶12上。前述的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其中所述的环形槽11沿尾部套管轴向延伸的长度满足固定套51能够在该环形槽上的最大移动距离不小于尾部套管随插针二次回退时外壳体与尾部套管之间的相对移动距离的要求。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在不改变原有的光纤接触件配合尺寸的前提下,将该接触件更改成可调芯的,使得壳体的相对转动光纤的横向偏移限定到指定的区域,降低插入损耗,提高了批次间产品的互换性,降低了接触件装入连接器后的插入损耗。同时在尾部套管上加设挡止件,避免了外壳体收缩口处张开,尾部套管等从外壳体中脱出的风险,原有光纤接触件尺寸未变,可以推广到所有使用这种接触件的连接器上。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光纤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光纤接触件装入连接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光纤接触件光纤偏移量分布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可调芯光纤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外壳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光纤偏移量分布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可调芯光纤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可调芯光纤接触件的尾部套筒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可调芯光纤接触件挡圈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可调芯光纤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尾部套筒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固定套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可调芯光纤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插针2:尾部套管21:法兰盘22:防滑槽3:弹簧4:外壳体5:卡圈51:固定套6:压接套7:光缆8:主键9:小键10:键槽11:环形槽12:定位台阶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4-6,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可调芯光纤接触件的各部分结构示意图,该接触件包括插针1,该插针尾部固定在尾部套管2内,该尾部套管2前端设有法兰盘21,该法兰盘外周面上设有多个沿尾部套管径向向外凸出的小键9。所述尾部套管外沿轴活动向套设有用于固定装配在光纤连接器绝缘壳体上的外壳体4,该外壳体4前端向内翻折形成收缩口,该收缩口与尾部套管上的法兰盘21前端面挡止限位,防止尾部套管由外壳体4前端脱离。所述外壳体4外轮廓为前大后小的阶梯轴状,且具有沿轴向延伸的通透内腔,该内腔为前大后小的阶梯状空腔,大小空腔相接处的内壁上形成一朝前的台阶面,该台阶面与法兰盘21后端面之间设有弹簧3。所述外壳体4前端内壁上开设有若干键槽10,法兰盘21上的小键9嵌装在该键槽10内,且该键槽沿外壳体轴向的深度大于小键10在尾部套管轴向在的厚度,使得尾部套管2和外壳体4在轴向有一定的相对活动量。所述外壳体4键槽处的内径小于上述小键9所在的圆周面中最大圆的直径,外径大于小键9所在的圆周面中最大圆的直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键槽10为前端开口的通槽,但并不限定于此。所述外壳体4前端的外周面上还设有用于实现接触件与光线连接器绝缘壳体防转的主键8,该主键8沿外壳体径向凸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小键为周向均布的4个,键槽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包括插针(1),该插针(1)尾部固定在尾部套管(2)内,该尾部套管(2)外沿轴向套设有用于固定装配在光纤连接器绝缘壳体上的外壳体(4),该外壳体(4)前端向内翻折形成与尾部套管(2)前端的法兰盘(21)前端面挡止限位的收缩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21)外周面上设有多个与外壳体(4)内的键槽(10)配合的小键(9);所述外壳体(4)的外周面上还设有用于实现接触件与光线连接器绝缘壳体防转的主键(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包括插针(1),该插针(1)尾部固定在尾部套管(2)内,该尾部套管(2)外沿轴向套设有用于固定装配在光纤连接器绝缘壳体上的外壳体(4),该外壳体(4)前端向内翻折形成与尾部套管(2)前端的法兰盘(21)前端面挡止限位的收缩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21)外周面上设有多个与外壳体(4)内的键槽(10)配合的小键(9);所述外壳体(4)的外周面上还设有用于实现接触件与光线连接器绝缘壳体防转的主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键槽(10)为前端开口的通槽,小键(9)位于键槽(10)内且不突出外壳体(4)外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键槽(10)沿外壳体轴向延伸的深度大于小键(9)在尾部套管轴向在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法兰盘(21)后端面与外壳体内台阶面之间设有弹簧(3),所述尾部套管(2)上设有用于防止外壳体(4)前端收缩口处在弹簧(3)的弹力下张开,使得尾部套管由外壳体(4)前端收缩口处脱离的挡止件,且该挡止件的设置不影响插针二次回退时尾部套管与外壳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芯光纤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挡止件为滑动套设在尾部套管(2)位于外壳体内台阶面前的环形槽(11)上的卡圈(5);弹簧(3)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莹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