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芯光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691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7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芯光缆组件,包括中部主光缆、头端分支光缆、头端和尾端的光纤LC连接器、连接主光缆与LC连接器的第一、第二分线器和光缆分支器,光缆分支器包括上壳、下壳、内压环和分支管,内压环分别与主光缆和头端分支光缆铆压,分支管与内压环铆压,分支管将主光缆与分支光缆连接起来,上壳与下壳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分支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穿墙密封结构产品,可一次通过四芯光纤,光路通过插头跳线两端的双芯LC插头将远端设备与基站设备连接起来,其中第二分线器固定在RRU机箱上,用于固定其中的DLC插头,并保证穿过远端设备时能防水密封,光缆外护套使用低烟无卤阻燃材料(LSZH),适用于移动通信基站室内主控单元至RRU设备信号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缆组件,尤指一种适用于BBU与RRU连接的室外光缆组件,称为FTTXA光纤拉远跳纤,属于4G通信

技术介绍
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推动,运营商3G和4G网络的容量、覆盖面积和单用户可用容量需求日益增加。由此延伸,多频段网络和在天线塔上架设新业务所需的天线,成为运营商的必然选择。同时,这也成为了运营商所面临的两个最大阻碍。对于在多个频段(包括700、850、900、1800、2300和2600MHz频段)运行网络的运营商来说,这已经成为最常见的状况。仅仅几年前,无线运营商只需要安装2端口(单频段)、4端口(双频段)和6端口(三频段)天线来满足当前的状况。而如今的运营商一边要照顾到当前的要求,另一边还要考虑到在不远的将来安装10端口和12端口天线,以覆盖到他们未来的全频段组合计划。伴随着频段覆盖面的增加,天线的带宽和相应技术也水涨船高。第一代和第二代的蜂窝技术中的同轴馈电电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光纤拉远这种曾经看起来很高深的技术,如今已经成为现代基站的通用要求。光纤拉远是伴随射频拉远以及光纤直放站技术而出现的,通过光纤的优异传输特性而实现了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位远,从而方便了基站的选址、天馈的安装,并可合理利用载频资源,是近年代发展较快技术。3G网络大量使用分布式基站架构,RRU (射频拉远模块)和BBU (基带处理单元)之间需要用光纤连接。一个BBU可以支持多个RRU。采用BBU+RRU多通道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大型场馆的室内覆盖。随着4G LTE建设脚步的日益临近,大容量的分布式基站建设规模也日益扩大,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即是利用光纤的优异传输特性实现基带单元(BBU)与射频拉远单元(RRU)的信号拉远,从而方便了基站的安装,天馈的安装,合理利用载频资源。但是,伴随而来的一个问题也日益严峻,通常一个BBU会与至少三个RRU间进行连接,而每一个BBU与RRU间的光缆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每个链路都采用目前传统的技术,即双纤单向传输,那么有限的光缆资源很快会被耗尽,且消耗速度远远大于建设速度,由此带来的建设成本大到无法估算,会远远超出分布式基站建设成本本身数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BBU与RRU连接的室外四芯光缆组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四芯光缆组件,包括中部主光缆、头端分支光缆、位于头端和尾端的光纤LC连接器、连接主光缆与光纤LC连接器的第一分线器、连接中部主光缆与头端分支光缆的光缆分支器和连接头端分支光缆与光纤LC连接器的第二分线器,还包括位于光缆中部的光缆分支器,该光缆分支器包括上壳、下壳、分支管和内压环;所述上壳设置在分支管的上部;所述下壳设置在分支管的下部;所述分支管呈Y型,其中一端连接内压环,另两端的每个端口分别连接两个内压环;所述的内压环通过双壁热缩管与中部主光缆连接,所述的另两个内压环分别通过两个双壁热缩管与头端分支光缆连接;所述内压环铆压在中部主光缆与分支光缆上;所述中部主光缆和分支光缆铆压内压环后穿入分支管内,将中部主光缆与头端分支光缆连接并将中部主光缆进行均匀分支。所述的分支管设置在上壳和下壳之间并通过锁紧螺钉固定连接,实现上壳和下壳对分支管的固定。所述双壁热缩管包裹分支管的铆压部位处,实现中部主光缆与分支光缆的密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一种穿墙密封结构产品,可一次通过四芯光纤,光路是通过插头跳线两端的双芯LC插头将远端设备与基站设备连接起来,其中第二分线器固定在RRU机箱上,用于固定其中的DLC插头,并保证穿过远端设备时能防水密封,光缆外护套使用低烟无卤阻燃材料(LSZH),适用于移动通信基站室内主控单元至RRU设备信号传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传输光缆长度O?20km ;2、适用信号速率STM-l/155M、STM-4/622M、GE、STM-16/2.5G ;3、适用信号模式:单模、多模;4、光纤节省资源:可实现最大8路信号(即8个RRU与I个BBU)在一对传输光缆纤芯中传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图1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去上壳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去下壳的后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光缆分支器分解视图;其中:1、光纤LC连接器;2、第一分线器;3、第二分线器;4、上壳;5、分支管;6、头端分支光缆;7、内压环;8、下壳;9、中部主光缆;10、双壁热缩管;11、锁紧螺钉。【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为一种四芯光缆组件,如图1~图5所示,包括中部主光缆(9)、头端分支光缆(6)、位于头端和尾端的光纤LC连接器(1)、连接主光缆(9)与光纤LC连接器(I)的第一分线器(2)、连接中部主光缆(9)与头端分支光缆(6)的光缆分支器和连接头端分支光缆(6)与光纤LC连接器(I)的第二分线器(3),如图6所示,还包括位于光缆中部的光缆分支器,该光缆分支器包括上壳(4)、下壳(8)、分支管(5)和内压环(7);所述上壳(4)设置在分支管(5)的上部;所述下壳(8)设置在分支管(5)的下部;所述分支管(5)呈Y型,其中一端连接内压环(7),另两端的每个端口分别连接两个内压环(7);所述的内压环(7)通过双壁热缩管(10)与中部主光缆(9)连接,所述的另两个内压环分别通过两个双壁热缩管(10)与头端分支光缆(6)连接;所述内压环(7)铆压在中部主光缆(9)与分支光缆(6)上;所述中部主光缆(9)和分支光缆(6)铆压内压环(7)后穿入分支管(5)内,将中部主光缆(9)与头端分支光缆(6)连接并将中部主光缆(9)进行均匀分支。所述的分支管(5)设置在上壳(4)和下壳(8)之间并通过锁紧螺钉(11)固定连接,实现上壳(4)和下壳(8)对分支管(5)的固定。所述双壁热缩管(10)包裹分支管(5)的铆压部位处,实现中部主光缆(9)与分支光缆(6)的密封。【主权项】1.一种四芯光缆组件,包括中部主光缆、头端分支光缆、位于头端和尾端的光纤LC连接器、连接主光缆与光纤LC连接器的第一分线器、连接中部主光缆与头端分支光缆的光缆分支器和连接头端分支光缆与光纤LC连接器的第二分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光缆中部的光缆分支器,该光缆分支器包括上壳、下壳、分支管和内压环;所述上壳置在分支管的上部;所述下壳设置在分支管的下部;所述分支管呈Y型,其中一端连接内压环,另两端的每个端口分别连接两个内压环;所述的内压环通过双壁热缩管与中部主光缆连接,所述的另两个内压环分别通过两个双壁热缩管与头端分支光缆连接;所述内压环铆压在中部主光缆与分支光缆上;所述中部主光缆和分支光缆铆压内压环后穿入分支管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芯光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支管设置在上壳和下壳之间并通过锁紧螺钉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芯光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壁热缩管包裹分支管的铆压部位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四芯光缆组件,包括中部主光缆、头端分支光缆、头端和尾端的光纤LC连接器、连接主光缆与LC连接器的第一、第二分线器和光缆分支器,光缆分支器包括上壳、下壳、内压环和分支管,内压环分别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芯光缆组件,包括中部主光缆、头端分支光缆、位于头端和尾端的光纤LC连接器、连接主光缆与光纤LC连接器的第一分线器、连接中部主光缆与头端分支光缆的光缆分支器和连接头端分支光缆与光纤LC连接器的第二分线器,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光缆中部的光缆分支器,该光缆分支器包括上壳、下壳、分支管和内压环;所述上壳置在分支管的上部;所述下壳设置在分支管的下部;所述分支管呈Y型,其中一端连接内压环,另两端的每个端口分别连接两个内压环;所述的内压环通过双壁热缩管与中部主光缆连接,所述的另两个内压环分别通过两个双壁热缩管与头端分支光缆连接;所述内压环铆压在中部主光缆与分支光缆上;所述中部主光缆和分支光缆铆压内压环后穿入分支管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奎王娟舒和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吴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