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膜片超短倒流防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68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膜片超短倒流防止器,该倒流防止器包括有进水止回阀、出水止回阀和泄水阀,将所述进出水止回阀的阀体用螺栓将所述泄水阀的阀体紧固地连通在二阀体中间;在泄水阀的控制室内设有隔层套,通过隔层套将控制室内设置的导向柱固定在控制室的中间,在泄水阀的阀盖与隔层套之间设有上膜片,上膜片平铺在导向柱的顶端面上,导向柱的底面贴有下膜片,并用螺栓紧固在泄水阀的阀体上,形成上腔、空气隔离双腔及下腔。有益效果是该结构的倒流防止器是严格限定管道中的压力介质作单向流动的组合装置,它结构紧凑,节省安装空间;它能满足在任何工况下均能将管道中的倒流介质或处于临界倒流的介质“导”出管外,确保供水安全,防止污染,且利于观察并迅速更换膜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结构,特别是一种双膜片超短倒流防止器。技术背景目前的倒流防止器大部分止回阀采用"Y"型直流式结构,结构较长, 泄水阀采用"柱"形腔结构或"葫芦"形腔的结构,控制室采用单膜片结 构形式。此结构一方面使其水头损失一般为7-9米,另一方面当膜片有损 坏时,很难判定倒流水是否通过旁通管路进入上游,不利于供水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双膜片超短 倒流防止器,能达到真正节能、安全、防污染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膜片超短倒 流防止器,该倒流防止器包括有进水双瓣式止回阀、出水双瓣式止回阀和 泄水阀,所述进、出水双瓣式止回阀均包括有阀体、扭簧、密封圈、阀板、阀轴,泄水阀包括有阀盖、控制室,其中将所述进水双瓣式止回阀的阀体20及出水双瓣式止回阀的阀体15通过螺栓将所述泄水阀的阀体1紧固 地连通在阀体15、 20的中间;所述进、出水双瓣式止回阀的阀轴19分别 设置在阀体15、 20的中间,开启阀时所述阀板18呈"V"字形,关闭阀 时阀板18贴密封圈17;在所述泄水阀的控制室内设有隔层套3,通过所述 隔层套3将控制室内设置的导向柱5固定在控制室的中间,在所述泄水阀 的阀盖2与隔层套3之间设有上膜片4,上膜片4平铺在导向柱5的顶端面 上,导向柱5的底面贴有下膜片6,并用螺栓紧固在泄水阀的阀体l上,形 成从阀盖2到上膜片4的上腔、上膜片4到下膜片6的空气隔离双腔及下膜片6到泄水阀阀体1的下腔,本技术的效果是该结构荒防止器是一种严格限定管道中的压力介质作单向流动的组合装置,它能满足在任何工况下均能将管道中的倒 流介质或处于临界倒流的介质"导"出管外,确保供水安全,防止污染。直通式、大过流面积设计确保低水头损失;超短型结构保证节省安装空间; 双膜片控制室确保在膜片损坏时保证上下腔不窜通,且利于观察并迅速更 换膜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泄水阀结构的剖视图。图中2、阀盖 3、隔层套 6、下膜片7、密封圈座 10、阀杆 11、下阀座 14、弹簧 16、扭簧1, 15, 20、阀体 5、导向柱 9、上阀座 13、下锁母 18、阀板4、上膜片 8、胶垫 12、导杆 17、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双膜片超短倒流防止器结构加以说明。技术的双膜片超短倒流防止器是两个双瓣式止回阀及在泄水阀控 制室增加一片膜片及隔层套的改进方案。如图l、 2所示,图1中箭头表示介质流动方向。本技术的双膜片超短倒流防止器结构是该倒流防止器包括有进水 双瓣式止回阀、出水双瓣式止回阀和泄水阀,所述出、进水双瓣式止回阀 均包括有阀体15及20、扭簧、密封圈、阀板、阀轴,泄水阀包括有阀盖、控制室,其中将所述进水双瓣式止回阀的阀体20及出水双瓣式止回阀的 阀体15通过螺栓将所述泄水阀的阀体1紧固地连通在阀体15、 20的中间;所述进、出水双瓣式止回阀的阀轴19分别设置在阀体15、 20的中间,开 启阀时所述阀板18呈"V"字形,关闭阀时阀板18贴密封圈17。在所述 泄水阀的控制室内设有隔层套3,通过所述隔层套3将控制室内设置的导向 柱5固定在控制室的中间,在所述泄水阀的阀盖2与隔层套3之间设有上 膜片4,上膜片4平铺在导向柱5的顶端面上,导向柱5的底面贴有下膜片 6,并用螺栓紧固在泄水阀的阀体l上,形成从阀盖2到上膜片4的上腔、 上膜片4到下膜片6的空气隔离双腔及下膜片6到泄水阀阀体1的下腔。上膜片4、导向柱5、下膜片6通过螺栓依次连接在一起,当压力水作 用在上膜片4或—卜l莫片6上,均可推动上膜片4、导向柱5及下膜片6实现 作上下动作。本技术的双膜片超短倒流防止器是这样实现的 首先,将两个双瓣式止回阀,即进水止回阀和出水止回阀,将进水止 回阀阀体20及出水止回阀阀体15与泄水阀阀体1用螺栓紧固,将泄水阀 紧固地连在中间,双瓣式进水止回阀的扭簧16经过精确计算及实验测定, 保证介质在通过进口止回阀后其水头损失为1. 5ra-2. 5m。这样,阀门全开时, 介质流经进出口止回阀的水头损失约为2.5-3. 5m。再加上介质在流动时的 扩散、收縮,阀瓣阻力及摩擦力等水头损失约1.0-2.0m。这样,介质在流 经本技术产品后其点的水头损失约为0. 03-0. 055MPa,大大降低了水头 损失,达到了真正节能的目的。其次,将泄水阀控制室改进为双膜片结构。在凸起的阀盖2与隔层套3 夹住上膜片4、导向柱5与下膜片6依次连为一体后,整体用螺栓紧固在泄 水阀1泄水器上端形成上腔、空气隔离双腔及下腔。上腔通过旁通管路与 进口止回阀的进口相连,感应主阀进口压力Pl,空气隔离双腔通过侧面数200820075218.3说明书第4/4页个小孔与大气直接相通,下腔通过泄水阀体上通道与中间腔相通,感应主阀中间腔压力P2, P1与P2的差值AP。正常流动时,介质从进口端流经进口止回阀阀瓣口、中间腔、出口止 回阀阀瓣口 ,流向出水端,此时进口压力Pl 〉中间腔压力P2〉出口压力P3。 此时泄水阀关闭,双瓣式止回阀正常开启。从图l中可看出,下膜片6贴于导向柱5底面,上膜片4自由平铺在 导向柱5的顶端,上下膜片及导向柱5可同时上下动作。正常供水时,压 力水推动上膜片4、导向柱5、下膜片6、密封座圈7同时下移,密封座圈 7与胶垫8接触后即保证介质不通过泄水阀体1上通道排出阀外;同时阀杆 10上的0形圈将下阀座11的通道口封住,介质不能通过泄水阀阀体1下通 道排出阀外,此时泄水阀处于正常关闭状态,介质由进口向出口顺利通过。 若进水端压力下降,进水端供水压力仍高于中间腔压力,此时进出口止回 阀关闭,上膜片4、导向柱5、下膜片6、密封座圈7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同 时向上运行一定距离,泄水阀微泄,主阀处于零流量状态。若出口端压力 升高,并且出口止回阀泄漏,造成中间腔内压力升高,此时进口止回阔关 闭,泄水阀泄水并补气,空气进入阀腔形成空气隔断。当泄水阀上膜片4损坏时,上腔的压力水会通过空气隔离双腔的上腔 周边小孔排出阀外,此时泄水阔开启泄水,提示用户更换上膜片4;当泄水 阀下膜片6损坏时,此时中间腔压力水通过空气隔离双腔的下腔周边小孔 排出阀外,提示用户更换下膜片6。当泄水阀上下膜片同时损坏时,若阀腔 内介质处于倒流或临界倒流状态,倒流水均可通过空气隔离双腔周边小孔 排出阀外,防止较高压力的下游水通过泄水阀倒流到上游或通过旁通管路 倒流到上游,达到双效防倒流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双膜片超短倒流防止器,该倒流防止器包括有进水双瓣式止回阀、出水双瓣式止回阀和泄水阀,所述进、出水双瓣式止回阀均包括有阀体、扭簧、密封圈、阀板、阀轴,泄水阀包括有阀盖、控制室,其特征是将所述进水双瓣式止回阀的阀体(20)及出水双瓣式止回阀的阀体(15)通过螺栓将所述泄水阀的阀体(1)紧固地连通在阀体(15,20)的中间;所述进、出水双瓣式止回阀的阀轴(19)分别设置在阀体(15,20)的中间,开启阀时所述阀板(18)呈“V”字形,关闭阀时阀板(18)紧贴密封圈(17);在所述泄水阀的控制室内设有隔层套(3),通过所述隔层套(3)将控制室内设置的导向柱(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膜片超短倒流防止器,该倒流防止器包括有进水双瓣式止回阀、出水双瓣式止回阀和泄水阀,所述进、出水双瓣式止回阀均包括有阀体、扭簧、密封圈、阀板、阀轴,泄水阀包括有阀盖、控制室,其特征是:将所述进水双瓣式止回阀的阀体(20)及出水双瓣式止回阀的阀体(15)通过螺栓将所述泄水阀的阀体(1)紧固地连通在阀体(15,20)的中间;所述进、出水双瓣式止回阀的阀轴(19)分别设置在阀体(15,20)的中间,开启阀时所述阀板(18)呈“V”字形,关闭阀时阀板(18)紧贴密封圈(17);在所述泄水阀的控制室内设有隔层套(3),通过所述隔层套(3)将控制室内设置的导向柱(5)固定在控制室的中间,在所述泄水阀的阀盖(2)与隔层套(3)之间设有上膜片(4),上膜片(4)平铺在导向柱(5)的顶端面上,导向柱(5)的底面贴有下膜片(6),并用螺栓紧固在泄水阀的阀体(1)上,形成从阀盖(2)到上膜片(4)的上腔、上膜片(4)到下膜片(6)的空气隔离双腔及下膜片(6)到泄水阀阀体(1)的下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龚高石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国威给排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