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面进出水低流阻压铸水冷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6710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1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面进出水低流阻压铸水冷散热器,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以及散热水道,所述散热水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口区、第一冷却区、第二冷却区以及出口区;所述第一冷却区设有用于将第一冷却区分隔成U型流道的第一中间挡板;所述第一中间挡板由进口区延伸至第一冷却区并形成用于实现第一冷却区的U形流道两侧串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优化散热水道的结构,通过预留两侧流道串水的间隙,降低冷却介质在第一冷却区的沿程压力损失,保证第二冷却区的压力;并且通过在出口区设置经过优化处理的呈阵列布置的散热齿,降低由于流道截面积突变引起的局部压损,通过散热齿可以形成紊流增强散热效果以弥补由于散热面积减小造成的损失。

Water cooling radiator with low water flow resistance for bottom inlet and outl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ottom water inlet and outlet low flow resistance of die casting radiator,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case and a lower box and cooling channel, the cooling channel includes import area, connected to the first cooling zone, cooling zone and second zone; the first cooling zon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baffle the first cooling zone divided into U type channel; the first baffle extends to the first cooling zone imports by region and forming a gap for implementation on water U shaped channel on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cooling zone; the utility model by optimizing the cooling channel structure, through the clearance on the flow channels on both sides of the water, reducing the cooling medium in the first cooling zone the pressure loss along the path, ensure the second cooling zone pressure; and by setting the tooth after heat treatment was optimized array arrangement in the export area, reduce the channel area The local pressure loss caused by the mutation can form a turbulent flow through the radiating tooth to enhance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so as to compensate for the loss caused by the decrease of the radiating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面进出水低流阻压铸水冷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控制器散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底面进出水低流阻压铸水冷散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汽车控制器的水冷散热器一般采用侧面进出水方式,无法满足需要从电动汽车控制器的底部进出水的工况需要。另外现有的一些采用从底面进出水的电动汽车控制器,由于结构限制,在散热器的进出水位置的水道内无法设置冷却翅片,无法满足电动汽车控制器的散热要求(如附图1所示)。同时,将进出水接头设在电动汽车控制器的底面,会使得整体结构对尺寸要求较严苛,只能将进出水口位置设置在在主驱IGBT正下方,而进出水口位置由于水嘴与散热水道之间的尺寸变化宽度导致进出水口局部阻力很大,严重影响实际流量,无法满足电动汽车控制器的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改善局部流场及流阻、制造紊流增强散热能力的底面进出水低流阻压铸水冷散热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底面进出水低流阻压铸水冷散热器,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的散热水道,所述散热水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口区、第一冷却区、第二冷却区以及出口区;所述进口区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液口对应,所述出口区与所述散热器的出液口对应;所述第一冷却区设有用于将第一冷却区分隔成U型流道的第一中间挡板;所述第一中间挡板由进口区延伸至第一冷却区,且该第一中间挡板远离进口区处的高度小于第一中间挡板在进口区处的高度并形成用于实现第一冷却区的U型流道两侧串水的间隙。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二冷却区包括连接第一冷却区与出口区的U型流道,并且该U型流道内设有多条沿流道方向相互平行排布的散热翅片,所述出口区设有呈阵列布置的散热齿。在本技术中,所述散热水道由上箱体和下箱体对接密闭形成,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下箱体上。在本技术中,所述散热器的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设有沿所述散热水道的边缘布设的密封圈。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冷却区和第二冷却区构成M型水道结构。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冷却区设有多条用于加强结构的加强筋,每一条所述加强筋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中间挡板的高度。在本技术中,所述第二冷却区设有多条散热翅片。本技术通过优化散热水道的结构,通过在第一冷却区的第一中间挡板预留两侧流道串水的间隙,降低冷却介质在第一冷却区的沿程压力损失,保证第二冷却区的压力;并且通过在出口区设置经过优化处理的呈阵列布置的散热齿,降低由于流道截面积突变引起的局部压损,通过散热齿可以形成紊流增强散热效果以弥补由于散热面积减小造成的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现有技术底面进出水流道纵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散热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上箱体上散热水道组成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上箱体的出口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4,一种底面进出水低流阻压铸水冷散热器,包括设置在散热器内部的散热水道,具体的,散热器包括上箱体1和下箱体2,上箱体1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形成散热水道的凹槽结构,下箱体2设有与该凹槽结构匹配的对接面,散热水道由上箱体1和下箱体2对接密闭形成。散热水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口区4、第一冷却区5、第二冷却区6以及出口区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区5对应设备功率密度较小的区域,即对散热需求相对较小的区域,第二冷却区6对应设备功率较大的区域,即对散热需求较大的区域。进口区4与散热器的进液口对应,出口区7与散热器的出液口对应;优选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散热器的下箱体2上,以实现从散热器的底面进出冷却液,满足设备的特殊散热需求。第一冷却区5设有用于将第一冷却区5分隔成U型流道的第一中间挡板8;第一中间挡板8从进口区4延伸至第一冷却区5,将进口区4与其他区域隔离开来;第一中间挡板8与下箱体2之间设有用于实现第一冷却区5的U形流道两侧串水的间隙,即第一中间挡板8远离进口区处的高度小于第一中间挡板8在进口区处的高度并形成用于实现第一冷却区5的U形流道两侧串水的间隙。即第一中间挡板8位于第一冷却区5的部分不与下箱体2接触,使得第一中间挡板8一侧连接在上箱体1上,另一侧为自由侧。冷却液从进液口通过进口区4进入第一冷却区5的U型流道内,冷却液在沿着U型流道流动的同时部分冷却液通过第一中间挡板8与下箱体2之间的间隙实现串水,进而降低了冷却液在第一冷却区5的沿程压力损失,保证了第二冷却区6内冷却液的压力。第二冷却区6的流道结构为U型流道,并且该U型流道内设有多条相互平行布设的散热翅片,通过散热翅片增大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散热翅片一般是等间距排布在U型流道内,并且连接两段直流道的弧形流道内的散热翅片与直流道内的散热翅片不连续,在弧形流道与直流道的连接处形成紊流,调整第二冷却区6内的冷却液流动状态,保证第二冷却区的散热效率。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由于出口区7的面积相对于出液口的面积大很多,容易在出口区7由于流道截面积的突变形成较大的流动阻力,为此,出口区7设有呈阵列布置的散热齿11,即将连续结构的散热翅片10在出口区7替换成连续凸起的齿状结构,构成多个呈阵列布置的散热齿11,改变冷却液在出口区7的流动状态,降低了在出口区7的压力损失,同时通过散热齿11在出口区7形成紊流加强了散热效果,弥补了由于将散热翅片10截断造成的散热面积减小造成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出口区7可以与第二冷却区6采用同样的毛坯结构,最后采用机加工按一定的间距截断形成散热齿1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为实现散热器的上箱体1和下箱体2的密封,散热器的上箱体1和下箱体2之间设有沿散热水道的边缘布设的密封圈3,该密封圈3沿着上箱体1和下箱体2之间的对对接面设置,保证上箱体1和下箱体2之间形成密闭的散热水道。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散热水道的第一冷却区5和第二冷却区6构成M型水道结构,使得散热器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为保证第一冷却区5的结构强度,第一冷却区5设有多条用于加强结构的加强筋9,加强筋9沿着冷却液流动方向布设,同时每一条加强筋9的高度低于第一中间挡板8的高度,避免对冷却液的流动形成阻力。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一般而言,设备的功率密度较大的器件由第二冷却区6进行散热,因此,第二冷却区6设有多条散热翅片10,散热翅片10沿着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布置,同时,在U型流道的弧形结构处的散热翅片10与平直流处的散热翅片10没有连接在一起,相互断开,最大程度低降低冷却液的沿程压力损失,散热器通过散热翅片10增加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以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本技术通过优化散热水道的结构,通过在第一冷却区的第一中间挡板预留两侧流道串水的间隙,降低冷却介质在第一冷却区的沿程压力损失,保证第二冷却区的压力;并且通过在出口区设置经过优化处理的呈阵列布置的散热齿,降低由于流道截面积突变引起的局部压损,通过散热齿可以形成紊流增强散热效果以弥补由于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底面进出水低流阻压铸水冷散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底面进出水低流阻压铸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的散热水道,所述散热水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口区、第一冷却区、第二冷却区以及出口区;所述进口区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液口对应,所述出口区与所述散热器的出液口对应;所述第一冷却区设有用于将第一冷却区分隔成U型流道的第一中间挡板;所述第一中间挡板由进口区延伸至第一冷却区,且该第一中间挡板远离进口区处的高度小于第一中间挡板在进口区处的高度并形成用于实现第一冷却区的U形流道两侧串水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面进出水低流阻压铸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之间的散热水道,所述散热水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口区、第一冷却区、第二冷却区以及出口区;所述进口区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液口对应,所述出口区与所述散热器的出液口对应;所述第一冷却区设有用于将第一冷却区分隔成U型流道的第一中间挡板;所述第一中间挡板由进口区延伸至第一冷却区,且该第一中间挡板远离进口区处的高度小于第一中间挡板在进口区处的高度并形成用于实现第一冷却区的U形流道两侧串水的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面进出水低流阻压铸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区包括连接第一冷却区与出口区的U型流道,并且该U型流道内设有多条沿流道方向相互平行排布的散热翅片,所述出口区设有呈阵列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兆军马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