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油气井完井作业的缓冲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530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气井完井作业的缓冲筒,包括缓冲筒筒体以及置于缓冲筒筒体内的上限位环、游动活塞组、下限位环,上限位环和下限位环分别设于缓冲筒筒体内的上端和下端,游动活塞组置于上限位环和下限位环之间,缓冲筒筒体内位于游动活塞组下方的空间内填充有气体形成充气室,缓冲筒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缓冲筒上接头和缓冲筒下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缓冲筒的游动活塞组具有弹簧效果,能够为上部工具的下移动作提供空间,此时可顺利将芯棒击落,也能在压力的推动下向上滑动,完成复位;本缓冲筒可以重复利用,尤其涉及缓冲筒上部的工具需要重复打压操作时,更具操作上的便利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省时省力,实用性强。

Buffer tube for completion of oil and gas well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ffer cylinder for well completion operation of oil and gas wells, which comprises a buffer cylinder body, an upper limit position ring, a swimming piston group and a lower limit position ring arranged in the buffer cylinder body. The upper limit position ring and the lower limit position ring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upper end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buffer cylinder body, the traveling piston group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limit position ring and the lower limit position ring, and the buffer cylinder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swimming piston group The lower space is filled with gas to form an inflation chamber, and the upper end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buffer cylinde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he upper joint and the lower joint of the buffer cylinder. The traveling piston group of the buffer cylinder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effect of spring, which can provide space for the downward movement of the upper tool. At this time, the core rod can be shot down smoothly, and it can also slide upward under the pressure to complete the reset. The buffer cylinder can be reused, especially when the tool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uffer cylinder needs to be repeatedly pressed, which is more convenient in operation and simple in structure Single, easy to use and time-saving, practic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油气井完井作业的缓冲筒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气井完井作业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油气井完井作业的缓冲筒。
技术介绍
在油气井完井作业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一些专用井下工具来实现预定的工艺目的。在井下作业过程中,通常存在压井液对储层的污染,部分高产井甚至在作业后产量降幅很大,供液不足。为防止储层污染,常规用封隔器封隔储层,并配套利用井下多次开关阀控制储层与生产管柱之间的连通;传统技术中多次开关阀多利用投棒(即投放芯棒)方式实现开关。此工艺中,多次开关阀以下管柱设计为充满完井液的封闭空间,此时投棒后,由于芯棒下部的空间内为液体,不可压缩,无位移空间,所以井口所施加的压力难以将芯棒击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为上部工具的下移动作提供空间以实现顺利击落芯棒目的的用于油气井完井作业的缓冲筒。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油气井完井作业的缓冲筒,包括缓冲筒筒体以及置于所述缓冲筒筒体内的上限位环、游动活塞组、下限位环,所述上限位环和所述下限位环分别设于所述缓冲筒筒体内的上端和下端,所述游动活塞组置于所述上限位环和所述下限位环之间,所述缓冲筒筒体内位于所述游动活塞组下方的空间内填充有气体形成充气室,所述缓冲筒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缓冲筒上接头和缓冲筒下接头。具体地,所述上限位环和所述下限位环均为设有竖向通孔的柱体,所述上限位环的上端与所述缓冲筒筒体的上端内壁连接,所述下限位环的下端与所述缓冲筒筒体的下端内壁连接。为了缓冲游动活塞组上下滑动时带来的冲击力,所述上限位环的下端设有上缓冲胶垫圈,所述下限位环的上端设有下缓冲胶垫圈。具体地,所述游动活塞组包括活塞片和连接杆,多个横向的所述活塞片之间通过竖向的所述连接杆连接,多个横向的所述活塞片的外周均与所述缓冲筒筒体的内壁密封接触,最上面的所述活塞片上设有充油孔且所述充油孔内密封安装有充油孔螺栓,最下面的所述活塞片上设有卸油孔且所述卸油孔内密封安装有卸油孔螺栓,最上面的所述活塞片与最下面的所述活塞片之间形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充满润滑油。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片至少三个,所述连接杆穿过多个所述活塞片的中心螺孔将多个所述活塞片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中间的所述活塞片上设有用于所述润滑油流通的竖向通孔。作为优选,所述活塞片为三个即上活塞片、中活塞片和下活塞片,所述中活塞片位于所述上活塞片和所述下活塞片之间的中间位置。作为优选,所述充气室的底部设有充气孔并安装有充气孔螺栓;所述充气室内的气体为氮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缓冲筒筒体内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游动活塞组和充气室,使游动活塞组形成弹簧效果,在游动活塞组上方的液体压力大于充气室的气体压力时,游动活塞组在压力的推动下向下滑动,压缩充气室内的气体,为上部工具的下移动作提供空间,此时可顺利将芯棒击落;在游动活塞组上方的液体压力小于充气室的气体压力时,游动活塞组在压力的推动下向上滑动,完成复位;本缓冲筒可以重复利用,尤其涉及缓冲筒上部的工具需要重复打压操作时,更具操作上的便利性;本缓冲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省时省力,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用于油气井完井作业的缓冲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内部结构;图2是本技术所述上限位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上限位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游动活塞组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游动活塞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用于油气井完井作业的缓冲筒包括圆柱形的缓冲筒筒体4以及置于缓冲筒筒体4内的上限位环2、游动活塞组3、下限位环6,上限位环2为设有上竖向通孔21的上圆柱体22,上限位环2的上端与缓冲筒筒体4的上端内壁连接,上限位环2的下端设有上缓冲胶垫圈23,下限位环6为设有下竖向通孔的下圆柱体,下限位环6的下端与缓冲筒筒体4的下端内壁连接,下限位环6的上端设有下缓冲胶垫圈,由于上限位环2和下限位环6的结构相同,所以图中只示出和标记了上限位环2的具体部件,游动活塞组3置于上限位环2和下限位环6之间,游动活塞组3包括上活塞片31、中活塞片35、下活塞片37和连接杆34,竖向的连接杆34穿过横向的上活塞片31、中活塞片35、下活塞片37的中心螺孔将上活塞片31、中活塞片35和下活塞片37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中活塞片35位于上活塞片31和下活塞片37之间的中间位置,上活塞片31、中活塞片35和下活塞片37的外周均与缓冲筒筒体4的内壁密封接触,上活塞片31上设有充油孔33且充油孔33内密封安装有充油孔螺栓32,中活塞片35上设有用于润滑油流通的竖向通孔36,下活塞片37上设有卸油孔38且卸油孔38内密封安装有卸油孔螺栓39,上活塞片31和下活塞片37之间形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充满润滑油;缓冲筒筒体4内位于游动活塞组3下方的空间内填充有气体形成充气室5,充气室5的底部设有充气孔7并安装有充气孔螺栓8,充气室5内的气体为氮气,其充入压力值必须依地层深度、温度等参数计算确定;缓冲筒筒体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缓冲筒上接头1(母扣)和缓冲筒下接头9(公扣)。下面结合本技术所述缓冲筒实际应用时的优选应用方法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具体描述,但下述方法不是唯一方法,也不是本技术的保护对象。首先向游动活塞组3的密封腔内充入高黏润滑油;待高黏润滑油完全充满密封腔后,在充油孔33内密封安装充油孔螺栓32,在卸油孔38内密封安装卸油孔螺栓39;向充气室5内充入缓冲流体氮气;待氮气充入完成后,关闭充气孔7(充气孔7内预装一个单流阀),并在充气孔7内密封安装充气孔螺栓8;将本缓冲筒与完井/井下作业管柱(图中未示)相连接并下放至油气井中的设定位置;完井/井下作业管柱内进行正打压操作,管柱内流体在压力的作用下推动游动活塞组3向下滑动,并压缩充气室5内的氮气,当本缓冲筒上部的工具完成预定动作即打落芯棒后,管柱内泄压,游动活塞组3在充气室5内氮气的压力作用下向上滑动,完成复位;若未能一次完成本缓冲筒上部工具的预定动作即打落芯棒,则增大正打压操作的压力并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完成为止。如果始终不能完成,则说明充气室5内的氮气压力过高,需要降低氮气压力。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技术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油气井完井作业的缓冲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筒筒体以及置于所述缓冲筒筒体内的上限位环、游动活塞组、下限位环,所述上限位环和所述下限位环分别设于所述缓冲筒筒体内的上端和下端,所述游动活塞组置于所述上限位环和所述下限位环之间,所述缓冲筒筒体内位于所述游动活塞组下方的空间内填充有气体形成充气室,所述缓冲筒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缓冲筒上接头和缓冲筒下接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气井完井作业的缓冲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筒筒体以及置于所述缓冲筒筒体内的上限位环、游动活塞组、下限位环,所述上限位环和所述下限位环分别设于所述缓冲筒筒体内的上端和下端,所述游动活塞组置于所述上限位环和所述下限位环之间,所述缓冲筒筒体内位于所述游动活塞组下方的空间内填充有气体形成充气室,所述缓冲筒筒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缓冲筒上接头和缓冲筒下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油气井完井作业的缓冲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环和所述下限位环均为设有竖向通孔的柱体,所述上限位环的上端与所述缓冲筒筒体的上端内壁连接,所述下限位环的下端与所述缓冲筒筒体的下端内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油气井完井作业的缓冲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环的下端设有上缓冲胶垫圈,所述下限位环的上端设有下缓冲胶垫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油气井完井作业的缓冲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游动活塞组包括活塞片和连接杆,多个横向的所述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军邓松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汉科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