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钜林专利>正文

一种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的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43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的加固结构,包括支柱、液压缸、地下管,所述支柱为若干组等距设置,所述支柱的上端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中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地下管位于固定板的上端,所述液压缸为若干组等距设置且分别位于支柱的两侧,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有顶杆,所述固定盖位于固定板的正上方,所述固定板、固定盖均呈弧形设置,分别从地下管的上端和下端进行加固,使得地下管不会左右移动和上下移动,并且形成半包裹式保护可加强地下管的稳定性、外部防御强度,从而使用寿命。

A reinforcing structure of underground pipeline in road constr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inforcing structure of underground pipeline in road construction, which comprises a strut, a hydraulic cylinder and an underground pipe. The strut is arranged in groups of equal distance, the upper end of the strut is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sea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 seat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support rod, two sides of the first support rod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upport rod, the first support rod and the second support rod The upper end of the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fixed plate, the underground pipe is locat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fixed plate,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s set in groups of equal distance and is respectively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pillar, the output end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a top rod, the fixed cover is located directly above the fixed plate, the fixed plate and the fixed cover are arc-shaped, and are respectively reinforced from the upper end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underground pipe, so as to make the underground The pipe will not move left and right or up and down, and the formation of semi enclosed protection can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underground pipe, external defense strength, and thus the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的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管线的加固结构
,具体为一种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的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现有的地下管尤其是地下水管外部缺乏防护型的固定结构,容易受到破坏,为此,我们推出一种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的加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的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的加固结构,包括支柱、液压缸、地下管,所述支柱为若干组等距设置,所述支柱的上端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中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地下管位于固定板的上端,所述液压缸为若干组等距设置且分别位于支柱的两侧,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上端一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盖的第三支撑杆,所述固定盖位于固定板的正上方,所述固定板、固定盖均呈弧形设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支撑杆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连接于支撑座的上端,所述第二支撑杆与固定板、支撑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支撑稳定强度高。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三支撑杆为若干组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斜杆包括斜杆和连接块,所述斜杆的一端连接于横杆上,所述斜杆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块上,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连接于固定盖上,所述横杆与斜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可均衡的支撑。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板的厚度小于固定盖的厚度,所述固定板与固定盖相对的一面弧度相同,这样使得地下管位于固定板与固定盖之间,液压缸回缩使得固定盖向下盖在地下管上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板与固定盖相对的一面均设有橡胶垫,防滑防磨损。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横杆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固定盖上,连接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支柱为若干组等距设置,对支撑座形成支撑力,在支撑座上设有用于连接固定板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固定板用于支撑地下管的下端,使得地下管的下端不会向下,此外在支柱的两侧分别设有液压缸,当液压缸回缩,可以使得顶杆向下进而带动横杆和第三支撑杆向下,也就会使得固定盖向下,卡在地下管的上端,对地下管的上端形成保护,使从上端下来的冲击力不会触及到地下管上,本装置分别从地下管的上端和下端进行加固,使得地下管不会左右移动和上下移动,并且形成半包裹式保护,使得地下管上端因固定盖的设置而不受坠落物的破坏,坠落物从固定盖的上端向下以及两侧滑落,也不会损坏到地下管,而固定板位于下端也具备足够的支撑力支撑,地下管位于固定盖和固定板中,这样设置加固结构,可加强地下管的稳定性、外部防御强度,从而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柱;2、支撑座;3、第二支撑杆;4、固定板;5、液压缸;6、顶杆;7、横杆;8、斜杆;9、连接块;10、固定盖;11、第一支撑杆;12、地下管;13、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部件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的加固结构,包括支柱1、液压缸5、地下管12,所述支柱1为若干组等距设置,所述支柱1的上端连接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上端中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1,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3的上端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地下管12位于固定板4的上端,所述液压缸5为若干组等距设置且分别位于支柱1的两侧,所述液压缸5的输出端连接有顶杆6,所述顶杆6的上端连接有横杆7,所述横杆7的上端一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盖10的第三支撑杆,所述固定盖10位于固定板4的正上方,所述固定板4、固定盖10均呈弧形设置。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撑杆3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3的下端连接于支撑座2的上端,所述第二支撑杆3与固定板4、支撑座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支撑稳定强度高。具体的,所述第三支撑杆为若干组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斜杆包括斜杆8和连接块9,所述斜杆8的一端连接于横杆7上,所述斜杆8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块9上,所述连接块9的一端连接于固定盖10上,所述横杆7与斜杆8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可均衡的支撑。具体的,所述固定板4的厚度小于固定盖10的厚度,所述固定板4与固定盖10相对的一面弧度相同,这样使得地下管12位于固定板4与固定盖10之间,液压缸5回缩使得固定盖10向下盖在地下管12上端。具体的,所述固定板4与固定盖10相对的一面均设有橡胶垫13,防滑防磨损。具体的,所述横杆7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固定盖10上,连接稳定。具体的,使用时,支柱1、液压缸5的下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管廊的地面上,使得支柱1、液压缸5的下端固定稳定,然后通过支柱1为若干组等距设置,对支撑座2形成支撑力,在支撑座2上设有用于连接固定板4的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3,固定板4用于支撑地下管12的下端,使得地下管12的下端不会向下,此外在支柱1的两侧分别设有液压缸5,当液压缸5回缩,可以使得顶杆6向下进而带动横杆7和第三支撑杆向下,也就会使得固定盖10向下,卡在地下管12的上端,对地下管12的上端形成保护,使从上端下来的冲击力不会触及到地下管12上,本装置分别从地下管12的上端和下端进行加固,使得地下管12不会左右移动和上下移动,并且形成半包裹式保护,使得地下管12上端因固定盖10的设置而不受坠落物的破坏,坠落物从固定盖10的上端向下以及两侧滑落,也不会损坏到地下管12,而固定板4位于下端也具备足够的支撑力支撑,地下管12位于固定盖10和固定板4中,这样设置加固结构,可加强地下管12的稳定性、外部防御强度,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的加固结构,包括支柱(1)、液压缸(5)、地下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为若干组等距设置,所述支柱(1)的上端连接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上端中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1),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3)的上端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地下管(12)位于固定板(4)的上端,所述液压缸(5)为若干组等距设置且分别位于支柱(1)的两侧,所述液压缸(5)的输出端连接有顶杆(6),所述顶杆(6)的上端连接有横杆(7),所述横杆(7)的上端一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盖(10)的第三支撑杆,所述固定盖(10)位于固定板(4)的正上方,所述固定板(4)、固定盖(10)均呈弧形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的加固结构,包括支柱(1)、液压缸(5)、地下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为若干组等距设置,所述支柱(1)的上端连接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上端中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1),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3)的上端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地下管(12)位于固定板(4)的上端,所述液压缸(5)为若干组等距设置且分别位于支柱(1)的两侧,所述液压缸(5)的输出端连接有顶杆(6),所述顶杆(6)的上端连接有横杆(7),所述横杆(7)的上端一侧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盖(10)的第三支撑杆,所述固定盖(10)位于固定板(4)的正上方,所述固定板(4)、固定盖(10)均呈弧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3)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3)的下端连接于支撑座(2)的上端,所述第二支撑杆(3)与固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钜林
申请(专利权)人:宋钜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