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贤锭专利>正文

折叠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36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箱。它由上框与五块面板即底板、前面板、后面板、左侧板、右侧板组成,上框为四边形,前面板与后面板顶部分别与上框前后方底部活动连接,左侧板与右侧板底部分别与底板左右两侧的突起顶端活动连接,上框套在左右两侧板之外,在前面板与后面板底部及底板前后方内侧设有卡紧装置。该产品外形美观,折叠及展开简捷方便。(*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箱。目前市面上有多种装取、搬运物品的折叠箱,1995年8月30日公布的CN110755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公开了一种七单板折叠箱框式结构,其由七件单板,用铰链连接构成框式结构,该箱体板面过多,折叠及打开均手续繁琐。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及打开简洁方便的折叠箱。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由上框与五块面板即底板、前面板、后面板、左侧板、右侧板组成,上框为四边形,前面板与后面板顶部分别与上框底部活动连接,左侧板与右侧板底部分别与底板左右两侧的突起顶端活动连接,上框套在左右两侧板之外,在前面板与后面板底部及底板前后方内侧设有卡紧装置。本技术采用五块面板及一个上框制成,可拆装的活动连接方式使箱体的展开与折叠均简洁方便,仅需将前后面板推进,将上框拉起或放下即可完成箱体的展开与折叠。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折叠状态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半折叠状态示意图4为本技术展开状态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铰链连接方式局部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上框1与五块面板即底板2、前面板3、后面板4、左侧板5、右侧板6组成,上框1为四边形,前面板3与后面板4顶部与上框1底部为铰链连接,左侧板5与右侧板6底部与底板2左右两侧的突起7顶端也为铰链连接,上框1套在左右两侧板5、6之外,在前面板3与后面板4底部及底板前后方内侧设有卡紧装置8。铰链连接处的板面间设有凸块9与相应的凹陷嵌合,嵌合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内插入可拆装的卡销钉10。使用时先将两块侧板5、6立起,将上框1沿侧板外向上拉起,前后面板3、4即随上框1的牵引立起,将前后面板3、4底部与底板2的卡紧装置10扣合,箱体即成展开状态;折叠时将前后面板3、4向内推离底板2,使上框1沿左右侧板5、6外方落下,将左右侧板5、6放平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箱,其特征在于它由上框(1)与五块面板即底板(2)、前面板(3)、后面板(4)、左侧板(5)、右侧板(6)组成,上框(1)为四边形,前面板(3)与后面板(4)顶部分别与上框(1)底部活动连接,左侧板(5)与右侧板(6)底部分别与底板(2)左右两侧的突起(7)顶端活动连接,上框(1)套在左右两侧板(5)、(6)之外,在前面板(3)与后面板(4)底部及底板前后方内侧设有卡紧装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方式可以为铰链连接,即连接处的板面间设有凸块(9)与凹陷相嵌合,嵌合处中心设有通孔,通孔内插入可拆装的卡销钉(1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箱。它由上框与五块面板即底板、前面板、后面板、左侧板、右侧板组成,上框为四边形,前面板与后面板顶部分别与上框前后方底部活动连接,左侧板与右侧板底部分别与底板左右两侧的突起顶端活动连接,上框套在左右两侧板之外,在前面板与后面板底部及底板前后方内侧设有卡紧装置。该产品外形美观,折叠及展开简捷方便。文档编号A47B43/00GK2357595SQ9823208公开日2000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庄贤锭 申请人:庄贤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箱,其特征在于:它由上框(1)与五块面板即底板(2)、前面板(3)、后面板(4)、左侧板(5)、右侧板(6)组成,上框(1)为四边形,前面板(3)与后面板(4)顶部分别与上框(1)底部活动连接,左侧板(5)与右侧板(6)底部分别与底板(2)左右两侧的突起(7)顶端活动连接,上框(1)套在左右两侧板(5)、(6)之外,在前面板(3)与后面板(4)底部及底板前后方内侧设有卡紧装置(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贤锭
申请(专利权)人:庄贤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