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联瓶刻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033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联瓶刻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凸轮轴(2)、凸轮(3)、转盘(4)、驱动电机(5)、导杆(6)、滑座(7)、刻痕电机(8)、刻痕盘刀(9)、刻痕电机座(10)、摆动转轴(11)、摆臂(12)、第一滚轮(13)、第二滚轮(14)、压簧(15)及拉簧(1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双联瓶颈部径向和切向方向刻痕,改善刻痕效果,同时使双联瓶被加工成安瓶后其瓿头更容易被折断。

A double bottle scor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 bottle scoring devi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comprises a bracket (1), a camshaft (2), a cam (3), a rotary table (4), a driving motor (5), a guide rod (6), a sliding seat (7), a scoring motor (8), a scoring disc knife (9), a scoring motor seat (10), a swinging shaft (11), a swing arm (12), a first roller (13), a second roller (14), a compression spring (15) and a tension spring (16). The utility model can achieve the radial and tangential direction scoring of the neck of the double bottle, improve the scoring effect, and make the ampule head of the double bottle easier to be broken after being processed into an ampo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联瓶刻痕装置
本技术属于一种双联瓶刻痕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安瓿卧式流水线生产加工要求,以实现批量生产而成倍提高产品效率,故而研发设计了全新生产工艺线,其工作流程为:玻璃管上管---玻璃管校直---压颈前预热---压颈---拉伸前预热---拉伸---拉伸后风冷---熔断成双联瓶---双联瓶打点和刻痕输送---双联瓶打点和刻痕---双联瓶左右复切---双联瓶扩口预热---双联瓶扩口---双联瓶切底---安瓿平底---退火输送---退火---冷却---检验---包装。根据上述新工艺要求,当熔断成双联瓶加工后,由于双联瓶的两侧分别具有两个瓶头部,需要在两个瓶头部上打点或/和刻痕。可参见图1,现有刻痕装置在刻痕时通过刻痕电机带动刻痕盘刀旋转,而该刻痕盘刀只能上下摆动而分别实现进给和退刀。由于该刻痕盘刀为圆形,因此双联瓶颈部在刻痕后为弧形槽口,因此存在时当双联瓶被加工成安瓶后其瓿头不容易被折断的问题。而若刻痕太深,又怕刻穿颈部。因此现有刻痕加工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一个或多个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联瓶刻痕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联瓶刻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凸轮轴(2)、凸轮(3)、转盘(4)、驱动电机(5)、导杆(6)、滑座(7)、刻痕电机(8)、刻痕盘刀(9)、刻痕电机座(10)、摆动转轴(11)、摆臂(12)、第一滚轮(13)、第二滚轮(14)、压簧(15)及拉簧(16);所述支架(1)具有左支撑(1-1)和右支撑(1-2),所述左支撑(1-1)和所述右支撑(1-2)左右间隔分布;所述凸轮轴(2)水平设置,该凸轮轴(2)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左支撑(1-1)和所述右支撑(1-2)上;所述凸轮(3)和转盘(4)固套在所述凸轮轴(2)上,所述转盘(4)左盘面上具有凸部(4-1);所述驱动电机(5)与所述凸轮轴(2)连接并驱动所述凸轮轴(2)做旋转运动;所述导杆(6)水平位于所述凸轮轴(2)上方,该导杆(6)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撑(1-1)和所述右支撑(1-2)固接;所述滑座(7)与所述导杆(6)滑动配合,所述压簧(15)套装在所述导杆(6)上,所述压簧(15)一端与所述左支撑(1-1)抵接,该压簧(15)另一端与滑座(7)抵接;所述摆动转轴(11)与所述滑座(7)可转动连接,所述刻痕电机座(10)固定在所述摆动转轴(11)一端,所述刻痕电机座(10)上固定设置所述刻痕电机(8),所述摆臂(12)上端与所述摆动转轴(11)另一端固接,所述摆臂(12)下端可转动地安装所述第一滚轮(13),所述第一滚轮(13)与所述凸轮(3)外壁接触配合;所述拉簧(16)一端与所述左支撑(1-1)连接,所述拉簧(16)另一端与所述摆臂(12)中部连接;所述滑座(7)底部可转动地安装所述第二滚轮(14),所述第二滚轮(14)与所述转盘(4)左盘面接触配合;所述刻痕盘刀(9)固定安装在所述刻痕电机(8)输出端上。进一步地,所述导杆(6)具有两个。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实现对双联瓶颈部径向和切向方向刻痕加工,改善刻痕效果,同时使双联瓶被加工成安瓶后其瓿头更容易被折断。第二,本技术驱动电机驱动凸轮和转盘同时转动,而该凸轮和转盘可驱动刻痕盘刀同时径向和切向方向刻痕;而当刻痕加工完成后该凸轮和转盘可驱动刻痕盘刀径向退刀和切向方向退刀,因此可实现同步刻痕和退刀,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双联瓶在采用现有刻痕装置加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退刀时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在退刀时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在退刀时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在刻痕时的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在刻痕时的左视图。图7是本技术在刻痕时的立体图。图8是凸轮轴、凸轮及转盘之间的装配关系图。图9是双联瓶在本技术加工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9,一种双联瓶刻痕装置,其包括支架1、凸轮轴2、凸轮3、转盘4、驱动电机5、导杆6、滑座7、刻痕电机8、刻痕盘刀9、刻痕电机座10、摆动转轴11、摆臂12、第一滚轮13、第二滚轮14、压簧15及拉簧16。所述支架1具有左支撑1-1和右支撑1-2,所述左支撑1-1和所述右支撑1-2左右间隔分布。所述左支撑1-1和右支撑1-2相对固定。所述凸轮轴2水平设置,该凸轮轴2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左支撑1-1和所述右支撑1-2上。所述凸轮3和转盘4固套在所述凸轮轴2上,所述转盘4左盘面上具有凸部4-1。所述驱动电机5与所述凸轮轴2连接并驱动所述凸轮轴2做旋转运动。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5采用减速电机或者所述驱动电机5通过减速机构与凸轮轴2连接。这样,该凸轮轴2可实现低速转动。其中,所述导杆6水平位于所述凸轮轴2上方,该导杆6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撑1-1和所述右支撑1-2固接。所述滑座7与所述导杆6滑动配合,该滑座7上设有导杆孔,所述导杆孔与导杆6间隙配合。所述压簧15套装在所述导杆6上,所述压簧15一端与所述左支撑1-1抵接,该压簧15另一端与滑座7抵接。所述摆动转轴11与所述滑座7可转动连接,所述刻痕电机座10固定在所述摆动转轴11一端,所述刻痕电机座10上固定设置所述刻痕电机8。优选地,所述刻痕电机8可拆卸地被固定在刻痕电机座10上,这样该刻痕电机8方便调节或拆装。所述摆臂12上端与所述摆动转轴11另一端固接,所述摆臂12下端可转动地安装所述第一滚轮13,所述第一滚轮13与所述凸轮3外壁接触配合。该摆臂12和其下端上的第一滚轮13会随所述凸轮3转动而接触随动,由于为滚动接触配合,摩擦力小,可提高工作稳定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所述拉簧16一端与所述左支撑1-1连接,所述拉簧16另一端与所述摆臂12中部连接;所述滑座7底部具有向下延伸部7-1,该延伸部7-1上可转动地安装所述第二滚轮14,所述第二滚轮14与所述转盘4左盘面接触配合;所述刻痕盘刀9固定安装在所述刻痕电机8输出端上。进一步地,所述导杆6具有两个。这样所述滑座7沿两个导杆6线性运动而更平稳和可靠。在工作时,由于该第一滚轮13随所述凸轮3转动而接触随动,当所述凸轮3转动时,所述摆臂12下端随所述凸轮3运动而上下摆动,该摆臂12上端通过摆动转轴11在所述滑座7上转动,而该刻痕电机8、刻痕电机座10、摆臂12及摆动转轴1之间为相互固定而整体沿所述摆动转轴1正反往复旋转,而刻痕盘刀9在所述刻痕电机8输出端上会上下摆动分别而实现沿双联瓶N的颈部N-1径向进给和退刀。在工作时,该压簧15会对所述滑座7产生向右的压力,使所述滑座7底部的所述第二滚轮14与所述转盘4左盘面能保持接触配合状态,而当该转盘4转动后其左盘面上的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联瓶刻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凸轮轴(2)、凸轮(3)、转盘(4)、驱动电机(5)、导杆(6)、滑座(7)、刻痕电机(8)、刻痕盘刀(9)、刻痕电机座(10)、摆动转轴(11)、摆臂(12)、第一滚轮(13)、第二滚轮(14)、压簧(15)及拉簧(16);/n所述支架(1)具有左支撑(1-1)和右支撑(1-2),所述左支撑(1-1)和所述右支撑(1-2)左右间隔分布;/n所述凸轮轴(2)水平设置,该凸轮轴(2)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左支撑(1-1)和所述右支撑(1-2)上;/n所述凸轮(3)和转盘(4)固套在所述凸轮轴(2)上,所述转盘(4)左盘面上具有凸部(4-1);/n所述驱动电机(5)与所述凸轮轴(2)连接并驱动所述凸轮轴(2)做旋转运动;/n所述导杆(6)水平位于所述凸轮轴(2)上方,该导杆(6)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撑(1-1)和所述右支撑(1-2)固接;/n所述滑座(7)与所述导杆(6)滑动配合,所述压簧(15)套装在所述导杆(6)上,所述压簧(15)一端与所述左支撑(1-1)抵接,该压簧(15)另一端与滑座(7)抵接;/n所述摆动转轴(11)与所述滑座(7)可转动连接,所述刻痕电机座(10)固定在所述摆动转轴(11)一端,所述刻痕电机座(10)上固定设置所述刻痕电机(8),所述摆臂(12)上端与所述摆动转轴(11)另一端固接,所述摆臂(12)下端可转动地安装所述第一滚轮(13),所述第一滚轮(13)与所述凸轮(3)外壁接触配合;/n所述拉簧(16)一端与所述左支撑(1-1)连接,所述拉簧(16)另一端与所述摆臂(12)中部连接;/n所述滑座(7)底部可转动地安装所述第二滚轮(14),所述第二滚轮(14)与所述转盘(4)左盘面接触配合;/n所述刻痕盘刀(9)固定安装在所述刻痕电机(8)输出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联瓶刻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凸轮轴(2)、凸轮(3)、转盘(4)、驱动电机(5)、导杆(6)、滑座(7)、刻痕电机(8)、刻痕盘刀(9)、刻痕电机座(10)、摆动转轴(11)、摆臂(12)、第一滚轮(13)、第二滚轮(14)、压簧(15)及拉簧(16);
所述支架(1)具有左支撑(1-1)和右支撑(1-2),所述左支撑(1-1)和所述右支撑(1-2)左右间隔分布;
所述凸轮轴(2)水平设置,该凸轮轴(2)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左支撑(1-1)和所述右支撑(1-2)上;
所述凸轮(3)和转盘(4)固套在所述凸轮轴(2)上,所述转盘(4)左盘面上具有凸部(4-1);
所述驱动电机(5)与所述凸轮轴(2)连接并驱动所述凸轮轴(2)做旋转运动;
所述导杆(6)水平位于所述凸轮轴(2)上方,该导杆(6)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撑(1-1)和所述右支撑(1-2)固接;
所述滑座(7)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祥杰李永富李迎春杨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北源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