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立龙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大型钢棒防坠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02912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大型钢棒防坠吊装装置,所述底座的上端中部连接有电机,所述机架的上端一侧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机架的上端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滑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绕线盘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连接至第一滑轮、第二滑轮上,所述机架的右侧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右侧上端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右端连接有第三滑轮,所述支板的下方位于竖板上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为两组设置,所述安装板的右端连接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液压缸、夹紧板、凸板,本装置可降低钢棒掉落时的损害程度,使得钢棒不会直接坠落在地面上,减少对地面上人或物的损害,提高吊装钢棒过程的安全性。

A large steel bar anti falling hoisting device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arge steel bar anti falling hoisting device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The middle part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is connected with a motor, the upper side of the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pulley, the upper side of the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pulley, the output end of the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a wire rope through a winding disc, the other end of the wire rope is successively connected to the first pulley On the second pulley, the right side of the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a vertical plate, the right upper end of the vertical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plate, the right end of the support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 third pulley, the lower part of the support plate is located on the vertical plate and is connected with a mounting plate, the mounting plate is arranged in two groups, the right end of the mount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 locking device, the locking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hydraulic cylinder, a clamping plate and a convex plate, and this device is installed It can reduce the damage degree when the steel bar falls, so that the steel bar will not fall on the ground directly, reduce the damage to people or objects on the ground,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steel bar hoist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大型钢棒防坠吊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棒防坠吊装装置
,具体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大型钢棒防坠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的英文简写,建筑信息模型是对一个设施的实体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方式,常见于建筑学、工程学以及土木工程学,其被广泛运用在建筑的模型建立,来在建筑完成前模拟建筑的真实信息,方便对建筑进行优化。当前基于BIM来对建筑进行建造时,需要使用到吊装设备,例如钢棒等,当前的吊装设备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在针对一些长度较短的钢棒进行吊装时,可能会出现钢棒掉落的现象,会影响现场人和物的安全,为此,我们推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大型钢棒防坠吊装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大型钢棒防坠吊装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大型钢棒防坠吊装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连接有机架,所述底座的上端中部连接有电机,所述机架的上端一侧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机架的上端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滑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绕线盘连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连接至第一滑轮、第二滑轮上,所述机架的右侧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右侧上端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右端连接有第三滑轮,所述支板的下方位于竖板上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为两组设置,所述安装板的右端连接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液压缸、夹紧板、凸板,所述锁紧装置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液压缸的空腔,所述夹紧板连接于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所述锁紧装置的内部右侧还设有用于贯穿钢丝绳的通孔,所述凸板连接于锁紧装置的右端且位于通孔的右侧,所述锁紧装置的内部上下端均设有滑槽,所述夹紧板的上下端分别滑接于滑槽中,所述钢丝绳的下端依次连接于第三滑轮、通孔中,且钢丝绳的下端贯穿于通孔中向下延伸连接有吊装钩,所述竖板的下端一侧还连接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通过固定块连接有接料架。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绕线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钢丝绳的一端焊接在绕线盘上,这样设置,电机为正反转电机,正转可使得钢丝绳被向下延长,反转可将钢丝绳向上收卷。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接料架为网格状接料架,所述接料架的上端连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也呈网格状设置,所述接料架位于锁紧装置的下方,这样使得第第二液压缸输出时推动接料架右移至吊装钩的下方,来接住钢棒,使得钢棒不会掉到地面上伤到人或物。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安装板与竖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连接稳定。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夹紧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弧形凸起,所述凸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弧形凸起、第二弧形凸起交错设置,这样在第一液压缸输出使得夹紧板右移,来夹紧钢丝绳,然后第一弧形凸起、第二弧形凸起交错使得钢丝绳在通孔中的一段成为S型,这样可将钢丝绳夹紧,使得钢丝绳不会继续向下被拉伸。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液压缸为两组设置,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竖板上,且两组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均连接于固定块上,支撑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电机的设置,使得钢丝绳被向下延长或向上收卷,在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上滑动使用,这样对钢棒进行吊装,当钢丝绳发生往下滑落失控现象时,通过安装板为两组设置连接锁紧装置更加稳定,这样在夹紧板右移夹紧钢丝绳时,锁紧装置具备足够的支撑力度保持稳定,通过钢丝绳的下端贯穿于通孔中,且锁紧装置包括有第一液压缸、夹紧板、凸板,这样使得第一液压缸输出时,推动夹紧板向凸板靠近,然后第一弧形凸起、第二弧形凸起交错使得钢丝绳在通孔中的一段成为S型,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钢丝绳的下落速度,然后随着第一液压缸继续输出可将钢丝绳夹紧,使得钢丝绳不会继续向下被拉伸,进而使得下端连接的钢棒不会调到地面上,当吊装钩上的钢棒已经向下掉时,通过第二液压缸的输出使得接料架向锁紧装置的下方靠近,来接住即将掉下来的钢棒,使得钢棒不会调到地面上,伤到人或物,本装置可降低钢棒掉落时的损害程度,使得钢棒不会直接坠落在地面上,减少对地面上人或物的损害,提高吊装钢棒过程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接料架位于吊装钩下方时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锁紧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接料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机架;3、电机;4、第一滑轮;5、第二滑轮;6、钢丝绳;7、支板;8、第三滑轮;9、安装板;10、锁紧装置;11、凸板;12、第一液压缸;13、夹紧板;14、滑槽;15、通孔;16、竖板;17、第二液压缸;18、接料架;19、吊装钩;20、橡胶垫;21、第二弧形凸起;22、第一弧形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部件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大型钢棒防坠吊装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端连接有机架2,所述底座1的上端中部连接有电机3,所述机架2的上端一侧连接有第一滑轮4,所述机架2的上端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滑轮5,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绕线盘连接有钢丝绳6,所述钢丝绳6的另一端依次连接至第一滑轮4、第二滑轮5上,所述机架2的右侧连接有竖板16,所述竖板16的右侧上端连接有支板7,所述支板7的右端连接有第三滑轮8,所述支板7的下方位于竖板16上连接有安装板9,安装板9为两组设置,所述安装板9的右端连接有锁紧装置10,所述锁紧装置10包括第一液压缸12、夹紧板13、凸板11,所述锁紧装置10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液压缸12的空腔,所述夹紧板13连接于第一液压缸12的输出端,所述锁紧装置10的内部右侧还设有用于贯穿钢丝绳6的通孔15,所述凸板11连接于锁紧装置10的右端且位于通孔15的右侧,所述锁紧装置10的内部上下端均设有滑槽14,所述夹紧板13的上下端分别滑接于滑槽14中,所述钢丝绳6的下端依次连接于第三滑轮8、通孔15中,且钢丝绳6的下端贯穿于通孔15中向下延伸连接有吊装钩19,所述竖板16的下端一侧还连接有第二液压缸17,所述第二液压缸17的输出端通过固定块连接有接料架18。具体的,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与绕线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钢丝绳6的一端焊接在绕线盘上,这样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大型钢棒防坠吊装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连接有机架(2),所述底座(1)的上端中部连接有电机(3),所述机架(2)的上端一侧连接有第一滑轮(4),所述机架(2)的上端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滑轮(5),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绕线盘连接有钢丝绳(6),所述钢丝绳(6)的另一端依次连接至第一滑轮(4)、第二滑轮(5)上,所述机架(2)的右侧连接有竖板(16),所述竖板(16)的右侧上端连接有支板(7),所述支板(7)的右端连接有第三滑轮(8),所述支板(7)的下方位于竖板(16)上连接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的右端连接有锁紧装置(10),所述锁紧装置(10)包括第一液压缸(12)、夹紧板(13)、凸板(11),所述锁紧装置(10)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液压缸(12)的空腔,所述夹紧板(13)连接于第一液压缸(12)的输出端,所述锁紧装置(10)的内部右侧还设有用于贯穿钢丝绳(6)的通孔(15),所述凸板(11)连接于锁紧装置(10)的右端且位于通孔(15)的右侧,所述锁紧装置(10)的内部上下端均设有滑槽(14),所述夹紧板(13)的上下端分别滑接于滑槽(14)中,所述钢丝绳(6)的下端依次连接于第三滑轮(8)、通孔(15)中,且钢丝绳(6)的下端贯穿于通孔(15)中向下延伸连接有吊装钩(19),所述竖板(16)的下端一侧还连接有第二液压缸(17),所述第二液压缸(17)的输出端通过固定块连接有接料架(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大型钢棒防坠吊装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连接有机架(2),所述底座(1)的上端中部连接有电机(3),所述机架(2)的上端一侧连接有第一滑轮(4),所述机架(2)的上端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滑轮(5),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绕线盘连接有钢丝绳(6),所述钢丝绳(6)的另一端依次连接至第一滑轮(4)、第二滑轮(5)上,所述机架(2)的右侧连接有竖板(16),所述竖板(16)的右侧上端连接有支板(7),所述支板(7)的右端连接有第三滑轮(8),所述支板(7)的下方位于竖板(16)上连接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的右端连接有锁紧装置(10),所述锁紧装置(10)包括第一液压缸(12)、夹紧板(13)、凸板(11),所述锁紧装置(10)的内部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液压缸(12)的空腔,所述夹紧板(13)连接于第一液压缸(12)的输出端,所述锁紧装置(10)的内部右侧还设有用于贯穿钢丝绳(6)的通孔(15),所述凸板(11)连接于锁紧装置(10)的右端且位于通孔(15)的右侧,所述锁紧装置(10)的内部上下端均设有滑槽(14),所述夹紧板(13)的上下端分别滑接于滑槽(14)中,所述钢丝绳(6)的下端依次连接于第三滑轮(8)、通孔(15)中,且钢丝绳(6)的下端贯穿于通孔(15)中向下延伸连接有吊装钩(19),所述竖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龙彭少华王俭张波李兴涛李晓莹孙憬怡
申请(专利权)人:赵立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