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锥形电感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200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锥形电感包装盒,包括顶盖和与顶盖连接的底盖,在底盖上设置有硅胶层,该硅胶层上表面用于吸附设置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在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上面设置软胶膜片层,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放置时线圈引线面朝下并与硅胶层上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硅胶、软胶膜片的静电吸附原理将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吸附,牢固包裹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解决了极微小锥形电感线圈行业存在的包装效率低下、容易变形以及因时效导致的线头氧化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经济市场价值。

A miniature packaging box with cone induc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ackaging box of mini cone inductor, which comprises a top cover and a bottom cover connected with the top cover, on the bottom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silicone rubber layer,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ilicone layer is used for adsorbing the mini cone inductor and the coil, on the mini cone inductor and the coil is provided with a soft rubber film layer, when the mini cone inductor and the coil are placed, the coil lead face down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ilicone layer Touch. The utility model uses the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principle of silica gel and soft rubber diaphragm to absorb the micro cone inductor and coil, and firmly wraps the micro cone inductor and coil,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s of low packaging efficiency, easy deformation and oxidation of wire end caused by aging in the industry of the micro cone inductor coil, and has important economic market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锥形电感包装盒
本技术涉及现代微电子行业原器件的包装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微型锥形电感包装盒。
技术介绍
当代微电子行业,所有的电子器件都在向微型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当代网络通信终端或基站的研发方面,更是如此。在诸如光通信等需要带宽高频的电子线路中常用到极为细小的锥形电感线圈作为滤波或振荡等的基础原件,比如专利号为ZL201720734113.3公布的贴片电感就广泛应用到这类线路中。这种极微小型锥形电感很好的满足了线路对带宽与频率的同步要求,但还有很多线路因位置太小等原因而不适用如专利号ZL201720734113.3所公布的贴片电感,则需要直接采用锥形电感,而此类锥形电感一般由0.003或更细的线材绕制而成,其线头更是有可能因为除去了漆包线层变得更细小,所以这类锥形线圈由生产至安装到电子线路板上极易产生变形或遗失,而包装运输难更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这类微型锥形电感体积都非常的小(一般体积不超过一立方毫米),大多数都是在人工显微放大几倍或数十倍的条件下操作,在包装过程中的效率也较为低下。同时,此类线圈的线头已通过化学或激光等方式除去了油漆等保护层,线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发黑,从而对后续的焊接安装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有鉴于此,开发一种解决极微小锥形电感线圈的包装效率低下、容易变形以及因时效导致的线头氧化等问题的微型锥形电感包装盒,显得十分迫切,具有重要的经济市场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锥形电感包装盒,有效地解决了微型锥形电感线圈包装效率低下、易变形以及氧化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型锥形电感包装盒,包括顶盖和与顶盖连接的底盖,所述底盖上设置有硅胶层,该硅胶层上表面用于吸附设置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在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上面设置软胶膜片层,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放置时线圈引线面朝下并与硅胶层上表面接触。优选地,所述的软胶膜片层对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的静电吸附力小于所述硅胶层对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的静电吸附力。优选地,所述的软胶膜片层上设置有隔离纸片,软胶膜片层受到所述硅胶层的静电吸附,软胶膜片层沿微型锥形电感的一边在每个微型锥形线圈周边形成一个独立的类真空的空间。优选地,所述的顶盖与底盖之间通过第一合页与第二合页连接形成包装盒本体。优选地,所述的顶盖的内表面设置有一发泡海绵板。优选地,所述的底盖内表面设置有等距横纵线。优选地,该包装盒为透明材质制成。优选地,所述的硅胶层和软胶膜片层均为透明材质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微型锥型电感包装盒,将微型锥形线圈以引线端面向下置于硅胶层上,微型锥形线圈绕线间与硅胶层形成若干细小的真空室,利用真空吸附力及静电吸附力将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牢靠吸附,微型锥形电感上面再覆盖软胶膜片,软胶膜片与底部硅胶因静电吸附力将微型锥形电感包裹,使得电感周边形成类真空的空间可以防止线圈线头氧化,实现了在运输过程中防止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氧化发黑、变形等目的。同时,保证了后续焊接安装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还可避免运输中微型锥形线圈的遗失问题,提高了包装运输效率。产品结构紧凑,设计巧妙,解决了微型电感行业运输包装中一直存在的技术难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重大经济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微型锥形电感包装盒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微型锥形电感包装盒的另一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微型锥形电感包装盒,包括底盖101、顶盖102以及顶盖和底盖之间旋转连接的第一合叶和第二合页103,顶盖和底盖经合页连接形成包装盒本体,顶盖和底盖之间还可以设立快速扣位或胶布粘连,并不影响实质性能。在底盖101的底部内表注入透明硅胶后形成硅胶层501,微型锥形线圈2C以线头面为底阵列排列于硅胶层501的上面,如图2所示,微型锥形线圈的线头平面放置于硅胶层上,微型锥形线圈以引线端面向下置于硅胶面上,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绕线间与硅胶形成若干细小的真空空间室,利用真空吸附力及静电吸附力将微型锥形电感牢靠吸附,电感线圈引线被硅胶真空吸附,即电感受真空吸附及静电吸附双重作用力,有益于电感线圈牢固设置在包装盒内,避免遗失,保证了运输过程的高效和产品质量。所述的软胶膜片层301是透明软胶膜形成,软胶膜片层301覆盖在阵列的电感及线圈上,如图2所示,软胶膜片覆盖在电感上,软胶膜301与硅胶501因静电吸附将微型锥形电感包裹,并在微型锥形线圈周围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即在电感周边形成类真空的空间,阻断了水或空气的进入,防止了线头的氧化发黑等,微型锥形线圈被牢固且无形变的状态固定到硅胶表面,进一步实现对电感线圈的包裹。微型锥形电感仅圆弧切点与软胶膜接触,电感与软胶膜两者之间的吸引力比电感与硅胶之间的吸引力小得多,撕开软胶膜也不会影响到电感固定在硅胶上的状态。优选,所述顶盖的内表面内置有发泡海绵板401,但不仅限于高发泡海绵,还可以是发泡的橡塑材料等,可以将包装盒内多余空间填充并进一步将装有的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压贴,有益于运输稳定和产品质量保证。同时,软胶膜片层上设置有隔离纸片可以起防静电阻灰尘;为了提高包装效率,包装盒本体优选为透明材质,还在包装盒本体的底盖内表面按需印制出等距横纵线,为放置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提供位置参考。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锥形电感包装盒,包括顶盖和与顶盖连接的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设置有硅胶层,该硅胶层上表面用于吸附设置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在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上面设置软胶膜片层,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放置时线圈引线面朝下并与硅胶层上表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锥形电感包装盒,包括顶盖和与顶盖连接的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设置有硅胶层,该硅胶层上表面用于吸附设置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在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上面设置软胶膜片层,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放置时线圈引线面朝下并与硅胶层上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锥形电感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胶膜片层对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的静电吸附力小于所述硅胶层对微型锥形电感及线圈的静电吸附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锥形电感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胶膜片层上设置有隔离纸片,软胶膜片层受到所述硅胶层的静电吸附,软胶膜片层沿微型锥形电感的一边在每个微型锥形线圈周边形成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刚钟冠森
申请(专利权)人:融合企業香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H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