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制造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9923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制造用控制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工作台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工作台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工作台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工作台、调节机构、支撑杆、驱动箱、固定装置和控制箱的配合使用,能够便于对机械生产中的各类仪器进行安装,使其起到可多角度进行调节的作用,保证了其实用性,在机械生产中对各类仪器起到的控制效果可应对不同的生产环境,大大的增加了工作效率,同时起到对工件进行固定夹紧的效果,保证了工作的顺利。

A control device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trol device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which comprises a workbench, the left side of the top of the workbench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an adjusting mechanism,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workbench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supporting rods, the left side of the bottom of the workbench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driving box, the right side of the top of the workbench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xing device,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bottom of the workbench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xing device A control box is fixedly connected, and the regula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sleeve. The utility model can facilitate the installation of all kinds of instruments in the mechanical production, play the role of multi angle adjustment, and ensure the practicability through the use of the workbench, the adjusting mechanism, the supporting rod, the driving box, the fixed device and the control box. The control effect of all kinds of instruments in the mechanical production can cope with different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greatly increasing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the effect of fixing and clamping the workpiece to ensure the smooth 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制造用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控制装置
,具体为一种智能制造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面临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传统层面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制造业的转型迫在眉睫,在这样的环境下,智能制造的浪潮应运而生,成为产业重要的增长突破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目前现有的智能制造用的控制装置在工业等各类领域中广泛应用,而现有的机械加工生产中对于各类使用仪器的安装往往是固定的,不具备对其进行角度的调节,不能多角度的对仪器进行控制,在实际的生产中不便于使用,同时在生产加工中无法对工件进行固定,从而降低了实用性,不能满足智能制造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制造用控制装置,具备便于调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机械加工生产中对于各类使用仪器的安装往往是固定的,不具备对其进行角度的调节,不能多角度的对仪器进行控制,在实际的生产中不便于使用,同时在生产加工中无法对工件进行固定,从而降低了实用性,不能满足智能制造生产的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制造用控制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工作台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工作台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工作台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底部通过轴承与工作台顶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套管的底部贯穿轴承的内腔并延伸至驱动箱的内腔,所述套管的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的左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形齿轮,所述转杆的底部延伸至套管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凹槽内腔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与圆形齿轮配合使用的扇形齿轮,所述扇形齿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优选的,所述驱动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套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主动齿轮配合使用的从动齿轮。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夹板,所述固定夹板的底部与工作台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动夹板,所述活动夹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工作台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顶部与套管的表面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工作台、调节机构、支撑杆、驱动箱、固定装置和控制箱的配合使用,能够便于对机械生产中的各类仪器进行安装,使其起到可多角度进行调节的作用,保证了其实用性,在机械生产中对各类仪器起到的控制效果可应对不同的生产环境,大大的增加了工作效率,同时起到对工件进行固定夹紧的效果,保证了工作的顺利。2、本技术通过设置圆形齿轮和扇形齿轮,能够保证安装板进行角度的调节,增加了生产仪器进行角度调节的功能,通过设置第二电机,能够带动套管旋转,从而带动所安装的生产仪器进行旋转,以满足不同的生产环境的需求,保证了实用性,通过设置固定夹板和活动夹板,能够对工件进行固定夹紧,保证了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控制性能的同时,增加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调节机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驱动箱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作台、2调节机构、3支撑杆、4驱动箱、5固定装置、6控制箱、7套管、8凹槽、9转杆、10圆形齿轮、11第一电机、12扇形齿轮、13连接架、14安装板、15箱体、16第二电机、17主动齿轮、18连接杆、19从动齿轮、20固定夹板、21支撑架、22电动伸缩杆、23活动夹板、24滑块、25滑槽、26保护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智能制造用控制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顶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有调节机构2,调节机构2包括套管7,套管7的底部通过轴承与工作台1顶部的左侧活动连接,套管7的底部贯穿轴承的内腔并延伸至驱动箱4的内腔,套管7的右侧开设有凹槽8,凹槽8内腔的左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9,转杆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形齿轮10,转杆9的底部延伸至套管7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凹槽8内腔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与圆形齿轮10配合使用的扇形齿轮12,扇形齿轮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3,连接架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4,第一电机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26,保护壳26的顶部与套管7的表面固定连接,工作台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工作台1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4,驱动箱4包括箱体15,箱体15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6,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7,箱体15内腔的底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8,连接杆18的顶部与套管7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杆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主动齿轮17配合使用的从动齿轮19,工作台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5,固定装置5包括固定夹板20,固定夹板20的底部与工作台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工作台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1,支撑架2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2,电动伸缩杆2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动夹板23,活动夹板2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块24,工作台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滑块24配合使用的滑槽25,工作台1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6,通过设置圆形齿轮10和扇形齿轮12,能够保证安装板14进行角度的调节,增加了生产仪器进行角度调节的功能,通过设置第二电机16,能够带动套管7旋转,从而带动所安装的生产仪器进行旋转,以满足不同的生产环境的需求,保证了实用性,通过设置固定夹板20和活动夹板23,能够对工件进行固定夹紧,保证了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控制性能的同时,增加了生产效率,通过工作台1、调节机构2、支撑杆3、驱动箱4、固定装置5和控制箱6的配合使用,能够便于对机械生产中的各类仪器进行安装,使其起到可多角度进行调节的作用,保证了其实用性,在机械生产中对各类仪器起到的控制效果可应对不同的生产环境,大大的增加了工作效率,同时起到对工件进行固定夹紧的效果,保证了工作的顺利。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将生产仪器安装至安装板14的底部,对其进行旋转时,可通过控制箱6启动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带动主动齿轮17转动,主动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制造用控制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顶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有调节机构(2),所述工作台(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所述工作台(1)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4),所述工作台(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5),所述工作台(1)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制造用控制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顶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有调节机构(2),所述工作台(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所述工作台(1)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4),所述工作台(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5),所述工作台(1)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套管(7),所述套管(7)的底部通过轴承与工作台(1)顶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所述套管(7)的底部贯穿轴承的内腔并延伸至驱动箱(4)的内腔,所述套管(7)的右侧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内腔的左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9),所述转杆(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形齿轮(10),所述转杆(9)的底部延伸至套管(7)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所述凹槽(8)内腔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与圆形齿轮(10)配合使用的扇形齿轮(12),所述扇形齿轮(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13),所述连接架(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钢尹会楠王丹孙媛媛刘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瑞博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