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9319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6:02
一种单车,其包括一框架(2)以及一底部框架(3),底部框架(3)插入至形成于框架(2)中的壳体(4)之内;也包括:一柱体(5,105),其头部(7)插入一鞍座(6);一车头座(8),用于支承一把手(9);一纵长连接构件(10),使柱体(5,105)底部(11,111)和车头座(8)机械连接;一第一加强纵长构件(12),其第一端(13)机械连接车头座(8),其第二端(14)机械连接柱体(5,105)。所述纵长连接构件(10)具有接近其与柱体(5,105)交汇处的第一部分(20),该第一部分设有一负载部分(21),其形成为支承物件或其它物料的负载;底部托架(3)的壳体(4)设置于对应于柱体(5,105)头部(7)与底部(11,111)之间的中段位置。

A bicycle

A bicycle includes a frame (2) and a bottom frame (3), the bottom frame (3) is inserted into the shell (4) formed in the frame (2); also includes a column (5105), the head (7) is inserted into a saddle (6); a headstock (8) is used to support a handle (9); a longitudinal connecting member (10) is used to mechanically connect the bottom (11111) of the column (5105) and the headstock (8); a first reinforcing longitudinal length The first end (13) of the member (12) is mechan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headstock (8), and the second end (14) is mechan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column (5105). The longitudinal connecting member (10) has a first part (20) close to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member and the column (5105), the first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load part (21), which is formed to support the load of objects or other materials; the shell (4) of the bottom bracket (3) is arranged at a middle position between the head (7) and the bottom (11111) of the column (51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单车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单车的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改良框架的单车。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改良框架的单车,可改善负载的可携性以及尤其在大负重的情况下改善行车方向的稳定性。
技术介绍
单车是全球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因此单车对每个人的生活都很重要。单车可以使人非常容易地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不受路面挤塞,泊车或其它问题影响。使用单车也不需要许可证,驾证或相类似的证件。由于单车很常用,使用者通常都需要携带一些负载物,例如购物袋、手袋、书本或其它物件。所以,现有的单车在车头和车尾都在轮子上设有负载空间,上面通常勾着篮子。可是,这些负载空间通常都是小的,用来限制负载的重量和体积。这是基于多种因素使然。首先,这些负载空间结构上通常都没有太多抗性,并且连接于单车框架。因此,即使是连接点,结构上都是脆弱的,不能容置太大太重的负载。若置于车头位置,负载可能会太大,并且至少局部地阻碍了骑行者的正确视线,从而可酿成危险。此外,负载远远偏离了单车的重心,因此,太大太重的负载会降低单车的稳定性和可驾性。此问题尤其会出现在车头设置负载空间的情况中。在车头的负载空间中放置太大太重的负载会明显地影响把手的控制,从而影响单车操控,因为负载几乎完全压在前轮和操控轮之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车,其负载空间相比于现有技术更接近单车的重心,从而至少局部地克服上述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车,其负载空间相比现有单车可以承载更重的负载,并且同时保持单车的稳定以及其行车方向不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车,其负载空间可以承载物件或类似的负载物,即使是特别大件的,也不会阻碍骑行者的视线。上述目的以及通过下面描述变得明显的其它目的,是通过权利要求限定的单车来实现。权利要求组成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部分。尤其是,和已知的单车一样,本专利技术的单车也具有一框架,以及至少一底部框架,其插入至形成于框架中的壳体之内。框架可以具有以下的设置:-至少一柱体,其头部插入一鞍座;-至少一车头座,用于支承一把手;-一或多于一纵长构件,使柱体底部和车头座机械连接;-至少一第一加强纵长构件,其第一端机械连接车头座,其第二端机械连接柱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一纵长连接构件具有接近其与柱体交汇处的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设有一负载部分,其形成为支承物件或其它物料的负载。换言之,纵长连接构件的起始部分(即在已知的框架中称为“下管”的部分)形成和设置为提供一负载空间。在已知的单车框架结构中,负载空间的这个位置明显有利地使单车在大负重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单车稳定和易控。事实上,负载空间大体上设置于中心位置,接近单车的重心,而更重要的是,负载空间不会直接影响两个车轮子中的任何一个,或者至少不会影响单车的转向轮。框架中受影响的区域接近地面,因此改善了单车的整体操控。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底部托架的壳体设置于对应于柱体头部与底部之间的中段位置。由于缩短鞍座和踏板之间的距离不利于骑行者骑车,而且不能过份地升高鞍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是保持底部托架的位置不变,把柱体的下端往下移。因此,有利地,起始于接近柱体和纵长连接构件交汇处的负载部分也被降低。换言之,有利地,与已知的单车相比,本专利技术单车的负载部分朝地面降低了,从而进一步增强单车的稳定性,因为单车重心和负载点都被降低了。也是有利地,负载空间高度增大。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加长了底部托架,因此,单车踏板曲柄之间的距离拉开。由于在踏板曲柄旋转时,踏板曲柄必然会涉及负载空间,本专利技术的此特征明显而有利地限制甚至消除这些问题。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可以通过参照附图示出的非限制性例子所描述的一些有关本专利技术单车的优选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而获得更透彻的理解,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单车的前视图;图2是图1所示单车的一个细节部分;图3是图2所示的细节部分的一个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示出的单车1,其特别有利于在都市中使用。如已知的单车,本专利技术的单车1包括一框架2和一底部托架3,用于行车。所述底部托架3插置在形成于框架2的壳体4中。此外,座椅和鞍座6可以插置在柱体5的头部7上。此外,框架2包括一车头座8,上面支承一把手9。此外,设有柱体5底部11与车头座8之间作为纵长构件的机械连接结构10,一般称为“下管(downtube)”。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框架2也设有第一加强纵长构件12,其第一端13与车头座8机械连接,其第二端14与柱体5连接。根据视图,第一加强纵长构件12直接与柱体5连接,但通过一纵长连接构件10与车头座8连接。很明显,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种设置方式。根据一些没有在此示出的实施例,第一加强纵长构件12可以直接连接车头座8。此外,第一加强纵长构件12的数量也不应该限制于本专利技术公开,因为可以是任何数量。同样地,底部托架3、鞍座6、操控车轮和纵长连接构件10也可以是任何数量。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优选地但非必要地,单车1也包括第二加强纵长构件15,其第一端16机械连接柱体5,其第二端17机械连接单车1的后轮18。虽然,视图已清晰示出第二加强纵长构件15的数量是二,但此数量在本专利技术不可被视为具有限制性,因为可以是任何数量。根据视图,第一加强纵长构件12和第二加强纵长构件15分开制造,两者都与柱体5连接。但这样的结构细节不应被视为具有限制性。根据一些实施变化型,它们可以形成为单一部件。在视图中,纵长连接构件10直接连接车头座8,但这样的结构细节不应被视为具有限制性,如前所述,它们是可操作地连接,不一定直接连接。因此,根据一个视图没有示出的实施例,纵长连接构件10连接至第一加强纵长构件12,第一加强纵长构件12直接连接至车头座8,并且同时操作地使纵长连接构件10机械连接至车头座8。所以,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进一步实施例没有在视图中示出,根据此没有示出的实施例,第一加强纵长构件12和纵长连接构件10都连接至一附加车头座的第一端,而附加车头座的第二端则连接至所述车头座8。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纵长连接构件10接近与柱体5的接合点的第一部分20设有一负载部分21,其形成为支承物件或其它物料的负重。有利地,纵长连接构件10的起始部分形成和设置成提供一负载空间,并且其位置尤其接近地面。有利地,这使得即使在大负重的情况下,单车1的结构形状和行车方向都是稳定和易控的。所述负载部分21设置于基本上中心的位置,接近单车1的重心,因此有助于骑行者操控单车。此外,也是有利地,这样的设置不会直接涉及两个车轮的任何一个,或至少不涉及单车的转向操作。因此,也是有利地,相比已知单车一般容许的负载,本专利技术可容许体积更大的负载,因为本专利技术的负载不会阻碍骑行者的视线。也是有利地,相比已知单车,本专利技术的负载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车,其包括一框架(2),以及至少一底部框架(3),底部框架(3)插入至形成于框架(2)中的壳体(4)之内;也包括:/n-至少一柱体(5,105),其头部(7)插入一鞍座(6);/n-至少一车头座(8),用于支承一把手(9);/n-一或多于一纵长构件作为机械连接结构(10),使柱体(5,105)底部(11,111)和车头座(8)机械连接;/n-至少一第一加强纵长构件(12),其第一端(13)机械连接车头座(8),其第二端(14)机械连接柱体(5,105);/n所述单车的特征在于:/n作为所述机械连接结构(10)的一纵长连接构件具有接近其与柱体(5,105)交汇处的第一部分(20),该第一部分设有一负载部分(21),其形成为支承物件或其它物料的负载;/n底部托架(3)的壳体(4)设置于对应于柱体(5,105)头部(7)与底部(11,111)之间的中段位置;所述第一部分(20)接近地面,从而使负载物更接近单车的重心。/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29 IT 1020170000344021.一种单车,其包括一框架(2),以及至少一底部框架(3),底部框架(3)插入至形成于框架(2)中的壳体(4)之内;也包括:
-至少一柱体(5,105),其头部(7)插入一鞍座(6);
-至少一车头座(8),用于支承一把手(9);
-一或多于一纵长构件作为机械连接结构(10),使柱体(5,105)底部(11,111)和车头座(8)机械连接;
-至少一第一加强纵长构件(12),其第一端(13)机械连接车头座(8),其第二端(14)机械连接柱体(5,105);
所述单车的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机械连接结构(10)的一纵长连接构件具有接近其与柱体(5,105)交汇处的第一部分(20),该第一部分设有一负载部分(21),其形成为支承物件或其它物料的负载;
底部托架(3)的壳体(4)设置于对应于柱体(5,105)头部(7)与底部(11,111)之间的中段位置;所述第一部分(20)接近地面,从而使负载物更接近单车的重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车,其特征在于:增加了所述底部托架(3)的长度,使踏板曲柄(25)互相隔开,避免踏板曲柄的自由端在旋转时干扰所述负载部分(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耶尔保罗·罗米奥
申请(专利权)人:皮耶尔保罗·罗米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