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866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工况转轮除湿机,该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包括新风表冷器、第一转轮、中表冷器、第二转轮、送风表冷器、送风加热盘管、第二再生加热盘管、第一再生加热盘管、第二风机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转轮具有第一处理区、第一再生区,所述第二转轮具有第二处理区、第二再生区和再生预热区,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具有第一新风气流和第二新风气流,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具有第一工况和第二工况。该双工况转轮除湿机能够同时满足高露点和低露点两种生产环境要求,提供不同的除湿模式,从而节约了能源。

A double working condition wheel dehumidifi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ouble condition wheel dehumidifier, which comprises a fresh air surface cooler, a first wheel, a middle surface cooler, a second wheel, an air supply surface cooler, an air supply heating coil, a second regeneration heating coil, a first regeneration heating coil, a second fan and a first fan. The first wheel has a first processing area, a first regeneration area and a second wheel The double condition wheel dehumidifier has a first fresh air flow and a second fresh air flow, and the double condition wheel dehumidifier has a first condition and a second condition. The double working condition wheel dehumidifier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dew point and low dew point at the same time, and provide different dehumidification modes, thus saving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况转轮除湿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轮除湿机节能
,具体为一种双工况转轮除湿机。
技术介绍
吸附式转轮除湿机以其显著的节能和环保优势被广泛使用,转轮除湿机能迅速、简便而有效的降低空气湿度,已广泛应用于低湿实验室、药厂、锂电池车间等环境。一般情况下,车间露点要求低于-28℃采用低露点双转轮,高于-28℃可采用高露点单转轮除湿机,依据设备单转轮/双转轮选型不同,所需供冷及蒸汽再生能耗差别悬殊较大。在工业厂房设计初期,由于产品生产线环境需求存在不确定性,产品工艺更新换代迅速快,厂房规划设计人员往往依据最严格的环境要求进行车间温湿度设计,避免设计不足影响生产。然而在实际运行期间,车间生产实际需求可能不需要达到低露点设计工况,会因为设备的过度设计造成大量能源浪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工况转轮除湿机,该双工况转轮除湿机能够同时满足高露点和低露点两种生产环境要求,提供不同的除湿模式,从而节约了能源。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双工况转轮除湿机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包括:新风表冷器、第一转轮、中表冷器、第二转轮、送风表冷器、送风加热盘管、第二再生加热盘管、第一再生加热盘管、第二风机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转轮具有第一处理区、第一再生区,所述第二转轮具有第二处理区、第二再生区和再生预热区,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具有第一新风气流和第二新风气流,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具有第一工况和第二工况;其中:在所述第一工况,所述第一新风气流经过所述新风表冷器、所述第一处理区和所述中表冷器后分成两股,一股经过所述第二处理区、所述送风表冷器及所述送风加热盘管进入室内,另一股经过所述再生预热区、所述第二再生加热盘管、所述第二再生区、所述第一再生加热盘管、所述第一再生区及所述第一风机排出室外;在所述第二工况,所述第一新风气流依次经过所述新风表冷器、所述第二处理区、所述送风表冷器及所述送风加热盘管进入室内;所述第二新风气流经过所述第二再生加热盘管、所述第二再生区及所述第二风机排出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支管、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所述第一支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新风表冷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区之间,所述第一支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再生区与所述中表冷器之间,所述第一风阀设在所述第一支管上,所述第二风阀设在所述第一支管的连接在所述新风表冷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区之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区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还包括混合风机,所述混合风机设在所述第一支管的连接在所述中表冷器与所述第一处理区之间的一端与所述中表冷器之间,所述混合风机被配置为将室内气流与所述第一新风气流混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还包括第二支管和第三风阀,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中表冷器与所述第二再生区之间,所述第二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再生预热区相连后连接在所述第二再生加热盘管的上游,所述第三风阀位于所述第二支管上且位于所述中表冷器和所述再生预热区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还包括第三支管、第四风阀和第五风阀,所述第三支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再生加热盘管和所述第二再生区之间,所述第二风机和所述第四风阀均连接在所述第三支管上,且所述第四风阀位于所述第二风机的上游,所述第五风阀位于所述第二支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再生加热盘管和所述第二再生区之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再生加热盘管之间。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还包括第六风阀,所述第六风阀设在所述第二支管连接在所述第二再生加热盘管一端的上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还包括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位于所述新风表冷器的上游,所述第一过滤器被配置为过滤所述第一新风气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还包括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位于所述第二再生加热盘管的上游,所述第二过滤器被配置过滤所述第二新风气流。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工况,所述新风表冷器的冷冻水进水温度为7℃,所述中表冷器的冷冻水进水温度为10℃,所述送风表冷器的冷冻水进水温度为10℃,所述送风加热盘管的热水进水温度为60℃,所述第二再生加热盘管的蒸汽进气温度为140℃,所述第一再生加热盘管的蒸汽进气温度为140摄氏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工况,所述新风表冷器的冷冻水进水温度为7℃,所述送风表冷器的冷冻水进水温度为10℃,所述送风加热盘管的热水进水温度为60℃,所述第二再生加热盘管的蒸汽进气温度为10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工况转轮除湿机,由于具有满足低露点使用环境的双转轮同时工作的第一工况以及满足高露点使用环境的单转轮工作的第二工况,同时满足高露点和低露点两种生产环境要求,提供不同的除湿模式,从而节约了能源。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双工况转轮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在第一工况时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在第二工况时示意图。附图标记:1、新风表冷器;2、第一转轮;3、中表冷器;4、第二转轮;5、送风表冷器;6、送风加热盘管;7、第二再生加热盘管;8、第一再生加热盘管;9、第二风机;10、第一风机;11、第一支管;12、第二支管;13、第三支管;14、第一风阀;15、第二风阀;16、第三风阀;17、第四风阀;18、第五风阀;19、第六风阀;20、混合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双工况转轮除湿器的具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表冷器(1)、第一转轮(2)、中表冷器(3)、第二转轮(4)、送风表冷器(5)、送风加热盘管(6)、第二再生加热盘管(7)、第一再生加热盘管(8)、第二风机(9)和第一风机(10),所述第一转轮(2)具有第一处理区、第一再生区,所述第二转轮(4)具有第二处理区、第二再生区和再生预热区,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具有第一新风气流和第二新风气流,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具有第一工况和第二工况;其中:/n在所述第一工况,所述第一新风气流经过所述新风表冷器(1)、所述第一处理区和所述中表冷器(3)后分成两股,一股经过所述第二处理区、所述送风表冷器(5)及所述送风加热盘管(6)进入室内,另一股经过所述再生预热区、所述第二再生加热盘管(7)、所述第二再生区、所述第一再生加热盘管(8)、所述第一再生区及所述第一风机(10)排出室外;/n在所述第二工况,所述第一新风气流依次经过所述新风表冷器(1)、所述第二处理区、所述送风表冷器(5)及所述送风加热盘管(6)进入室内;所述第二新风气流经过所述第二再生加热盘管(7)、所述第二再生区及所述第二风机(9)排出室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表冷器(1)、第一转轮(2)、中表冷器(3)、第二转轮(4)、送风表冷器(5)、送风加热盘管(6)、第二再生加热盘管(7)、第一再生加热盘管(8)、第二风机(9)和第一风机(10),所述第一转轮(2)具有第一处理区、第一再生区,所述第二转轮(4)具有第二处理区、第二再生区和再生预热区,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具有第一新风气流和第二新风气流,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具有第一工况和第二工况;其中:
在所述第一工况,所述第一新风气流经过所述新风表冷器(1)、所述第一处理区和所述中表冷器(3)后分成两股,一股经过所述第二处理区、所述送风表冷器(5)及所述送风加热盘管(6)进入室内,另一股经过所述再生预热区、所述第二再生加热盘管(7)、所述第二再生区、所述第一再生加热盘管(8)、所述第一再生区及所述第一风机(10)排出室外;
在所述第二工况,所述第一新风气流依次经过所述新风表冷器(1)、所述第二处理区、所述送风表冷器(5)及所述送风加热盘管(6)进入室内;所述第二新风气流经过所述第二再生加热盘管(7)、所述第二再生区及所述第二风机(9)排出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还包括第一支管(11)、第一风阀(14)和第二风阀(15),所述第一支管(1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新风表冷器(1)与所述第一处理区之间,所述第一支管(11)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再生区与所述中表冷器(3)之间,所述第一风阀(14)设在所述第一支管(11)上,所述第二风阀(15)设在所述第一支管(11)的连接在所述新风表冷器(1)与所述第一处理区之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处理区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还包括混合风机(20),所述混合风机(20)设在所述第一支管(11)的连接在所述中表冷器(3)与所述第一处理区之间的一端与所述中表冷器(3)之间,所述混合风机(20)被配置为将室内气流与所述第一新风气流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况转轮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工况转轮除湿机还包括第二支管(12)和第三风阀(16),所述第二支管(1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中表冷器(3)与所述第二再生区之间,所述第二支管(12)的另一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跃武进雷龙绘锦侯生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