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上翻的镜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65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上翻的镜架结构,包括本体框架,包括眼镜腿;转动架,包括容纳镜片的框架;翻转机构,将本体框架与转动架铰接,翻转机构包括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铰链、第二铰链与本体框架、转动架铰接,第一铰链处通过扭簧与连杆、本体框架接触,第二铰链处也通过扭簧与连杆、转动架接触;第一铰链的转动角度范围为180°,第二铰链的转动角度范围为90°。采用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镜片可以上翻,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向前、向外的位移,防止与人脸干涉。镜片还可以再水平向前、向外延伸,类似帽檐的遮阳效果。而两个扭簧能够给连杆、转动架沿转动方向的弹性势能,保证各部件在极限位置时的稳定性。

An Upturnable mirror fram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irror frame structure which can be turned up, including a body frame, including a spectacle leg; a rotating frame, including a frame for accommodating lenses; a turning mechanism, which is hinged between the body frame and the rotating frame, wherein the turn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connecting rod,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connec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hinged with the body frame and the rotating frame through the first hinge, and the first hing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through the torsion spring The second hinge also contacts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rotating frame through the torsion spring; the rotation angle range of the first hinge is 180 \u00b0 and the rotation angle range of the second hinge is 90 \u00b0. The lens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turned up and has a certain forward and outward displacement to prevent interference with the face. The lens can also be extended horizontally forward and outward, similar to the sun shading effect of the brim. The two torsion springs can give the elastic potential energy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rotating frame along the rotating direction, and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each component at the limit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上翻的镜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眼镜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上翻的镜架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眼镜使用者,一些眼镜佩戴者觉得有时需要戴眼镜有时又需要将眼镜摘掉,有些人甚至需要反反复复频繁的摘戴眼镜,因此越多越多的眼镜佩戴人群需求一种镜框可以向上翻的眼镜,这样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可以正常使用眼镜,在看近处物体时可以将镜框上翻,远视眼人群则反之。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几种镜框可以上翻的镜架,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容易损坏、定位不准、不够美观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上翻的镜架结构,镜片可以上翻,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向前、向外的位移,防止与人脸干涉。镜片还可以再水平向前、向外延伸,类似帽檐的遮阳效果。而两个扭簧能够给连杆、转动架沿转动方向的弹性势能,保证各部件在极限位置时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上翻的镜架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上翻的镜架结构,包括:本体框架,包括眼镜腿;转动架,包括容纳镜片的框架;翻转机构,将本体框架与转动架铰接,翻转机构包括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铰链、第二铰链与本体框架、转动架铰接,第一铰链处通过扭簧与连杆、本体框架接触,第二铰链处也通过扭簧与连杆、转动架接触;第一铰链的转动角度范围为180°,第二铰链的转动角度范围为9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眼镜除了正常使用的功能,镜片可以上翻,同时由于连杆的作用,镜片上翻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向前、向外的位移,防止与人脸干涉。如果没有90°自由度的第二铰链,转动架上翻后,镜片是竖向向上延伸,位于额头前,而有了第二铰链后,镜片可以再水平向前、向外延伸,类似帽檐的状态,防止额头触碰到镜片,也能让镜片起到一定的遮阳效果。而两个扭簧能够给连杆、转动架沿转动方向的弹性势能,可以限定为单向的弹性势能,也可以是限定连杆、转动架在各自极限位置的弹性势能,以保证在极限位置时的稳定性,保证眼镜在具备活动部件的前提下,各状态又能整体稳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本体框架的顶部具备水平延伸的止口边,止口边的延伸方向与眼镜腿的延伸方向平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止口边起到限制连杆极限位置的作用。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扭簧具备将连杆与止口边接触的弹性势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眼镜的大多使用时为非上翻状态,保证此状态下眼镜整体状态稳定,镜片与眼镜腿之间相对位置固定,不会发生松动晃动。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第一铰链包括连接连杆、本体框架的第一螺丝,第二铰链包括连接连杆、转动架的第二螺丝。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螺丝起到连接紧固作用,同时也起到轴连接的作用。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连杆呈凵字形,连杆的两端具备二分之一圆周面,第一螺丝、第二螺丝的轴线分别与连杆的两个二分之一圆周面的轴线重合,本体框架在第一铰链处也具备二分之一圆周面,转动架在第二铰链处具备四分之一圆周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凵字形的连杆保证在翻转时可以避让本体框架的部位,不会发生干涉,二分之一圆周面则保证第一铰链的转动角度范围为180°,转动架的四分之一圆周面则确保限定其转动角度范围为90°。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从非上翻状态到上翻状态,连杆的转动自由度方向与转动架的转动自由度方向相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转动架向外翻180°,因为连杆的转动自由度方向相反,带有镜片的转动架便不是从竖直向下变为竖直向上的状态,转动架可以转动至水平,此时镜片是水平向外延伸的。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非上翻状态时,第一铰链、第二铰链处在同一水平高度,从非上翻状态到上翻状态,转动架相对远离眼镜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上翻时向前向外翻,不会与脸部干涉,有足够的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1-本体框架;2-第一铰链;3-第一螺丝;4-连杆;5-转动架;6-第二铰链;7-第二螺丝;8-扭簧;9-止口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一种可上翻的镜架结构,包括:本体框架1,包括眼镜腿;转动架5,包括容纳镜片的框架;翻转机构,将本体框架1与转动架5铰接,翻转机构包括连杆4,连杆4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铰链2、第二铰链6与本体框架1、转动架5铰接,第一铰链2处通过扭簧8与连杆4、本体框架1接触,第二铰链6处也通过扭簧8与连杆4、转动架5接触;第一铰链2的转动角度范围为180°,第二铰链6的转动角度范围为9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眼镜除了正常使用的功能,镜片可以上翻,同时由于连杆的作用,镜片上翻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向前、向外的位移,防止与人脸干涉。如果没有90°自由度的第二铰链,转动架上翻后,镜片是竖向向上延伸,位于额头前,而有了第二铰链后,镜片可以再水平向前、向外延伸,类似帽檐的状态,防止额头触碰到镜片,也能让镜片起到一定的遮阳效果。而两个扭簧能够给连杆、转动架沿转动方向的弹性势能,可以限定为单向的弹性势能,也可以是限定连杆、转动架在各自极限位置的弹性势能,以保证在极限位置时的稳定性,保证眼镜在具备活动部件的前提下,各状态又能整体稳固。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体框架1的顶部具备水平延伸的止口边9,止口边9的延伸方向与眼镜腿的延伸方向平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止口边起到限制连杆极限位置的作用。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扭簧8具备将连杆4与止口边9接触的弹性势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眼镜的大多使用时为非上翻状态,保证此状态下眼镜整体状态稳定,镜片与眼镜腿之间相对位置固定,不会发生松动晃动。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铰链2包括连接连杆4、本体框架1的第一螺丝3,第二铰链6包括连接连杆4、转动架5的第二螺丝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螺丝起到连接紧固作用,同时也起到轴连接的作用。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中所示,连杆4呈凵字形,连杆4的两端具备二分之一圆周面,第一螺丝3、第二螺丝7的轴线分别与连杆4的两个二分之一圆周面的轴线重合,本体框架1在第一铰链2处也具备二分之一圆周面,转动架5在第二铰链6处具备四分之一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上翻的镜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框架,包括眼镜腿;/n转动架,包括容纳镜片的框架;/n翻转机构,将本体框架与转动架铰接,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铰链、第二铰链与本体框架、转动架铰接,所述第一铰链处通过扭簧与连杆、本体框架接触,所述第二铰链处也通过扭簧与连杆、转动架接触;所述第一铰链的转动角度范围为180°,所述第二铰链的转动角度范围为9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上翻的镜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框架,包括眼镜腿;
转动架,包括容纳镜片的框架;
翻转机构,将本体框架与转动架铰接,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铰链、第二铰链与本体框架、转动架铰接,所述第一铰链处通过扭簧与连杆、本体框架接触,所述第二铰链处也通过扭簧与连杆、转动架接触;所述第一铰链的转动角度范围为180°,所述第二铰链的转动角度范围为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上翻的镜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框架的顶部具备水平延伸的止口边,所述止口边的延伸方向与眼镜腿的延伸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上翻的镜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具备将连杆与止口边接触的弹性势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上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远望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