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路切换结构及显微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65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显微镜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路切换结构及显微镜。该光路切换结构,连接板与显微镜连接且位于成像组件与物镜之间,连接板上形成有通孔,通孔位于主光路筒的轴线上,通孔允许穿过物镜的光线能够到达成像组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光路筒及第二光路筒,使其中的一个与主光路筒对应设置,从而使得在主光路筒的轴线上能够有其它光路进入,进而使得具有该光路切换结构的显微镜能够具有多种功能。这种光路切换结构的设置允许两种不同的光路筒同时存在,因此不需要拆卸显微镜的外壳即可完成不同功能的切换,省时省力。

Optical path switching structure and microscop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microscope, in particular to an optical path switching structure and a microscope. The light path switching structure is connected with the microscope and is located between the imaging component and the objective lens. A through hole is formed on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through hole is located on the axis of the main light path cylinder. The through hole allows the light passing through the objective lens to reach the imaging component. The first optical path cylinder and the second optical path cylinder are driven by the driving mechanism, so that one of them is set correspondingly with the main optical path cylinder, so that other optical paths can enter on the axis of the main optical path cylinder, so that the microscope with the optical path switching structure can have multiple functions. The setup of the optical path switching structure allows two different optical path cylinders to exist at the same time, so it can complete the switching of different functions without dismantling the microscope shell, saving time and lab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路切换结构及显微镜
本技术属于显微镜的
,尤其涉及一种光路切换结构及显微镜。
技术介绍
目前,显微镜发展出了多种专用的显微镜机型,如生物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等。传统金相显微镜,需从主光路筒的垂直方向接出一个分光路筒,分光路筒内部有透镜或透镜组等结构,分光路筒的末端是一个灯壳,灯壳内部使用卤素灯。卤素灯耗电多,发热量大,为了散热,灯壳与光路筒整体结构大。为了不让光的热量影响精密的光学成像部件而降低显微镜的使用寿命,分光路筒都较长,以使灯泡与主光路筒的部件相隔较远;所以,传统的金相显微镜对比单纯的生物显微镜,体积大很多。类似地,荧光显微镜体积也较大:传统的荧光显微镜也需从主光路筒的垂直方向接出一个分光路筒,分光路筒内部有透镜、滤光片等结构,分光路筒的末端是一个灯壳,灯壳内部使用的是高压汞灯(水银灯),需要配备专门的变压器。工作时,汞灯要先预热数分钟才能正常使用,高压汞灯发出的光线先以隔热玻璃过滤热量,再以滤光片滤去全波段的光中大部分不需要的光,仅保留下特定波长的光,这些特定的光经过分色镜的反射,照向被观察物体,激发荧光效应,被观察物体产生的荧光再返回光路筒,透过分色镜,最后再滤去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其它光线在光路上方成像。因此传统的荧光显微镜的分光路筒也是结构多,体积大,还要配备专用的变压器。如上所述,传统的金相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因为光源不同、体积庞大、散热要求高,难以做成一体化。但是随着LED灯的专利技术、改进和大量推广应用,已经可以替代卤素灯和高压汞灯,进而将上述两种显微镜的分光路筒的体积大为缩小。但是现有的显微镜为了实现功能的多样化,仍然需要拆卸显微镜的外壳更换光路筒及一系列组件,并且每次更换之后都要对仪器重新调节校正,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显微镜为了实现功能多样化,需要拆卸显微镜导致的费时费力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光路切换结构及显微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路切换结构,包括连接板、第一光路筒、第二光路筒及驱动机构,所述连接板用于与显微镜连接且位于成像组件与物镜之间,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通孔,所述显微镜包括主光路筒,所述通孔位于所述主光路筒的轴线上;所述第一光路筒与所述第二光路筒均与所述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光路筒及所述第二光路筒相对于所述连接板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光路筒及所述第二光路筒的其中一个能够与所述主光路筒对应设置。可选地,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及第三板,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一板上,所述第二板及所述第三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的两端,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三板之间形成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光路筒及所述第二光路筒均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二滑槽内。可选地,所述第二板上形成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由所述第二板靠近所述第三板的一侧表面向远离所述第三板且靠近所述第一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第二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第一滑槽。可选地,所述第三板上形成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由所述第三板靠近所述第二板的一侧表面向远离所述第二板且靠近所述第一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第二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第二滑槽。可选地,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板的一侧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二滑槽位于所述凹槽的两侧。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推杆及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第一光路筒连接,所述第二推杆与所述第二光路筒连接,所述第一推杆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光路筒沿所述连接板运动,所述第二推杆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光路筒沿所述连接板运动。可选地,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穿出所述显微镜,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穿出所述显微镜。可选地,所述第一光路筒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光路筒包括第三支架及第四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第四支架连接,所述第四支架与所述连接板活动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光路筒包括第一光源、第一透镜组及分光片,所述第一光源及所述第一透镜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内,所述分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内;所述第二光路筒包括第二光源、第二透镜组及分色镜,所述第二光源及所述第二透镜组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架内,所述分色镜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架内。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的光路切换结构,连接板与显微镜连接且位于成像组件与物镜之间,连接板上形成有通孔,通孔位于主光路筒的轴线上,通孔允许穿过物镜的光线能够到达成像组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光路筒及第二光路筒,使其中的一个与主光路筒对应设置,从而使得在主光路筒的轴线上能够有其它光路进入,进而使得具有该光路切换结构的显微镜能够具有多种功能。这种光路切换结构的设置允许两种不同的光路筒同时存在,因此不需要拆卸显微镜的外壳即可完成不同功能的切换,省时省力。本技术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微镜,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光路切换结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显微镜的右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显微镜(除去显微镜外壳)的轴测图;图3是图1所示的显微镜作为实体显微镜或生物显微镜时其光路切换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显微镜作为金相显微镜时其光路切换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显微镜其金相光路筒的光线路径图;图6是图1所示的显微镜作为荧光显微镜时其光路切换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显微镜其荧光光路筒的光线路径图;图8是图1所示的显微镜的光路切换结构的侧视图。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显微镜主体;11、载物台;111、通光孔;12、显微镜支架;13、显微镜外壳;2、光源组;21、底光源;22、侧光源;23、金相光路筒;231、第一支架;232、第二支架;233、第一光源;234、第一透镜组;235、分光片;24、荧光光路筒;241、第三支架;242、第四支架;243、第二光源;244、第二透镜组;245、分色镜;246、第一滤光片;247、第二滤光片;25、光路切换组件;251、第一推杆;252、第二推杆;26、连接板;261、第一板;2611、凹槽;262、第二板;2621、第一斜面;263、第三板;2631、第二斜面;264、通孔;27、主光路筒;3、物镜;4、成像组件;10、待观察物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第一光路筒、第二光路筒及驱动机构,所述连接板用于与显微镜连接且位于成像组件与物镜之间,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通孔,所述显微镜包括主光路筒,所述通孔位于所述主光路筒的轴线上;/n所述第一光路筒与所述第二光路筒均与所述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光路筒及所述第二光路筒相对于所述连接板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光路筒及所述第二光路筒的其中一个能够与所述主光路筒对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第一光路筒、第二光路筒及驱动机构,所述连接板用于与显微镜连接且位于成像组件与物镜之间,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通孔,所述显微镜包括主光路筒,所述通孔位于所述主光路筒的轴线上;
所述第一光路筒与所述第二光路筒均与所述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光路筒及所述第二光路筒相对于所述连接板运动,以使所述第一光路筒及所述第二光路筒的其中一个能够与所述主光路筒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及第三板,所述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一板上,所述第二板及所述第三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的两端,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三板之间形成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光路筒及所述第二光路筒均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二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上形成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由所述第二板靠近所述第三板的一侧表面向远离所述第三板且靠近所述第一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第二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第一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上形成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由所述第三板靠近所述第二板的一侧表面向远离所述第二板且靠近所述第一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板朝向所述第二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第二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爱科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