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753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2:30
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所述的冷却塔(1)的底部设置上层框架(2)和下层框架(3),所述的上层框架(2)与所述的下层框架(3)相对设置,所述的冷却塔(1)具有进风口(4),所述的上层框架(2)位于所述的进风口(4)的上沿,所述的下层框架(3)位于所述的进风口(4)的底沿,所述的上层框架(2)与所述的下层框架(3)之间通过一组支撑杆(5)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挡风幕开度的调整来控制冷却塔自然通风量,从而实现对被冷却介质温度的有效控制,起到运行调整和设备防冻的双重作用。

An indirect cooling tower water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direct cooling tower water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direct cooling tower water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 The bottom of the cooling tower (1)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frame (2) and a lower frame (3), the upper frame (2) is opposite to the lower frame (3), the cooling tower (1) has an air inlet (4), the upper frame (2) is located at the upper edge of the air inlet (4), and the lower frame (3)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edge of the air inlet (4 The upper frame (2) and the lower frame (3) are connected by a set of supporting rods (5). The utility model controls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amount of the cooling tower by adjusting the opening of the wind screen, thus realizing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ooled medium, and playing the dual functions of operation adjustment and equipment antifreez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电站汽轮发电机组排气冷却大多采用自然通风冷却系统,自然通风冷却系统分为湿式直接水冷系统和干式间接风冷系统,该冷却系统的原理是将进入汽轮机做功后的排气通过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而转化为合适温度的凝结水,凝结水进入加热设备(锅炉岛或核岛)加热转化为高温高压蒸汽后再次循环回到汽轮机重新做功(见图1)。在汽轮发电机组效率
,汽轮机背压(排气压力)直接影响到对汽轮机组的效率(机械效率及供热效率),排气温度则直接影响汽轮机组的背压,而排气温度又直接受到循环冷却水温度的影响;自然通风冷却塔做为对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的主要设备,其冷却换热是通过塔内由下至上的自然通风的风温和风量实现。自然通风冷却系统当前存在的如下主要问题:(1)不能对塔底进风量进行有效控制,自然通风冷却塔是依照烟囱原理,通过塔体自然通风实现对被冷却介质进行换热冷却,对于不同地区及不同季节,户外大气温度及压力变化较大,对于上述自然通风冷系统,冷却塔进风温度以及风向、风速都直接影响到被冷却介质的温度指标,自然通风冷却塔在原设计上不能对塔底进风量进行有效控制。(2)在极端寒冷天气下存在防冻问题,在我国部分高寒地区在极端低温环境下,冷却塔散热管束(或淋水盘)会出现局部结冻故障甚至事故;对此,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电站在冬季多采用对冷却塔四周进行临时围堵的措施以阻止寒风侵袭,防止冷却塔冻坏,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冷却塔塔体底部四周加装卷帘式电动挡风幕,通过对挡风幕开度的调整来控制冷却塔自然通风量,从而实现对被冷却介质温度的有效控制,起到运行调整和设备防冻的双重作用的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其组成包括:冷却塔1,所述的冷却塔1的底部设置上层框架2和下层框架3,所述的上层框架2与所述的下层框架3相对设置,所述的冷却塔1具有进风口4,所述的上层框架2位于所述的进风口4的上沿,所述的下层框架3位于所述的进风口4的底沿,所述的上层框架2与所述的下层框架3之间通过一组支撑杆5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层框架2为多边形金属上框架,所述的下层框架3为多边形金属下框架,所述的多边形金属上框架的一个边、所述的多边形金属下框架的一个边与2根所述的支撑杆5组成门型框架6,所述的门型框架6上安装卷帘式电动挡风幕7、并组成一个挡风单元,一组所述的一个挡风单元单元组成对塔底四周环形围挡。进一步的,所述的卷帘式电动挡风幕7为卷帘式开启及关闭,驱动装置8安装在卷帘式电动挡风幕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的卷帘式电动挡风幕7设有就地控制箱,实现就地单个控制或实现就地编组控制。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装置8与PLC连接,根据相关运行参数的控制实现在控制室内由运行人员远方操作,对不同位置的挡风帘进行不同开度的控制。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装置8为自动控制,通过电动挡风帘前期运行调试得出先关运行参数经验数据,得出循环冷却水温度与汽轮机背压的逻辑关系曲线,通过PLC通讯与机组主控DCS系统连接,实现挡风帘的自动控制。进一步的,所述的多边形金属下框架的每一个边均开有卡槽9,所述的卡槽9卡入弧形压板10,所述的弧形压板10的一端固定连接内固定板11,所述的弧形压板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外固定板12,所述的内固定板11开有内固定孔13,所述的内固定孔13连接内固定圆锥杆14,所述的内固定圆锥杆14插入地下固定,所述的内固定圆锥杆14的顶部连接内限位板15,所述的内限位板15的直径大于所述的内固定孔13的直径,所述的外固定板12开有外固定孔16,所述的外固定孔16连接外固定圆锥杆17,所述的外固定圆锥杆17插入地下固定,所述的外固定圆锥杆17的顶部连接外限位板18,所述的外限位板18的直径大于所述的外固定孔16的直径。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冷却塔底部四周加装电动挡风幕,通过对挡风幕开度的调整来控制冷却塔自然通风量,从而实现了对被冷却介质温度的调节。2.本技术的调节功能能够提高汽轮机组运行效率。3.本技术的防冻功能能够保证机组运行的安全性。4.本技术的投资少、见效快,能够降低冷却塔防冻临时封堵的人工和材料成本。5.本技术的弧形压板、内固定板、内固定圆锥杆、外固定板、外固定圆锥杆配合使用,能够将下层框架牢牢地固定住,进而固定的整体装置牢固、稳定,使用安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中下层框架的固定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电动挡风幕控制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电气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其组成包括:冷却塔1,所述的冷却塔1的底部设置上层框架2和下层框架3,所述的上层框架2与所述的下层框架3相对设置,所述的冷却塔1具有进风口4,所述的上层框架2位于所述的进风口4的上沿,所述的下层框架3位于所述的进风口4的底沿,所述的上层框架2与所述的下层框架3之间通过一组支撑杆5连接。实施例2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所述的上层框架2为多边形金属上框架,所述的下层框架3为多边形金属下框架,所述的多边形金属上框架的一个边、所述的多边形金属下框架的一个边与2根所述的支撑杆5组成门型框架6,所述的门型框架6上安装卷帘式电动挡风幕7、并组成一个挡风单元,一组所述的一个挡风单元单元组成对塔底四周环形围挡。实施例3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所述的卷帘式电动挡风幕7为卷帘式开启及关闭,驱动装置8安装在卷帘式电动挡风幕上方。实施例4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所述的卷帘式电动挡风幕7设有就地控制箱,实现就地单个控制或实现就地编组控制。实施例5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8与PLC连接,根据相关运行参数的控制实现在控制室内由运行人员远方操作,对不同位置的挡风帘进行不同开度的控制。实施例6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8为自动控制,通过电动挡风帘前期运行调试得出先关运行参数经验数据,得出循环冷却水温度与汽轮机背压的逻辑关系曲线,通过PLC通讯与机组主控DCS系统连接,实现挡风帘的自动控制。实施例7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所述的多边形金属下框架的每一个边均开有卡槽9,所述的卡槽9卡入弧形压板10,所述的弧形压板10的一端固定连接内固定板11,所述的弧形压板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外固定板12,所述的内固定板11开有内固定孔13,所述的内固定孔13连接内固定圆锥杆14,所述的内固定圆锥杆14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其组成包括:冷却塔(1),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塔(1)的底部设置上层框架(2)和下层框架(3),所述的上层框架(2)与所述的下层框架(3)相对设置,所述的冷却塔(1)具有进风口(4),所述的上层框架(2)位于所述的进风口(4)的上沿,所述的下层框架(3)位于所述的进风口(4)的底沿,所述的上层框架(2)与所述的下层框架(3)之间通过一组支撑杆(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其组成包括:冷却塔(1),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塔(1)的底部设置上层框架(2)和下层框架(3),所述的上层框架(2)与所述的下层框架(3)相对设置,所述的冷却塔(1)具有进风口(4),所述的上层框架(2)位于所述的进风口(4)的上沿,所述的下层框架(3)位于所述的进风口(4)的底沿,所述的上层框架(2)与所述的下层框架(3)之间通过一组支撑杆(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层框架(2)为多边形金属上框架,所述的下层框架(3)为多边形金属下框架,所述的多边形金属上框架的一个边、所述的多边形金属下框架的一个边与2根所述的支撑杆(5)组成门型框架(6),所述的门型框架(6)上安装卷帘式电动挡风幕(7)、并组成一个挡风单元,一组所述的一个挡风单元单元组成对塔底四周环形围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卷帘式电动挡风幕(7)为卷帘式开启及关闭,驱动装置(8)安装在卷帘式电动挡风幕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卷帘式电动挡风幕(7)设有就地控制箱,实现就地单个控制或实现就地编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间接式冷却塔水温调节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玉林黄建华郑万才李世君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润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