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模组及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446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发光模组,包括:中空连杆、光源模组、导光管、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导光管套设在中空连杆的外侧,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分别与中空连杆的两端连接;光源模组设于导光管的一端且位于第一端部与中空连杆或者第二端部与中空连杆之间,使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从导光管的端部射入;第一端部远离中空连杆的一面设有自其表面向外延伸的连接插头,连接插头中设有第一接头,第二端部靠近中空连杆的一面设有自其表面向外延伸且插入中空连杆中的连接孔座,连接孔座设有与连接插头匹配的连接通孔,连接通孔中设有与第一接头匹配的第二接头;光源模组与第二接头分别与第一接头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容易,当两节相连接时,能够实现快速安装。

A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lam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ght-emitting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hollow connecting rod, a light source module, a light guide tube, a first end and a second end. The light guide tube sleev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hollow connecting rod,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wo ends of the hollow connecting rod; the light source module is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light guide tube an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end and the hollow connecting rod or the second end and the hollow connecting rod, so as to make the light source The light emitted by the module is emitted from the end of the light guide tube; a connecting plug extending outwards from the surfac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first end far from the hollow connecting rod, a first connector is arranged in the connecting plug, a connecting hole seat extending outwards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second end near the hollow connecting rod and inserted into the hollow connect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second end near the hollow connecting rod, and a connecting through hole matched with the connecting plug is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hole seat for connection A second connector match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or is arranged in the through hole; the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the second connector are respectivel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easy installation, and can realize quick installation when two sections are connec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模组及灯具
本技术涉及照明
,尤其指一种发光模组及灯具。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采用导光管的发光模组均为单体结构,若需要实现发光模组之间的连接,需要在外部增设连接组件才能实现,连接组件需要同时解决发光模组之间的机械连接及电气连接,连接组件的设计通常极其复杂,多个发光模组之间的连接安装困难,而且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多个发光模组之间连接安装困难、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光模组,包括:中空连杆、光源模组、导光管、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导光管套设在所述中空连杆的外侧,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分别与所述中空连杆的两端连接;所述光源模组设于所述导光管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中空连杆或者第二端部与所述中空连杆之间,使所述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导光管的端部射入;其中,所述第一端部远离所述中空连杆的一面设有自其表面向外延伸的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中设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二端部靠近所述中空连杆的一面设有自其表面向外延伸且插入所述中空连杆中的连接孔座,所述连接孔座设有与所述连接插头匹配的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中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头匹配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分别与所述光源模组和所述第二接头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第二接头并联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光源模组设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中空连杆之间,该发光模组还包括基座,所述光源模组安装于所述基座的一面,所述第一端部安装于所述基座的另一面。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基座设有装饰环,所述装饰环连接在所述基座的边缘且由边缘向垂直于所述基座两个表面的方向分别延伸出,以形成分别容纳所述光源模组和所述第一端部的容纳槽。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中空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可拆卸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连接孔座设有第一固定螺纹,所述中空连杆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螺纹,所述中空连杆与所述第二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螺纹与所述第二固定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中空连杆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设有螺钉孔,所述中空连杆与所述第一端部通过螺钉与所述螺钉孔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光源模组包括电路板、驱动组件和光源,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光源分别安装于电路板,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光源通过电路连接。作为一种优选,该发光模组还包括反光组件,所述反光组件设于所述导光管的端部,用于将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线集中导入所述导光管。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反光组件包括内环壁、外环壁和底壁,所述内环壁与所述外环壁间隔设置,所述底壁连接所述内环壁和外环壁共同围成反光腔,所述底壁设有光源通孔,所述导光管的端部嵌入所述导光腔,所述底壁贴设于所述导光管的端面,所述光源与所述光源通孔对应设置。作为一种优选,该光源模组还包括主控电路,所述主控电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以控制所述光源发光。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中空连杆之间设有密封垫。作为一种优选,该发光模组还包括玻璃外罩,所述玻璃外罩设于所述导光管的外侧。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导光管由亚克力制成。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灯具,包括底座、自所述底座延伸形成的灯连杆、设于所述灯连杆末端的灯架和自所述灯架的周侧延伸出的模组基座,每个所述模组基座连接至少一个上述所述的发光模组。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灯架设有中空螺纹接头,所述灯连杆与所述中空螺纹接头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灯架为多边形,所述模组基座自所述灯架的顶角延伸出。作为一种优选,每个所述顶角位置设置多个所述模组基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使用本技术的发光模组结构简单,安装容易,当两节发光模组相连接时,能够实现快速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发光模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发光模组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发光模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发光模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两节发光模组连接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的发光模组图4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灯具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的灯具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的灯具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灯架立体图;图中,100:发光模组;1:中空连杆;11:第二固定螺纹;2:导光管;3:第一端部;31:连接插头;311:连接外螺纹;32:第一接头;4:第二端部;41:连接孔座;411:连接通孔;412:第一固定螺纹;413:连接内螺纹;42:第二接头;5:光源模组;51:电路板;52:驱动组件;53:光源;6:基座;7:缓冲密封垫;8:玻璃外罩;9:反光组件:91:外环壁;92:内环壁;93:底壁;10:螺钉;200:灯架;210:模组基座;220:顶角;230:螺纹连接头;400:底座;300:灯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发光模组的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该发光模组100包括:中空连杆1、导光管2、第一端部3、第二端部4和光源模组5。中空连杆1为一个两端贯通的连接杆,中空连杆1优选为圆管形,但不限于圆管,亦可以为多边形结构。导光管2采用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例如采用亚克力制成,导光管2为圆管或者多边形管,本实施例中,导光管2为圆形结构。导光管2的内径大于中空连杆1的最大直径,导光管2套设在中空连杆1的外侧。第一端部3与第二端部4分别与中空连杆1的两端连接,使导光管2夹持于第一端部3与第二端部4之间。光源模组5设于导光管2的一端且位于第一端部3与中空连杆1之间,使光源模组5发出的光线从导光管2的端部射入。在其他实施例中,光源模组5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端部4与中空连杆1之间。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3远离中空连杆1的一面设有自其表面向外延伸的连接插头31,连接插头31中设有第一接头32,第二端部4靠近中空连杆1的一面设有自其表面向外延伸且插入中空连杆1中的连接孔座41,连接孔座41设有与连接插头31匹配的连接通孔411,连接通孔411中设有与第一接头32匹配的第二接头42。第一接头32分别与光源模组5和第二接头42通过导线电连接,光源模组5与第二接头42并联设置。第一接头32通过导线(图未示出)分别与第二接头42和发光模组5电连接,导线沿中空连杆1的中部空腔自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接头41和第二连接42。使用时,如图6所示,将一节发光模组100的第一端部3的连接插头31插入设于灯架200上的模组基座210,发光模组100的第一接头32与灯架100上的模组基座210中的第二接头(图未示出)形成电连接,灯架200的内部设有导线将模组基座210中的第二接头与外部供电电源连接,外部供电电源依次通过第二接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连杆、光源模组、导光管、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导光管套设在所述中空连杆的外侧,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分别与所述中空连杆的两端连接;所述光源模组设于所述导光管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中空连杆或者第二端部与所述中空连杆之间,使所述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导光管的端部射入;其中,所述第一端部远离所述中空连杆的一面设有自其表面向外延伸的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中设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二端部靠近所述中空连杆的一面设有自其表面向外延伸且插入所述中空连杆中的连接孔座,所述连接孔座设有与所述连接插头匹配的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中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头匹配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分别与所述光源模组和所述第二接头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第二接头并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连杆、光源模组、导光管、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导光管套设在所述中空连杆的外侧,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分别与所述中空连杆的两端连接;所述光源模组设于所述导光管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中空连杆或者第二端部与所述中空连杆之间,使所述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导光管的端部射入;其中,所述第一端部远离所述中空连杆的一面设有自其表面向外延伸的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中设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二端部靠近所述中空连杆的一面设有自其表面向外延伸且插入所述中空连杆中的连接孔座,所述连接孔座设有与所述连接插头匹配的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中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头匹配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分别与所述光源模组和所述第二接头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光源模组与所述第二接头并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设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中空连杆之间,该发光模组还包括基座,所述光源模组安装于所述基座的一面,所述第一端部安装于所述基座的另一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装饰环,所述装饰环连接在所述基座的边缘且由边缘向垂直于所述基座两个表面的方向分别延伸出,以形成分别容纳所述光源模组和所述第一端部的容纳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座设有第一固定螺纹,所述中空连杆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螺纹,所述中空连杆与所述第二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固定螺纹与所述第二固定螺纹配合连接;所述中空连杆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设有螺钉孔,所述中空连杆与所述第一端部通过螺钉与所述螺钉孔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智乔胜玉
申请(专利权)人: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