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利华专利>正文

卸油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334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卸油阀。该卸油阀含有螺杆体和螺母,螺杆体一端设有连接固定座,螺杆体另一端连接带有堵头的螺母,其堵头中心开设有出油口,在螺杆体内壁与其中心实心体的堵片或柱体周圈设有露油孔,带出油口的螺母堵头与螺杆体内设的露油孔匹配形成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卸油阀对原卸油阀的结构稍作改进,在原丝堵螺杆体内腔下端增设带有露油孔或槽的堵片,或者直接在实心丝堵螺杆体内腔周侧开设露油孔,堵头螺母封闭端设出油口,即解决原卸油阀存在的缺点,拧紧即关闭,旋松即打开,不象原来需要卸下来才会出油,不使用再装上去,使用方便,干净、卫生,使用效果较好。结构简单,制造加工容易,成本低,容易推广实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卸油阀。二
技术介绍
当前使用的卸油阀,是在一端开口的空心螺杆体上套装螺母堵头(即丝堵),放油时需要拧下螺母堵头,使油流出,其存在的缺点是使用时需要将丝堵完全卸下,在即将拧下丝堵时,油会先从丝堵上方冒出,拿开丝堵油才会顺流而下,卸下时即使很小心,也难以避免油洒在手上,造成浪费不说,关键是不卫生,时间长了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再说弄得满手都是油,事后还得屡次用水、洗涤剂将手洗干净,十分麻烦,使用不方便,现场有现成的水和洗涤用品还好,要是野外或旅途中不具备这些条件,那尴尬可想而知。而目前的市场上还没有发现更好的可替代产品,现有公开的技术文献也没有发现可实用的相关先进技术。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
技术介绍
目前卸油阀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卸油阀,使用时只需旋松端部带出油口的螺母堵头,油即可从下部顺流而下,不使用时只需旋紧螺母,卸油阀即关闭。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卸油阀,含有中空螺杆体和螺母,螺杆体一端设有连接固定座,螺杆体另一端内腔下部为周圈设有露油孔或槽、中心为实心体的堵片,和中空螺杆体体连接的一端带有堵头的螺母,其堵头中心开设有出油口,所述的带出油口的螺母堵头与中空螺杆体内腔下部的堵片匹配形成密封连接。所述的堵片与螺母堵头互为平面密封连接。所述的卸油阀,在螺母堵头与堵片之间设有中心开孔的密封垫或密封圈,密封垫中心孔的直径小于堵片中心实心体的最小尺寸。所述的卸油阀,其堵片中心实心体可向下设针形阀,该针形阀与螺母堵头的出油口形成阀芯、阀座密封;或者在螺母堵头和堵片之间加密封垫或密封圈,通过针形阀和密封垫或密封圈、螺母堵头的多重配合实现卸油阀密封。所述的卸油阀,其中空螺杆体下部内腔的堵片周围开设的露油孔或槽为两个,或为三个,或为四个,或五个,或六个;或为一定数量的露油孔或槽沿堵片周缘均匀分布。所述的卸油阀,固定座外形可为正六棱柱体的扳手卡座形状,其上突出设有一段外螺纹连接管段;固定座或者为一段圆环柱体,在其外沿圆周设固定螺钉穿孔。一种卸油阀,含有螺杆体和螺母,螺杆体一端设有连接固定座,其另一端匹配设有堵头螺母,在螺杆体内壁与其中心实心体之间的圆环区域内设有上、下连通的露油孔,螺杆体另一端的堵头螺母其中心开设有出油口,所述的带出油口的堵头螺母与螺杆体内壁开设的露油孔相互匹配形成密封连接。如上所述的卸油阀,其螺杆体下端面与螺母堵头互为平面密封连接,在螺母堵头与螺杆体下端面之间设有中心开孔的密封垫圈,密封垫圈中心孔的直径小于螺杆体中心实心柱体的最小尺寸。如上所述的卸油阀,螺杆体内部露油孔上端设有凹槽或一段凹腔,螺杆体内壁周围开设的露油孔为两个,或为三个,或为四个,或五个,或六个,沿螺杆体内壁周缘均匀分布。如上所述的卸油阀,固定座外形为正六棱柱体的扳手卡座形状,其上突出设有一段外螺纹连接管段;固定座或者为一段圆环柱体,在其外沿圆周设固定螺钉穿孔。本技术的有益积极效果1、本技术对原来的卸油阀在结构上稍作改进,在原丝堵螺杆体内腔下端增设带有露油孔或槽的堵片,或者直接在实心丝堵螺杆体内腔开设露油孔,堵头螺母封闭端设出油口,即解决原卸油阀存在的缺点,结构简单,制造加工容易,成本低,使用效果较好,容易推广实施。2、本技术卸油阀拧紧即关闭,旋松即打开,不象原来需要卸下来才会出油,不使用时还得再装上去旋紧,使用方便,干净、卫生,不会弄脏双手,油也不容易洒出来以至造成无谓的浪费。四附图说明图1现有卸油阀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卸油阀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本技术卸油阀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本技术卸油阀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三图5本技术卸油阀俯视图之一图6本技术卸油阀俯视图之二图7本技术卸油阀俯视图之三图8本技术卸油阀俯视图之四图9本技术卸油阀俯视图之五图10本技术卸油阀俯视图之六图11本技术卸油阀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之四图12本技术卸油阀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之五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为现有卸油阀结构,图中固定座1为扳手卡座形状,或为圆环柱体形状,与应用设备可粘接、焊接,或通过螺母、螺纹连接,螺杆体2内腔下端开口,3为螺母堵头,螺母堵头3与中空螺杆体2的下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垫5。使用时存在诸多不便。参见图2、图5,为本技术改进产品即在螺母堵头3的封闭端开设出油口6,出油口6对应堵片8中心的实心体,旋紧螺母堵头3卸油阀即关闭,旋松螺母堵头3卸油阀打开,油就从出油口流出,不用卸下螺母,使用方便,干净、卫生。本实施例堵片8上开有两个长条形的露油孔4。实施例二参见图3、图6,图中标号同实施例一相同的,代表意义相同,不重述。本实施例卸油阀结构基本同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在堵片8与螺母堵头3之间设有中心开孔的密封垫5,密封垫5中心孔与螺母堵头3的出油口6对应,密封垫5中心孔的直径小于堵片中心实心体的最小尺寸。本实施例堵片8上开设的露油孔为3个,沿堵片圆周均布。实施例三参见图3、图7,图中标号同实施例一相同的,代表意义相同,不重述。本实施例卸油阀结构基本同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堵片8上开设的露油孔4为圆形,数量为6个,沿堵片圆周均布。实施例四参见图3、图8,图中标号同实施例一相同的,代表意义相同,不重述。本实施例卸油阀结构基本同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螺杆体2上端的固定座1为一段圆环柱体,如图中10所示。实施例五参见图4、图9,图中标号同实施例一相同的,代表意义相同,不重述。本实施例卸油阀结构基本同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堵片8中心实心体向下设计为针形阀7,堵片8与螺母堵头3之间设有中心开孔的密封垫5,该针形阀7与密封垫圈5形成阀芯、阀座密封;或者在螺母堵头3的出油口6内侧加设与针形阀7配合的密封圈。本实施例堵片8上开设4个圆形漏油孔,沿堵片圆周均匀分布。实施例六参见图4、图10,图中标号同实施例一、四、五相同的,代表意义相同。本实施例卸油阀结构基本同实施例五,不同之处在于螺杆体2上端的固定座为一段圆环柱体10,在圆环柱体的周缘设有固定螺钉穿孔9;本实施例堵片8上开设5个椭圆形的露油孔4,沿堵片圆周均布。本实施例固定座也可为扳手卡座形状。实施例七本实施例同以上各实施方案不同的是,连接固定采用常见的对丝接头,即在上述各实施例的扳手卡座上端再设一段外螺纹管段,实现使用时与储油设备的外螺纹连接。本技术与应用设备的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各种有关技术手段,方案较多,在此不再一一具体叙述。实施例八参见图11、图6,图中标号同实施例一相同的,代表意义相同,不重述。本实施例卸油阀,含有螺杆体2,螺杆体2一端设有连接固定座1,其另一端匹配设有堵头螺母3,本实施例卸油阀结构同以上实施例不同的是螺杆体2中心是上、下一体的实心体12,围绕实心体12在螺杆体2内壁之间的圆环区域周圈设有上、下连通的露油孔4,螺杆体2上端面内圈铣有凹槽。实施例九参见图12、图9,图中标号同实施例一、八相同的,代表意义相同,不重述。本实施例卸油阀,基本结构同实施例八,不同的是其固定座1外形为正六棱柱体的扳手卡座形状,其上突出的一段设有外螺纹,卸油阀通过所述的外螺纹管段11实现与储油设备的螺纹连接。外螺纹管段内壁或者用铣床铣出一段凹腔。权利要求1.一种卸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卸油阀,含有中空螺杆体和螺母,螺杆体一端设有连接固定座,螺杆体另一端内腔下部为周圈设有露油孔或槽、中心为实心体的堵片,其特征是:和中空螺杆体连接的一端带有堵头的螺母,其堵头中心开设有出油口,所述的带出油口的螺母堵头与中空螺杆体内腔下部的堵片匹配形成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利华
申请(专利权)人:马利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