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叶片大梁腹板两用转运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7047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叶片大梁腹板两用转运工装,该工装包括用于支撑大梁和/或腹板的主支撑架,与主支撑架连接的多个辅助支架以及用于与叉车相连接的连接组件;主支撑架包括两根主支撑纵梁、连接两根主支撑纵梁的上支撑横梁、位于主支撑纵梁下方的辅助支撑纵梁、连接上支撑横梁与辅助支撑纵梁的竖杆和用于支撑主支撑纵梁的斜支撑杆,辅助支架包括与辅助支撑纵梁连接的下支撑横梁、对应连接下支撑横梁的端部与相应侧的主支撑纵梁的连接杆,连接组件包括牵引板以及与牵引板转动连接以配合叉车转运的拖挂板。该转运工装可以实现多套大梁和多套腹板单独或同时转运,操作方便,适用于大梁和/或腹板需要经常转运的厂房,由叉车牵引,无需人力。

A kind of dual-purpose transfer tool for wind turbine blades, girders and web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ual-purpose transfer tool for wind turbine blade girder and web, which comprises a main support frame for supporting the girder and / or web, a plurality of auxiliary support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support frame and a connection component for connecting with the forklift; the main support frame comprises two main support longitudinal beams, an upper support transverse beam connecting two main support longitudinal beams and a lower part of the main support longitudinal beam The auxiliary support beam includes the auxiliary support beam connected with the auxiliary support beam, the vertical bar connecting the upper support beam and the auxiliary support beam, and the diagonal support bar used to support the main support beam. The auxiliary support includes the lower support beam connected with the auxiliary support beam, the connecting bar connecting the end of the corresponding lower support beam with the main support beam on the corresponding side. The connecting components include the traction plate and the connecting rod rotating with the traction plate to cooperate with the forklift transportation Towing plate. The transfer tooling can realize the separate or simultaneous transfer of multiple sets of girders and webs,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operation. It is suitable for the workshop where the girders and / or webs need to be transferred frequently, and it is pulled by forklift without man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叶片大梁腹板两用转运工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电叶片生产用辅助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风电叶片大梁腹板两用转运工装。
技术介绍
风电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件,大型风电叶片基本由腹板、大梁和壳体部分组成,其中腹板和大梁单独在相应模具上制作,在壳体铺层和合模过程中分别将大梁和腹板与壳体组装,但由于实际生产空间限制,大梁和腹板模具和壳体模具往往不在同一车间,在使用前就需要转运至壳体模具车间。目前大梁和腹板的转运方式大部分还是靠人力推动转运工装或小车转运,此转运方式有时会造成大梁或腹板的表面损伤;当大梁或腹板体积较大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且转运效率不高;同时由于大梁和腹板外形尺寸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转运工装,工装存放占用大量空间,而且增加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电叶片大梁腹板两用转运工装,可以实现多套大梁和多套腹板单独或同时转运,操作方便,适用于大梁和/或腹板需要经常转运的厂房,由叉车牵引,无需人力。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电叶片大梁腹板两用转运工装,包括用于支撑大梁和/或腹板的主支撑架,与主支撑架连接的多个辅助支架,连接在辅助支架下方的万向轮以及用于与叉车相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主支撑架包括两根主支撑纵梁、连接两根主支撑纵梁并用于支撑大梁和/或腹板的上支撑横梁、位于主支撑纵梁下方并与主支撑纵梁平行设置的辅助支撑纵梁、连接上支撑横梁与辅助支撑纵梁的竖杆以及用于支撑主支撑纵梁的斜支撑杆;所述辅助支架包括与辅助支撑纵梁连接的平行于上支撑横梁设置的下支撑横梁、对应连接下支撑横梁的端部与相应侧的主支撑纵梁的连接杆;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辅助支撑纵梁端部的牵引板以及与牵引板转动连接以配合叉车转运的拖挂板。进一步地,所述斜支撑杆连接主支撑纵梁与辅助支撑纵梁。进一步地,所述斜支撑杆连接主支撑纵梁与竖杆临近辅助支撑纵梁的一端。进一步地,拖挂板包括平板,位于平板下部对称设置的供叉车的货叉穿过的中空方管,位于平板上部的固定有轴承的立柱;牵引板上设有牵引接口,通过立柱上的轴承贯穿牵引接口将拖挂板转动连接在牵引板上。进一步地,还设有用于围挡大梁和/或腹板的多根围栏,围栏垂直设于两根主支撑纵梁的上部。进一步地,辅助支撑纵梁上临近辅助支架位置设有可自动弹起的用以分隔并排放置的腹板的隔栏,还设有固定隔栏的卡扣以使隔栏可拆卸的固定于辅助支撑纵梁上;隔栏弹起时的高度延伸至主支撑纵梁的上方。进一步地,上支撑横梁上铺设有用于保护大梁和/或腹板的防护垫。有益效果: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风电叶片大梁腹板两用转运工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风电叶片大梁腹板两用转运工装,单次最多可单独或同时转运两套大梁和两套腹板,相较于人工转运每次单套大梁和腹板,效率提高四倍,而且配套使用叉车牵引,转运速度快,减少人员占用数量,在叶片批量化生产过程中有较大优势。2:叉车的货叉可直接穿过拖挂板上的中空方管,由于拖挂板与牵引板的牵引接口连接,实现叉车和转运工装的联动,同时拖挂板内安装有轴承,便于叉车转弯和不同方向的移动,灵活调整整个装置的转运方向,转运至所需场所。3:主支撑纵梁两侧有围栏,防止大梁和/或腹板转运过程中偏移掉落。4:采用隔栏分开并排放置的腹板,两套腹板之间无接触,防止转运过程中挤压或损伤。且隔栏设为可自动弹起式,可在转运大梁时通过卡扣固定在扶助支撑纵梁上而不影响大梁的放置,使用方便。5:上支撑横梁上铺设防护垫,起到防护减震的作用。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具体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转运工装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转运工装整体结构俯视图。图3是图1中A-A截面剖视图。图4是图1中B-B截面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拖挂板与牵引板连接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拖挂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转运工装转运大梁时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中转运工装转运腹板时的剖视图。图示标记,1、辅助支撑纵梁,2、主支撑纵梁,3、下支撑横梁,4、隔栏,5、上支撑横梁,6、牵引板,7、围栏,8、万向轮,9、连接杆,10、斜支撑杆,11、竖杆,12、拖挂板,121、平板,122、立柱,123、中空方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风电叶片大梁腹板两用转运工装,该工装可以有效的实现多套大梁和多套腹板单独或同时转运,操作方便。请参考图1-2,图1是本技术中转运工装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转运工装整体结构俯视图。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风电叶片大梁腹板两用转运工装,主要用于生产车间内大梁和/或腹板的转运。该装置的主体由钢构组成,其在结构上主要包括用于支撑大梁和/或腹板的主支撑架,与主支撑架连接的多个辅助支架,连接在辅助支架下方的万向轮8以及用于与叉车相连接的连接组件。其中,万向轮8每隔6米配备一对,耐磨损,可单独手动刹车。请参考图3-4,图3是图1中A-A截面剖视图。图4是图1中B-B截面剖视图。由图可知,所述主支撑架包括两根主支撑纵梁2、连接两根主支撑纵梁2并用于支撑大梁和/或腹板的上支撑横梁5、位于主支撑纵梁2下方并与主支撑纵梁2平行设置的辅助支撑纵梁1、连接上支撑横梁5与辅助支撑纵梁1的竖杆11以及用于支撑主支撑纵梁2的斜支撑杆10;其中,斜支撑杆10的一端与主支撑纵梁2连接,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斜支撑杆10远离主支撑纵梁2的一端可以与辅助支撑纵梁1固定连接,也可以与竖杆11临近辅助支撑纵梁1的一端固定连接,只要能起到支撑主支撑纵梁的作用即可。上支撑横梁5上铺设有防护垫,可将大梁或腹板放置至防护垫上,在转运时起到防护减震的作用。所述辅助支架包括与辅助支撑纵梁1连接的平行于上支撑横梁5设置的下支撑横梁3、对应连接下支撑横梁3的端部与相应侧的主支撑纵梁2的连接杆9。辅助支架下部设有万向轮,可在转运过程中方便整个装置的移动。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辅助支撑纵梁1端部的牵引板6以及与牵引板6转动连接以配合叉车转运的拖挂板12。请参考图5-6,图5是本技术中拖挂板与牵引板连接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拖挂板的结构示意图。优选地,拖挂板12包括平板121,位于平板121下部对称设置的供叉车的货叉穿过的中空方管123,位于平板121上部的固定有轴承的立柱122;牵引板6上设有牵引接口,通过立柱122上的轴承贯穿牵引接口将拖挂板12转动连接在牵引板6上。其中,连接组件至少设在辅助支撑纵梁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叶片大梁腹板两用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大梁和/或腹板的主支撑架,与主支撑架连接的多个辅助支架,连接在辅助支架下方的万向轮(8)以及用于与叉车相连接的连接组件;/n所述主支撑架包括两根主支撑纵梁(2)、连接两根主支撑纵梁(2)并用于支撑大梁和/或腹板的上支撑横梁(5)、位于主支撑纵梁(2)下方并与主支撑纵梁(2)平行设置的辅助支撑纵梁(1)、连接上支撑横梁(5)与辅助支撑纵梁(1)的竖杆(11)以及用于支撑主支撑纵梁(2)的斜支撑杆(10);/n所述辅助支架包括与辅助支撑纵梁(1)连接的平行于上支撑横梁(5)设置的下支撑横梁(3)、对应连接下支撑横梁(3)的端部与相应侧的主支撑纵梁(2)的连接杆(9);/n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辅助支撑纵梁(1)端部的牵引板(6)以及与牵引板(6)转动连接以配合叉车转运的拖挂板(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叶片大梁腹板两用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大梁和/或腹板的主支撑架,与主支撑架连接的多个辅助支架,连接在辅助支架下方的万向轮(8)以及用于与叉车相连接的连接组件;
所述主支撑架包括两根主支撑纵梁(2)、连接两根主支撑纵梁(2)并用于支撑大梁和/或腹板的上支撑横梁(5)、位于主支撑纵梁(2)下方并与主支撑纵梁(2)平行设置的辅助支撑纵梁(1)、连接上支撑横梁(5)与辅助支撑纵梁(1)的竖杆(11)以及用于支撑主支撑纵梁(2)的斜支撑杆(10);
所述辅助支架包括与辅助支撑纵梁(1)连接的平行于上支撑横梁(5)设置的下支撑横梁(3)、对应连接下支撑横梁(3)的端部与相应侧的主支撑纵梁(2)的连接杆(9);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辅助支撑纵梁(1)端部的牵引板(6)以及与牵引板(6)转动连接以配合叉车转运的拖挂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大梁腹板两用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撑杆(10)连接主支撑纵梁(2)与辅助支撑纵梁(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大梁腹板两用转运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撑杆(10)连接主支撑纵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育伟王新文李培慈李雪原王晶晶刘辉陈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