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水难逃生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6986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难逃生舱,其由连接环以及内外间隔设置的第二囊体和第一囊体围成可充气的充气室,往充气室充气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膨涨形成可漂浮于水面的浮体,并对进入避险空间的遇险人员起缓冲保护作用,使密封盖将出入口封闭后,更可将遇险人员与水体隔绝,防止遇险人员在水浪的冲击下脱离避险空间或者冲撞硬物又或者被卷入水体中,大幅度降低遇险人员遭受严重伤害甚至丧生的机率,同时,避险空间内可储放氧气瓶、食物以及饮用水等,以保障遇险人员的正常呼吸以及能量和水分补充,最终实现自救或者等待救援到来,而充气舱未充气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折叠,减少所占的空间,便于运输和存放。

A kind of hard to escape cabi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er difficult escape cabin, which is surrounded by an inflatable chamber by a connecting ring, a second bladder and a first bladder arranged at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rvals. After inflation into the inflatable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inflates to form a floating body which can float on the water surface, and plays a buffer protection role for the persons in danger entering the escape space, so that after the sealing cover closes the entrance and exit, the persons in danger can be more connected with the The water body shall be isolated to prevent the people in danger from escaping from the safe space or colliding with hard objects or being involved in the water body under the impact of water waves, so as to greatl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serious injury or even death of the people in danger. At the same time, oxygen cylinders, food and drinking water can be stored in the safe space, so as to ensure the normal breathing and energy and water supplement of the people in danger, and finally realize self rescue or When the inflatable cabin is not inflated,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folded to reduce the occupied space and facilitate the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难逃生舱
本技术涉及水难救生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难逃生舱。
技术介绍
水难是危胁人们生命安全的常见灾难事故,例如,隧道透水事故、船只翻沉事故或者陆地的洪灾等。目前人们常用的简易水难逃生设备主要有救生衣和救生圈等,这类逃生的共同之处在于使用时,人体至少有部分裸露在外,其虽可为遇险人员提供浮力,避免沉入水体。但是其主要在流速相对平缓的水体中起到保护作用。而在水流流速较大或者浪高较大(如海啸、隧道大量透水或者洪水)的情况下,遇险人员容易被翻滚的水浪的冲击下脱离逃生设备或者冲撞硬物又或者被卷入水体中,对遇险人员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因此而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水难逃生舱,旨在更好地保护遇险人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水难逃生舱,包括由气密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囊体,第一囊体中空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设有由气密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二囊体,第二囊体中空形成容纳人的避险空间,第一囊体和第二囊体有相对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在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处通过连接环密封连接,形成出入避险空间的出入口,并使第一囊体的内表面、第二囊体的外表面以及连接环围成密封的充气舱,充气舱内间隔设有多条同时连接第一囊体和第二囊体的柔性分隔条,将充气舱分隔成多个气室,分隔条开设有通连相邻两气室的气孔,避险空间内设有与充气舱通连的充气装置,用于对充气舱进行充气,另有密封盖用于将出入口封闭和开启。本技术技术方案由连接环以及内外间隔设置的第二囊体和第一囊体围成可充气的充气室,往充气室充气后本技术膨涨形成可漂浮于水面的浮体,并对进入避险空间的遇险人员起缓冲保护作用,使密封盖将出入口封闭后,更可将遇险人员与水体隔绝,防止遇险人员在水浪的冲击下脱离避险空间或者冲撞硬物又或者被卷入水体中,大幅度降低遇险人员遭受严重伤害甚至丧生的机率,同时,避险空间内可储放氧气瓶、食物以及饮用水等,以保障遇险人员的正常呼吸以及能量和水分补充,最终实现自救或者等待救援到来,而充气舱未充气时,本技术可折叠,减少所占的空间,便于运输和存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将出入口开启后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将出入口开启后的主视图;图3为本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将出入口开启后的局部断裂图;图5为气瓶处于把手未受外力时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气瓶处于卡块卡入卡槽时的主视图;图7为气瓶的剖视图;图8为第二囊体、连接环以及分隔条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水难逃生舱。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8所示,该水难逃生舱包括由气密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囊体1,第一囊体1中空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设有由气密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二囊体2,第二囊体2中空形成容纳人的避险空间21,第一囊体1和第二囊体2有相对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在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处通过连接环3密封连接,形成出入避险空间21的出入口30,并使第一囊体1的内表面、第二囊体2的外表面以及连接环3围成密封的充气舱10,充气舱10内间隔设有多条同时连接第一囊体1和第二囊体2的柔性分隔条4,将充气舱10分隔成多个气室11,分隔条4开设有通连相邻两气室11的气孔,避险空间21内设有与充气舱10通连的充气装置,用于对充气舱10进行充气,另有密封盖6用于将出入口30封闭和开启。往充气舱10充气后本技术膨涨形成可漂浮于水面的浮体,并对进入避险空间21的遇险人员起缓冲保护作用。使密封盖6将出入口30封闭后,更可将遇险人员与水体隔绝,防止遇险人员在水浪的冲击下脱离避险空间21或者冲撞硬物又或者被卷入水体中(当然,在水体流动较为平缓且出入口30朝上时,可将密封盖6打开以观察外部环境、呼吸或者呼救等),可大幅度降低遇险人员遭受严重伤害甚至丧生的机率,另外,避险空间21内可储放氧气瓶5(未图示)、饮用水和食物等,以保障遇险人员的正常呼吸以及能量和水分补充,最终实现自救或者等待救援到来。而充气舱10未充气时,本技术可折叠,以减少所占的空间,便于运输和存放。具体地,多条所述分隔条4环向间隔分布,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囊体1和第二囊体2连接,长度方向的一端与连接环3共同连接,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延伸致彼此相连,以维持本技术充气膨涨后的形状,从而更好地保护避险空间内的遇险人员。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充气装置为充气泵(未图示)或者储存有压缩气体的气瓶5,气泵或者气瓶5的出气口502与充气舱10通连。可以理解地,气瓶5有多种实施例,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也可以采用如图3、图5至7所示的实施方式,所述气瓶5包括瓶体50,转轴52以及把手54,瓶体50限定有轴向两端分别有导向孔(未标记)和所述出气口502的气腔501,所述瓶体50设有所述出气口502的一端装于第一囊体1内表面接近出入口30的位置,且出气口502与充气舱10通连,以便于操控气瓶5对充气舱10进行充气,所述瓶体50的内部设有连接座503,所述连接座503开设以有与所述出气口502相对的螺纹通孔504,所述转轴52旋接于螺纹通孔504,转轴52接近出气口502的一端装有堵头520,转轴52的另一端经导向孔伸出瓶体50,且转轴52伸出瓶体50的部分安装有所述把手54,导向孔与转轴52的配合面入设有第一密封圈53,以防止压缩气体经导向孔外泄,拧转把手54时可带动转轴52转动,并带动堵头520在将所述出气口502封闭和开启的位置运动,当堵头520位于将出气口502开启的位置时,气腔501内的压缩气体经出气口502流入充气舱10,所述堵头520优选密封材料,如橡胶制成。具体地,所述把手54活动套装于所述转轴52,转轴52远离出气口502的一端设有径向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难逃生舱,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气密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囊体,第一囊体中空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设有由气密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二囊体,第二囊体中空形成容纳人的避险空间,第一囊体和第二囊体有相对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在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处通过连接环密封连接,形成出入避险空间的出入口,并使第一囊体的内表面、第二囊体的外表面以及连接环围成密封的充气舱,充气舱内间隔设有多条同时连接第一囊体和第二囊体的柔性分隔条,将充气舱分隔成多个气室,分隔条开设有通连相邻两气室的气孔,避险空间内设有与充气舱通连的充气装置,用于对充气舱进行充气,另有密封盖用于将出入口封闭和开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难逃生舱,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气密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囊体,第一囊体中空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设有由气密柔性材料制成的第二囊体,第二囊体中空形成容纳人的避险空间,第一囊体和第二囊体有相对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在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处通过连接环密封连接,形成出入避险空间的出入口,并使第一囊体的内表面、第二囊体的外表面以及连接环围成密封的充气舱,充气舱内间隔设有多条同时连接第一囊体和第二囊体的柔性分隔条,将充气舱分隔成多个气室,分隔条开设有通连相邻两气室的气孔,避险空间内设有与充气舱通连的充气装置,用于对充气舱进行充气,另有密封盖用于将出入口封闭和开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难逃生舱,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分隔条环向间隔分布,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囊体和第二囊体连接,长度方向的一端与连接环共同连接,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延伸致彼此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难逃生舱,其特征在于:充气装置为充气泵或者储存有压缩气体的气瓶,气泵或者气瓶的出气口与充气舱通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难逃生舱,其特征在于:气瓶包括瓶体,转轴以及把手,瓶体限定有轴向两端分别有导向孔和所述出气口的气腔,所述瓶体设有所述出气口的一端装于第一囊体内表面接近出入口的位置,且出气口与充气舱通连,瓶体的内部设有连接座,连接座开设以有与所述出气口相对的螺纹通孔,转轴旋接于螺纹通孔,转轴接近出气口的一端装有堵头,转轴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军黄林冲梁禹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