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泡茶的茶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63963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泡茶的茶球,包括第一半球壳体和第二半球壳体,所述第一半球壳体的最顶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半球壳体上围绕第一通孔设有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半球壳体的下部均匀设有第一长条形通孔和第二长条形通孔,所述第二半球壳体的最底部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二半球壳体上围绕第五通孔设有第六通孔、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所述第二半球壳体的上部均匀设有第三长条形通孔和第四长条形通孔,茶球保护茶叶的完整性的同时,加速茶叶物质释放,用热水冲泡时快于传统散茶冲泡方式,解决了传统喝茶越泡越浓的问题,第一泡茶与第二泡茶浓度基本一致,这有利于用户多次冲泡,并且方便、快捷。

A tea ball for making te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ea ball for tea brewing,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hemispherical shell and a second hemispherical shell. The top of the first hemispherical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rough hole. The first hemispherical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through hole, a third through hole and a fourth through hole around the first through hole.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st hemispherical shell is uniform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long through hole and a second long through hole,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hemispherical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fth through hole, the second hemispherical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sixth through hole, a seventh through hole and an eighth through hole around the fifth through hole,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cond hemispherical shell is uniformly provided with a third long strip through hole and a fourth long strip through hole, while the tea ball protects the integrity of the tea, it accelerates the release of the tea material, and the tea ball is fas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dispersion when it is brewed with hot water The way of tea brewing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tea is more and more concentrate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first tea brewing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second tea brewing,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users to brew many times, and is convenient and fa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泡茶的茶球
本技术涉及茶具,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泡茶的茶球。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健康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茶本身自带健康属性,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方式之中。现有泡茶方式依赖于水的温度,高温下的水分子快速运动帮助茶叶物质的释放,因此传统散茶只能使用热水冲泡,并且茶叶上的茶叶物质在第一次冲茶之后,浓度会很高,传统的泡茶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泡茶的茶球。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泡茶的茶球:包括第一半球壳体和第二半球壳体,所述第一半球壳体的下端设有螺纹环形槽,所述第二半球壳体的上端设有螺纹环形柱体,所述螺纹环形槽和螺纹环形柱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配合;所述第一半球壳体的最顶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半球壳体上围绕第一通孔设有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半球壳体的下部均匀设有第一长条形通孔和第二长条形通孔,所述第一长条形通孔和第二长条形通孔交错排列,所述第一长条形通孔的长度大于第二长条形通孔的长度;所述第二半球壳体的最底部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二半球壳体上围绕第五通孔设有第六通孔、第七通孔和第八通孔,所述第二半球壳体的上部均匀设有第三长条形通孔和第四长条形通孔,所述第三长条形通孔和第四长条形通孔交错排列,所述第三长条形通孔的长度大于第四长条形通孔的长度。作为改进,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是八个,所述第三通孔的数量是十二个,所述第四通孔的数量是十八个。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长条形通孔的数量是十六个,所述第二长条形通孔的数量是十六个。作为改进,所述第六通孔的数量是八个,所述第七通孔的数量是十二个,所述第八通孔的数量是十八个。作为改进,所述第三长条形通孔的数量是十六个,所述第四长条形通孔的数量是十六个。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半球壳体和第二半球壳体的材质均为聚亚苯基砜树脂。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茶球保护茶叶的完整性的同时,加速茶叶物质释放,用热水冲泡时快于传统散茶冲泡方式,温水也可快速冲泡;在冲泡一段时间后,茶叶胀大,堵住茶球表面的槽孔,茶球会沉入杯底,让冲泡从动态过程转化为静态过程。泡茶的动态和静态的转化,达到了茶汤口感均质溶解的效果,解决了传统喝茶越泡越浓的问题,第一泡茶与第二泡茶浓度基本一致,这有利于用户多次冲泡,并且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泡茶的茶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泡茶的茶球的第一半球壳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泡茶的茶球的第二半球壳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泡茶的茶球的第一半球壳体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泡茶的茶球的第二半球壳体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用于泡茶的茶球的使用状态图。如图所示:1、第一半球壳体,2、第二半球壳体,3、螺纹环形槽,4、螺纹环形柱体,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第三通孔,8、第四通孔,9、第一长条形通孔,10、第二长条形通孔,11、第五通孔,12、第六通孔,13、第七通孔,14、第八通孔,15、第三长条形通孔,16、第四长条形通孔,17、茶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用于泡茶的茶球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6,一种用于泡茶的茶球,包括第一半球壳体1和第二半球壳体2,所述第一半球壳体1的下端设有螺纹环形槽3,所述第二半球壳体2的上端设有螺纹环形柱体4,所述螺纹环形槽3和螺纹环形柱体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配合;所述第一半球壳体1的最顶部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半球壳体1上围绕第一通孔5设有第二通孔6、第三通孔7和第四通孔8,所述第一半球壳体1的下部均匀设有第一长条形通孔9和第二长条形通孔10,所述第一长条形通孔9和第二长条形通孔10交错排列,所述第一长条形通孔9的长度大于第二长条形通孔10的长度;所述第二半球壳体2的最底部设有第五通孔11,所述第二半球壳体2上围绕第五通孔11设有第六通孔12、第七通孔13和第八通孔14,所述第二半球壳体2的上部均匀设有第三长条形通孔15和第四长条形通孔16,所述第三长条形通孔15和第四长条形通孔16交错排列,所述第三长条形通孔15的长度大于第四长条形通孔16的长度。所述第二通孔6的数量是八个,所述第三通孔7的数量是十二个,所述第四通孔8的数量是十八个。所述第一长条形通孔9的数量是十六个,所述第二长条形通孔10的数量是十六个。所述第六通孔12的数量是八个,所述第七通孔13的数量是十二个,所述第八通孔14的数量是十八个。所述第三长条形通孔15的数量是十六个,所述第四长条形通孔16的数量是十六个。所述第一半球壳体1和第二半球壳体2的材质均为聚亚苯基砜树脂。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将茶叶放置于第一半球壳体1和第二半球壳体2内,螺纹环形槽3和螺纹环形柱体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因此第一半球壳体1和第二半球壳体2被固定在一起,然后将茶球整体放置于茶杯17内,然后向茶杯17导入热水。水流在经过通孔时,由于不同通孔的截面积大小的差异,会导致水流速度和压力增加。进入茶球内的水流从各个维度冲击茶叶,形成回流,让茶叶的物质快速释放,同时顶部的孔在不断调节球内的气压,保证冲击作用持续一段时间。由于材质聚亚苯基砜树脂的密度较大,茶球会短时间内沉入杯底,此时茶球内部全部被液体淹没。茶球内的回流会逐渐消失,保证用户可以冲泡多次。茶球表面有经过特殊设计的通孔,水流通过通孔进入茶球内,进入茶球内的水流从各个维度以较高速度冲击茶叶,形成回流,茶叶物质随之释放到球内,再通过通孔交换到茶球外。随后球内浸满水,沉入水底,茶球内外水分子交换变慢,茶叶吸水胀大后也会对茶球内表面的通孔有一定的堵塞作用,这两点会导致茶球内外的水流交换速度越来越慢,最终从一开始快速交换的动态过程转化为静态过程,把茶叶物质锁在小球中从而减少茶叶物质过多释放到球外,进而保证茶球外部的茶水浓度基本维持在适宜水平。泡茶的动态和静态的转化,达到了茶汤口感均质溶解的效果,解决了传统喝茶越泡越浓的痛点。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泡茶的茶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球壳体(1)和第二半球壳体(2),所述第一半球壳体(1)的下端设有螺纹环形槽(3),所述第二半球壳体(2)的上端设有螺纹环形柱体(4),所述螺纹环形槽(3)和螺纹环形柱体(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配合;/n所述第一半球壳体(1)的最顶部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半球壳体(1)上围绕第一通孔(5)设有第二通孔(6)、第三通孔(7)和第四通孔(8),所述第一半球壳体(1)的下部均匀设有第一长条形通孔(9)和第二长条形通孔(10),所述第一长条形通孔(9)和第二长条形通孔(10)交错排列,所述第一长条形通孔(9)的长度大于第二长条形通孔(10)的长度;/n所述第二半球壳体(2)的最底部设有第五通孔(11),所述第二半球壳体(2)上围绕第五通孔(11)设有第六通孔(12)、第七通孔(13)和第八通孔(14),所述第二半球壳体(2)的上部均匀设有第三长条形通孔(15)和第四长条形通孔(16),所述第三长条形通孔(15)和第四长条形通孔(16)交错排列,所述第三长条形通孔(15)的长度大于第四长条形通孔(16)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泡茶的茶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球壳体(1)和第二半球壳体(2),所述第一半球壳体(1)的下端设有螺纹环形槽(3),所述第二半球壳体(2)的上端设有螺纹环形柱体(4),所述螺纹环形槽(3)和螺纹环形柱体(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配合;
所述第一半球壳体(1)的最顶部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半球壳体(1)上围绕第一通孔(5)设有第二通孔(6)、第三通孔(7)和第四通孔(8),所述第一半球壳体(1)的下部均匀设有第一长条形通孔(9)和第二长条形通孔(10),所述第一长条形通孔(9)和第二长条形通孔(10)交错排列,所述第一长条形通孔(9)的长度大于第二长条形通孔(10)的长度;
所述第二半球壳体(2)的最底部设有第五通孔(11),所述第二半球壳体(2)上围绕第五通孔(11)设有第六通孔(12)、第七通孔(13)和第八通孔(14),所述第二半球壳体(2)的上部均匀设有第三长条形通孔(15)和第四长条形通孔(16),所述第三长条形通孔(15)和第四长条形通孔(16)交错排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爽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市品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