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66223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8 0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输送一物体(15)的线性传输系统(10),其中所述线性传输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导引轨道(20)和至少一个可移动输送装置(25),其中所述输送装置(25)包括一第一导引单元(75),其具有第一轨道滚轮(145),第二轨道滚轮(150)和第一转台(95),其中第一轨道滚轮(145)和第二轨道滚轮(15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第一转台(95)并靠在所述导引轨道(20),其中所述导引轨条(20)包括沿纵向延伸的一纵向轨条轴(260),其中所述第一转台(95)以可旋转的方式围绕一转台轴(280)安装,其中转台轴(280)以倾斜的方式配置,特别是垂直于纵向轨条轴(260)。

Linear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inear transmission system (10) for conveying an object (15), wherein the linear transmission system (10) comprises at least one fixed guide track (20) and at least one movable transmission device (25), wherein the transmission device (25) comprises a first guide unit (75), which has a first track roller (145), a second track roller (150) and a first turntable (95), wherein the first track roller The track roller (145) and the second track roller (150) are rotatably installed on the first turntable (95) and lean against the guide rail (20), wherein the guide rail (20) includes a longitudinal rail axis (260) extending longitudinally, wherein the first turntable (95) is rotatably installed around a turntable axis (280), wherein the turntable axis (280) is configured in an inclined manner, especially vertical to the longitudinal Rail axis (2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性传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性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本专利申请主张德国专利申请号102017108572.6的优先权,其揭露内容以参引方式被包含于本案之中。文件DE102013216958A1、US8132330B2、US2009/0095192A1、US5915840、US4884898、以及EP0577995A2揭露不同设计的传输装置。此外,EP2560904B1揭露一种用来输送产品的输送装置,所述的传输装置包含多个输送组件(用来输送可彼此独立移动的产品)、以周围方式配置的一固定导引轨条,所述导引轨条界定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输送组件的轨道的运行路径并且包括用于驱动该些输送组件的一线性电动机驱动装置,其中每个输送组件包括与所述线性驱动装置的线圈相互作用的永久磁体,并且其中每个输送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部分组件和一第二部分组件,它们通过接头以关节方式被连接。每个输送组件具有一模块化设计,并且各个部分组件具有相同的基本设计。每个接头的接头轴被配置成平行于轨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的线性传输系统。此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传输系统而被解决。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指出了有利的实施例。已经认识到,可以通过包括至少一固定导引轨条和至少一可移动输送装置的线性传输系统,来提供用于输送物体的改进的线性传输系统,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轨道滚轮、第二轨道滚轮和第一转台的第一导引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轨道滚轮和所述第二轨道滚轮是以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台并抵靠所述导引轨条上,其中所述导引轨条包括沿所述纵向延伸的一纵向轨条轴,其中所述第一转台以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转台轴上,其中所述转台轴倾斜于,特别是垂直,所述纵向轨条轴。这种配置拥有的优点在于,即使对于在导引轨条的窄曲率半径,输送装置的可靠导引也被提供。而且,在所述导引轨条的导引装置的倾置被防止。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引单元包括第二转台,第三轨道滚轮和第四轨道滚轮,其中所述第三轨道滚轮和所述第四轨道滚轮是以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台上并抵靠所述导引轨条,其中所述导引轨条是被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台和所述第二转台之间,其中所述第二转台与是被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台,并且进一步以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一另外转台轴,其中该些轨道滚轮支撑在所述导引轨条的两侧,其中所述另外转台轴是被倾斜,较佳垂直于所述纵向轨条轴,其中所述转台轴和所述另外转台轴较佳是平行的对准。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至第四轨道滚轮是在所述导引轨条上共同配置成X形状。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台轴是针对所述第一转轴及/或所述第二转轴而被倾斜,其中所述转台轴和所述第一转轴及/或所述第二转轴是配置于一共享平面中。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引单元包含转台连接段,其中所述转台连接段被导引以绕过所述运行轨条,并且将所述第一转台以使得所述转台轴和所述另外转台轴重迭的方式耦合于所述第二转台,其中所述转台连接段、所述第一转台和所述第二转台较佳是一体成型而且是源自一个材料。结果,所述输送单元可承载特别重的负载。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引轨条具有第一轨条运行表面,第二轨条运行表面,第三轨条运行表面和第四轨条运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轨条运行表面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轨条运行表面的倾斜的方式配置,其中所述第一轨条运行表面和所述第二轨条运行表面彼此面离,其中所述第一轨道滚轮在所述第一轨条运行表面上滚离而所述第二轨道滚轮在所述第二轨条运行表面上滚离,其中所述第三轨道滚轮在所述第三轨条运行表面上滚离且所述第四轨道滚轮在所述第四轨条运行表面上滚离,其中第三轨条运行表面配置成倾斜于第四轨条运行表面,其中所述第三轨条运行表面和所述第四轨条运行表面彼此面离,其中所述第三轨条运行表面是设置在所述导引轨条的一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轨条运行表面,其中所述第四轨条运行表面是配置于相对于所述第二轨条运行表面的一侧。结果,所述导引轨条可以具有特别精简的设计。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滚轮各自具有周围运行表面,其中该些轨道滚轮各自具有接触线,与所关联的轨条运行表面相接触,其中所述轨条运行表面各自是以使得所述接触线运行于距所述导引轨条的一纵向轨条轴的一侧向距离的方式而配置于所述导引轨条,其中所述接触线较佳的共同配置于一平面上,其中所述纵向轨条轴较佳的被配置垂直于所述平面。结果,来自所述输送装置的扭矩可以特别好地被所述导引轨条所支撑。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条运行表面和所述第二轨条运行表面被配置于所述导引轨条的第一侧上,且所述第三轨条运行表面和所述第四轨条运行表面被配置于所述导引轨条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上,其中所述第一轨条运行表面和所述第四轨条运行表面是平行的相互对准,及/或其中所述第二轨条运行表面和所述第三轨条运行表面是平行的相互对准。所述实施例还具有所述导引轨条具有特别高的几何转动惯量的优点,其一方面不会被所述导引轨条中的开口所弱化,且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允许来自所述输送装置的特别高的扭矩,通过所述轨道滚轮由所述导引轨条支撑,从而使所述线性传输系统适合于传输特别重的负载,即使在所述输送装置的偏离中心配置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包含一夹持装置,其中所述夹持装置被实施以提供夹持力。透过所述夹持力,所述第一轨道滚轮和所述第二轨道滚轮被压向所述导引轨条。这确保所述输送装置以独立于所述导引轨条的路线的无间隙方式运行,同时为该些轨道滚轮的磨耗提供磨耗平衡。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台具有第一转台段、第二转台段和第三转台段。在所述第一转台段,所述第一轨道滚轮是以旋转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且在所述第二转台段,所述第二轨道滚轮是以旋转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三转台段是配置于所述第一转台段和所述第二转台段之间,且将所述第一转台段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台段。所述第一转台段和所述第二转台段是相对彼此以倾斜的方式配置,并且延伸在所述第三转台段的一共享侧上。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台轴对于所述第一转轴及/或所述第二转轴是以倾斜方式被配置,其中所述转台轴和所述第一转轴及/或所述第二转轴是配置于一共享平面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引单元包含第二转台,所述第二转台具有至少第三轨道滚轮和至少第四轨道滚轮,其中所述第三轨道滚轮和所述第四轨道滚轮是以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台。所述第二转台与是被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台。结果是,可靠的导引,特别是所述输送单元围绕所述纵向轨条轴的倾斜可以被实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台和所述第二转台是通过转台连接段而被连接,其中所述转台连接段、所述第一转台和所述第二转台较佳是一体成型而且是源自相同材料。结果是,即使所述导引轨条的曲线半径非常窄,也可以支撑来自所述输送装置的特别高的力。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到第四轨道滚轮是相对于所述导引轨条共同配置成一X配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包含第二导引单元和耦合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导引单元和所述第二导引单元是以相同的方式被实施,其中所述耦合单元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以输送一物体(15)的线性传输系统(10),/n-其中所述线性传输系统(10)包含至少一固定导引轨条(20)和至少一可移动输送装置(25),/n-其中所述输送装置(25)包含一第一导引单元(75),所述第一导引单元(75)具有一第一轨道滚轮(145)、一第二轨道滚轮(150)和一第一转台(95),/n-其中所述第一轨道滚轮(145)和所述第二轨道滚轮(150)是以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台(95)并靠着所述轨道轨条(20),/n-其中所述轨道轨条(20)包括沿所述纵向延伸的一纵向轨条轴(260),/n-其中所述第一转台(95)是以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一转台轴(280),/n-其中所述转台轴(280)是以倾斜的方式,特别是垂直,配置于所述纵向轨条轴(260)。/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21 DE 102017108572.61.一种用以输送一物体(15)的线性传输系统(10),
-其中所述线性传输系统(10)包含至少一固定导引轨条(20)和至少一可移动输送装置(25),
-其中所述输送装置(25)包含一第一导引单元(75),所述第一导引单元(75)具有一第一轨道滚轮(145)、一第二轨道滚轮(150)和一第一转台(95),
-其中所述第一轨道滚轮(145)和所述第二轨道滚轮(150)是以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台(95)并靠着所述轨道轨条(20),
-其中所述轨道轨条(20)包括沿所述纵向延伸的一纵向轨条轴(260),
-其中所述第一转台(95)是以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一转台轴(280),
-其中所述转台轴(280)是以倾斜的方式,特别是垂直,配置于所述纵向轨条轴(2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传输系统(10),
-其中所述第一导引单元(75)包含一第二转台(100)、一第三轨道滚轮(180)和一第四轨道滚轮(185),
-其中所述第三轨道滚轮(180)和所述第四轨道滚轮(185)是以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台(100)并靠着所述导引轨条(20),
-其中所述导引轨条(20)是被配置于所述第一转台(95)和所述第二转台(100)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转台(100)是被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台(95),且以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一另外转台轴(281),
-其中该些轨道滚轮(145、150、180、185)贴靠所述导引轨条(20)的两侧,
-其中所述另外转台轴(281)是以倾斜的方式配置,较佳垂直于所述纵向轨条轴(260),
-其中所述转台轴(280)和所述另外转台轴(281)较佳是平行的相互对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传输系统(10),
-其中所述第一到第四轨道滚轮(145、150、180、185)是在所述导引轨条(20)上共同配置成一X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线性传输系统(10),
-其中所述转台轴(280)对于所述第一转轴(170)及/或所述第二转轴(175)是以倾斜方式被配置,
-其中所述转台轴(280)和所述第一转轴(170)及/或所述第二转轴(175)是配置于一共享平面中。


5.根据权利要求2到4任一项所述的线性传输系统(10),
-其中所述第一导引单元(75)包含一转台连接段(400),
-其中所述转台连接段(400)被导引以绕过所述导引轨条(20),并且将所述第一转台(280)以使得所述转台轴(280)和所述另外转台轴(281)重迭的方式耦合于所述第二转台(285),
-其中所述转台连接段(400)、所述第一转台(95)和所述第二转台(100)较佳是一体成型而且是源自相同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2到5任一项所述的线性传输系统(10),
-其中所述导引轨条(20)包含一第一轨条运行表面(230)、一第二轨条运行表面(235)、一第三轨条运行表面(240)和一第四轨条运行表面(245),
-其中所述第一轨条运行表面(230)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轨条运行表面(235)的一倾斜的方式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轨条运行表面(230)和所述第二轨条运行表面(235)彼此面离,
-其中所述第一轨道滚轮(145)在所述第一轨条运行表面(230)滚离,且所述第二轨道滚轮(150)在所述第二轨条运行表面(235)滚离,
-其中所述第三轨道滚轮(180)在所述第三轨条运行表面(240)滚离,且所述第四轨道滚轮(185)在所述第四轨条运行表面(240)滚离,
-其中所述第三轨条运行表面(240)是对于所述第四轨条运行表面(245)以一倾斜方式配置,
-其中所述第三轨条运行表面(240)和所述第四轨条运行表面(245)彼此面离,
-其中所述第三轨条运行表面(240)是配置于所述运行轨条(20)的一侧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轨条运行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耶尔格·纽菲尔德乌瑟·普鲁斯迈尔
申请(专利权)人: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