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动力总成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484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7:4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动力总成和汽车,该电机可以应用于电动车/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电机&驱动、功率变换、减速器等,该电机用于输出动力,且电机输出动力过程中,电机内设置的阻隔件阻挡冷却液与转子接触,这样转子在旋转过程中冷却液不会在转子的离心作用下飞溅,从而避免了转子的动能消耗,使得电机的转速更快,动力输出更大,解决了现有电机中转子在离心作用下将冷却油喷向线圈端部时而造成转子动能消耗的问题。

Motor, powertrain and vehicle

The embodiment of 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n electric motor, a power assembly and an automobile, the electric motor can be applied to an electric vehicle / electric vehicle, a pure electric vehicle,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an add-on electric vehicle, a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a new energy vehicle, battery management, an electric motor & amp; drive, a power converter, a reducer, etc., the electric motor is used for outputting power, and in the process of outputting power The barrier set in the motor prevents the coolant from contacting the rotor, so that the coolant will not splash under the centrifugal action of the rotor during the rotor rotation, thus avoiding the kinetic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rotor, making the motor rotate faster and the power output large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kinetic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rotor caused by the centrifugal action of the rotor in the existing motor when the cooling oil is sprayed to the end of the coil Ques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动力总成和汽车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机领域,并且尤其涉及一种线圈端部油冷的电机、动力总成和汽车。
技术介绍
电机是一种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电磁装置,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电机主要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两端的前端盖和厚端盖,壳体、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内壁围成腔体,腔体内设有定子、转子、线圈以及一端从前端盖伸出且另一端与后端盖转动相连的转轴,其中电机在高速运转时,线圈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此,常常采用冷水或油冷方式对电机进行散热,其中,水作为冷却介质,存在水冷电机功率密度低、链路热阻大、界面热阻占比高、线圈端部需灌胶以及高速油封无量产等问题,所以,油冷越来越被广泛地使用。目前,电机采用油冷时,具体实现方式为:在电机的壳体中设有金属管道,且金属管道的两端从前端盖和后端盖延伸到转子端部,其中,金属管道上开设开孔,金属管道内的冷却油在压力作用下从开孔喷向定子、线圈端部以及金属管道两端的开口喷向转子端部,并利用重力作用使得冷却油自上而下覆盖到定子的轭部以及线圈端部,最后从底部的集油通路流向减速器。同时,转子在旋转过程中的离心作用将冷却油飞溅到线圈端部,以增强线圈的冷却效果。然而,上述油冷方式中,转子在旋转过程利用离心作用将冷却油喷向线圈端部时,需消耗转子的动能,这样电机高转速的趋势下,电机由于转子喷油而消耗的动能比例会升高,最终造成转子的转速受到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动力总成和汽车,降低或避免了油冷电机在高速转速时的动能损耗,从而解决了现有电机中转子在离心作用下将冷却油喷向线圈端部时而造成转子动能消耗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依次套设的转轴、转子和定子,且所述定子上绕设有线圈绕组,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个侧端面转动相连,其中:所述壳体内具有可供冷却液流通以及两端延伸到所述线圈绕组端部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壳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连通,且所述冷却通道靠近所述线圈绕组端部的位置具有喷口,所述喷口用于将所述冷却通道中的冷却液喷向所述线圈绕组的端部;其中,还包括:至少一个阻隔件,所述阻隔件至少位于所述线圈绕组端部的内表面或外表面,所述阻隔件阻挡在所述喷口与所述转子之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通过所述壳体内具有可供冷却液流通且两端延伸到所述线圈绕组端部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壳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连通,且所述冷却通道靠近所述线圈绕组端部的位置具有喷口,所述喷口用于将所述冷却通道中的冷却液喷向所述线圈绕组的端部,以及还包括:至少一个阻隔件,所述阻隔件至少位于所述线圈绕组端部的内表面或外表面,所述阻隔件阻挡在所述喷口与所述转子之间,这样冷却通道中的冷却液通过喷口喷出对线圈绕组进行散热时,在阻隔件的阻挡作用下使得冷却液无法与转子接触,冷却液被阻隔件引导到远离转子的区域以及线圈绕组端部的下端区域,实现了对线圈绕组冷却的同时避免了冷却液与转子接触的目的,从而减小或避免了转子的动能消耗,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防止了冷却液从线圈绕组端部渗漏或溢出指转子区域,避免了转子由于与冷却液接触而导致动能消耗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电机中转子在离心作用下将冷却油喷向线圈端部时而造成转子动能消耗的问题。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隔件上靠近所述壳体顶端的位置具有引流部,所述引流部用于将所述阻隔件上的部分所述冷却液引流到所述轴承上,以使所述冷却液经过所述轴承后流向所述线圈绕组靠近所述壳体底端的端部。这样渗透到阻隔件上的部分冷却液沿着阻隔件的两端朝向线圈绕组的下半圆端部冷却外,部分冷却液沿着引流部流向轴承,对轴承进行散热,而且经过轴承的冷却液在重力作用流向线圈绕组的下端部,从而实现了对线圈绕组下端部的冷却目的,与现有技术中冷却液先经过线圈绕组的端部上端冷却后再沿着线圈绕组流向线圈绕组的端部下端冷却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现了对线圈绕组上下端部均衡散热的目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隔件为至少绕着所述线圈绕组上半圆端部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设置的半圆弧型结构。这样半圆弧型结构可以对线圈绕组上半圆端部上的冷却液进行阻挡,防止冷却液渗漏或溢出至转子区域,半圆弧型结构将冷却液引导至线圈绕组的下半圆端部处,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中,阻隔件采用半圆弧型结构时,在实现了冷却液与转子无法接触的前提下,还节省了阻隔件的材料,同时降低了阻隔件的重量。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隔件为绕着所述线圈绕组上半圆端部的内表面设置的半圆弧型隔板,所述半圆弧型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且所述半圆弧型隔板的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可供所述线圈绕组的上半圆端部容纳的空间,以使所述半圆弧型隔板位于所述线圈绕组的上半圆端部的内表面。这样安装时,半圆弧型隔板可以直接先安装在壳体内壁上,安装后半圆弧型隔板一端伸入线圈绕组的上半圆端部的内表面处,从而对线圈绕组上半圆端部上渗出或溢出的冷却液进行阻挡以及引流,使得冷却液无法与转子接触,从而达到避免转子动能消耗的目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半圆弧型隔板与所述壳体相连的一端具有连接部,所述半圆弧型隔板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通过连接部实现半圆弧型隔板与壳体内壁的安装,实现了半圆弧型隔板方便安装的目的。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部为所述半圆弧型隔板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位置开设的通孔,且所述通孔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轴承上,以使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通孔流向所述轴承。这样线圈绕组上半圆端部上的冷却液流至半圆弧型隔板时,部分冷却液通过通孔流向轴承,其余冷却液沿着半圆弧型隔板向线圈绕组的下半圆端部,从而实现了冷却液与轴承的接触,这样增强高转速下轴承的散热能力。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阻隔件为绕着所述线圈绕组上半圆端部的外表面设置的半圆弧型板,其中,所述半圆弧型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且所述半圆弧型板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与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喷口连通的间隙,以使所述冷却液沿着所述半圆弧型板朝向所述轴承和所述线圈绕组的下半圆端部流动。这样冷却通道顶端处的喷口喷出的冷却液进入该间隙,冷却液沿着半圆弧型板朝向轴承和线圈绕组的下半圆端部流动,即半圆弧型板起到导流作用,这样避免了冷却液与转子接触,从而避免了转子的动能消耗,同时,当半圆弧型板位于线圈绕组的上半圆端部的外表面时,半圆弧型板的两端将部分冷却液直接导向线圈绕组的下半圆端部,实现了对线圈绕组下半圆端部的冷却,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冷却液与线圈绕组的上半圆端部接触后再流向线圈绕组的下半圆端部进行冷却而导致线圈绕组的上下端部散热不均衡的问题。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部为所述半圆弧型板朝向所述壳体的侧端面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且向下倾斜的外沿,且所述外沿与所述轴承在竖直上至少部分重叠,以使所述间隙中的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依次套设的转轴、转子和定子,且所述定子上绕设有线圈绕组,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个侧端面转动相连,其特征在于:/n所述壳体内具有可供冷却液流通且两端延伸到所述线圈绕组端部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壳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连通,且所述冷却通道靠近所述线圈绕组端部的位置具有喷口,所述喷口用于将所述冷却通道中的冷却液喷向所述线圈绕组的端部;/n其中,还包括:/n至少一个阻隔件,所述阻隔件至少位于所述线圈绕组端部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且所述阻隔件阻挡在所述喷口与所述转子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依次套设的转轴、转子和定子,且所述定子上绕设有线圈绕组,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个侧端面转动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具有可供冷却液流通且两端延伸到所述线圈绕组端部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壳体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连通,且所述冷却通道靠近所述线圈绕组端部的位置具有喷口,所述喷口用于将所述冷却通道中的冷却液喷向所述线圈绕组的端部;
其中,还包括:
至少一个阻隔件,所述阻隔件至少位于所述线圈绕组端部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且所述阻隔件阻挡在所述喷口与所述转子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上靠近所述壳体顶端的位置具有引流部,所述引流部用于将所述阻隔件上的部分所述冷却液引流到所述轴承上,以使所述冷却液经过所述轴承后流向所述线圈绕组靠近所述壳体底端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为至少绕着所述线圈绕组上半圆端部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设置的半圆弧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为绕着所述线圈绕组上半圆端部的内表面设置的半圆弧型隔板,所述半圆弧型隔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且所述半圆弧型隔板的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可供所述线圈绕组的上半圆端部容纳的空间,以使所述半圆弧型隔板位于所述线圈绕组的上半圆端部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弧型隔板与所述壳体相连的一端具有连接部,所述半圆弧型隔板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部为所述半圆弧型隔板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位置开设的通孔,且所述通孔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轴承上,以使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通孔流向所述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为绕着所述线圈绕组上半圆端部的外表面设置的半圆弧型板,其中,所述半圆弧型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且所述半圆弧型板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与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喷口连通的间隙,以使所述冷却液沿着所述半圆弧型板朝向所述轴承和所述线圈绕组的下半圆端部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部为所述半圆弧型板朝向所述壳体的侧端面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且向下倾斜的外沿,且所述外沿与所述轴承在竖直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以使所述间隙中的部分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外沿流向所述轴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弧型板上设有多个开孔,以使所述间隙中的部分所述冷却液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刚李泉明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